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练习含答案
展开第四节 海—气相互作用
一、选择题
(2022年安徽芜湖模拟)每年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21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天气、气候,甚至我们呼吸的氧气,都由海洋调节,海洋是“天气加湿器”“调温空调机”“台风孵化器”“超级换风扇”。据此完成第1~2题。
1.海洋被称为“天气加湿器”,主要是因为 ( )
A.植物蒸腾量小于陆地蒸发总量
B.海洋蒸发总量远大于陆地蒸发总量
C.陆地蒸发总量大于河流蒸发量
D.陆地蒸发总量远大于海洋蒸发总量
2.海洋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根本原因是( )
A.海洋是地表最大的储热体
B.海洋面积大,蒸发量大
C.洋流能调节沿岸地区气候
D.台风给陆地带来雨水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海洋面积大,海上蒸发的水汽量大,随水汽输送环节将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降水。由此可知,海上蒸发是大气中水蒸气的主要来源。陆地蒸发总量包括河流蒸发量、植物蒸腾量等,A、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陆地蒸发来源受降水量影响,数量有限,因此海洋蒸发总量远大于陆地蒸发总量,B项正确,D项错误。第2题,地球大致分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面积大,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吸收太阳的热量比陆地多,散热比陆地慢,因此海洋是地表最大的储热体,以热量传递的形式来影响全球的天气和气候,A项正确。
(2022年山东德州模拟)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0年大连附近海面多次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往观赏。据此完成第3~4题。
3.“海浩”现象常出现在( )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
C.秋季正午 D.冬季清晨
4.“海浩”现象发生时 ( )
A.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
B.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
C.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
D.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实为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为雾。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冬季清晨降温幅度大,海洋上空蒸发的水汽更易凝结成雾,“海浩”现象多发,D项正确。第4题,注意材料信息“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所以“海浩”现象发生时,海—气间温差大,有利于加剧海面蒸发。同时,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的景观,故A项正确。
(2022年江西南昌开学考试)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尼诺3.4区,即120°W~170°W,5°S~5°N之间的区域)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低于气候平均态0.5 ℃时,即为拉尼娜状态,持续5个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下图示意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气候平均态变化。据此完成第5~6题。
5.2021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开始进入拉尼娜状态的月份为 ( )
A.2月 B.4月
C.8月 D.10月
6.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 ( )
A.2021年拉尼娜影响时间最短
B.出现拉尼娜状态的间隔缩短
C.中东部太平洋水温长期偏低
D.秘鲁沿海渔业资源趋于减少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据材料信息可知,进入拉尼娜状态需要3个月滑动平均海表温度低于气候平均态0.5 ℃,图中显示2021年10月、11月、12月这3个月,关键区的平均海表温度均低于气候平均态0.5 ℃,因此,2021年10—1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10月为开始的月份,故D项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第一次拉尼娜状态出现在2018年1—3月,第二次拉尼娜状态出现在2020年8—10月,第三次拉尼娜状态出现在2021年10—12月,时间间隔缩短,B项正确。
(2021年广东珠海模拟)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最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如图为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强厄尔尼诺年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发生概率增大的是 ( )
A.澳大利亚山火频发
B.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
C.茎柔鱼的天敌种类增多
D.秘鲁当年降水量偏多
【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茎柔鱼属于喜冷水鱼类,相比较而言,③是向高纬度低温区迁移,因此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③。第8题,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说明东南信风势力比较强,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比较强,上升带来的营养盐类比较多,藻类比较多,鱼类食物比较充足,即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B项正确。
(2022年湖南长沙模拟)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下图为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0题。
9.厄尔尼诺发生时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智利面临旱灾风险
B.中国东部雨带推移速度加快
C.澳大利亚东部洪涝频发
D.秘鲁渔场产量减小
10.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
【答案】9.D 10.A 解析:第9题,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信风减弱,上升流减弱,饵料不足,渔场减产,D项正确。第10题,当拉尼娜现象产生时,靠近赤道的南美洲地区即太平洋赤道地区的东部,气流下沉,海水上升,而在亚洲东部受暖流影响,气流上升,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22年黑龙江哈尔滨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0月13日,“世界旱极”之地——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出现一种被称为“沙漠开花”的自然现象。大约200种沙漠植物的种子在降雨后约两个月突然发芽。曾经的不毛之地,短生命野花遍地绽放,呈现花海奇观。图甲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图。
甲
材料二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南半球赤道附近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导致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的现象。图乙为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赤道附近大气环流图。
乙
(1)分析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旱极”及偶发“沙漠开花”的原因。
(2)推测厄尔尼诺现象对南太平洋东部海域及沿岸陆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图乙推测厄尔尼诺年份,我国季风区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变化及易产生的气象灾害。
【答案】(1)世界旱极:夏半年沙漠区为东南信风背风坡,(焚风增温显著)不易降水;冬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不易降水。沙漠开花:厄尔尼诺年份,太平洋东部、中部的热带海洋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秘鲁寒流减弱),阿塔卡马沙漠沿岸海水增暖;海水蒸发增强,大气受热上升,易形成降水。
(2)秘鲁寒流减弱,海水及沿岸地区气温升高;秘鲁上升流减弱,营养盐分减少,饵料减少,水温升高,鱼类死亡,鸟类减少;温度升高,海水蒸发加大,气流上升,降水增加;降水增加,沿岸低地易发生洪涝灾害;南美洲西部多山地,降水增多,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降水增多,利于部分植物(短生命)生长。
(3)厄尔尼诺年份,副热带高气压偏弱中心位置偏南,将导致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降水较正常年份多,北方停留时间短,降水变少;导致南方易涝、北方易旱。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印度洋偶极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差。当印度洋西部的温度高于东部时,形成正偶极;当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时,形成负偶极。印度洋偶极深刻地影响着澳大利亚以及非洲的气温和降水等。据资料显示,2019年下半年印度洋偶极达到60年来最大值,澳大利亚成为最干、最热的一年,非洲东部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蝗虫灾害。下图示意正常年份印度洋赤道上空的大气环流。
(1)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角度,分析正常年份热带印度洋海域东、西部水温差异的原因。
(2)描述出现印度洋负偶极对图示环流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的影响。
(3)说明印度洋偶极与非洲东部蝗虫灾害的关联性。
【答案】(1)印度洋西部阿拉伯海受索马里寒流影响,水温较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信风减弱,由南、北赤道暖流输往印度洋西部的暖海水较少,水温低;印度洋东部受赤道暖流影响,水温较高。
(2)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图示环流势力加强。澳大利亚西北部上升气流增强,西北风势力增强,降水增多。
(3)正常年份,非洲东部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不利于蝗虫的繁殖;出现印度洋正偶极,非洲东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土壤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有利于蝗虫的繁殖。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考点规范练20海_气相互作用新人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考点规范练20海_气相互作用新人教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拉尼娜状态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三节海水的运动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三节海水的运动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二节海水的性质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第二节海水的性质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