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4.解决垃圾问题教学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以解决垃圾问题为核心,通过问题调查、数据统计、对策设计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垃圾问题的严峻,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课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学习目标而设定的。本课共设有四个部分,聚焦部分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垃圾对环境的极大影响,通过提问直接将重点放在垃圾问题的解决上来。探索包含四个活动,探索一通过问题调查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关于垃圾源头、种类、质量、去向等方面的信息。探索二通过数据统计、图标资料展示感受生活垃圾的数量庞大并顺势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了解基本的分类方法。探索三基于垃圾数量多、种类复杂的问题及基本的分类方法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探索四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的角度提出解决垃圾问题的实用方法。研讨部分通过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的探讨为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创新性解决垃圾问题进行铺垫,层层递进,回归本课核心问题。拓展部分关于堆肥箱的介绍给学生提供了创新地解决垃圾问题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能够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认识堆肥箱的设计。
【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垃圾问题,但对于垃圾问题的严重程度、垃圾的分类、垃圾的最终去向、如何更好处理垃圾等问题认识较为模糊。因此需要通过直观的数据展示、调查统计、资料扩充加以引导。当有了关于垃圾问题的基本认识后,才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机,引导、带动学生参与到解决垃圾问题的行动中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们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2.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的处理处置。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质量和种类。
2.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回收利用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2.关注垃圾的去向。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评价堆肥箱的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垃圾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难点:对不同种类的垃圾提出合理的处理解决办法。
【材料准备】
为学生准备:布置学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
教师准备: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垃圾堆和垃圾场图片、不同材料的可回收物品、堆肥箱。
【教学流程图】
垃圾分类意义料阅读
研讨
做堆肥箱
资料阅读
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垃圾问题调查
图片展示
垃圾分类
解决方法
解决垃圾问题
教学活动内容
目标实现手段把
探索
重视垃圾问题
聚焦
初识垃圾问题
拓展
研讨
教学活动内容
【教学过程】
1.聚焦
教师活动:展示垃圾问题的相关视频,并提问: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地球上的环境和其他生命,怎么解决垃圾问题呢?
学生活动:观看垃圾问题相关视频(视频来源:),联想生活中垃圾堆放点的场景,初步形成对于解决垃圾问题的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演示联系实际生活情景使学生直观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进而意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形成解决垃圾问题的意识。
2.探索
(1)垃圾问题调查
教师活动:出示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并引导学生根据记录表中的问题展开班级讨论。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调查结果讨论,完成记录单的填写并汇报不同场所产生的垃圾种类、质量和去向。
教师提问:通过调查我们能够发现垃圾的哪些特点呢?
学生活动:回答、补充问题,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去向单一的特点。
教师提问:垃圾填埋场能够完全解决所有的垃圾吗?
学生活动:思考现有单一的垃圾处理办法存在的问题。
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调查、数据统计、讨论交流带领学生直观感受垃圾现状的严峻和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引起对垃圾问题的重视。
(2)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教师活动:出示平均每个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质量,协助学生估算全班、全校一天的生活垃圾总量。
学生活动:估算全班、全校、所在城市(地区)一天的生活垃圾总量。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意识到垃圾数量多的问题,但是每天究竟能产生多少垃圾没有明确的概念,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能够带领学生切实感受到垃圾产生的数量之庞大。
教师活动:出示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图表和相关文字资料。
学生活动:阅读图表和文字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在班级、学校、城市(地区)小范围内产生的垃圾数量庞大,通过资料的阅读会发现世界各地都面临着严重的垃圾问题,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远比我们想象中多。
教师活动: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的三种分类方法,在黑板上贴垃圾分类桶图标。提问:你能对班级记录表中的生活垃圾按照“易腐、可回收和有害”标准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根据班级记录单,将各种生活垃圾的名称写在卡片上,粘贴到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
设计意图:模拟垃圾分类,与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活动很接近,直观展示垃圾的分类情况,利于学生体会垃圾种类的复杂。
(3)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垃圾问题呢?
学生活动:交流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师活动:出示解决垃圾问题的三种方法。
学生活动:阅读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问:黑板上这三种垃圾分别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提出对应的垃圾解决办法。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垃圾解决方法的学习,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垃圾不分类会出现什么情况?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研讨垃圾分类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垃圾分类和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的学习后,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义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4)我们能做什么
教师提问: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自己对于垃圾解决的看法。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列举更多减少垃圾的方法,促使学生参与减少垃圾的活动。
3.拓展
教师活动:观察堆肥箱制作视频(视频来源:)。准备好材料,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堆肥箱的制作并提醒学生进行长期观察和管理。(如无法完成,课后继续完成。)
学生活动:参与制作堆肥箱,观察堆肥箱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很好的垃圾再利用的体验,学生能够对垃圾产生新的认识,启发解决垃圾问题的新思路。
【板书设计(生成)】
【班级记录表设计】
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单)
班级:____ 日期:____
产生垃圾的地方
产生的垃圾
产生的质量(估算)
去哪里了
家庭
菜叶、骨头
学校
建筑工地
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
4.解决垃圾问题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4课,主要让学生感知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垃圾。本课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直接提出“怎样解决垃圾问题”。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1,讨论“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从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最终去向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也是“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的原由。活动2,家庭生活垃圾统计,教材安排了一个估算活动,估算全班、全校,乃至所在城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的总量。教科书还提供了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进一步证实生活垃圾数量庞大。根据班级记录表,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活动3,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国际上通用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活动4,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第三部分——研讨,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特点,有一些垃圾的某些部分具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只有分类的垃圾才能被合理利用。第二个问题“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这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会说出他们尝试过的其他方法。第四部分——拓展,让学生做一个堆肥箱。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但对于“垃圾里有些什么”“垃圾问题有多严重”的认识是模糊的。垃圾处理不当,会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耕地污染等。处理大量的垃圾是非常困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教科书插图提供了几个例子,都是学生生活中可以实践和体验的,这是减少垃圾总量的最有效的措施。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基础,要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并指导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2.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2.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回收利用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2.关注垃圾的去向。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评价堆肥箱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调查垃圾问题,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难点: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布置学生提前收集、称重、记录家庭一天的垃圾、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垃圾问题调查记录表,垃圾堆和垃圾场的图片,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有回收标志的不同品种的塑料瓶(聚酯塑料饮料瓶、高密度聚乙烯塑料酱油瓶等),其他可回收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在校园一角选定安放堆肥箱的场地,并放置好空堆肥箱。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连续一周称重家里每天的垃圾质量,并记录。拍摄小区或村里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将照片发送给老师。关注垃圾车每天来小区收集的垃圾数量。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调查学校和附近的建筑工地产生垃圾的情况。
一、聚焦
1.教师展示照片:展示学生拍摄的小区或村里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
2.学生介绍照片:介绍照片是在哪个小区或哪个村拍摄的;说一说拍摄时的情况、感受。
3.学生观察教科书46页大型露天垃圾场图,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大型垃圾场,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教师提问:“垃圾问题这么严重,怎样解决垃圾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活动,学生感受到垃圾与每一户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二、探索
1.垃圾问题调查。
教师提问:“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预设回答:
(1)家庭每天产生很多垃圾,包括许多厨房里产生的垃圾,这些垃圾被投入垃圾桶。家庭里还会有不少商品包装,一部分被丢弃,一部分可能会卖给收废品的。
(2)学校里每天也会产生很多垃圾,大多数是废纸,被投入垃圾桶。
(3)建筑工地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这些垃圾很难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这几个问题,讨论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和最终去向。学生课前做过调查,根据“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汇报家庭、学校、建筑工地的垃圾种类、质量和去向,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大多数最终去了垃圾填埋场,而垃圾填埋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2.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学生汇报这一周内所记录的家庭每天产生的垃圾质量。
学生估算: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的垃圾质量。
教师协助统计班级内学生每天平均产生的垃圾质量,以此估算全班、全校、所在城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的总量。估算的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垃圾数量的庞大。
3.阅读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重点证实生活垃圾数量庞大。学生会发现,人类活动制造的垃圾比想象的多。
4.出示世界屋脊上的垃圾图,海洋深处的垃圾图,著名风景旅游点的垃圾图,感受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无法避免垃圾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垃圾问题的原因。
5.模拟垃圾分类。
(1)教师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的“四分法”。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①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各种旧书报、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纸盒等,但不包括污染的纸巾。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玻璃片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五金零件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布帘、毛巾等。
②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
③有害垃圾是指如果不加妥善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垃圾,比如萤光灯管、干电池、药瓶等。
④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认识不同种类垃圾标识,出示图片,学生辨认。
(2)模拟分类:学生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粘贴到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这与现在校园里、家庭里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很接近。因为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的垃圾名称卡片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垃圾的种类,便于学生体会垃圾的种类复杂。
(3)阅读资料:阅读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利用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的垃圾名称卡片,说一说不同垃圾分别可以用哪一种方法解决。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还能够做些什么。可以根据插图的提示,说一说自己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每一个学生小小的选择,会凝聚成巨大的力量。这些环保行动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认知,还应该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大多数最终去了垃圾填埋场,而垃圾填满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通过交流,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估算的过程,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垃圾数量的庞大。模拟分类活动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垃圾的种类,便于学生体会垃圾的种类复杂。这些环保行动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认知,还应该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三、研讨
1.研讨“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
讨论:如果垃圾不分类,会出现什么情况?
预设回答:如果垃圾不分类,几乎无法被利用,也无法减量。
讨论:垃圾分类,会带来什么好处?
预设回答:垃圾分类,使一部分垃圾能够被回收利用,实际上也减少了垃圾总量。
学生可能在生活中也参与了垃圾分类,通过研讨这个问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研讨“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
预设回答:
(1)不剩菜剩饭,按量取餐。(学生每天能做到的事)
(2)节约用纸,双面书写。(学生每天能做到的事)
(3)减少购买新衣服、新学习用品。(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
(4)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列举更多的减少垃圾的方法,也能促进他们参与减少垃圾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问题,学生更深刻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也能促进他们参与减少垃圾的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拓展
在校园一角做一个堆肥箱,便于全体同学参与和观察。如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在家附近做一个堆肥箱。堆肥的腐熟时间比较长,当堆肥腐熟后,教师组织学生把堆肥施在花木根部。
设计意图:做一个堆肥箱,是很好的动手实践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垃圾再利用的体验活动。
【板书设计】 解决垃圾问题
数量庞大 减量化
垃圾问题 解决方法 再利用(分类)
种类复杂 再循环《解决垃圾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4课,主要让学生感知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垃圾。本课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直接提出“怎样解决垃圾问题”。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1,讨论“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从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最终去向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也是“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的原由。活动2,家庭生活垃圾统计,教材安排了一个估算活动,估算全班、全校,乃至所在城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的总量。教科书还提供了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进一步证实生活垃圾数量庞大。根据班级记录表,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活动3,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国际上通用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活动4,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第三部分——研讨,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特点,有一些垃圾的某些部分具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只有分类的垃圾才能被合理利用。第二个问题“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这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会说出他们尝试过的其他方法。第四部分——拓展,让学生做一个堆肥箱。
【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但对于“垃圾里有些什么”“垃圾问题有多严重”的认识是模糊的。垃圾处理不当,会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耕地污染等。处理大量的垃圾是非常困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教科书插图提供了几个例子,都是学生生活中可以实践和体验的,这是减少垃圾总量的最有效的措施。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基础,要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并指导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2.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和种类。
2.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回收利用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2.关注垃圾的去向。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评价堆肥箱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调查垃圾问题,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难点: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布置学生提前收集、称重、记录家庭一天的垃圾、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垃圾问题调查记录表(自备)、PPT课件、小垃圾筒、双面胶、垃圾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连续一周称重家里每天的垃圾质量,并记录。拍摄小区或村里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将照片发送给老师。关注垃圾车每天来小区收集的垃圾数量。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调查学校和附近的建筑工地产生垃圾的情况。
一、聚焦
1.教师展示照片:展示垃圾堆放点的照片。
2.学生介绍照片:说一说自身感受。
3.学生观察教科书46页大型露天垃圾场图,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大型垃圾场,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教师提问:“垃圾问题这么严重,怎样解决垃圾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活动,学生感受到垃圾与每一户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二、探索
1.垃圾问题调查。
教师提问:“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
预设回答:
(1)家庭每天产生很多垃圾,包括许多厨房里产生的垃圾,这些垃圾被投入垃圾桶。家庭里还会有不少商品包装,一部分被丢弃,一部分可能会卖给收废品的。
(2)学校里每天也会产生很多垃圾,大多数是废纸,被投入垃圾桶。
(3)建筑工地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这些垃圾很难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这几个问题,讨论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和最终去向。学生课前做过调查,根据“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汇报家庭、学校、建筑工地的垃圾种类、质量和去向,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大多数最终去了垃圾填埋场,而垃圾填埋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2.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学生汇报这一周内所记录的家庭每天产生的垃圾质量。
学生估算: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的垃圾质量。
教师协助统计班级内学生每天平均产生的垃圾质量,以此估算全班、全校、所在城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的总量。估算的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垃圾数量的庞大。
3.阅读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重点证实生活垃圾数量庞大。学生会发现,人类活动制造的垃圾比想象的多。
4.出示世界屋脊上的垃圾图,海洋深处的垃圾图,著名风景旅游点的垃圾图,感受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无法避免垃圾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垃圾问题的原因。
5.模拟垃圾分类。
(1)教师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的“四分法”。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①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主要包括各种旧书报、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纸盒等,但不包括污染的纸巾。
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一次性塑料餐具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玻璃片等。
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五金零件等。
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布帘、毛巾等。
②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
③有害垃圾是指如果不加妥善处理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垃圾,比如萤光灯管、干电池、药瓶等。
④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认识不同种类垃圾标识,出示图片,学生辨认。
(2)模拟分类:学生把各种各样的垃圾放到小垃圾桶里,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这与现在校园里、家庭里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很接近。因为实物操作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垃圾的种类,便于学生体会垃圾的种类复杂。
(3)阅读资料:阅读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利用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的垃圾名称卡片,说一说不同垃圾分别可以用哪一种方法解决。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还能够做些什么。可以根据插图的提示,说一说自己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每一个学生小小的选择,会凝聚成巨大的力量。这些环保行动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认知,还应该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大多数最终去了垃圾填埋场,而垃圾填满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通过交流,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估算的过程,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垃圾数量的庞大。模拟分类活动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垃圾的种类,便于学生体会垃圾的种类复杂。这些环保行动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认知,还应该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三、研讨
1.研讨“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
讨论:如果垃圾不分类,会出现什么情况?
预设回答:如果垃圾不分类,几乎无法被利用,也无法减量。
讨论:垃圾分类,会带来什么好处?
预设回答:垃圾分类,使一部分垃圾能够被回收利用,实际上也减少了垃圾总量。
学生可能在生活中也参与了垃圾分类,通过研讨这个问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2.研讨“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
预设回答:
(1)不剩菜剩饭,按量取餐。(学生每天能做到的事)
(2)节约用纸,双面书写。(学生每天能做到的事)
(3)减少购买新衣服、新学习用品。(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
(4)不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
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列举更多的减少垃圾的方法,也能促进他们参与减少垃圾的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问题,学生更深刻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也能促进他们参与减少垃圾的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四、拓展
在校园一角做一个堆肥箱,便于全体同学参与和观察。如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在家附近做一个堆肥箱。堆肥的腐熟时间比较长,当堆肥腐熟后,教师组织学生把堆肥施在花木根部。
设计意图:做一个堆肥箱,是很好的动手实践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垃圾再利用的体验活动。
【板书设计】 解决垃圾问题
数量庞大 减量化
垃圾问题 解决方法 再利用(分类)
种类复杂 再循环
第4课 解决垃圾问题
(教材P46~48)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解决垃圾问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
2.知道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3.知道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的质量和种类。
2.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回收利用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
2.关注垃圾的去向。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评价堆肥箱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调查垃圾问题,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难点: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提前布置各项调查任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空堆肥箱和安放场地。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提前几天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拍摄住处附近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展示学生课前拍摄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引导学生介绍照片拍摄的地点,说一说拍摄时的情况和感受。(预设:我是在街边的垃圾堆放点拍摄的,那里的垃圾堆放杂乱,味道很大,严重影响了街道环境。)
2.展示:出示多张垃圾堆和垃圾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垃圾问题对环境的影响。
3.揭题: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怎样解决垃圾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板书:解决垃圾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拍摄任务并展示学生拍摄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垃圾问题与每个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调查垃圾问题
1.过渡:要解决垃圾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垃圾: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教学提示: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地点观察该处产生的垃圾及其种类,估算每天产生垃圾的质量,并查询垃圾最后的去向。)
2.活动:指导学生分组交流、整理收集到的有关垃圾的信息,并汇总到班级记录表中。
3.提问: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和丢弃垃圾,通过调查,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了吗?(预设:垃圾会污染环境,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甚至影响生物的生存。)
4.小结: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大多数都会进入垃圾填埋场,而填埋垃圾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问题,我们仍要寻找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探索二:家庭生活垃圾统计
1.过渡:垃圾来源复杂,我们先从身边的垃圾了解起。如果一个家庭(按平均4口人计算)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3千克,那么我们全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全校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整个城市一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
2.活动:指导学生估算全班、全校所有同学的家庭及所在城市(地区)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质量。
3.小结:一个城市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数量就如此庞大,那么全世界一天会有多少垃圾产生呢?(教学提示:出示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远比想象的多,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无法避免垃圾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垃圾问题的原因。
4.讲解: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要学会将垃圾分类。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5.活动:出示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图片,指导学生分组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
6.小结: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有助于解决垃圾问题。
探索三: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1.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8解决垃圾问题的三种方法。
2.提问:结合黑板上的分类垃圾桶图标里的垃圾名称卡片,大家说一说不同类别的垃圾可以用哪些方法解决?(预设:尽量少购买易拉罐饮品,从源头上减少金属物垃圾;可以将塑料瓶回收利用,制成化纤,变废为宝;过期的药品、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在处理过程中要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追问: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预设: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食物浪费;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废物利用;重复使用;……)
4.小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选择,都会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我们要逐渐养成垃圾减量的环保行为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与交流,让学生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意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估算的过程,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垃圾数量的庞大。模拟分类活动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垃圾的种类,便于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垃圾的分类处理。再思考交流日常生活中能为解决垃圾问题做些什么,让这些环保知识逐渐内化成学生的行为习惯。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危害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处理大量的垃圾是相当有难度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削减垃圾的总量。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前提和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其中。
2.拓展:指导学生做一个堆肥箱。将厨余垃圾掺入洗菜水或者洗拖把的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让堆肥慢慢腐熟。提醒学生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当堆肥腐熟后,可组织学生把堆肥施在花木根部。
【设计意图】做一个堆肥箱是很好的动手实践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垃圾再利用的体验活动。
板书设计
3.4解决垃圾问题
垃圾问题: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处理困难
垃圾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解决方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教学反思
本课有较多的调查活动,因此要安排好时间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意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疑问再来学习,兴趣会更大,学习效果会更好。
课后作业
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36第二题。
二、判断题。
1.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
2.塑料包装袋方便轻巧,便于携带,应该大力推广。( )
3.减少丢弃和重复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根本办法。( )
参考答案
二、1.√ 2.× 3.√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学设计
4 解决垃圾问题
执教老师:广州市番禺区时代南阳里小学 张桂喜
指导老师: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城小学 张秀瑜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环境与我们》单元的第4课,主要让学生感知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垃圾。本课共有四部分:
第一部分——聚焦,聚焦背景图中显示的一个大型的露天垃圾场,学生感受到垃圾数量这么多,对心灵产生震撼感,意识到垃圾对环境和生命影响非常大,从而直接提出疑问“怎样解决垃圾问题”。
第二部分——探索,安排了四个活动。活动1:讨论“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从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最终去向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也是“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的原由。活动2:家庭生活垃圾统计,教材安排了一个估算活动,估算全班、全校,乃至所在城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的总量。教科书还提供了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进一步证实生活垃圾数量庞大。根据班级记录表,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活动3: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国际上通用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活动4: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第三部分——研讨,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特点,有一些垃圾的某些部分具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只有分类的垃圾才能被合理利用。第二个问题“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这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会说出他们尝试过的其他方法。
第四部分——拓展,教科书给出了一个做堆肥的具体办法,让学生做一个堆肥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情分析】
每人每天都在制造垃圾、丢弃垃圾,但对于“垃圾里有些什么”“垃圾问题有多严重”的认识是模糊的。垃圾处理不当,会导致大气污染、水污染、耕地污染等。处理大量的垃圾是相当有难度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想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教科书插图提供了几个例子,都是学生生活中可以实践和体验的,这是减少垃圾总量的最有效的措施。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基础,要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甚至带动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教学目标】
1.意识到垃圾问题的严峻性,知道解决垃圾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2.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活动,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
3.用实际行动减少垃圾的产生,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4.能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评价堆肥箱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参与调查垃圾问题,意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共同研讨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难点:经历垃圾的分类分装活动,知道垃圾分类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科学书、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科学书、活动手册、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观看图片,引发思考
1.教师展示学生拍摄的小区或村里的垃圾堆放点的照片。
2.学生介绍照片:重点介绍拍摄时的情况、感受。
3.出示教科书46页大型露天垃圾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大型垃圾场,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4.揭示课题
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已经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和地球上的其他生命,我们必须要重视它,那要怎样解决垃圾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垃圾问题。(出示课题《解决垃圾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活动,学生感受到垃圾与每一户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对环境的影响之大。】
二、探索
(一)探索活动一:关于“垃圾问题”的调查
1.学生根据“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汇报家庭、学校的垃圾种类、质量和去向,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有关信息。
2.教师小结:在同学们的调查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质量大。大多数垃圾都是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垃圾填埋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问题,还因此产生了不少问题。
3.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垃圾填埋场产生的问题。
4.教师小结: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占用大片的土地资源,如果处理不当还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污染大气、地下水等。并且很多地方的垃圾填埋场都因为填满了而封场。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垃圾问题,为解决垃圾问题找到新出路!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汇报家庭、学校的垃圾种类、质量和去向,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有关信息。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垃圾来源复杂、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大多数最终去了垃圾填埋场,而垃圾填埋场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
探索活动二 :统计家庭生活垃圾
1.估算我们产生的垃圾
教师引导学生估算班级内所有学生的家庭每天产生的垃圾质量,以此估算全校、所在城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的总量。估算的过程,让学生切实感受垃圾数量的庞大。
2.阅读资料,进一步感受垃圾数量庞大
学生阅读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感受生活垃圾数量庞大。
师小结:虽然我们每个人一天产生的垃圾不多,但是我们的城市、国家、世界人口众多,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就非常地巨大、惊人!
课件出示海洋深处的垃圾图,著名风景旅游点的垃圾图,让学生体会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无法避免垃圾问题。这也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垃圾问题的原因!
模拟垃圾分类
(1)教师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的“四分法”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同类别的垃圾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去分装,并且还有不同的标志。
学生观看广州垃圾分类知识视频,进一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
(2)模拟分类活动
出示不同种类的垃圾名称,学生进行分类,把名称填入活动手册的分类表格中。
出示学生的分类表格,讨论易投错的垃圾分类知识。
【设计意图:估算的过程,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垃圾数量的庞大,让学生意识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垃圾问题的迫切性。模拟分类活动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垃圾的种类,便于学生体会垃圾的种类复杂并且,进一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三)探索活动三 :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阅读资料: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学生根据刚刚垃圾分类的结果进行思考,说一说这些垃圾可以用哪一种方法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垃圾问题是有办法可以解决的,我们也可以贡献一份力量。】
(四)探索活动四: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对于解决垃圾问题,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可以根据插图的提示,说一说自己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教师小结:每一个学生小小的选择,会凝聚成巨大的力量。
【设计意图:这些环保行动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让学生明白自己生活中看似很小的环保举动其实也是有很大意义的。】
(五)小结
通过以上的探索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对探索活动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三、研讨
(一)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垃圾不分类,会出现什么情况? 垃圾分类会带来什么好处?通过研讨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
教师小结:垃圾分类可以让垃圾更好地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垃圾减量,从而减少垃圾的占地面积和废弃污染。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前提和基础!
(二)你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
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列举更多的减少垃圾的方法,促进他们参与减少垃圾的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认真进行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减量生活小技能,一起为解决垃圾问题贡献我们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研讨问题,学生更深刻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知道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引导学生参与并且带动家庭参与垃圾分类这样的全社会环保行动。】
四、拓展
(一)讲解做一个堆肥箱
我们可以利用厨余垃圾做一个堆肥箱,把厨余垃圾变成肥料。
学生观看视频,学习制作家庭堆肥箱。
(二)布置课后实践活动
下课后准备好材料,做一个堆肥箱。
【设计意图:做一个堆肥箱,是很好的动手实践活动,也是一次很好的垃圾再利用的体验活动。】
小学科学4.解决垃圾问题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4.解决垃圾问题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教科版 (2017)6.让资源再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6.让资源再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5.合理利用能源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5.合理利用能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