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乡中学等4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卤汁豆腐干”是苏州特产。豆制品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A. 糖类 B. 油脂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鱼奶肉蛋等食物富含蛋白质可知,豆制品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
故选:C。
2. 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 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 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制备和用途。据此判断。
【详解】A、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B、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C、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D、根据化学研究对象可知,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与化学研究物质无关,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
答案为:D。
3. 下列物质可用作磷肥的是
A. CO(NH2)2 B. Ca3(PO4)2 C. KNO3 D. K2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尿素含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磷酸钙含磷元素,属于磷肥,符合题意;
C、硝酸钾含K、N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钾含钾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节约用水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适合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的标识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标志是可循环标志,一般印在各种各样的商品和商品的包装上,许多饮料瓶、矿泉水瓶的底部都有一个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的材料做的,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是国家节水标志,张贴在学校水龙头旁,提醒同学们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C、该标志是绿色食品标志,一般印刷在符合要求的食品包装上,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一般张贴在严禁烟火的地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在化学实验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正确的是
A. 硫粉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氧化镁
C. 干冰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
D. 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有大量气泡出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描述现象不能出现具体物质的名称,错误;
C、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导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故放置在空气中有白雾出现,正确;
D、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的后面,不和稀硫酸反应,加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出现,错误;
故选C。
6. 化学变化创造物质。下列物品的材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纵目面具
B.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蚕丝素纱单衣
C.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的宣纸
D. “冰墩墩”的聚碳酸酯塑料外壳
【答案】D
【解析】
【详解】A、青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蚕丝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C、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材料,不符合题意;
D、聚碳酸酯属于塑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N2化学性质稳定,能作保护气
B. Mg (O H)2能与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生石灰具有吸水性,可作食品干燥剂
D.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金属除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因此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因此可以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因此可用于金属除锈,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 B. 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
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积雪的路而撒食盐、可以促进积雪融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剂,碘是溶质,故A错误;
B、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于水中不会增加溶液的离子浓度,所以不会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B错误;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
D、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高,凝固点比纯水低;在积雪上撒盐,盐溶于水时形成的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融化,故D正确。
故选D。
9. “操作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转移蒸发皿
C. 闻气味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应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免发生火灾,选项A不正确;
B、刚刚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转移时应该用坩埚钳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选项B不正确;
C、因为有些气体对人体有害,所以闻气体的气味时应该采用“招气入鼻法”,选项C正确;
D、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大量热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壁慢慢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D不正确。故选C。
10.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锢、铱、锑、铕的等近十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关于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g
C. 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 D. 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8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铟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铟的原子序数为49,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49,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49=2+X+18+18+3,得X=8,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 下列各图的变化趋势与选项要求相符的是
A. 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时,溶液pH的变化
B. 在恒温条件下,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C. 电解水时,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变化
D. 往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沉淀的质量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稀盐酸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减小,无限接近中性,所以溶液pH无限接近7但不会超过7,故A错误;
B、在恒温条件下,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蒸发水,溶液由不饱和溶液逐渐变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先逐渐变大,当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图像最后应保持水平,故B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生成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图示正确,故C正确;
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往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的质量逐渐变大。当硫酸铜完全反应时,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但是在0时刻时,硫酸铜中没有沉淀,所以沉淀质量应该是从0开始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水平,故D错误;
故选C。
12.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 面粉和米粉:碘酒 B. 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水
C.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D. N2和CO2:澄清石灰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面粉和米粉中均富含淀粉,均能使碘酒变蓝色,不能鉴别,选用试剂错误。
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可以鉴别,选用试剂正确。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选用试剂正确。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氢氮气,可以鉴别,选用试剂正确。
故选:A。
13. 如图所示转化关系中的反应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反应,“→”表示反应可以一步实现(反应条件已省略),下表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符合图示转化关系的是
选项
甲
乙
丙
A
CuCl2
Cu
CuO
B
CO2
Na2CO3
CaCO3
C
CaO
Ca(OH)2
CaCl2
D
Fe
Fe2(SO4)3
Fe(OH)3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和铁发生置换反应可以生成,和氧气反应生成,和碳等还原剂反应生成,和盐酸反应生成,A都可以一步实现转化,符合题意;
B、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和氯化钙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但是无法生成,B无法都实现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
C、和水反应生成,和盐酸等反应生成,但无法生成,C无法都实现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
D、Fe在初中阶段无法转化成,故D无法都实现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一种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
B. 理论上每生成2gH2,同时生成32gO2
C. 反应Ⅲ中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反应I、Ⅱ和Ⅲ在反应前后均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
I2+SO2+2H2O=2HI+H2SO4,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解答。
【详解】A、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反应I生成HI和H2SO4的分子个数比为2:1,根据反应II和反应III方程式可知,2个HI分子能生成1个氢气分子,而1个H2SO4分子只能生成0.5个氧气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比值为2:1,设生成的氧气质量为x,
,x=16g,则生成2g氢气的同时生成16g氧气,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生成SO2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2:1,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反应I中碘元素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改变,反应II中氢元素和碘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均改变,反应III中氧元素反应前后化合价改变,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牛奶、豆类等食物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的是_______(填 “单质”“元素” 或“原子”)。
【答案】 ①. 氦原子##He ②. 铝元素##Al ③. 元素
【解析】
【详解】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则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氦原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
16. 学好化学能让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并加以运用。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中的天然气已成为城乡家庭的主要生活燃料之一。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盖上锅盖(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
【解析】
【小问1详解】
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灭火方法是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合理即可);
【小问2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17. 如图所示为某地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 的模式简图。
(1)蚕丝属于_______ (选填“天然”或“合成”)纤维。常用________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
(2)桑叶茶中富含Ca、Fe、K等元素,其中能预防贫血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天然 ②. 灼烧闻气味
(2)铁元素(或Fe)
【解析】
【小问1详解】
蚕丝是天然存在的,属于天然纤维;
常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蚕丝和纯棉两种布料,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产生烧纸气味的是纯棉;
【小问2详解】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会引起贫血,故能预防贫血的是铁元素。
1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交点P的含义是_______;
(2)将乙溶液中的溶质结晶的方法通常是_______;
(3)℃时,将甲、乙、丙各30g分别充分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
【答案】(1)℃时,甲和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蒸发结晶 (3)甲=乙>丙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交点P的含义是t1℃时,甲和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为20g。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将乙溶液中的溶质结晶的方法通常是蒸发结晶。
【小问3详解】
据图可知,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丙的溶解度小于20g,所以将甲、乙、丙各30g分别充分溶于100g水中,甲、乙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30g+100g=130g,丙30g不能完全溶解,得到丙的饱和溶液,即丙溶液质量小于甲、乙。故填:甲=乙>丙。
19. 实验室里有一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其中制碱石灰的流程如图所示:
Ca(OH)2的分解温度是580℃;NaOH受热不分解。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上述制得的碱石灰主要含有NaOH、_______和少量水。
【答案】(1)
(2)Ca(OH)2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时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
【小问2详解】
氧化钙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钙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然后200~250℃(此时氢氧化钙不会分解,它的分解温度是580℃)干燥,所以水分蒸发,碱石灰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少量水。
20.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黑色粉末,C为紫红色固体,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常温下B、D均为气体,则B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常温下B为固体,D为气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答案】(1)CO (2) ①.
②. 置换
【解析】
【小问1详解】
C为紫红色固体,C为铜,A为黑色粉末,A和B能反应生成C、D,A是氧化铜,常温下B、D均为气体,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B的化学式为:CO;
【小问2详解】
若常温下B为固体,D为气体,B为碳,氧化铜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花香的原因___________;
(2)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生产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Cl2↑+H2↑+2X,请写出X的化学式_____。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
(2)NaOH
【解析】
【小问1详解】
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小问2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氯原子和2个氢原子,因此2X中含有2个钠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X中含有1个钠原子、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aOH。
2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前先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观察到铝丝表面的现象____________。
【答案】(1)除去铝丝表面氧化膜
(2)有红色固体析出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则实验前先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除去铝丝表面氧化膜。
【小问2详解】
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而铝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铝,则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23. 化学实验使同学们不仅学习到化学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图B所示净水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
(3)C实验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
(4)D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1)引流 (2)吸附作用
(3)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4)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隔绝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A所示实验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小问2详解】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小问3详解】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条件是高温,所以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小问4详解】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或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
24. 某同学在探究酸碱盐反应实验时,向CuSO4和H2SO4混合液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所得溶液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M点的溶质_________;
(2)ab段溶液质量上升变缓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答案】(1)硫酸铜、硫酸钠、硫酸或(CuSO4、 Na2SO4、H2SO4)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溶液质量上升缓慢
【解析】
【小问1详解】
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后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则M点表示硫酸还未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硫酸钠、硫酸。
【小问2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可知,ab段表示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的反应,该反应过程中有沉淀产生,则溶液质量上升缓慢。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连云港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
(1)海水晒盐。上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①“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种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
③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母液中含有MgC12,向母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海底探物。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的CO2等气体。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可燃冰和干冰都属于混合物
b.可燃冰与煤相比是较清洁燃料
c.可燃冰和石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利用CH4和H2O进行催化重整制氢气,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乙→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为了在2030年前实现我国“碳达峰”的目标,应提倡使用________等清洁能源。若减少12t碳的充分燃烧,最多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
【答案】(1) ① H2O ②. 玻璃棒 ③. 饱和溶液 ④.
(2) ①. b ②.
(3) ①. 太阳能、风能(合理即可) ②. 解:设最多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x=44t
答:最多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t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蒸发池"中蒸发水分,质量逐渐减少的物质是H2O;
②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溶解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所需的玻璃仪器是:酒精灯、玻璃棒,故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③析出晶体后的“母液”,说明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①a、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故可燃冰与煤相比是较清洁燃料,符合题意;
c、可燃冰和石油短期内均不能再生,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②由图可知,水参与了反应,二氧化碳是生成物,反应后,一氧化碳分子数目减少,一氧化碳是反应物,氢分子数目增多,则氢气是生成物,故“乙→丙"发生反应为一氧化碳和水在高温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为了在2030年前实现我国“碳达峰”的目标,应提倡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见答案。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十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十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十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十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4,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十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4,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十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十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十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