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03盐的化学性质-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03盐的化学性质-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17页。
03盐的化学性质-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3•重庆)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下列劳动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
化学知识解释
A
给庄稼施氮肥和钾肥
加硝酸铵和氯化钾
能提供氮、钾营养元素
B
生火做饭
燃烧木柴
木柴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清洗餐具
加洗涤剂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D
清除水壶水垢
加炉具清洁剂
炉具清洁剂可与水垢反应
A.A B.B C.C D.D
2.(2023•重庆)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
混合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生成
B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操作依次为称量、过滤、溶解和蒸发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过滤
D
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
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A.A B.B C.C D.D
3.(2021•重庆)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H2
通过灼热CuO
B
鉴别MnO2粉末和木炭粉
分别加水搅拌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过滤
D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A.A B.B C.C D.D
4.(2021•重庆)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图像
实验设计
电解一段时间(忽略气体的溶解)
分别向相同的CuSO4溶液(足量)中加入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
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相同的稀盐酸(足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9•重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酚酞溶液
二.填空题(共2小题)
6.(2021•重庆)重庆多地曾出现过盐井,从天然盐井中获取粗盐(含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以上杂质得到精盐,小明设计如下实验:
【提示】杂质含量较少,不考虑微溶物形成沉淀。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沉淀b所含物质为Mg(OH)2和 。
(3)物质X是 。
(4)滤液c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为了证明滴加的Ba(OH)2溶液已过量,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即可。下列物质的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有 。
A.Ba(OH)2
B.K2CO3
C.Na2SO4
D.KCl
7.(2019•重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分离KCl和BaCl2混合溶液,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供选试剂:K2SO4溶液、Na2CO3溶液、K2CO3溶液、盐酸、稀硫酸
(1)步骤①中,分离A、B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试剂a是 。
(2)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双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和HNO3混合溶液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改进的方法为 。
三.实验题(共2小题)
8.(2023•重庆)某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进行如图所示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注射器完好,手能推动活塞,这是因为分子 。
(2)图乙:仪器a的名称是 。用手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 ,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图丙:实验室制备CO2时,注射器中所装的试剂为 ,反应后无块状固体剩余,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若观察到 ,说明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
9.(2021•重庆)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
(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 。
【探究过程】
(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
(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 (填序号)。
A.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稀盐酸、BaCl2溶液
C.NaOH溶液、Na2CO3溶液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0.(2022•重庆)救治新冠患者需要氧气,制氧机制氧是一种途径。某品牌制氧机中有一包白色颗粒和一包黑色粉末,白色颗粒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它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氧气)。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其制氧原理。
【探究一】
(1)分别取等质量的白色颗粒和等体积的水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向b试管中加入黑色粉末。观察到a试管仅有少量气泡,b试管有大量气泡。
①黑色粉末起 作用。
②欲使a试管产生气泡加快,可加入 (填序号)。
A.CuSO4溶液
B.NaCl溶液
C.MnO2
【探究二】
(2)根据元素守恒,上述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为:
①只含NaOH ②只含Na2CO3③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甲、乙两同学仅针对前三种可能性,分别设计实验1和实验2进行验证。
序号
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只含Na2CO3
实验2
第一步: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过滤
第二步: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填现象)
只含Na2CO3
【反思评价】
(3)丙同学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得出结论】
(4)结合实验现象,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反应,写出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①2Na2CO3•3H2O22Na2CO3+3H2O2;② 。
【延伸拓展】
(5)制氧机制氧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双氧水的根本原因是 (填序号)。
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运输储存更方便
03盐的化学性质-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2023•重庆)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下列劳动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
化学知识解释
A
给庄稼施氮肥和钾肥
加硝酸铵和氯化钾
能提供氮、钾营养元素
B
生火做饭
燃烧木柴
木柴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清洗餐具
加洗涤剂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D
清除水壶水垢
加炉具清洁剂
炉具清洁剂可与水垢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硝酸铵中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氯化钾中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说法合理,不合题意;
B、木柴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说法合理,不合题意;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说法合理,不合题意;
D、炉具清洁剂在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水垢的成分不反应,因此不能用炉具清洁剂清除水壶水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3•重庆)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序号
实验或操作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
混合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生成
B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操作依次为称量、过滤、溶解和蒸发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过滤
D
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
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混合加热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生成,不能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故选项实验方法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B、首先称量粗盐的质量,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氯化钠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精盐的过程,故选项实验方法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C、硫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D、氧气不易溶于水,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能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故选:D。
3.(2021•重庆)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H2
通过灼热CuO
B
鉴别MnO2粉末和木炭粉
分别加水搅拌
C
除去KNO3溶液中的K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后过滤
D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A.A B.B C.C D.D
【答案】D
【解答】解:A、H2、CO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灼热CuO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不能达到。
B、MnO2粉末和木炭粉均难溶于水,用加水搅拌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不能达到。
C、KCl能与过量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不能达到。
D、NH4Cl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硝酸钾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操作能达到。
故选:D。
4.(2021•重庆)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④
图像
实验设计
电解一段时间(忽略气体的溶解)
分别向相同的CuSO4溶液(足量)中加入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
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相同的稀盐酸(足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答】解:①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体积比为2:1,故图象错误。
②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Zn+CuSO4═ZnSO4+Cu、Fe+CuSO4═FeSO4+Cu,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每56份质量的铁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图象正确。
③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等于7、大于7,故图象正确。
④大理石的质量相等,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粉末状的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快,故图象错误。
故②③图象正确。
故选:C。
5.(2019•重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酚酞溶液
【答案】A
【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正确。
B、MgCl2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硫酸不反应,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错误。
C、Ba(NO3)2溶液与H2SO4、Na2SO4溶液反应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Ca(OH)2、H2SO4、Na2SO4分别显碱性、酸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共2小题)
6.(2021•重庆)重庆多地曾出现过盐井,从天然盐井中获取粗盐(含泥沙、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为了除去以上杂质得到精盐,小明设计如下实验:
【提示】杂质含量较少,不考虑微溶物形成沉淀。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2)沉淀b所含物质为Mg(OH)2和 BaSO4 。
(3)物质X是 Na2CO3 。
(4)滤液c中加入稀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5)为了证明滴加的Ba(OH)2溶液已过量,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即可。下列物质的溶液能达到实验目的有 C 。
A.Ba(OH)2
B.K2CO3
C.Na2SO4
D.KCl
【答案】(1)漏斗;
(2)BaSO4;
(3)Na2CO3;
(4)NaOH+HCl=NaCl+H2O;
(5)C。
【解答】解:(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漏斗;
(2)滤液a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加入氢氧化钡后,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所以沉淀b所含物质为Mg(OH)2和硫酸钡;故填:BaSO4;
(3)滤液B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氢氧化钠、氯化钡和氢氧化钡,因此加入过量的X是除去钙离子和钡离子,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氯化钡以及氢氧化钡,需要加入的试剂为碳酸钠;故填:Na2CO3;
(4)滤液c中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碳酸钠,所以加入稀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填:NaOH+HCl=NaCl+H2O;
(5)氢氧化钡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镁和硫酸钠,证明滴加的Ba(OH)2溶液已过量,即氯化镁和硫酸钠均已反应完。滴加硫酸钠、碳酸钾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但是碳酸钾会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选用硫酸钠来证明Ba(OH)2溶液已过量。故选:C。
7.(2019•重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分离KCl和BaCl2混合溶液,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供选试剂:K2SO4溶液、Na2CO3溶液、K2CO3溶液、盐酸、稀硫酸
(1)步骤①中,分离A、B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过滤 ,试剂a是 K2CO3溶液 。
(2)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BD (双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和HNO3混合溶液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4)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改进的方法为 加入过量试剂a改为适量的试剂a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步骤①是将沉淀与滤液分离,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试剂a是K2CO3溶液,碳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溶液,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2)沉淀B是碳酸钡沉淀,表面残留少量滤液是氯化钾和碳酸钾溶液,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CaCl2溶液、AgNO3和HNO3混合溶液,分别能检验碳酸钾和氯化钾是否洗涤干净。
(3)步骤③中碳酸钡与试剂b反应,应生成氯化钡溶液,b应为稀盐酸,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4)滤液A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钾溶液,因此,加入过量试剂a改为适量的试剂a。
故答案为:
(1)过滤;K2CO3溶液;
(2)BD;
(3)BaCO3+2HCl═BaCl2+H2O+CO2↑;
(4)加入过量试剂a改为适量的试剂a。
三.实验题(共2小题)
8.(2023•重庆)某兴趣小组利用注射器进行如图所示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注射器完好,手能推动活塞,这是因为分子 间有间隔 。
(2)图乙:仪器a的名称是 长颈漏斗 。用手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若观察到 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图丙:实验室制备CO2时,注射器中所装的试剂为 稀盐酸 ,反应后无块状固体剩余,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若观察到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无气泡产生 ,说明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
【答案】(1)间有间隔;
(2)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稀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无气泡产生。
【解答】解:(1)注射器完好,手能推动活塞,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2)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用手向左推动注射器活塞,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则注射器中所装的试剂为稀盐酸。
反应后无块状固体剩余,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若观察到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无气泡产生,说明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
故答案为:
(1)间有间隔;
(2)长颈漏斗;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稀盐酸;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无气泡产生。
9.(2021•重庆)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
(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探究过程】
(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MgCl2(或氯化镁)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 。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NaOH(或氢氧化钠) 。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
(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沉淀部分溶解 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 A (填序号)。
A.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稀盐酸、BaCl2溶液
C.NaOH溶液、Na2CO3溶液
【答案】(1)玻璃棒;
(2)MgCl2(或氯化镁);CaCl2+Na2CO3=CaCO3↓+2NaCl;
(3)NaOH(或氢氧化钠);
(4)沉淀部分溶解;
(5)A。
【解答】解:(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用玻璃棒搅拌就可以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故填:玻璃棒;
(2)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在步骤1中,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氯化镁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这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同时还生成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故填:MgCl2(或氯化镁);CaCl2+Na2CO3=CaCO3↓+2NaCl;
(3)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这已经将可能存在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碳酸钠完全除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氢氧化钠;故填:NaOH(或氢氧化钠);
(4)硫酸钡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而碳酸钡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沉淀部分溶解,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故填:沉淀部分溶解;
(5)上述实验中,过滤所得滤液中仍含有氯化钡,所以应先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用于除去硫酸钠,然后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用于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所以应调整Na2CO3溶液、BaCl2溶液的滴加顺序;故填:A。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0.(2022•重庆)救治新冠患者需要氧气,制氧机制氧是一种途径。某品牌制氧机中有一包白色颗粒和一包黑色粉末,白色颗粒成分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它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化合物,遇水后放出氧气)。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其制氧原理。
【探究一】
(1)分别取等质量的白色颗粒和等体积的水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向b试管中加入黑色粉末。观察到a试管仅有少量气泡,b试管有大量气泡。
①黑色粉末起 催化 作用。
②欲使a试管产生气泡加快,可加入 AC (填序号)。
A.CuSO4溶液
B.NaCl溶液
C.MnO2
【探究二】
(2)根据元素守恒,上述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能为:
①只含NaOH ②只含Na2CO3③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甲、乙两同学仅针对前三种可能性,分别设计实验1和实验2进行验证。
序号
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只含Na2CO3
实验2
第一步: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过滤
第二步: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不变红 (填现象)
只含Na2CO3
【反思评价】
(3)丙同学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也生成二氧化碳 。
【得出结论】
(4)结合实验现象,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反应,写出第二步的化学方程式:
①2Na2CO3•3H2O22Na2CO3+3H2O2;② 2H2O22H2O+O2↑ 。
【延伸拓展】
(5)制氧机制氧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双氧水的根本原因是 C (填序号)。
A.产物无污染
B.制取成本更低
C.运输储存更方便
【答案】(1)①催化;②AC;
(2)不变红;
(3)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也生成二氧化碳;
(4)2H2O22H2O+O2↑;
(5)C。
【解答】解:(1)①分别取等质量的白色颗粒和等体积的水加入a、b两支试管,再向b试管中加入黑色粉末。观察到a试管仅有少量气泡,b试管有大量气泡,黑色粉末加快反应的速率,起催化作用;
②CuSO4溶液和MnO2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选:AC;
(2)由实验结论:只含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取b试管上层清液滴加过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过滤,证明有碳酸钠,氯化钙过量除去了碳酸钠,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红,说明没有氢氧化钠;
(3)实验1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也生成二氧化碳;
(4)结合实验现象,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反应,写出第二步是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5)制氧机制氧选择过碳酸钠而不选择双氧水的根本原因是固体运输储存更方便,故选:C。
故答案为:
(1)①催化;②AC;
(2)不变红;
(3)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稀盐酸也生成二氧化碳;
(4)2H2O22H2O+O2↑;
(5)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4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消耗稀硫酸98g,,共收集到H2为0.1t,AgNO3可用于电影胶片制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4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空气组成的测定-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14页。
这是一份13燃烧与灭火-重庆市近四年(2019-2023)中考化学真题高频考点汇编,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