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考点规范练42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考点规范练43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一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考点规范练38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 试卷 4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考点规范练35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产业区位因素考点规范练36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新人教版 试卷 3 次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考点规范练44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
展开考点规范练44
(2022山东青岛二模)2005—2015年,郑州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周边国家中心城市相邻边界方向上辐射范围呈缩小趋势,但缩小的速度明显下降。据此完成1~2题。
1.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是因为郑州( )
A.地理位置优越 B.制造业发达
C.文化底蕴深厚 D.为区域政治中心
2.2005—2015年,郑州与周边国家中心城市相比,其辐射带动作用( )
A.减弱趋缓 B.减弱加快
C.增强趋缓 D.增强加快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郑州地处华北平原南部,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京港高铁等都从郑州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第2题,郑州与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周边国家中心城市相邻边界方向上辐射范围呈缩小趋势,但缩小的速度明显下降。
(2022山东泰安一模)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的发展影响巨大。“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下图示意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和“外溢效应”,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中心城市“虹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环境改善
B.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
C.促进外围城市经济发展
D.只出现在雏形期和成长期
4.“外溢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大量人口被吸引到中心城市后,区域中心城市的环境会遭到破坏;通过吸引周边的资源,可以促进区域中心城市规模扩大;“虹吸效应”是将外部资源集中起来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外围城市发展机会小;读图可知,在成型期仍存在“虹吸效应”。第4题,“外溢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一部分人口、转移一部分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①正确;周边的小城市在受到“外溢效应”影响后得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期,“外溢效应”并不是促进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③错误;“外溢效应”使得市中心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错误。
(2022河南郑州三模)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综合考虑区域第二、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级化。下图为2001—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与甲类区域相比,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
A.位置偏远 B.开发历史短
C.人口众多 D.农业占比大
6.提高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可行性措施是 ( )
A.扩大资源开发
B.减少农业投入
C.强化传统工业
D.推动三产融合
答案5.D 6.D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考虑的因素是第二、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属于第一产业,因此丙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原因是农业占比大,第二、三产业占比小;与位置、开发历史、人口关系不大。第6题,由材料可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考虑的因素是第二、三产业占比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丙类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说明第二、三产业占比小,应推动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扩大资源开发和强化传统工业较为片面,没考虑到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减少农业投入不利于农业发展。
(2022北京海淀一模)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是西班牙的大型港口之一,经济发展几经兴衰。下图为毕尔巴鄂发展历程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城市发展历程( )
A.第一次繁荣,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
B.第二次繁荣,因铁矿开发而形成相关产业集聚
C.第三次繁荣,通过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扩大市场
D.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是自然资源禀赋
8.21世纪,毕尔巴鄂( )
A.利用发达的海运条件实现传统工业复兴
B.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
C.通过延长钢铁工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D.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人口迁入
答案7.B 8.B
解析第7题,从毕尔巴鄂发展历程示意图可以看出,14世纪是因优良港口而兴盛的,其主导因素并不是原料,而是交通。第二次繁荣是在19世纪初,因出产铁矿而振兴,发展了钢铁、化工、造船等相关产业。第三次繁荣是在21世纪,因建造了现代艺术博物馆发展旅游服务业而振兴,并不是因为劳动力跨国流动而振兴。从毕尔巴鄂三次经济振兴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并不是区域经济水发展水平的唯一决定因素,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会发生很大变化。第8题,21世纪毕尔巴鄂建造现代艺术博物馆,发展成为全球文化旅游目的地,经济得以再次振兴,现代艺术博物馆属于现代服务业,并不是传统工业复兴。21世纪毕尔巴鄂正是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促使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得以再次振兴。由图可知,19世纪中叶钢铁产业就已衰落,没有体现21世纪对钢铁产业做出很大调整。21世纪毕尔巴鄂建设现代艺术博物馆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往旅游,短期旅游并不属于人口迁移。
(2022辽宁大连二模)乡村六次产业可以表示为以下等式,1次产业(农林渔业)×2次产业(加工业等)×3次产业(流通、销售、旅游业等)=6次产业,即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东北作为“天下粮仓”,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外调量大。然而东北地区乡村经济较为落后,截至2018年,东北三省乡村第二、三产业比重之和与第一产业持平,约占49%。为摆脱这种困境,多地采取“接二连三”的政策,大力发展六次产业。据此完成9~11题。
9.六次产业的基础是( )
A.销售业 B.加工业
C.旅游业 D.农业
10.东北乡村实现六次产业化的优势包括( )
①生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 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劳动力解放 ③农民可支配收入多,经济基础雄厚 ④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推测目前东北地区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困境是( )
A.区域间分工合作能力弱,区域合力不足
B.东北农村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
C.东北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农业产值下降
D.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
答案9.D 10.C 11.D
解析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可知,六次产业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基础的。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优势条件明显,①正确;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较高,需要的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少,能够解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②正确;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对于发展六次产业的推动作用较小,③错误;东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装备技术成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好,④正确。第1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北地区为老牌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区域内分工合作能力较强;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开发较早,交通条件较为优越;东北地区的农业产值没有出现大规模下降;东北地区为传统的重工业基地,受传统工业城市衰退的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萎缩,农产品加工转化不足,服务业发展缓慢,制约六次产业发展。
(2023届浙江丽衢湖三地联考)近年来,在强省会战略的推进下,陕西省形成以省会城市高度集聚的单引擎模式。下表为陕西省两次人口普查城市人口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2~13题。
地区
2020年人口普查/万人
2010年人口普查/万人
人口相对数变化/%
全省
3953
3733
5.9
西安
1295
847
53
榆林
362
335
8.5
延安
228
219
4.4
安康
249
263
-5.2
汉中
321
342
-6.0
宝鸡
332
372
-10.6
渭南
469
529
-11.3
商洛
204
234
-12.8
铜川
70
83
-16.3
咸阳
421
510
-17.3
12.陕西省近十年城市人口变动,反映了陕西( )
A.城市群不断衰弱
B.大部分城市进入逆城市化
C.核心城市辐射作用增强
D.高新技术产业向北部转移
13.近年来,陕西省单引擎模式加强,主要是因为与省内其他城市比,省会( )
A.生态环境承载力强
B.与其他城市间的时空距离近
C.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
D.科技创新和组合创新能力强
答案12.C 13.D
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陕西省2020年城市人口数量比2010年多,说明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群并没有衰弱;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核心城市的人口数量增加,低等级城市的人口数量减少,说明核心城市辐射作用增强;没有反映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相关信息。第13题,省会城市的产业基础较好,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众多,科技创新和组合创新能力强,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西安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西安距榆林的距离较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不是导致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主要原因。
14.(2022北京海淀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武汉城市圈是由武汉及其周边八个大中型城市组成的城市联合体。下图为武汉城市圈地图。
武汉是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中部地区特大城市之一,在水陆空综合交通方面优势显著。
(1)说明交通运输条件在武汉发挥城市辐射功能中的作用。
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光电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基地,又因高校数量众多而被称为“大学之城”。为发挥校友在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中的作用,自2017年提出“百万校友智资回汉工程”以来,武汉已从国内外各大城市吸引包括院士、企业家在内的大量高层次校友人才“回汉”。
(2)说出武汉吸引高层次校友人才“回汉”的条件。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依托便利的交通和通信等条件,近年来,武汉城市圈九城市间形成了产业转移“双迁模式”,武汉将企业的加工基地迁移到周边城市,周边城市将企业总部或研发、销售中心布局在武汉,携手打造世界产业集群。
(3)说明“双迁模式”对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交通线路密集,是区域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类型多样,具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并存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可提高人流、物流等联通效率,联系强度大,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促进其扩大辐射范围等。
(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前景好;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好,就业、创业环境好;高校数量多,高层次校友人才多;政策支持引进人才;等等。
(3)优化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分工,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专业化程度,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优化产业布局;利于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周边城镇化进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武汉为区域交通枢纽,多个交通运输方式在此交会,交通运输方式齐全,形成了系统化、综合化、网络化的交通运输布局,因此可提高区域通达性,增强区域竞争力,同时有利于促进产业布局的优化,扩大市场范围,增强武汉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光电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好,对于人才来说就业机会多,创业环境好;武汉经济发达,经济水平高,发展前景好,对人才吸引力大;通过政策吸引人才,加之高校多,发挥校友作用等吸引了大量高层次校友人才“回汉”。第(3)题,“双迁模式”可以使武汉和周边城市进行产业分工,有利于产业协作,提高专业化程度,同时减少城市间同质竞争的发生,利于城市的良性发展;促进了资源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形成更加合理的生产地域分工格局;可以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促进城市间协同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加快城镇化进程;等等。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7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7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第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6城市的辐射功能: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发展第十五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课时跟踪练36城市的辐射功能,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集聚阴影区”的出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三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考点规范练41区域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三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考点规范练41区域与区域发展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左右,而较晚时期缩减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