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
1. 如图是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①----精子 B. ②----卵巢 C. ③----受精卵 D. ④----分娩
2.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乳房的发育是女性的第一性征 B. 男性长出胡须是男性的第二性征
C. 人体的个体发育是从新生儿开始 D. 正在答卷的你处于生长发育的童年期
3. 人体所需能量的70%来源于( )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糖类 D. 无机盐
4. 爱吃甜食又不认真刷牙容易患龋齿,是因为口腔中的酸性物质会依次腐蚀( )
A. 牙釉质、牙本质 B. 牙本质、牙骨质 C. 牙釉质、牙骨质 D. 牙本质、牙髓
5.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能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血细胞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时,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①②③表示血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②是毛细血管
B. ①是小动脉
C. 当血液流经②时,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
D. 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③①②
7. 如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B. 由①②③④⑥组成的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C. ①鼻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D. ③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8. 下列腺体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的是( )
A. 肝、胰腺 B. 垂体、卵巢 C. 唾液腺、甲状腺 D. 胰腺、胰岛
9. 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草履虫趋利避害 B. 葵花朵朵向太阳
C. 儿童见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 D. 手碰到热水杯子立即缩手
10. 听觉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
①听小骨 ②外耳道 ③耳蜗 ④鼓膜 ⑤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⑥咽鼓管
A. ②④①③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④②①③⑤ D. ②④①⑥③⑤
11. 导致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 二氧化硫 B. 氮氧化物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12. 以下生活垃圾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桶内的是( )
A. 废作业本 B. 塑料瓶 C. 果皮 D. 易拉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4.5分)
13. 如图一为人体血液循环(局部)模式图,图二为肺泡及周围血管示意图。A、B、C、D代表心脏的四个腔,①~⑦代表不同的血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两条路径,图一中完整展示的路径是 ______ 。
(2)若血管①中流动脉血,则血液在①②③三种血管中流动的方向是 ______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3)雾霾天气,空气中的PM2.5等有害物质被吸入人体后,先通过 ______ 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然后通过 ______ (填写图一中的数字序号和血管名称)首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 。(填写图一中的字母和腔室名称名称)。
(4)在手背静脉输液青霉素治疗肺炎时,药物首先流入心脏的 ______ (填写图一中的字母和腔室名称)。
14. 如图一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是肾内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的结构包括 ______ (填写乙图中数字序号)。
(2)乙图中,⑤所示结构内的液体与③所示结构内的液体相比,主要区别是⑤内的液体不含 ______ 。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 ______ 。
(3)乙图中⑤内的液体能逐渐汇集到甲图所示器官1的 ______ 中,然后再经过器官2进入到 ______ (填写甲图中的数字序号和器官名称)暂时储存。
(4)如下表中的三种液体取自肾单位的不同部位,分析三种液体的部分成分含量,其中乙图中③处的液体可能是表格的 ______ (填字母)。
物质
A
B
C
水
96
98
90
葡萄糖
0
0.1
0.1
无机盐
1.6
0.75
0.75
蛋白质
0.0
0.0
7.0
尿素
2.0
0.03
0.03
15. 图甲是神经元模式图,图乙是脑的纵剖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由图甲中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和②突起构成。
(2)在③大脑中,由①组成的灰质位于表层,又叫______,其上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多种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3)图乙中,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和协调肌肉运动功能的结构是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4)图乙中,调节心跳、呼吸等重要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5)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______。
16. 如图中,甲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乙图是近视、远视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我们中华民族的“黑眼珠”,指的是 ______ (填甲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白眼球”指的是 ______ (填甲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对眼有保护作用。
(2)通过调节 ______ (填甲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的大小,使我们能看清明、暗处的物体。
(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结构中 ______ (填甲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的曲度过大,造成近视。
(4)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 ______ (填甲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5)乙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与矫正方法的是 ______ (填正确选项的序号)。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17. 下面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④⑤表示气体进出肺的过程,即 ______ 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2)图中①表示 ______ 对脂肪的乳化过程,②表示 ______ (填两种消化液)能将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③表示营养物质的 ______ 过程。
(3)图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 ______ (填数字序号)。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5分)
18. 同学们在做“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探究实验时,首先作了如图所示的处理,然后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内的物质不变色,乙、丙试管内的物质变成蓝色。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想通过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探究 ______ 。但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处错误,请将错误之处进行改正: ______ 。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消化作用,应选择 ______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
(3)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甲试管内的物质呈现浅蓝色,乙、丙试管内的物质呈现蓝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写出其中的一种)。
(4)分别向三个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馒头碎屑和馒头块,并在37℃的温水中保温相同的时间,以上这些做法都是为了 ______ 。
(5)如果想继续探究“低温是否会影响淀粉在口腔中的化学性消化”,则需要准备第四支试管,向其中加入与 ______ (请填写试管名称)相同的实验材料,然后把这个试管放在冷水中,10分钟后再滴加碘液进行观察。
(6)本实验要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以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男性睾丸产生的①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②卵巢产生的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③受精卵。这一过程叫受精。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移入到子宫中。最终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在母体的子宫内,胚胎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胚胎发育到第8周,其外貌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前的胚胎,叫做胎儿。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母体怀孕40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所以①表示精子、②表示卵细胞、③表示受精卵、④表示受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精子和卵细胞相结合的过程叫作受精,图中①是精子,②是卵巢,③是受精卵,④是受精。据此解答。
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子宫是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胎盘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
2.【答案】B
【解析】解:A、青春期女孩乳房增大,属于第二性征。A错误。
B、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并首次出现遗精。B正确。
C、人体生命的起点是从受精卵开始的。C错误。
D、正在答卷的你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时期。D错误。
故选:B。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第一性征是指男女性器官的差异,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
故选:C。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关键点: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4.【答案】A
【解析】解:牙齿的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几部分。牙釉质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牙本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成为龋洞,因此,少吃零食、甜食,经常漱口刷牙,注意口腔卫生,可以预防龋齿的发生。
故选:A。
龋齿是由于口腔内滞留在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特别是糖类物质会被乳酸杆菌、链球菌等发酵分解形成酸性物质,使牙釉质,牙本质等受到腐蚀破坏甚至缺损逐渐发展而成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龋齿形成的原因。
5.【答案】D
【解析】解:①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②血浆的功能主要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③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④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
故选:D。
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白细胞,②血浆,③红细胞,④血小板。
掌握血液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图中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因此②是毛细血管,A正确。
B、①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为小动脉,B正确。
C、②是组织处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即当血液流经②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C正确。
D、血管中的血流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①③②,D错误。
故选:D。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是小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小静脉。
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是答题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正确;
B、呼吸道由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⑥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B正确;
C、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C正确;
D、②咽是气体和食物共同通过的器官。D错误。
故选:D。
图中的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肺,⑥支气管。
此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8.【答案】B
【解析】解:A、肝脏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不能直接进入血液;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内分泌即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进入血液,A错误;
B、垂体、卵巢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能直接进入血液;B正确;
C、唾液腺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不能直接进入血液;甲状腺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能直接进入血液;C错误;
D、胰岛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能直接进入血液;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内分泌即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进入血液,D错误。
故选:B。
(1)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2)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胰腺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胰液经导管流入小肠,内分泌部即胰岛。
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9.【答案】C
【解析】解:草履虫趋利避害、葵花朵朵向太阳、手碰到热水杯子立即缩手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儿童见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
故选:C。
(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10.【答案】A
【解析】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表示为:外界声波→②外耳道(传递声波)→④鼓膜(产生振动)→①听小骨(传递振动)→③耳蜗(感受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听觉神经(传导兴奋)→⑤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故选:A。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和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结合耳的结构图来理解记忆,此考点综合性较强,需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11.【答案】D
【解析】解: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客观地说是两方面的,有利的方面是:它能促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满足人和动物所需的有机物的合成和对氧气的需求;不利的方面是: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气温越来越高,就是因为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因为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温室效应主要是指由于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CO2等气体,增强了大气对红外线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发,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而形成的。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
“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与之相关的考题也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
12.【答案】C
【解析】解:废作业本、塑料瓶、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果皮是厨房垃圾,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故选:C。
生活垃圾分类四大类主要有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
可回收垃圾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2、厨余垃圾:
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还有过期药品等等,这些垃圾是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否则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其他垃圾: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均属于不可回收垃圾。
解题关键是对于垃圾分类的初步认识。
13.【答案】肺循环 ②→③→① 肺泡内 ⑤肺静脉 D左心房 A右心房
【解析】解:(1)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径,图一中完整展示的路径是B右心室→④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⑤肺静脉→D左心房,属于肺循环。
(2)若血管①中流动脉血,表示肺静脉,②肺动脉、③肺部毛细血管网,则血液在①②③三种血管中流动的方向是②→③→①。
(3)血液循环途径如图:
雾霾天气,空气中的PM2.5等有害物质被吸入人体后,先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然后通过⑤肺静脉进入心脏的D左心房。
(4)在手背静脉输液青霉素治疗肺炎时,药物通过上腔静脉流入心脏的A右心房。
故答案为:(1)肺循环;
(2)②→③→①;
(3)肺泡内;⑤肺静脉;D左心房;
(4)A右心房。
图中①肺静脉、②肺动脉、③肺部毛细血管网、④肺动脉、⑤肺静脉、⑥主动脉、⑦上、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室、D左心房。
掌握血液循环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③、④、⑤ 葡萄糖 重吸收作用 肾盂 3膀胱 B
【解析】解:(1)尿的形成主要器官是肾脏,肾脏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的结构包括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乙图中,⑤肾小管所示结构内的液体是尿液与③肾小囊所示结构内的液体原尿相比,主要区别是⑤内的液体不含葡萄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发生了重吸收作用。
(3)肾脏中形成的尿液逐渐汇集到甲图所示器官1的肾盂中,经输尿管流入3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排尿时,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乙图中③肾小囊处的液体原尿,原尿不含有蛋白质,但含有葡萄糖,因此,可能是表格的B。
故答案为:(1)③、④、⑤;
(2)葡萄糖;重吸收作用;
(3)肾盂;3膀胱;
(4)B。
图甲中1肾脏、2输尿管、3膀胱、4尿道。
图乙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
表格中A尿素含量最高,无葡萄糖和蛋白质,是尿液;B无蛋白质,是原尿;C含有的成分最全,是血浆。
掌握肾单位的组成及尿液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细胞体 大脑皮层 ⑤小脑 ④脑干 反射
【解析】解:(1)如图甲所示的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体和②突起两部分。
(2)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3)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肌肉运动。
(4)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5)人体进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故答案为:(1)细胞体
(2)大脑皮层
(3)⑤小脑
(4)④脑干
(5)反射
图甲中①细胞体,②突起;图乙中③是大脑,④是脑干,⑤是小脑。
此题考查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要求对小脑、大脑皮层、脑干等的功能熟记,难度一般。
16.【答案】1虹膜 5巩膜 3瞳孔 4晶状体 7视网膜 A
【解析】解:(1)1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我们中华民族的“黑眼珠”,指的是1虹膜,“白眼球”指的是瓷白色的5巩膜。
(2)瞳孔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门户,它在亮出缩小,在暗处扩大,使我们能看清明、暗处的物体。
(3)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容易使眼球中4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成像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
(4)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眼球内成像的部位是7视网膜。
(5)如果眼球的前有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由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我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
膜的前方,这样看到的是 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故答案为:(1)1虹膜;5巩膜;
(2)3瞳孔;
(3)4晶状体;
(4)7视网膜;
(5)A。
眼球的结构是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观图可知:1虹膜,2角膜,3瞳孔,4晶状体,5巩膜,6脉络膜,7视网膜,8视神经,9玻璃体。
熟练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视觉的形成过程是答题关键。
17.【答案】肺泡与外界 呼吸运动 胆汁 胰液、肠液 吸收 ④⑦⑧
【解析】解:(1)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⑤表示吸入气体,④表示呼出气体。图中④⑤表示气体进出肺的过程,即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2)图中①表示胆汁对脂肪的乳化过程,而②表示胰液和肠液对脂肪的消化过程,③代表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④⑦⑧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⑥表示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消化道末端排出的过程,属于排遗。
故答案为:
(1)肺泡与外界;呼吸运动
(2)胆汁;胰液、肠液;吸收
(3)④⑦⑧
图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图示中①表示脂肪乳化,②表示消化,③表示吸收,④表示呼气,⑤表示吸气,⑥表示排遗,⑦表示排汗,⑧表示排尿。
该题涉及了呼吸、循环、消化和吸收、排泄等多个系统的知识,解答时要注意通过图示理清各系统之间的关系。
18.【答案】唾液(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乙试管内应加入等量(2ml)清水 甲丙 淀粉取的太多(或水浴时间太短) 控制单一变量 甲试管 进行重复实验,然后取平均值
【解析】(1)甲试管和乙试管形成对照,变量是唾液,探究的是唾液(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根据对照实验的要求,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处错误,乙试管内应加入等量的(2ml)清水;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消化作用,应选择甲试管和丙试管形成对照,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充分搅拌。
(3)甲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应该不变蓝,呈现浅蓝色可能是淀粉取的太多(或水浴时间太短);乙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
(4)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向三个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馒头碎屑和馒头块以及体积相同的唾液和清水,并在37℃的温水中保温相同的时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5)如果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则温度为实验的唯一变量。准备第四支试管,向其中加入与甲相同的实验材料,然后把这个试管放在冷水中,10分钟后再滴加碘液进行观察。
(6)在探究活动中,有时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影响实验结果,需要进行重复实验,然后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
(1)唾液(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乙试管内应加入等量(2ml)清水;
(2)甲丙;
(3)淀粉取的太多(或水浴时间太短);
(4)控制单一变量;
(5)甲试管;
(6)进行重复实验,然后取平均值。
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
解答此题要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