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7241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7241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724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7241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7241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7241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北省石家庄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展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页数在试卷下端;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本卷留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考号、科目等填涂正确。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各俱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记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呈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摘编自李书磊《<红楼>景语》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是因为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并有诗的素质,叙述与诗交融为一体。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但却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悟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4.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6分)
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旗飞舞
魏巍
第三阶段的作战地区在北汉江以西、金化以东和金城以南的弓形战线上。郭祥所在的第五军,对这里的地形比较熟悉,被调到这个地区来,准备对黑云岭的敌人展开进攻。7月12日上午,师政治部派人来授予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一面红旗,要他们把它插上黑云岭的主峰。三连的战斗情绪顿时达到沸腾状态,全连都在红旗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黄昏时分,突击营向前开进。邓军和周仆站在交通沟旁边,与出击的战士们一一握手。军文工团和师文工队的男女队员敲锣打鼓,喊着口号,说着快板。松树杈挂着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与《歌唱祖国》的歌曲。
“小钢炮”在前面高高地举着红旗,战士们一个个挺着胸脯,步伐越发显得威武雄壮了。敌我阵地之间,横隔着一道宽阔的金城川。为了在攻击时避免敌人炮火的拦阻射击,同时为了迅速而突然地攻上敌人阵地,指挥员们费了许多心思,才想出一个新奇的办法,就是事先在敌人的山脚下秘密地挖一些屯兵洞,使部队在攻击之前偷偷地潜伏在这里。郭祥的突击营于当晚午夜时分偷渡过那道宽阔的大川,在敌人山脚下的林莽之中潜伏下来。
这种战斗方式,使各级指挥员在精神上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他们惟恐敌人有一丝一毫的察觉,也惟恐哪一位战士在敌人盲目的射击下负伤而忍受不住。郭祥和老模范蹲在一个小小的洞子里,真是觉得百爪挠心,实在难捱。终于天又黑下来。总攻时间一秒钟一秒钟地迫近了。通讯员小牛两只眼眨也不眨地望着我方阵地。当秒针刚刚踏上下午九点钟时,只听他尖声尖气地欢叫了一声:“看,信号弹飞起来啦!”话音未落,人们就觉得身子猛地一震,炮火的风暴遮天盖地地轰鸣起来。郭祥和老模范等人立即出了洞口,向我方阵地一望,只见三颗红色的信号弹,还飘坠在空中。数百门大炮出口的闪光,像连续不停的闪电,把半面天空照得通红。尤其是成批的火箭炮弹,拖着长长的火尾巴从顶空穿过,像赤红的钢板一样,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使整个的大地都为之震动。
这场炮火急袭,整整进行了20分钟。霍地又腾起三颗绿色的信号弹,郭祥立即跃出洞口,举起驳壳枪高喊了一声:“同志们!冲呵!”部队在激越的冲锋号声中,向着黑云岭的主峰冲去。在火光与硝烟中,可以看到三连突击排的前面,有一面鲜艳的红旗,火团似地在向前滚动。
冲在最前面的是乔大夯率领的爆破组。他们拿着爆破筒,挟着炸药包,向前飞快地跑着。山坡上共有七道铁丝网,已被炮火摧毁了五道,第六道也被他们迅速炸开,只剩下最后一道了。一个战士接着扑上去爆破。烟尘还没有散,乔大夯就领着爆破组的同志冲了上去。哪知冲到跟前,才发现这道足有两公尺宽的屋脊形铁丝网,只炸开了一道小口,仍然不能通过。乔大夯立刻塞进一根爆破筒准备拉火,后面一片冲杀声,回头一看,火光里闪着一面红旗,突击排已经冲了上来,只有几步远近,爆破已经来不及了。地堡里的敌人已经清醒过来,重机枪正哗哗地射击着。如果让红旗退回去,同志们就会遭到更大的伤亡。
乔大夯心里一急,登时出了一身大汗。他立刻对爆破组大声喊道:“同志们!爆破来不及啦!我们不能让红旗老等在这里。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啦!”说着,他把手里的爆破筒往旁边一扔,就趴到了铁丝网上。爆破组的其他四个同志也纷纷丢掉了炸药包和爆破筒,挨着他那长大魁伟的身躯,在铁丝网上趴成了一排。乔大夯还一个劲儿地挥动着他的手臂,大声地喊:“同志们!快过去呀!快过去呀!”其他几个组员也跟着喊:“不要犹豫了!”“为了胜利,快过去吧!”
突击排的同志停下来了,怎么忍心从自己同志的身上踩过去呢!连长齐堆心里热辣辣的,不知怎样处理才好。带领突击排的副连长疙瘩李更急得什么似的,摆着手说:“不行!不行!快下来组织爆破!”这时,郭祥和他的通讯员小牛已经赶了上来。他见到这种情景,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乔大夯听见郭祥的声音,又几乎用哀求的声调说:“营长!你就快下命令吧!为了胜利,你就让大家快踩过去吧!”郭祥回头一看,红旗已经停止前进,后面还拥挤着数百名战士,队伍里正在不断地增加着伤亡,就把心一横,牙一咬,把驳壳枪果断地一挥,说:“同志们!踩过去!”
这一声号令,响彻云霄,震人心魂。在中国大地上,这一支战胜千难万险、冲过雪山草地的铁军,今天不得不踏着自己同志的肉身前进了。他们仿佛在一刹那间变成了生着羽翼的天兵飞上了主峰,那面在主峰上飘扬的红旗,在硝烟与火光中也显得更加鲜红了。
——节选自《东方》,有删改
6.下面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方》是当代作家魏巍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为背景,深刻再现在那火红的岁月中,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和情感历程。
B.本文通过进攻黑云岭,特别是过铁丝网的叙述,成功地塑造了以郭祥、乔大夯为代表的一批英雄群像。
C. 疙瘩李不愿从战士身上踩过去,体现了他的优柔寡断与心地善良;郭祥指挥战士们踩过去,体现了其雷厉风行与坚决果敢。
D.文章在数百门大炮轰击敌人阵地的场面描写中,通过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我志愿军进攻炮火的猛烈。
7.下面对小说的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情节设计别具特色,主线清晰,高潮部分主要采用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的迅速发展,使情节紧凑,矛盾冲突非常集中。
B.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把战士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传达给读者。如乔大夯在喊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啦”后趴到了铁丝网上,真实地表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文章使用第三人称叙述,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叙述人能够随时关注志愿军战士的言行,灵活自由地反映战争场景。
D.小说叙述了一件攻占山头的事,没有长津湖之战那样惨烈,也不是什么大事件,却能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主题。
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多次写到的“红旗”的作用。(4分)
魏巍说:“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与刚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这样“最可爱的人”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席方平,东安人。其父名廉,性戆拙。因与里中富室羊姓有隙,羊先死;数年,廉病垂危,谓人曰:“羊某今贿嘱冥使榜我矣。”俄而身赤肿,号呼遂死。席惨怛不食,曰:“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我将赴冥,代伸冤气矣。”自此不复言,时坐时立,状类痴,盖魂已离舍。
席觉初出门,莫知所往,但见路有行人,便问城邑。少顷,入城。其父已收狱中。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席怒,大骂狱吏:“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遂出,写状。趁城隍早衙,喊冤投之。羊惧,内外贿通,始出质理。城隍以所告无据,颇不直席。席愤气无伸,冥行百余里至郡,以官役私状,告诸郡司。迟至半月始得质理。郡司扑席,仍批城隍覆案。席至邑,备受械梏,惨冤不能自舒。城隍恐其再讼,遣役押送归家。投至门辞去。
席不肯入,遁赴冥府,诉郡邑之酷贪。冥王立拘质对。二官密遣腹心与席关说,许以千金。席不听。过数日,逆旅主人告曰:“君负气已甚,官府求和而执不从,今闻于王前各有函进,恐事殆矣。”席犹未信。
席状告甚急,亦尽罹刑罚苦难矣。然不改初心,遂欲告之于玉帝。会逢二郎,席从二郎至一官廨,则其父与羊姓并衙隶俱在。少顷,槛车中有囚人出,则冥王及郡司、城隍也。
当堂对勘,席所言皆不妄。三官战栗,状若伏鼠。二郎援笔立判。顷刻,传下判语,令案中人共视之。
又谓席廉:“念汝子孝义,汝性良懦,可再赐阳寿三纪。”使两人送之归里。席乃抄其判词,途中父子共读之。既至家,席先苏;今家人启棺视父,僵尸犹冰,俟之终日,渐温而活。又索抄词,则已无矣。
自此,家道日丰,三年良沃遍野;而羊氏子孙微矣,楼阁田产尽为席有。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颇不直席 直:对着
逆旅主人告日 逆旅:旅店
席从二郎至一官廨 官廨:官署
而羊氏子孙微矣 微:衰落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至狱门/遥见父卧檐下/似甚狼狈/举目见子/潸然流涕/曰/狱吏悉受/赇嘱日夜/搒掠胫股/摧残甚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席方平的父亲被奸人陷害,席方平魂入城隍庙为父亲申冤。城隍得了贿赂,便说席方平说的不是事实,没有道理,不准他的状。
B.席方平偷偷跑到阎王府,控告郡司、城隍的贪赃枉法。席方平因为告状太急迫,因此受尽了各种刑罚,吃尽了苦难。
C.席方平面对的阴司地狱,分明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封建社会的曲折写照。狱吏、城隍、冥王正是现实社会中大小剥削者、压迫者的形象。
D.席方平的申冤并不单纯是一般意义的报复、报仇而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他这种反抗精神,鼓励着人们勇敢地反抗封建腐朽的统治阶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席惨怛不食,曰:“我父朴讷,今见凌于强鬼,我将赴冥,代伸冤气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至家,席先苏;令家人启棺视父,僵尸犹冰,俟之终日,渐温而活。(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成功塑造了席方平这个人物形象,在这个人物身上有三个闪光点,请简要概括。(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咏梅(其一)
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前人称其《梅花九首》“飘逸绝群,句锻字炼”。
②何郎:指南朝的诗人何逊,留下过描写梅花的佳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措辞虽平常,不过首联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使得表达平中见奇。
B.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两句构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
C.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本该是“萧萧寒竹依疏影,漠漠春苔掩残香”,诗人却把“寒”与“春”提炼到醒目的句首,突显梅之魂魄。次序一变,诗的境界顿异。
D. “何郎”一句,诗人先高度赞赏何逊咏梅之作,接着告诉世人,后世只有自己才是梅花真正的知音,作者的自负可见一斑。
16.诗人是如何展示梅的形象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秦人搜刮钱财时斤斤计较,但使用时却随意挥霍的状态。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心地的温情,是大自然把眼泪给予人类的同时赠予人类的礼物。如果大自然不赋予人类以怜悯心来支持他的理性,那么,人类尽管有种种美德,也终归会成为怪物。……很显然,这种____________的程度,在自然状态下比在理智状态下真切得多。理智使人产生自爱心;而加强自爱心的,是头脑的思考。自爱心使人汲汲于关心自己,使他远离一切使他感到为难和痛苦的事物。哲学使人孤独,哲学家在看见一个受难的人时,竟暗自在心中说:你想死就死吧,只要我平安无事就行了;只有整个社会的危难才能惊醒哲学家的沉睡,把他从床上拉起来……野蛮人绝没有这么高超的本领;由于他缺乏智慧和理智,因此,他总是____________地发挥人类天然的感情。在社会动荡不安时,在街头发生争吵时,奔赴现场的总是平民,而行事小心的人却往往____________;把打斗的双方拉开,挺身出来阻止诚实的人们互相厮拼的,往往是市井小民和菜市场的妇女。
可以肯定的是,怜悯心是自然一种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既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又有这样一个优点:它能让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对它温柔的声音充耳不闻。它能使每一个____________的野蛮人宁可到别处去寻找食物,也不去抢夺身体柔弱的孩子或老人费了许多辛苦才获得的东西。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设身处地 一往无前 敬而远之 心宽体胖
B.感同身受 一往无前 避而远之 身强体壮
C.设身处地 一往情深 敬而远之 身强体壮
D.感同身受 一往情深 避而远之 心宽体胖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因为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所以还有一个这样优点
B.怜悯心是自然一种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虽然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但是还有这样一个优点
C.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不仅怜悯心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一个这样优点
D.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在自然状态下,怜悯心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而且还有这样一个优点
20.文中画横线句子若改写为“哲学使人孤独,哲学家在看见一个受难的人时,无动于衷;只有整个社会的危难才能使他挺身而出……”看起来更为简洁、流畅,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小生,老生,小旦,花旦,老旦,小丑,一个戏班子里,这些角儿都要配齐。戴胡子的老生要两三个,小姐丫鬟三四个,跑龙套四五个。要不然你把戏单递给人家——戏单上可是有两百多个戏哪,人家一点,你就暗暗叫苦: ① ,那戏怎么演。美花自己也上台,吃这口饭,还是要听观众喝一声彩。观众说“ ② ”,美花她们,就觉得多大的辛苦也值了,眼神里闪闪发亮。我也奇怪,以前,只听说城里人送戏下乡,没有听说过 ③ 。说到这一点,美花就很自豪。她们这个乡下戏班子,广州、杭州等城市到处跑,把戏做到各个城市去,大家都是很欢喜的。再三四天,这个场子做完,美花他们就要回常山去演出了。此时夜幕降临,做戏的人从后台钻出到世俗的炊烟里去。她的姐妹们,大概已经把晚饭做好了。
(摘编自周华诚《做戏》)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 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杨振宁先生曾对弟子翟荟说,做科研要“宁拙勿巧”。翟荟教授也说,“宁拙勿巧”是一种科研态度,一方面是说做科研不要投机取巧,必须诚实;另一方面是说做学问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俄罗斯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即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正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fe2a018f50b4fb5021b28a802d4a4be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