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

    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第1页
    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第2页
    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

    展开

    这是一份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共21页。
    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
    一.摄氏温度(共1小题)
    1.(2022秋•厦门期末)夏季,为满足不同乘客对温度的差异化需求,厦门地铁推出“强弱冷车厢”,实现“同车不同温”,如图所示。关于“强冷车厢”与“弱冷车厢”的温度差,以下最合理的是(  )
    A.1℃ B.10℃ C.20℃ D.30℃
    二.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共1小题)
    2.(2021秋•厦门期末)如图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空中雪花飘
    B.窗上冰花现
    C.河面冰雪化
    D.檐下冰柱挂
    三.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共1小题)
    3.(2020秋•厦门期末)“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谚语中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D.“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四.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共2小题)
    4.(2021秋•厦门期末)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趴在雪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岿然不动,从他们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其中“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5.(2022秋•厦门期末)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下列唐诗中加点字所对应的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喧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五.物理常识(共1小题)
    6.(2021秋•厦门期末)我国研发智能加热织物,为北京冬奥会运动员提供保暖服装,如图。该服装应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发现其规律的科学家是(  )

    A.焦耳 B.安培 C.瓦特 D.伏特
    六.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共1小题)
    7.(2020秋•厦门期末)改良蒸汽机,并且其名字被作为功率单位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欧姆 C.瓦特 D.焦耳
    七.功率的计算及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8.(2020秋•厦门期末)物理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象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某物理量的是(  )
    A. B.
    C. D.
    八.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共1小题)
    9.(2022秋•厦门期末)2022年11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如图所示。炙热的岩浆在流淌过程中逐渐降温,依次形成橄榄石、角闪石、正长石等岩石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变成岩石是凝华过程
    B.上述岩石熔点最高的是橄榄石
    C.岩浆温度高说明其含有热量多
    D.岩浆喷出后地球内部内能增大
    九.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共1小题)
    10.(2020秋•厦门期末)以下是小鹭做家务时观察到的一些烹饪现象及其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锅一般用铁制作,因为铁的比热容较大
    B.炒菜时,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蒸鱼时,掀开锅盖看到大量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炖罐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汤水的内能增加
    一十.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共1小题)
    11.(2022秋•厦门期末)如图的四个成语所描述的场景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扬汤止沸 B.釜底抽薪
    C.卧冰求鲤 D.钻木取火
    一十一.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共1小题)
    12.(2021秋•厦门期末)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后,在学校用餐的师生增加了。如图,值日老师往保温饭盒下层注入热水,温热上层不锈钢餐盘内的饭菜。用热水温热饭菜是因为水的(  )

    A.凝固点低 B.沸点高 C.密度小 D.比热容大
    一十二.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共1小题)
    13.(2020秋•厦门期末)影片“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其中“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相当于内燃机的(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一十三.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共1小题)
    14.(2022秋•厦门期末)2022年11月29日,长征二号F火箭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进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史无前例地迎来6名航天员同时在岗,如图。长征二号F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为燃料,这是因为偏二甲肼具有较大的(  )

    A.比热容 B.热值 C.内能 D.密度
    一十四.物体带电现象(共2小题)
    15.(2020秋•厦门期末)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可“粘”起碎纸屑,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
    A.电风扇叶片容易“粘”灰尘
    B.黑板擦“粘”在磁性黑板上
    C.塑料吸盘“粘“在光滑的瓷砖上
    D.两个铅块削平挤压后“粘”在一起
    16.(2022秋•厦门期末)佩戴医用口罩对病毒具有良好的拦截作用。如图,口罩中间的熔喷布经驻极处理后带上静电,可以提高拦截效果。这主要是因为(  )

    A.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B.熔喷布材料的间隙较小
    C.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D.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一十五.摩擦起电(共1小题)
    17.(2021秋•厦门期末)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一十六.电路的组成(共1小题)
    18.(2021秋•厦门期末)如图是壁挂式拿起即亮的手电筒结构示意图,手电筒插入基座时不亮,拔离即亮,则基座所起的作用是(  )

    A.电源 B.开关 C.导线 D.用电器
    一十七.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共1小题)
    19.(2021秋•厦门期末)以下方法中,能使金属丝电阻增大的是(  )
    A.增大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B.增大金属丝的长度
    C.增大金属丝两端的电压 D.增大金属丝中的电流
    一十八.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共1小题)
    20.(2022秋•厦门期末)小华做了一个“魔法火焰”实验,如图。加热铅笔芯时,小灯泡慢慢亮了起来,此过程逐渐增大的物理量是(  )

    A.电源的电压 B.铅笔芯的电阻
    C.电路中的电流 D.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十九.安全用电原则(共3小题)
    21.(2020秋•厦门期末)如图是某圆形插线排,以下插线排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插线排长时间不用要断开按钮开关
    B.手机充电器使用后一直留在插座上
    C.可在插线排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
    D.可用湿布擦拭插线排上的灰尘
    22.(2021秋•厦门期末)如图的情景中,符合用电安全的是(  )
    A.用取暖器烘衣服 B.用湿手触摸开关
    C.充电后及时断电 D.手指塞进插座孔
    23.(2022秋•厦门期末)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大功率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B.空气开关跳闸后要立即合上开关
    C.用湿抹布擦去发光灯泡上的灰尘
    D.若家庭电路起火迅速用冷水浇灭
    二十.能量转化和转移(共1小题)
    24.(2020秋•厦门期末)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如图。下列关于嫦娥五号工作运行过程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器着陆后展开光伏发电板,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挖土”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返回器“打水漂”式降落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返回器返回过程外表“烧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选择题基础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摄氏温度(共1小题)
    1.(2022秋•厦门期末)夏季,为满足不同乘客对温度的差异化需求,厦门地铁推出“强弱冷车厢”,实现“同车不同温”,如图所示。关于“强冷车厢”与“弱冷车厢”的温度差,以下最合理的是(  )
    A.1℃ B.10℃ C.20℃ D.30℃
    【答案】A
    【解答】解:列车车头和车尾的2节车厢空调温度调高1℃,为“弱冷车厢”,中间4节车厢维持原有温度为“强冷车厢”,则“强冷车厢”与“弱冷车厢”的温度差为1℃。
    故选:A。
    二.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共1小题)
    2.(2021秋•厦门期末)如图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空中雪花飘
    B.窗上冰花现
    C.河面冰雪化
    D.檐下冰柱挂
    【答案】C
    【解答】解:A、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小冰晶,故B错误;
    C、河面冰雪融化属于熔化现象,故C正确;
    D、檐下冰柱挂,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三.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共1小题)
    3.(2020秋•厦门期末)“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气谚语中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D.“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D
    【解答】解: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四.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与特点(共2小题)
    4.(2021秋•厦门期末)如图所示,电影《长津湖》中趴在雪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的士兵们岿然不动,从他们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其中“霜”的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答案】B
    【解答】解:从他们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为小冰晶。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2022秋•厦门期末)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下列唐诗中加点字所对应的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喧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答案】C
    【解答】解: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五.物理常识(共1小题)
    6.(2021秋•厦门期末)我国研发智能加热织物,为北京冬奥会运动员提供保暖服装,如图。该服装应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发现其规律的科学家是(  )

    A.焦耳 B.安培 C.瓦特 D.伏特
    【答案】A
    【解答】解:A、焦耳是通过实验研究出电流热效应规律的科学家,故A符合题意;
    B、安培发现了判断磁极与电流方向关系的安培定则,故B不符合题意;
    C、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改进及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热力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
    D、伏特因发明电堆而出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六.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共1小题)
    7.(2020秋•厦门期末)改良蒸汽机,并且其名字被作为功率单位的科学家是(  )
    A.安培 B.欧姆 C.瓦特 D.焦耳
    【答案】C
    【解答】解:A、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故A错误。
    B、欧姆是电阻的国际单位,故B错误。
    C、瓦特是功率的国际单位,故C正确。
    D、焦耳是功和能量的国际单位,故D错误。
    故选:C。
    七.功率的计算及公式的应用(共1小题)
    8.(2020秋•厦门期末)物理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象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某物理量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
    A、由图知,横坐标表示功,纵坐标表示功率,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功和功率的乘积,根据公式P=可知,功和功率的乘积不能表示某物理量,故A错误;
    B、由图知,横坐标表示做功时间,纵坐标表示功率,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功率和做功时间的乘积,根据公式W=Pt可知,功率和做功时间的乘积表示功,故B正确;
    C、由图知,横坐标表示功率,纵坐标表示功,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功和功率的乘积,根据公式P=可知,功和功率的乘积不能表示某物理量,故C错误;
    D、由图知,横坐标表示做功时间,纵坐标表示功,则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做功时间和功的乘积,根据公式P=可知,功和做功时间的乘积在初中物理中不能表示某物理量,故D错误。
    故选:B。
    八.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共1小题)
    9.(2022秋•厦门期末)2022年11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如图所示。炙热的岩浆在流淌过程中逐渐降温,依次形成橄榄石、角闪石、正长石等岩石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变成岩石是凝华过程
    B.上述岩石熔点最高的是橄榄石
    C.岩浆温度高说明其含有热量多
    D.岩浆喷出后地球内部内能增大
    【答案】B
    【解答】解:A、岩浆变成岩石是凝固过程,故A错误;
    B、炙热的岩浆在流淌过程中逐渐降温,依次形成橄榄石、角闪石、正长石,岩石熔点最高的是橄榄石,故B正确;
    C、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故C错误;
    D、岩浆喷出后,对外做功,地球内部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九.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共1小题)
    10.(2020秋•厦门期末)以下是小鹭做家务时观察到的一些烹饪现象及其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锅一般用铁制作,因为铁的比热容较大
    B.炒菜时,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
    C.蒸鱼时,掀开锅盖看到大量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D.炖罐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汤水的内能增加
    【答案】D
    【解答】解: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A错误;
    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故B错误;
    C、蒸鱼时,掀开锅盖看到大量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炖罐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一十.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共1小题)
    11.(2022秋•厦门期末)如图的四个成语所描述的场景中,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扬汤止沸 B.釜底抽薪
    C.卧冰求鲤 D.钻木取火
    【答案】D
    【解答】解:A、扬汤止沸,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釜底抽薪,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卧冰求鲤,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错误;
    D、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一十一.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共1小题)
    12.(2021秋•厦门期末)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后,在学校用餐的师生增加了。如图,值日老师往保温饭盒下层注入热水,温热上层不锈钢餐盘内的饭菜。用热水温热饭菜是因为水的(  )

    A.凝固点低 B.沸点高 C.密度小 D.比热容大
    【答案】D
    【解答】解:值日老师往保温饭盒下层注入热水,因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较低的温度就可以放出较多的热量,可以温热上层不锈钢餐盘内的饭菜。
    故选:D。
    一十二.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共1小题)
    13.(2020秋•厦门期末)影片“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其中“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相当于内燃机的(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答案】C
    【解答】解:影片“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元年,其中“点燃木星”将地球推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故选:C。
    一十三.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共1小题)
    14.(2022秋•厦门期末)2022年11月29日,长征二号F火箭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3名航天员送进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史无前例地迎来6名航天员同时在岗,如图。长征二号F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为燃料,这是因为偏二甲肼具有较大的(  )

    A.比热容 B.热值 C.内能 D.密度
    【答案】B
    【解答】解:长征二号F火箭选用偏二甲肼为燃料,是因为偏二甲肼具有较大的热值,由Q放=mq可知,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偏二甲肼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故选:B。
    一十四.物体带电现象(共2小题)
    15.(2020秋•厦门期末)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可“粘”起碎纸屑,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
    A.电风扇叶片容易“粘”灰尘
    B.黑板擦“粘”在磁性黑板上
    C.塑料吸盘“粘“在光滑的瓷砖上
    D.两个铅块削平挤压后“粘”在一起
    【答案】A
    【解答】解:
    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可“粘”起碎纸屑,是摩擦起电现象;
    A、电风扇叶片容易“粘”灰尘,是由于叶片和空气摩擦后带电,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是摩擦起电现象
    ,故A符合题意;
    B、黑板擦“粘”在磁性黑板上,是由于磁体的吸引力,由于静摩擦力与重力平衡,故B不符合题意;
    C、塑料吸盘“粘“在光滑的瓷砖上,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就能“粘”在光滑的瓷砖上,故C不符合题意;
    D、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能“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2秋•厦门期末)佩戴医用口罩对病毒具有良好的拦截作用。如图,口罩中间的熔喷布经驻极处理后带上静电,可以提高拦截效果。这主要是因为(  )

    A.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B.熔喷布材料的间隙较小
    C.同种电荷之间相互排斥 D.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
    【答案】A
    【解答】解:口罩中间的熔喷布经驻极处理后带上静电,带电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可以提高拦截效果。
    故选:A。
    一十五.摩擦起电(共1小题)
    17.(2021秋•厦门期末)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答案】C
    【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够吸引碎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玻璃棒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A、光滑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挂衣钩里面的空气被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挂钩压在瓷砖上,故A错误;
    B、削平的铅柱压紧后能“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故B错误;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因为摩擦起电后带静电,会吸引轻小物体,故C正确;
    D、行驶的汽车,车外的空气流速快,压强小,车内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就把窗帘压向窗外,故D错误。
    故选:C。
    一十六.电路的组成(共1小题)
    18.(2021秋•厦门期末)如图是壁挂式拿起即亮的手电筒结构示意图,手电筒插入基座时不亮,拔离即亮,则基座所起的作用是(  )

    A.电源 B.开关 C.导线 D.用电器
    【答案】B
    【解答】解:手电筒插入基座时,基座将两电池隔开,电路不能接通,灯泡不亮;拔离时两电池串联为灯泡供电,可见基座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是开关,故ACD错,B正确。
    故选:B。
    一十七.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共1小题)
    19.(2021秋•厦门期末)以下方法中,能使金属丝电阻增大的是(  )
    A.增大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B.增大金属丝的长度
    C.增大金属丝两端的电压 D.增大金属丝中的电流
    【答案】B
    【解答】解:
    A、增大金属丝的横截面积,在材料、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金属丝的电阻变小,故A错误;
    B、增大金属丝的长度,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电阻变大,故B正确;
    C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加大导线两端的电压或减小通过导线的电流时,导体的电阻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一十八.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共1小题)
    20.(2022秋•厦门期末)小华做了一个“魔法火焰”实验,如图。加热铅笔芯时,小灯泡慢慢亮了起来,此过程逐渐增大的物理量是(  )

    A.电源的电压 B.铅笔芯的电阻
    C.电路中的电流 D.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答案】C
    【解答】解:灯泡慢慢亮起来了,说明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大了,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而电源电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不变的;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一十九.安全用电原则(共3小题)
    21.(2020秋•厦门期末)如图是某圆形插线排,以下插线排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插线排长时间不用要断开按钮开关
    B.手机充电器使用后一直留在插座上
    C.可在插线排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
    D.可用湿布擦拭插线排上的灰尘
    【答案】A
    【解答】解:A、为了安全,插线排长时间不用要断开按钮开关;故A正确;
    B、为了安全,手机充电器使用后要拔离插座;故B错误;
    C、不能在插线排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否则电路中电流过大,容易引起火灾;故C错误;
    D、不能用湿布擦拭插线排上的灰尘,湿布能够导电,当漏电时很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故D错误。
    故选:A。
    22.(2021秋•厦门期末)如图的情景中,符合用电安全的是(  )
    A.用取暖器烘衣服 B.用湿手触摸开关
    C.充电后及时断电 D.手指塞进插座孔
    【答案】C
    【解答】解:A、水是导体,在取暖器上烘烤衣服,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B、生活用水是导体,所以我们不能用湿手触摸开关,否则会触电,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C、充电器不用时及时断电,可以节约电能,故C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D、手指塞进插座,容易接触火线引起触电,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故选:C。
    23.(2022秋•厦门期末)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大功率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B.空气开关跳闸后要立即合上开关
    C.用湿抹布擦去发光灯泡上的灰尘
    D.若家庭电路起火迅速用冷水浇灭
    【答案】A
    【解答】解:
    A、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避免金属外壳用电器漏电时发生触电事故,故A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B、空气开关跳闸是电流过大的表现,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种可能:用电器的总电功率过大、短路,要先检修再合开关,故B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C、湿抹布是导体,用湿抹布擦正在发光的灯,接触带电体容易发生触电,故C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D、生活用水是导体,电路起火,迅速用水浇灭,容易造成触电,故D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
    故选:A。
    二十.能量转化和转移(共1小题)
    24.(2020秋•厦门期末)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如图。下列关于嫦娥五号工作运行过程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探测器着陆后展开光伏发电板,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挖土”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返回器“打水漂”式降落过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返回器返回过程外表“烧焦”,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C
    【解答】解:A、探测器着陆后展开光伏发电板,消耗的是太阳能,得到的是电能,所以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挖土”时,消耗的是电能,得到的是机械能,所以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返回器“打水漂”式降落过程,消耗的是机械能,得到的是内能,所以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错误;
    D、返回器返回过程外表“烧焦”,消耗的是机械能,得到的是内能,所以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
    故选:C。

    相关试卷

    作图题、简答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

    这是一份作图题、简答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共9页。

    选择题提升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

    这是一份选择题提升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共21页。

    填空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

    这是一份填空题-福建省厦门市近三年(2020秋-2022秋)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分类汇编【沪科版期末】,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李白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