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展开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0·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一模)生物结论一般都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乳酸菌代替大肠杆菌进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B.摩尔根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进行验证
C.通过进行遗传学实验,研究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D.可运用荧光标记的手段,观察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答案 D
解析 T2噬菌体专性寄生大肠杆菌,因此不能用乳酸菌代替大肠杆菌进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A错误;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不能通过进行遗传学实验来研究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但可借助患者的家庭系谱图进行分析,C错误;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可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可观察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正确。
2.(2020·山东泰安高三模拟)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不宜使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B.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液颜色变浅
C.在“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用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时间比苏丹Ⅳ染液的染色时间长
D.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处于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逐渐解螺旋成染色质
答案 C
解析 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不宜使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没有色素,不容易观察,该细胞在一定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也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在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细胞液颜色变深,B错误;在“检测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苏丹Ⅲ染液的染色时间为3 min,苏丹Ⅳ染液的染色时间为1 min,C正确;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在解离时细胞已死亡,不可能观察到末期细胞中染色体逐渐解螺旋成染色质,D错误。
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进行预实验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运用了对比实验法
D.龙胆紫溶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
答案 B
解析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在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确定合适的实验浓度范围,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A项正确;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项错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都是实验组,故属于对比实验,C项正确;龙胆紫溶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D项正确。
4.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及临时装片的制作对于实验能否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下列有关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课题
生物材料
装片制作过程
A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蝗虫精巢细胞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菠菜叶上表皮细胞
滴清水→加标本→盖盖玻片
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2~3 cm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酵母菌
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计数室→盖盖玻片
答案 A
解析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时一般选用藓类的、黑藻的叶,因为这些叶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如用菠菜叶,需选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而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B项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应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2~3 mm,C项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稀释后的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酵母菌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D项错误。
5.(2020·广东省化州市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上清液放射性强度与保温时间呈正相关
B.用于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试剂需要现配现用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在呈正方形的细胞中才可能观察到染色体
D.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色素时,滤纸条上蓝绿色带最宽,黄绿色带离层析液最近
答案 A
解析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有部分大肠杆菌裂解死亡,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被离心到上清液中,当子代噬菌体全部释放出来,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不再增加;保温时间过短,噬菌体没有完全侵入也可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A错误。
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H2O2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鉴定生物组织样液中的脂肪,需要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运用了数学模型
D.探究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中,仅自来水和生物材料形成对照
答案 C
解析 H2O2的分解受温度的影响,不能用H2O2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鉴定生物组织样液中的脂肪,直接加入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不需要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中运用了数学模型(公式或者曲线图),C正确;探究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中,除自来水和生物材料形成对照外,还加入了HCl和NaOH形成酸碱的对照,D错误。
7.下列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最终变色的深浅可以检测酵母菌CO2的具体产生量
B.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胰蛋白酶是否将蛋清稀释液完全水解
C.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将用卡诺氏液处理后的洋葱根尖用蒸馏水冲洗2次后,再制作装片观察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
答案 C
解析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以检测是否产生CO2,不能确定CO2的具体产生量,A项错误;无论蛋清是否完全水解,胰蛋白酶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项错误;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用低倍镜观察即可,C项正确;卡诺氏液处理后的洋葱根尖需用酒精冲洗,D项错误。
8.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发展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B.在膜的探究历程中,欧文顿发现脂溶性物质更易透过细胞膜,提出膜是由脂质构成的
C.在酶本质的探索中,萨姆纳用丙酮作溶剂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
D.在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答案 D
解析 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并未探明光合作用的全过程,D项错误。
9.(2019·兰州模拟)取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c试管中各加5 mL第2天的提取液,在b、d试管中各加5 mL第4天的提取液,如图所示。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在c、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观察比较颜色变化,结果是( )
A.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B.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浅
C.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浅;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D.a、b试管呈蓝色,且a比b颜色深;c、d试管呈砖红色,且c比d颜色深
答案 B
解析 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如淀粉转化为还原糖,使香蕉逐渐变甜。由图可知:在a、b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是检测淀粉的含量,在c、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是检测还原糖的含量。成熟到第2天和第4天的香蕉果肉相比较,前者淀粉含量多,遇碘液后呈现的颜色深,转化的还原糖少,与斐林试剂作用呈现的颜色浅;后者淀粉含量少,遇碘液后呈现的颜色浅,转化的还原糖多,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的颜色深,B正确。
10.调查法是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调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中,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
B.调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不需调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的主体和种类
C.若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
D.调查昆虫卵和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答案 B
解析 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故调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需调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的主体和种类,B错误;调查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遗传方式需在患者家系中调查,C正确;昆虫卵和跳蝻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D正确。
11.(2020·广西桂林市高三二模)内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机体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照组应进行手术并切除甲状腺,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B.实验组应进行手术并切除甲状腺,注射适量的甲状腺激素
C.实验组的TRH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TSH对TRH存在负反馈调节
D.实验组的TRH含量等于对照组,说明TSH对TRH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 B
解析 本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因变量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要排除无关变量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故需要切除甲状腺,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切除甲状腺,实验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变化,A正确、B错误;结果预测:若实验组的TRH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TSH对TRH存在负反馈调节;若实验组的TRH含量等于对照组,说明TSH对TRH不存在负反馈调节,C、D正确。
12.(2020·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三零模)为了研究线粒体RNA聚合酶的合成,科学家采用溴化乙啶(能专一性抑制线粒体DNA的转录)完成了下表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用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过高
对照组
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
链孢霉线粒体RNA聚合酶含量正常
A.线粒体DNA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驱动转录过程
C.由实验可知,线粒体RNA聚合酶由线粒体DNA控制合成
D.由实验可知,线粒体DNA转录的产物对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作用
答案 C
解析 线粒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A正确;RNA聚合酶可与DNA上的特定序列结合,即基因上游的启动子结合,驱动转录过程,B正确;实验组培养基中加入了溴化乙啶,线粒体DNA的转录被阻断,而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说明线粒体内RNA聚合酶由核基因控制合成,C错误;用不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说明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D正确。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
13.(2020·济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为研究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在种子萌发中的作用,科学家利用拟南芥突变体进行系列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下列据实验结果推测错误的是( )
拟南芥
野生型
野生型
突变体1
突变体1
野生型
突变体2
突变体2
处理方式
MS培养基
MS培养基+一定量GA拮抗剂
MS培养基
MS培养基+一定量GA
MS培养基+一定量ABA
MS培养基
MS培养基+一定量ABA
种子萌发与否
-
-
-
A.突变体1是GA受体异常突变体
B.突变体2是ABA受体异常突变体
C.野生型种子萌发时内源ABA含量很低
D.GA与ABA在此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答案 AD
解析 突变体1在MS培养基上不萌发,在MS培养基+一定量GA时萌发,可知突变体1应是缺乏GA而不是GA受体异常,A项错误;由后三组实验结果可知,突变体2添加一定量的ABA也不能抑制其萌发,说明突变体2是ABA受体异常突变体,B项正确;野生型种子在萌发时内部激素发生变化,ABA含量降低,由野生型在MS培养基上能够萌发也可以推知其内源ABA含量很低,C项正确;由三组用野生型作为实验材料的结果可知,GA与ABA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拮抗作用,GA促进萌发,ABA抑制萌发,D项错误。
14.(2020·日照高三月考)将同一红色月季花瓣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浸润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溶液的浓度大于甲溶液的浓度
B.2~6 min乙溶液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甲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在2 min后开始进入细胞
D.甲溶液中细胞体积与液泡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答案 B
解析 从图中曲线可知,最初2 min内,甲溶液中细胞的失水速度快于乙溶液中细胞的失水速度,所以甲溶液的浓度大于乙溶液的浓度,A项错误;2~6 min乙溶液中细胞的液泡体积逐渐减小,说明其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项正确;甲溶液中2 min后细胞的液泡直径开始变大,说明细胞此时开始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此时细胞液浓度已经大于甲溶液,所以溶质分子在2 min前就已经开始进入细胞了,C项错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比液泡膜小,所以细胞体积变化比液泡体积变化小,甲溶液中液泡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而细胞体积基本不变,D项错误。
15.组培苗在移栽前,一般需要炼苗,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下图是不同炼苗方式组合(T+t)对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移栽存活率的影响,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炼苗初期应创设与室外环境相同的条件,促使组培苗适应环境
B.闭盖炼苗期间应控制的环境条件为无菌、无光,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C.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是闭盖炼苗6 d后,再开盖炼苗2 d
D.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炼苗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 CD
解析 炼苗开始数天内,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炼苗后期,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A项错误;组织培养期间需要无菌操作,长成幼苗后不再需要无菌的环境条件,B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最佳炼苗方式是闭盖锻炼6 d后,再开盖炼苗2 d,C项正确;分析题图,白兰地红枫组培苗的移栽存活率随着闭盖锻炼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D项正确。
三、非选择题
16.某种酶在应用前,需要对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进行测定。图中曲线①表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相对酶活性(酶活性与酶最大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表示酶的热稳定性,即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而得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项研究中,温度属于________变量,pH属于________变量。
(2)曲线②是在________ ℃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在70 ℃之后,酶的热稳定性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该酶长时间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1)自 无关 (2)80 空间结构 60~70 ℃
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某种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因此,温度属于自变量,酶的活性属于因变量,其他影响因素(如pH)均为无关变量。
(2)曲线②是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得的数据,由于曲线①中相对酶活性最大时所对应的温度为80 ℃,故曲线②是在80 ℃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在70 ℃之后,酶的热稳定性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该酶长时间发挥作用的温度应是“残余酶活性”较大时对应的温度(小于70 ℃),该酶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应是“相对酶活性”较大时对应的温度(60~90 ℃),综合分析,该酶长时间发挥作用的最佳温度范围应是60~70 ℃。
17.碳酸氢钠是一种易溶于水、可使溶液呈弱碱性的物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给某小鼠静脉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溶液,则由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水螅生长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杀死所有水螅。
①腔肠动物水螅具有动物世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其对外界刺激存在趋利避害的本能,当池塘中的水溶液呈碱性时,水螅会迅速撤离,该行为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家为获得碳酸氢钠溶液对水生动物生活影响的理论依据,利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对水螅进行毒性(抑制生长或致死)实验:
a.在正式实验前需先做预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预实验可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正式实验时,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垂体 不变 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 (2)①不属于 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水螅没有中枢神经系统 ②a.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全致死(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和最小抑制生长(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大致范围 b.重复实验、每组中加入多只水螅
解析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注射等渗的碳酸氢钠溶液,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所以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不变。(2)①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于水螅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所以当池塘中的水溶液呈碱性时,水螅会迅速撤离,该行为不属于反射。②a.在正式实验前需先做预实验,主要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通过做预实验可以确定全致死(碳酸氢钠溶液)浓度和最小抑制生长(碳酸氢钠溶液)浓度的大致范围。b.重复实验、每组中加入多只水螅,可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18.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第七营养素,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研究葛根膳食纤维对糖尿病小白鼠的降血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用具:生理状况相似的健康小白鼠36只,葛根膳食纤维,蒸馏水,血糖测定仪等。
实验步骤:
a.随机选取12只小白鼠作为甲组,另外24只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小白鼠随机均分成乙组和丙组。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进行数据统计。
c.丙组小白鼠灌喂葛根膳食纤维5 mL/d,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连续灌喂17天。期间各组小白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
d.17天后,测定各组小白鼠的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组别
实验开始时(mmol·L-1)
17天后(mmol·L-1)
甲
5.08
5.06
乙
17.97
17.44
丙
18.04
6.57
(1)补全实验步骤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灌喂葛根膳食纤维的小白鼠,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α葡萄糖苷酶(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酶之一)活性较低,肝糖原水平比较高。据此判断,葛根膳食纤维降低血糖的可能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4)该研究给我们防治糖尿病有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实验开始时,)测定各组小白鼠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 (2)葛根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 (3)抑制外源性葡萄糖的吸收,加快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4)注意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类的食品
解析 (2)由实验分析可知,丙组小白鼠灌喂了葛根膳食纤维,甲组和乙组小白鼠灌喂等量蒸馏水,连续灌喂17天后,丙组的血糖低于乙组,与正常生活的甲组接近,说明葛根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3)研究发现,灌喂葛根膳食纤维的小白鼠,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α葡萄糖苷酶(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酶之一)活性较低,说明消化道内的消化吸收减慢,肝糖原水平比较高,说明血糖转化成糖原的速率加快,所以可推测,葛根膳食纤维降低血糖的可能机理是抑制外源性葡萄糖的吸收,加快了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了血糖。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8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8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6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6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专题强化练(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