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考点规范练44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考点规范练38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 试卷 4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考点规范练36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考点规范练37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考点规范练17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质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考点规范练35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新人教版
展开考点规范练35
(2022山东济宁二模)我国滨海地区,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传统农业发展一直面临众多困境。有学者提出建设“滨海草带”,即在东部滨海地区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发展现代化农牧业。这一理念的提出,可以有效缓解“粮草争地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滨海地区传统农业发展的瓶颈是( )
A.海水侵蚀强 B.旱涝灾害多
C.土壤污染重 D.土地盐碱化
2.建设“滨海草带”主要有利于( )
①增加耕地面积,维护资源安全 ②丰富饲草来源,维护粮食安全 ③增加植被面积,维护生态安全 ④减轻海洋侵蚀,维护国土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滨海地区传统农业大多种植在滨海平原上,并不受海水的直接侵蚀,A错误;旱涝灾害多和土壤污染重不是滨海地区农业发展的特有问题,其他地区农业发展也受其影响,B、C错误;滨海地区地下水盐度较高,地形平坦、排水不畅,造成土地盐碱化严重,D正确。第2题,材料中指出建设“滨海草带”的目的是发展现代农牧业,与增加耕地面积关系不大,①错误;材料中提到建设“滨海草带”,即在东部滨海地区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有利于丰富饲草来源,维护粮食安全,缓解“粮草争地矛盾”,②正确;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扩大饲草种植面积能起到维护生态安全的作用,③正确;减轻海洋侵蚀不属于维护国土安全的措施,④错误。故选B。
(2022山东德州一模)水稻种植过程中,秧苗育成后,改人工插秧为手工抛秧,能大幅减轻劳作强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采用手工抛秧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江苏省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机械插秧的比例迅速提升。当前,黑龙江省已成为插秧机销售最多的省份。据此完成3~5题。
3.水稻种植过程中,改人工插秧为手工抛秧,其影响是 ( )
A.成活率提高 B.单产量降低
C.复种指数提高 D.盐渍化减轻
4.与湖南省相比,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水稻抛秧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化进程快 B.人口密度较大
C.农业技术提升 D.机械化水平高
5.当前,黑龙江省插秧机销量最高,反映出黑龙江省 ( )
A.人均耕地多 B.水田面积大
C.稻米价格高 D.农业补贴多
答案3.B 4.A 5.B
解析第3题,改人工插秧为手工抛秧,受秧苗密度、水田表面平整度和风向等影响,手工抛秧成活率比人工插秧低,所以单产量降低;复种指数与热量条件有关,与是否手工抛秧无关;水稻种植为水田农业,不易发生盐渍化。第4题,由题中材料“秧苗育成后,改人工插秧为手工抛秧,能大幅减轻劳作强度”可知,与湖南省相比,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水稻抛秧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进程快,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劳动力减少,需要改人工插秧为抛秧;两省农业技术和机械化水平差别不大。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块面积大、完整有利于机械化生产,故当前黑龙江省插秧机销量最高主要是因为水田面积大;人均耕地多并不能说明水田机械化水平高;国家农业补贴和稻米价格与插秧机销量关系不大。
(2022山东枣庄二模)近年来,甘肃祁连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牧民改变传统转场习俗,采用“租田借牧”的方式,即在特定时间把牛羊迁徙至山下,到较远的农业村租赁粮食作物秸秆地放牧。据此完成6~7题。
6.甘肃祁连山牧民迁徙至山下“租田借牧”的时间出现在( )
A.4月至5月 B.6月至7月
C.8月至9月 D.10月至次年3月
7.“租田借牧”对当地牧区的有益影响是( )
A.增大养殖规模 B.增加农田收益
C.增加农田肥力 D.促进草畜平衡
答案6.D 7.D
解析第6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肃祁连山牧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4月至9月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较多,水源较为充足,草类生长较好,牛羊的食物较为充足,进入冬季以后,气温下降,导致水源不足,牧草减少,牛羊食物供应较为困难,需要去秸秆地放牧,让牲畜以作物秸秆为食物,因此“租田借牧”时间为10月至次年3月。第7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田借牧”是利用秸秆地放牧,并没有增加草场规模,食物来源还是有限,增大养殖规模,将破坏生态环境,导致荒漠化;增加农田收益、农田肥力并不是对当地牧区的影响;通过“租田借牧”,可以减轻天然牧场的压力,合理控制牧场的载畜量,促进草畜平衡发展。
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适于制作饼干、糕点。研究结果显示,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与其生长发育期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户种植弱筋小麦存在一定风险。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地区属于我国弱筋小麦优势产地的是( )
A.黑龙江省嫩江地区
B.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
C.河北省大部分地区
D.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
9.为了降低种植风险,可以( )
A.发展订单生产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小麦进口 D.改良耕作方式
答案8.B 9.A
解析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小麦蛋白质含量、面筋强度与其生长发育期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黑龙江省嫩江地区纬度较高,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数多,不符合题意,排除A;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日照时数多,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面筋强度较强,不符合题意,排除C、D;江苏省沿江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日照时数相对较少,有利于弱筋小麦的生产。故选B。第9题,由材料“受市场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户种植弱筋小麦存在一定风险”推测出种植弱筋小麦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产量过剩。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小麦进口、改良耕作方式均会使市场上弱筋小麦增加,从而加重风险,故排除B、C、D;发展订单生产,既可以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以规避产量过剩的风险,故选A。
(2022山东日照二模)大豆性喜暖,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生长适温为20—28℃,低于14℃不能开花;苗期和成熟期需水少,生长期需水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即两行玉米间作二到四行大豆。四川自贡市在“玉米+大豆”基础上,推出了“高粱+大豆”“柑橘+大豆”“蔬菜+大豆”等多种模式。“高粱+大豆”是高粱+春大豆和夏大豆,据统计高粱亩产(1亩=1/15公顷)为250千克至300千克,春播大豆亩产鲜毛豆750千克至800千克,夏播大豆亩产鲜毛豆400千克至500千克,亩产值约6000元,比普通种植高出4000元。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黄淮海、西北地区相比,西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11.自贡市推行“玉米+大豆”等多种大豆种植模式,主要目的是( )
A.增加粮食产量 B.保障粮食安全
C.减轻水土流失 D.提高土地效益
答案10.B 11.D
解析第10题,与黄淮海、西北地区相比,西南地区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黄淮海、西北地区春季气温较低;西南地区多阴雨天气,光照条件不如黄淮海、西北地区好;与热量条件相比,水分、土壤不是主要的优势条件。故选B。第11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即两行玉米间作二到四行大豆,不一定会增加粮食产量;复合种植,可能会减少粮食产量;自贡市植被茂盛,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复合种植不一定会减轻水土流失;由材料可知,自贡市推行“玉米+大豆”等多种大豆种植模式,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地效益。故选D。
12.(2022山东德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8世纪,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区(图1)人口快速增长,农民在山坡开垦坡地,修筑石坎梯田,并在高海拔坡地焚烧原生植被,发展迁移农业。19世纪,比利牛斯山农地开垦达到顶峰。20世纪初期,比利牛斯山南侧的山谷和坡地的麦田大量退耕,附近居民纷纷搬离,当地牧民遂利用高山草场和山谷进行转场游牧;近年来,随着山谷水库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干扰,牧民转场游牧模式发生改变(图2),主要畜种也由绵羊转变为肉牛,高山草场严重退化。
图1
图2
(1)分析18世纪当地农业用地向高海拔地区扩展的原因。
(2)说明20世纪初期山谷退耕为开展转场游牧创造的有利条件。
(3)转场游牧模式改变后,高山草场严重退化,请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答案(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加剧,低海拔耕地不能满足需要,高海拔坡地可利用;当时生产技术较落后,高海拔坡地林木较多,燃烧后的炭灰可增加土壤肥力,利于种植。
(2)弃耕地为转场游牧提供了放牧的场地;在弃耕地进行人工饲草种植,为转场游牧提供牧草;随着退耕,附近人口减少,人均畜牧资源增加,有利于载畜量的增加。
(3)与绵羊相比,肉牛体积更大,同等数量情况下消耗的饲料量更大;在高山草场停留时间延长,肉牛消耗饲草的速度逐渐超过草类再生速度;高山草场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较弱。
解析第(1)题,由材料“18世纪,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区人口快速增长”可知,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加剧,低海拔耕地不能满足需要,高海拔坡地可利用;由材料“农民在山坡开垦坡地,修筑石坎梯田,并在高海拔坡地焚烧原生植被,发展迁移农业”可知,当时生产技术较落后,高海拔坡地林木较多,燃烧后的炭灰可增加土壤肥力,利于种植。第(2)题,由材料“当地牧民遂利用高山草场和山谷进行转场游牧”可知,弃耕地为转场游牧提供了放牧的场地;读图可知,在河谷的弃耕地上分布着人工草场,说明当地牧民在弃耕地进行人工饲草种植,为转场游牧提供牧草;由材料“附近居民纷纷搬离”可知,随着退耕,附近人口减少,人均畜牧资源增加,有利于载畜量的增加。第(3)题,根据材料“近年来,随着山谷水库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干扰,牧民转场游牧模式发生改变,主要畜种也由绵羊转变为肉牛,高山草场严重退化”可知,转场游牧模式改变后,主要畜种由绵羊转变为肉牛,与绵羊相比,肉牛体积更大,同等数量情况下消耗的饲料量更大;转场地减少,在高山草场停留时间延长,肉牛消耗饲草的速度逐渐超过草类再生速度;高山草场海拔较高,热量不足,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较弱。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课时跟踪练28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课时跟踪练28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滑雪场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广州吸引 S 公司落户的原因是,我国养老床位需求量大,反映,能成为“异地养老”的城市,通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课时跟踪练26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课时跟踪练26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蔬菜,水果深加工业发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考点规范练37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考点规范练37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新人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的情况称为集聚,大于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