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含解析)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8 第3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8 第3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含解析),共12页。
第3讲 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课程标准] 1.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研究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4.运用发酵食品加工的基本方法。5.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产物。
考点一 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
1.培养基
(1)在微生物所需要的化合物中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源,新陈代谢同化作用类型的划分也是以是否能合成含碳有机物为依据,能合成含碳有机物的是自养型,反之则为异养型。
(2)观察菌落需用固体培养基,因此培养基要添加琼脂。
(3)倒平板的温度一般在50 ℃左右较为适宜,温度过高会烫手,温度过低培养基又会凝固。
(4)平板需倒置,这样既可减少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挥发,又可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培养基污染。
(5)为了确定培养基的灭菌是否合格,微生物学实验一般会设置空白对照: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成。
2.无菌操作技术
(1)常用的3种消毒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及化学药剂消毒法。
(2)常用的3种灭菌方法
①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
②干热灭菌——主要针对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
③高压蒸汽灭菌——主要针对培养基等。
3.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方法
(1)平板划线法适用于微生物的纯化,但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2)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于活菌计数,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不能区分菌体的死活。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4.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
1.(2020·全国Ⅰ,37)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_。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100 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 琼脂 选择
(2)104
(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
(4)取淤泥加入无菌水中,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
(5)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解析 (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灭菌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乙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此培养基中加入的是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的琼脂。甲、乙两种培养基都是为了分离出可降解S的细菌,因此是选择培养基。(2)设稀释倍数为A,1 mL=1 000 μL,套用计算式:A×=2×107个/mL,计算出A=104。(3)在筛选降解S物质的细菌的过程中,如果培养基中的S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菌培养基的渗透压增大,细菌失水而代谢活性降低,对S的降解量反而下降(或者S改变了培养基的pH,导致细菌代谢活性降低)。(4)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的主要步骤是①淤泥取样,即取少量的淤泥加入无菌水中;②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涂布到乙培养基上;③微生物培养与观察计数。(5)培养基中含有细菌生长所需要的4类基本营养物质,即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易错提醒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微生物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要求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但并不是只要得到3个“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即可,而应该是涂布的同一稀释度的平板均符合“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且无较大差异,说明实验操作合格。
(1)只得到1个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是错误的。原因是不符合实验的重复原则,易受到偶发因素的影响。
(2)得到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也不一定正确,这可能有两种情况:
①不同平板间差异较大,如得到3个平板,菌落数分别为230、34、240,虽然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但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34”与“230”“240”差异太大,故应重新实验找出原因。
②不同平板之间差异不大,是符合要求的,用其平均值作为估算的最终结果。
2.(2019·全国Ⅰ,37)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 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 g/L)。
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 g/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Ⅱ、Ⅲ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___。
(2)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牛肉膏、蛋白胨 X (2)下降 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
(3)稀释涂布平板法 (4)能量 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解析 (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氮源,而Ⅱ号、Ⅲ号培养基中除X外的其他物质均不含碳,所以能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X。(2)因为Ⅱ号培养基中碳源只有X,属于选择培养基,只有能降解X的细菌才能增殖,而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3)要对菌落进行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4)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参与细菌的有氧呼吸,可以为该菌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易混辨析 选择培养基与鉴别培养基的比较
种类
制备方法
原理
用途
举例
选择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
依据某些微生物对某些物质或环境条件的嗜好、抗性而设计
从众多微生物中分离得到所需的微生物
加入青霉素分离得到酵母菌和霉菌
鉴别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依据微生物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与培养基中的特定试剂或化学药品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而设计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伊红美蓝培养基可以鉴别大肠杆菌
1.(2019·全国Ⅱ,37)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W (2)乙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 (3)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 (4)①缓冲液 ②缓冲液不能降解W 酶E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
解析 (1)要从土壤中分离出能降解含氮有机物W的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应以该特定物质W为氮源。(2)题图信息显示,在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若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乙菌落进一步纯化。(3)若要通过设计实验确定甲、乙两种细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需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某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4)①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C处应滴加缓冲液。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缓冲液不能降解W;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大小相近,说明酶E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
2.(2018·全国Ⅱ,37)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_____________。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_______,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_____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以 (2)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破坏DNA结构 消毒液 (4)氯气
(5)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解析 (1)干热灭菌是指将物品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条件下加热1~2 h。耐高温、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
(2)巴氏消毒法是在70~75 ℃条件下煮30 min或在80 ℃条件下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3)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可以用紫外线照射30 min,紫外线能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以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液,可以强化消毒效果。
(4)自来水通常是用氯气进行消毒的。
(5)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锅内原有的冷空气没有排尽。
3.(2020·江苏,31)产脂肪酶酵母可用于含油废水处理。为筛选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科研人员开展了相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规微生物实验中,下列物品及其灭菌方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编号)。
编号
①
②
③
④
物品
培养基
接种环
培养皿
涂布器
灭菌方法
高压蒸汽
火焰灼烧
干热
臭氧
(2)称取1.0 g某土壤样品,转入99 mL无菌水中,制备成菌悬液,经________________后,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分别取0.1 mL菌悬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其中10倍稀释的菌悬液培养后平均长出了46个酵母菌落,则该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____________个。
(3)为了进一步提高酵母菌产酶能力,对分离所得的菌株,采用射线辐照进行________育种。将辐照处理后的酵母菌涂布在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按照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筛,选择直径________的菌落,纯化后获得A、B两突变菌株。
(4)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同时,可获得单细胞蛋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为评价A、B两菌株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培养研究,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应选择菌株________进行后续相关研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④
(2)梯度稀释 4.6×105(或460 000)
(3)诱变 脂肪 较大
(4)B 该菌株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降解脂肪能力强,净化效果好
解析 (2)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时,需要将制备的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以获得细胞密度不同的菌悬液,一般来说,菌落数在30~300个的平板最适于计数。0.1 mL菌悬液中含有46个酵母菌落,则1 mL菌悬液中含有460个酵母菌落;1.0 g土壤样品首先稀释100倍,然后稀释10倍,共稀释了1 000倍,因此样本中每克土壤约含酵母菌460×1 000=4.6×105个。(3)采用射线辐照引起酵母菌基因突变,此种方法属于诱变育种。检查诱变酵母菌产脂肪酶的能力,需要把酵母菌接种到以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按照产生菌落直径大小进行初步筛选,直径大的说明产酶能力强,利用的脂肪(碳源)多,直径小的说明产酶能力弱,利用的脂肪(碳源)少。(4)通过分析题图可知,相同时间内,菌株B细胞密度大,说明该菌株增殖速度快,单细胞蛋白产量高;相同时间内,菌株B利用的脂肪多,脂肪剩余量少,说明该菌株降解脂肪的能力强,净化效果好。
4.手机上的细菌真的比马桶还多吗?就此问题,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该实验需制备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两位同学均采用________________法接种,该方法需要___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接种环 B.酒精灯 C.移液管 D.涂布器 E.无菌水
(3)通过观察菌落的______________,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实验结果却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 mL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0.1 mL稀释倍数为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48、50、5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________个/cm2。该实验对照组该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氮源和无机盐 (2)稀释涂布平板 BCDE (3)形态、大小 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 (4)2×104 取培养基涂布0.1 mL无菌水进行培养
解析 (1)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2)根据题图分析,该实验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选项中该方法用到的工具有酒精灯、移液管、涂布器、无菌水。(4)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48+50+52)÷3×102÷0.1×10÷(5×5)=2×104(个/cm2)。
5.(2018·全国Ⅰ,37)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______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细菌 选择 (2)碳源、无机盐 蛋白质、核酸
(3)碘液 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解析 (1)链霉素是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故在M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作为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真菌。
(2)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细胞中含有氮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等,故所加入的氮源可参与以上物质的合成。
(3)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可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向加有淀粉的培养基中加入碘液后培养基呈现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的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可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判断产生淀粉酶的多少。
(4)统计菌落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个的平板,甲同学统计的3个平板中的菌落数在正常范围内且差距不大,比较准确;乙同学统计的3个平板中, 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考点二 微生物的应用
1.理清“4”种传统发酵食品的技术
食品
菌种
呼吸类型
原理
温度
果酒
酵母菌
兼性厌氧
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18~25 ℃
果醋
醋酸菌
好氧
糖(酒精)→醋酸
30~35 ℃
泡菜
乳酸菌
厌氧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
2.控制杂菌的“四大措施”
(1)通过发酵条件控制杂菌
①无氧发酵时的无氧环境可以抑制好氧菌。
②乳酸菌发酵、酒精发酵形成的酸性环境抑制杂菌繁殖。
(2)利用酒精控制杂菌:如果酒、腐乳的制作。
(3)利用香辛料控制杂菌:如腐乳、泡菜的制作。
3.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变化的曲线
1.(2017·全国Ⅱ,37)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菌种 发酵时间 (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肽 脂肪酸和甘油
2.(2018·海南,30)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的X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用甲装置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某同学若用乙装置进行发酵,并设置两个不同处理组(乙A和乙B),乙A装置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B装置中没有氧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A和乙B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及乙A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图所示。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趋势。
(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
答案 (1)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
(2)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3)乙A中的氧气 乙B中的酒精 乙A中的酒精 (4)兼性厌氧 异养
3.请回答下列有关发酵食品制作的问题:
(1)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________和食盐的用量;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制作蓝莓果醋时,定时通过充气口充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位同学在蓝莓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蓝莓果酒制作过程中,若制作失败,则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_________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________________,然后变为醋酸。
答案 (1)温度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2)醋酸菌是好氧菌,生产醋酸时需要氧气参与 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数量增加 (3)醋酸菌 乙醛
4.太源井晒醋是自贡市的名优土特产品,该产品面市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中草药制曲和天然发酵是太源井晒醋与其他食醋的区别。下表表示太源井晒醋不同陈酿方法下的一些理化指标。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自然陈酿
恒温陈酿
总酸(以乙酸计),(g/100 mL)≥
6.50
4.20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g/100 mL)≥
20.00
5.00
不挥发酸(以乳酸计),(g/100 mL)≥
3.50
2.00
还原糖(以葡萄糖计),(g/100 mL)≥
3.00
2.00
(1)醋的制作需要以________作为菌种,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该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接种前需随机选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恒温陈酿时,需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范围内;由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法可提高晒醋质量。
(4)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脱色处理后,食醋中的还原糖可用________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醋酸菌 分解者 (2)检测培养基平板是否已彻底灭菌 (3)30~35 ℃ 自然陈酿 (4)斐林 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 (1)醋的制作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在恒温陈酿时,需将温度控制在30~35 ℃范围内。表中信息显示:自然陈酿的相应数值均高于恒温陈酿,说明自然陈酿法可提高晒醋质量。(4)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据此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食醋中的还原糖。
5.酸奶和泡菜的制作都离不开乳酸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的培养基中含蛋白胨,蛋白胨提供的主要营养有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灭菌常采用____________法;灭菌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养乳酸菌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的pH会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庭制作泡菜时,一般需要配制泡菜盐水,但会因其含盐量过高而影响口感。直接接种乳酸菌制作泡菜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能够________________,因此可以采用低盐工艺制作泡菜,从而大幅降低泡菜的含盐量。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字母)。
(4)乳酸菌活菌数是衡量酸奶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检测某酸奶中乳酸菌的含量,取不同稀释度的样品各1 mL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得到106、107、108三个稀释度的培养基上的平均菌落数依次为433个、76个、8个,据此估算,每毫升样品中的乳酸菌数约为________个,接种乳酸菌所用的工具是________。
答案 (1)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高压蒸汽灭菌 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乳酸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了培养基 (3)抑制杂菌生长 B (4)7.6×108 涂布器
解析 (3)在泡菜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一定的食盐可以抑制杂菌的生长,而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培养基,也能抑制其他杂菌的生长,因此可以采用低盐工艺制作泡菜,从而大幅降低泡菜的含盐量。
(4)微生物计数时,应该采用30~300菌落数的平板,因此符合要求的菌落数为76个,则其稀释的倍数为107,因此每毫升样品中的乳酸菌数约为7.6×108个;在稀释涂布平板法中,接种乳酸菌的工具是涂布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8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8 第1讲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含解析),共17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