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唯一不含酶的消化液是( )
A. 胃液 B. 小肠液 C. 胆汁 D. 唾液
2. 一位同学吃西瓜时,误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程( )
A.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 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
C. 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D. 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3. 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以证明唾液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B. 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 滴加碘液后,两试管中的颜色变化是1变蓝,2不变蓝
D. 该实验无法得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
4. 取鸡的新鲜血液10mL,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的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图中位于最上层①的成分主要是( )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浆
D. 血小板
5.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③肺的通气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6. 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呈暗红色 B. 静脉血含氧量丰富,呈鲜红色
C.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呈鲜红色 D. 静脉血含氧量丰富,呈暗红色
7. 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B.
C. D.
8. 散步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从外界到肺的路线:鼻腔→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
B. 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C. 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
D. 吸入的氧气最终在血液中参与呼吸作用
9. 某同学不慎摔伤,血液从伤口喷出,呈鲜红色,你认为应该怎样急救?( )
A. 赶紧步行去医院 B. 用手指将血管的远心端压住
C. 用纱布包扎即可 D. 先拨打120,同时在近心端压迫止血
10. 如图为人体三种类型的血管及血液流动方向,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静脉 B. ③中流动的是含氧丰富的血液
C. ③管壁弹性最大 D. 血液在②处可以发生物质交换
11. 下列腺体中,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①垂体 ②唾液腺 ③泪腺 ④甲状腺 ⑤胰岛 ⑥汗腺 ⑦性腺.
A. ①④⑤⑦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⑥⑦ D. ④⑤⑥⑦
12. 听觉形成的正确过程是( )
A. 声波→2→3→4→9→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B. 声波→2→4→3→9→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C. 声波→2→3→4→8→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D. 声波→2→3→4→7→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13. 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再回到心脏。它的旅行路线和血液变化分别是( )
A. ③→D→E→F→①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 ③→D→E→F→①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④→A→B→C→②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 ④→A→B→C→②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14. 肾单位是由( )组成的.
A. 肾小球和肾小囊 B. 肾小球和肾小管
C. 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D. 皮质和髓质
15. 下列各项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泪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B. 白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 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 D. 皮肤的屏障作用
16. 有句成语叫做“一针见血”,那么这一针至少要刺及皮肤的哪一层( )
A. 表皮 B. 真皮 C. 皮下组织 D. 生发层
17. 如图为神经元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神经元说法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B. 神经元包括[①]树突和[②]轴突两部分
C. 神经元胞体主要分布在脑和脊髓的灰质 D. 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神经细胞
18. 下面哪项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点( )
A. 都是由心室出发到心房 B. 都是由心房出发到心室
C. 都是动脉血变静脉血 D. 都是静脉血变动脉血
19. 如图是人的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a位于( )
A. 脊髓 B. 小脑 C. 脑干 D. 大脑皮层
20. 2022年3月3日“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下列关于耳和听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B. 人的听觉产生于耳蜗
C.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闭嘴、堵耳
D. 用尖锐的东西掏耳朵容易损伤鼓膜,导致耳聋
21. 合理用药是健康的生活习惯之一。下列有关人们用药的一些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为预防感冒,要经常服用抗生素
B. 首次用药或症状较重时也不可以加大用药量
C.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非处方药在服用前也要仔细阅读说明书
D. 进口的药物疗效不一定比国产的好
22. 如图是人眼的图片,有关标注正确的是( )
A. 1-瞳孔 B. 2-巩膜 C. 3-视网膜 D. 3-角膜
23. 有关人类反射知识的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 B. 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C. 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瞳孔会缩小 D. 听觉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24. 下列关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B. 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C. 动脉、静脉血管和心脏内有较多的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
D. 大脑皮层有很多沟和回,增大了其总面积
25. 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如图是小明检查时的血涂片和化验单,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医院检验科报告单(部分)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RBC (红细胞)
3.8×1012个/L
(4.0~5.5)×1012个/L
WBC (白细胞)
6.8×109个/L
(4.0~10)×109个/L
Hb (血红蛋白)
85g/L
120~160g/L
PLT (血小板)
210×109个/L
(100~300)×109个/L
A. 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B. 图中②能能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C. 图中③有细胞核,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D. 根据小明的化验结果,医生建议他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0分)
26. 假如表中甲、乙两患者都为成年人;如图是A、B两人在用餐后几小时内血糖浓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患者
身高
智力
生殖器官
甲
70cm
正常
发育正常
乙
70cm
低下
发育不正常
(1)甲患 ______ ,是由于 ______ 时期 ______ 分泌不足引起的;乙患 ______ ,是由于 ______ 分泌不足引起的。
(2)A、B两人用餐后血糖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类在小肠内消化为 ______ ,并吸收进入血液;这时候,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 ______ ,通过一系列的调节作用,随后使血糖降低。
(3)从如图A、B两人的血糖浓度变化可以分析出 ______ 可能患糖尿病,病因是 ______ 分泌量过少造成的;该患者可以通过 ______ 进行治疗,同时他的饮食要特别注意控制含 ______ 物质的摄入量。
27.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合理膳食和有氧运动是人们追求的积极生活方式。如图是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图中A~D代表不同系统,a~d代表不同物质,①~④代表不同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a代表蛋白质,其在[A] ______ 系统内最终被消化成 ______ ,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______ ,完成此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血液流经该器官后会变成含 ______ 丰富的静脉血。
(2)当b进入[B] ______ 系统时,肋间肌、膈肌处于 ______ 状态。过程③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3)C系统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的器官主要是 ______ ,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经过②过程后血液成分的变化为 ______ 。
(4)尿素主要通过D系统排出体外,构成该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 。形成尿液过程中,入球小动脉中的葡萄糖要经过 ______ 作用和 ______ 作用返回血液。
28. 如图是神经系统与其所调节的部分器官重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所指的结构是 ______ 集中的地方;人脑与躯体内脏联系的通道是脊髓中的 ______ 。
(2)人形成视觉的感受器是[ ______ ] ______ ;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 ______ ] ______ 过度变曲,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佩戴 ______ 镜加以矫正。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 ______ ] ______ 流入膀胱,当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会产生排尿反射,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 ______ 。
(4)人的尿意产生部位是[ ______ ] ______ ,某人由于脊柱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受伤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 ______ (填序号)处。
(5)人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都是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属于 ______ 反射;除此之外人类还能够对 ______ 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这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
29. 近几年“新冠肺炎”的肆虐,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现在民众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等措施达到防疫目的。如图是血液中抗体量与接种次数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新冠病毒的感染者有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重症患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说明新冠病毒侵入了人体的 ______ 系统。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因此人们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这属于 ______ 。
(2)健康人、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病人、新冠肺炎病人的飞沫、新冠病毒分别属于 ______ 。
①传染源
②传染病
③病原体
④传播途径
⑤易感人群
A.④⑤③②①
B.⑤②①③④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①④③
(3)健康人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促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 ______ 而获得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叫 ______ 免疫;接种的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 ______ 。
(4)据专家组介绍,连花清瘟胶囊对病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我们可以根据说明书自行服用,因为其包装上标有“ ______ ”标记。
(5)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温馨提示:注射部位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部位有损伤,由 ______ 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6)从图可知,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针次或3针次,请结合“疫苗接种后抗体含量变化曲线”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30. 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中4幅图片按照巴甫洛夫的实验过程进行排序:______。
(2)给狗食物,狗会分泌大量唾液,这种反射属于______。
(3)实验初,铃声与食物本身毫无联系,这时的铃声对狗的唾液分泌属于______。
(4)当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以后,狗只是听到铃声,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量增加的现象。这时铃声成为了狗将要获得食物的______。狗对铃声建立起来的这种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感受器位于______,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在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肝脏能分泌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只是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将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比较小的脂肪微粒,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
故选:C。
在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腺包括肝脏、胰腺、唾液腺、胃腺和肠腺.
关于胆汁的作用可结合着胆汁对脂肪的乳化特点来掌握,难度较小.
2.【答案】A
【解析】解: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一位同学吃西瓜时,误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它的旅行路程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故选:A。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如图: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消化道的组成。
3.【答案】A
【解析】解:A、实验结论是唾液将淀粉分解了,不能证明唾液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A错误;
B、在水浴保温前分别在两支试管中进行搅拌,它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了唾液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B正确;
C、图中①②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②试管内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所以②号试管不变蓝;①号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号变蓝,C正确;
D、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如果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此实验缺乏对照组,不能得出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的结论,D正确。
故选:A。
1、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
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
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正确识记并理解“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将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后,血液出现分层现象:上面的部分是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其中呈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这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故图中位于最上层①的成分主要是血浆。
。
故选:C。
血液可分为两部分,加入抗凝剂,就是血浆和血细胞;不加抗凝剂就是血清和血块。图中为血液的分层现象:①血浆,②白细胞和血小板,③红细胞。
解答此题的关键知道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会分为三层,即: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5.【答案】D
【解析】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
故选:D。
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解答该题时宜联系相关示意图。
6.【答案】C
【解析】解: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故选:C。
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关键点: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7.【答案】C
【解析】解:A、A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B、B是肝脏,属于消化腺。
C、是肾脏,是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
D、D是脑,属于神经系统。
故选:C。
如图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图,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是输送尿液,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8.【答案】C
【解析】解:A、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氧气从外界到肺路线: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错误。
B、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舒张,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B错误。
C、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疫情期间外出需做好个人防护。C正确。
D、吸入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参与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C。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运动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D
【解析】解:某同学不慎摔伤,伤口出血,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因此是动脉出血,紧急的抢救措施是先拨打120,同时在近心端压迫止血。
故选:D。
(1)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血液流动方向是心脏→动脉,因此脉出血在近心端止血;
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脏←静脉,因此,静脉受伤出血时,在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出血的类型学以及止血的位置和方法。
10.【答案】B
【解析】解:A、血液由小的血管汇集流往大的血管,所以①是静脉,A正确。
B、③是动脉,但是动脉内不一定是含氧丰富的血液,如肺动脉内是含氧较少的静脉血,B错误。
C、血液由大血管分散流向小血管,所以③是动脉,管壁厚,弹性大,C正确。
D、②是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B。
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为毛细血管;动脉与静脉之间相连的最细小血管是毛细血管。根据血流的方向,血液由大血管分散流向小血管,这样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小的血管汇集流往大的血管,这样的血管为静脉。图中①静脉,②毛细血管,③动脉。
掌握血管的特点及肺循环的路线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人体内有许多腺体,其中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肾上腺、性腺(睾丸和卵巢)等。有些腺体如汗腺、泪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内的主要内分泌腺,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析解答。
关键是区分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并掌握主要的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12.【答案】C
【解析】解: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2外耳道→3鼓膜(产生振动)→4听小骨→8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可见C正确。
故选:C。
分析图可知:1是耳郭、2是外耳道、3是鼓膜、4是听小骨、5是鼓室、6是半规管、7是前庭、8是耳蜗、9是咽鼓管。
掌握耳朵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左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右心房是体循环。体循环的路线是:③左心室→D主动脉→E全身毛细血管→F上、下腔静脉→①右心房,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故选:B。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室、④左心房;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D主动脉、E全身毛细血管、F上、下腔静脉。
熟记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从功能上看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
故选:C。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据此解答。
关键点: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15.【答案】C
【解析】解: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皮肤和粘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体,清扫异物
非特异
性免疫
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酶菌)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
特异性免疫
选项中,皮肤的屏障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的杀菌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也是非特异性免疫;而患过腮腺炎的人,一般不会再得此病,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故选:C。
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此题考查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识别。
16.【答案】B
【解析】解:人体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部分。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还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对皮肤有再生功能。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对皮肤有营养作用,真皮内还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因此“一针见血”最少伤及到真皮了。
故选:B。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是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此题考查了皮肤的结构:表皮和真皮,真皮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17.【答案】B
【解析】解:A、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会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A正确。
B、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①是树突和②是轴突。B错误。
C、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在脑和脊髓里,细胞体密集的地方,色泽灰暗,叫灰质,C正确。
D、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神经细胞。D正确。
故选:B。
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树突,②是轴突。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神经元的组成和功能。
18.【答案】A
【解析】解: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开始依次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至左心房终止。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可见,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所以,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循环路程虽然是不同的,但都是由心室出发到心房。
故选:A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的过程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二者在心脏处相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变化。
19.【答案】A
【解析】解: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a是神经中枢;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故选:A。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20.【答案】B
【解析】
【分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保护耳的防范措施。
【解答】
A、咽鼓管是中耳通到咽部的通道,当鼻咽部感染,病菌有可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听觉中枢是形成听觉的部位,B错误。
C、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C正确。
D、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若用尖锐的器具掏挖,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D正确。
故选:B。
21.【答案】A
【解析】解:A、要合理用药,是药三分毒,不能滥用抗生素,A错误。
B、根据病情需要,按说明书要求的剂量和服用时间服用,是安全用药的基本要求,不能自行增加用药剂量,B正确
C、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C正确;
D、进口的药物疗效不一定比国产的好,D正确;
故选:A。
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22.【答案】A
【解析】解:分析可知,如图所示眼球的结构为:1是瞳孔、2是虹膜、3是巩膜。
故选:A。
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
23.【答案】D
【解析】解:A、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正确;
B、看小说激动得热泪盈眶是通过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正确;
C、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瞳孔会缩小,正确;
D、听觉形成过程中鼓膜能把声波的刺激转化为震动,而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是耳蜗,错误。
故选:D。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人类特有反射的特点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24.【答案】C
【解析】解:A、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A不符合题意。
B、小肠长约5~6米,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消化和吸收,B不符合题意。
C、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内没有瓣膜,C符合题意。
D、大脑皮层上有很多的沟和回,大大增加神经元的数量和大脑皮层的表面积,这与其调节功能相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普遍存在的。
理解掌握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D
【解析】解:A、血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A错误;
B、图中②是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
C、③血小板没有细胞核,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C错误;
D、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气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所以贫血的病人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根据小明的化验结果可知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小明患有贫血,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D正确
关系:D
故选:D。
血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据表可知:红细胞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白细胞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血红蛋白的测定值低于正常值,血小板的测定值在正常范围内。
此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基础性强。难度较低。
26.【答案】侏儒症 幼年 生长激素 呆小症 甲状腺激素 葡萄糖 增加 A 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 糖
【解析】解:(1)分析图表可知,甲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属于侏儒症,这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乙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属于呆小症,是这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2)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故A、B两人用餐后血糖上升的原因是食物中的糖类在小肠内消化为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这时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来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
(3)图示中,在用餐后,B体内的血糖浓度在短暂升高(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后即恢复正常(胰岛素的作用);A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A的糖代谢不正常,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胰岛素是蛋白质类物质,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药效,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同时患者的饮食要特别注意控制含糖物质的摄入量。
故答案为:
(1)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呆小症;甲状腺激素
(2)葡萄糖;增加
(3)A;胰岛素;注射胰岛素;糖
1、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
2、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
3、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此题考查了激素的作用,正确分析题干中的图,结合题意解答。
27.【答案】消化 氨基酸 吸收 小肠 营养物质 呼吸 收缩 气体的扩散作用 心脏 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肾脏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 肾小管的重吸收
【解析】解:(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因此若a代表蛋白质,其在A系统内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因此过程①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后变为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2)当b氧气进入B呼吸系统时,表示吸气,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③代表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3)C为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两部分,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能够自动节律性收缩,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4)D为泌尿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人体通过排尿将人体细胞产生的许多废物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消化;氨基酸;吸收;小肠;营养物质
(2)呼吸;收缩;气体的扩散作用
(3)心脏;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4)肾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
(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2)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减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3)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图中,A代表消化系统、B代表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代表泌尿系统,a代表食物、b氧气、c代表二氧化碳、d代表尿液,①代表吸收过程、②代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③代表的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④代表的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
28.【答案】神经元 白质 ③ 视网膜 ① 晶状体 凹透 ④ 输尿管 ⑤→⑦→B→⑧→⑥ A 大脑皮层 ⑩ 简单(非条件) 语言文字
【解析】解:(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A脑和B脊髓里。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脊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内的白质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2)③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因此属于视觉感受器。①晶状体似双凸透镜,有折光作用,长时间近距离玩手机或上网,就会导致眼的①晶状体过度变曲,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3)肾脏产生的尿液通过④输尿管流入膀胱,尿液储存到一定量就会产生排尿反射,图中婴儿排尿反射的基本途径:⑤→⑦→B→⑧→⑥。
(4)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某人由于脊柱某个部位意外受伤而导致能产生尿意但不能控制排尿,则该患者的受伤的部位可能是图中的⑩。
(5)人的排尿反射和膝跳反射都是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除此之外人类还能够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复杂(条件)反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
故答案为:
(1)神经元;白质
(2)③视网膜;①晶状体;凹透
(3)④输尿管;⑤→⑦→B→⑧→⑥
(4)A大脑皮层;⑩
(5)简单(非条件);语言文字
(1)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地方,色泽灰暗,叫灰质;在脑和脊髓里神经纤维汇集的部位,色泽亮白叫白质,脊髓的灰质在脊髓中央呈蝴蝶型,白质在脊髓周围;在大脑灰质集中在大脑皮层,白质在大脑里面。
(2)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图中结构名称为: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④输尿管、⑤膀胱、⑥尿道括约肌、⑦传入神经、⑧传出神经、⑨上行的神经纤维、⑩下行的神经纤维、A大脑皮层、B脊髓的灰质(神经中枢)。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9.【答案】呼吸 切断传播途径 D 抗体 特异性 抗原 OTC 皮肤和黏膜 第二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接种两次以上产生的免疫力才会更强
【解析】解:(1)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新冠肺炎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新冠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因此人们外出要戴口罩、勤洗手,从控制传染病的角度戴口罩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
(2)健康人属于⑤易感人群,新冠肺炎属于②传染病,新冠肺炎病人属于①传染源,新冠肺炎病人的飞沫属于④传播途径,新冠病毒属于③病原体,故选:D。
(3)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从免疫角度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4)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连花清瘟胶囊有“OTC”标志,说明该药为非处方药。
(5)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温馨提示:回家后注射部位保持清洁,24小时内不洗澡。这是因为注射的针孔部位有损伤,皮肤和黏膜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被破坏,容易造成感染。
(6)从图示可知,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2次或3次,第二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接种两次以上产生的免疫力才会更强。
故答案为:(1)呼吸;切断传播途径
(2)D
(3)抗体;特异性;抗原
(4)OTC
(5)皮肤和黏膜
(6)第二次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更多,持续时间更长,因此接种两次以上产生的免疫力才会更强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此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及利用坐标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
30.【答案】4132;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具体信号;耳蜗;大脑皮层
【解析】解:(1)如图所示: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实验初,他只让狗听到铃声,狗没有出现唾液分泌量的增加。 之后,他在每次给狗喂食之前,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马上喂食,狗出现了唾液分泌量增加的现象。这样反复强化之后,他发现当狗听到铃声时,即使不给狗食物,狗都会出现唾液分泌量的增加。可见实验的正确顺序:4132。
(2)(3)实验初,铃声与食物本身毫无联系,这时的铃声对狗的唾液分泌属于无关刺激。图中A表示狗吃到食物后出现分泌唾液的活动,这是狗生来就会的,不学而能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4)当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以后,狗只是听到铃声,就会出现唾液分泌量增加的现象。这时铃声成为了狗将要获得食物的具体信号。“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耳蜗内;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属于复杂反射。
故答案为:
(1)4132 (2)非条件反射 (3)无关刺激 (4)具体信号;耳蜗;大脑皮层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知道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大脑皮层参与完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