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卷+答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下)联合体高二期末检测
化学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本项:
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共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错误的是( )
A.羟基的电子式: B.乙烯的结构简式:
C.苯的实验式: D.乙炔的球棍模型:
2.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重油裂解为轻质油作然料,有利于实现“碳达峰”
B.核酸检测是确认病毒类型的有效手段,核苷酸缩合聚合可以得到核酸
C.制作宇航服常用的材料有聚酯膜、聚四氟乙烯等,聚四氟乙烯的单体属于卤代烃
D.护航“神舟十五号”的主降落伞由高强度的芳纶纤维等制作而成,芳纶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3.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
A.密度:苯>
B.等质量的乙炔、苯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乙炔>苯
C.沸点:
D.相同条件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4.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至少含有3种不同的化学键
B.由核磁共振氢谱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3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C.由该核磁共振氢谱我们可以得知其分子中的氢原子总数
D.若A的化学式为,则其结构简式为
5.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由甲烷和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碳氢共价键的数目为
B.28g聚乙烯中含碳碳双键的数目为
C.与足量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分子数为
D.向46g乙醇中插入刚灼烧后的铜丝,液体中碳氢键的数目依然为
6.下列除杂(括号中的是杂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溴(溴乙烷):加入,振荡,静置,分液
B.乙醛(乙酸):加入溶液,蒸馏
C.苯(苯酚):加足量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D.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加入饱和溶液,盐析
7.下列有机化学实验中的操作、现象及解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解释
A
取两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苯和甲苯,分别加入几滴等量的酸性溶液
加入甲苯中的溶液褪色,加入苯中的溶液不褪色
苯环对甲基有影响,使甲基更易被氧化
B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或饱和溶液
均有沉淀生成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C
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乙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
苯酚钠溶液变浑浊
酸性:乙酸>碳酸>苯酚
D
奖溴乙烷与水溶液共热后,滴加溶液
未出现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未发生水解
8.关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是苯的同系物
B.1mol该有机物分子与氢气加成最多消耗
C.一定条件下,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D.该有机物分子至少有4个碳原子共直线
9.一种自修复高分子材料在被外力破坏后能够复原,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该高分子的两种单体互为同系物 B.该高分子可通过缩聚反应合成
C.该材料能耐强酸或强碱的腐蚀 D.该高分子化合物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10.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该物质既能与乙醇也能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C.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发生加成反应
D.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足量反应得
11.高分子树脂X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分子树脂X中存在氢键 B.
C.甲的结构简式为 D.反应①中有水生成
12.药用有机物为一种无色液体。从A出发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结构简式为
B.根据D和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推知F为2,4,6-三溴苯酚
C.G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两种
D.上述各物质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A、B、D、G
13.有机物M(2-甲基-2-丁醇)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分子可能存在顺反异构
B.M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C.M的同分异构体中,能被氧化为酮的醇有3种
D.L的同分异构体中,含两种化学环境的氢的结构有2种
14.“一锅法”用催化硝基苯(,表示苯基)与醇反应生成仲胺,反应过程如图所示(省略了部分物质,未配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原料中的可用葡萄糖代替
B.历程中存在反应
C.有机物还原反应的氢都来源于
D.该反应过程结束后没有剩余
15.聚酰胺()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Y中含有五元环 B.②是酯化反应
C.该合成路线中甲醇可循环使用 D.可发生水解反应重新生成Z
第Ⅱ卷(主观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1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学科思想,在有机化学中体现尤为明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炔烃A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是,则A的系统命名为______。
(2)某有机物仅含C、H、O三种元素,该有机物的蒸汽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47倍,完全燃烧18.8g该物质,生成(标准状况)和10.8g水,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___。
(3)10g某天然油脂完全水解需要1.2g氢氧化钠,1kg该油脂进行催化加氢,需要消耗8g氢气才能进行完全,则1mol该油脂平均含有______mol碳碳双键。
(4)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反应:______。
②甲醛与过量银氨溶液发生反应:______。
③与发生加成反应:______。
17.(10分)淀粉是人类粮食的最主要成分,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淀粉主要由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由太阳光能、二氧化碳和水转化而成。同学们对淀粉的水解实验很感兴趣,于是分组进行了淀粉水解实验,为检验水解产物,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为稀硫酸,其作用是______。
(2)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如果小何在做实验的时候忘记加试剂2了,他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
(4)若小何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观察到了砖红色沉淀,若他想要进一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可取步骤①的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证明淀粉完全水解的现象是______。若取步骤②后的少量混合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则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原因是______。
18.(16分)乙酸乙酯是食用香精中用量较大的合成香料之一,大量用于调配香蕉、梨、桃、菠萝、葡萄等香型食用香精。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知:
Ⅰ.可与乙醇反应生成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溶于水的结晶醇化物。
Ⅱ.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浓硫酸(98%)
沸点/℃
78.5
117.9
77.0
338.0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在100mL圆底烧瓶内加入碎瓷片后,加人15mL乙醇,然后边振荡圆底烧杯边慢慢加入10mL 98%的浓硫酸,冷却后,通过分液漏斗(A)向圆底烧瓶(B)内慢慢加入12mL乙酸、在烧杯D中加入饱和溶液。
②点燃酒精灯,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圆底烧瓶。
③待D中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C,将D中混合物搅拌,然后静置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若用同位素示踪法来确定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请写出能表示位置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其作用是加速乙酸乙酯冷凝和______。
(3)D中饱和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4)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的理由主要是______。
(5)写出步骤(3)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和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乙酸乙酯层,可除去______(填名称)杂质。
(6)该小组成员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夹持装置、加热装置圴已略去),与如图1所示的装置相比,本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19.(18分)布洛芬(化合物J)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功效,可用于缓解轻度疼痛,其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
已知:ⅰ.
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2)D的化学名称为______。J的分子式为______。
(3)反应B→C、G→H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4)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已知Q的分子式比J的分子式少,写出一种含有手性碳原子的Q的结构简式:______.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Q的结构简式:______。
①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其中2个取代基相同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④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B 解析:A.羟基中氧原子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其电子式为,A正确。B.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写结构简式时不能省略,应写为,B错误。C.实验式是有机物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最简整数比,苯的实验式为,C正确。D.用小球和小棍表示的模型为球棍模型,乙炔的球棍模型为,D正确。故选B。
2.A 解析:A.将重油裂解为轻质油作燃料,燃料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不会减少,A错误。B.核酸检测是确认病毒类型的有效手段,核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可由核苷酸缩合聚合得到,B正确。C.聚四氟乙烯的单体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C正确。D.芳纶纤维属于合成纤维,D正确。故选A。
3.C 解析:A.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即密度:苯,A错误。B.乙炔和苯的最简式均为,等质量时碳、氢元素的质量相同,所以等质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燃烧耗氧量相同,B错误。C.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形成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可以增大分子的熔沸点,所以的熔沸点高于,即沸点:,C正确。D.一元醇中,羟基为亲水基,烃基为憎水基,烃基越大,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小,所以溶解度:,D错误。故选C。
4.C 解析:A.由红外光谱可知分子中至少含有键、键、键3种不同的化学键,A正确。B.核磁共振氢谱中有3个峰说明分子中有3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正确。C.核磁共振氢谱只能确定氢原子种类和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比,无法确定总数,C错误。D.据图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键、键、键,且有3种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氢原子个数之比为,若A的化学式为,其结构简式为,D正确。故选C。
5.A 解析:A.标准状况下,22.4L由甲烷和乙烯组成的混合物中含碳氢共价键的数目为,A正确。B.聚乙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B错误。C.和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同时还会生成、、和,故与足量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分子数小于,C错误。D.46g乙醇的物质的量,含5mol碳氢键,乙醇被灼热的铜丝催化氧化后生成乙醛和水:,反应过程中碳氢键的数目减少,且在此过程中还会发生反应:,此反应过程中碳氢键数目也减少,故向46g乙醇中插入刚灼烧后的铜丝,液体中碳氢键的数目小于,D错误。故选A。
6.A 解析:A.二者均溶于四氯化碳,不分层,因此不能分液分离,A错误。B.乙酸与溶液反应得乙酸钠,乙酸钠、乙醛均可溶于水,可利用二者之间的沸点差异,蒸馏分离,B正确。C.苯酚与溶液反应后与苯分层,则振荡,静置,分液可除杂,C正确。D.在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的混合物中,加入饱和溶液会使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此操作方法称为盐析,然后取出上层固体,能达到除去高级脂肪酸钠中混有的甘油的目的,D正确。故选A。
7.A 解析:A.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苯甲酸,溶液褪色,而加入苯中的溶液不褪色,可知苯环使甲基变活泼,A正确。
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蛋白质遇重金属盐,发生变性产生沉淀;若加入饱和溶液,蛋白质盐析,产生晶体,B错误。
C.乙酸挥发,会随着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苯酚钠溶液中,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不能确定是乙酸和苯酚钠反应还是碳酸和苯酚钠反应,所以无法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C错误。
D.溴乙烷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但反应结束后溶液为㺂性,加入硝酸银溶液则氢氧根与银离子结合生成沉淀,干扰溴离子的检验,应在水解反应结束后加入适量硝酸酸化,再检验溴离子,D错误。故选A。
8.C 解析:A.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侧链不饱和,因此不是苯的同系物,A错误。B.该有机物的侧链含有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碳碳三键,还同时含有一个苯环,故1mol该有机物分子与氢气加成最多消耗,B错误。C.该有机物含有碳碳三键、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含有甲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C正确。D.碳碳三键为直线结构,由结构可知最多3个碳原子共直线,D错误。故选C。
9.A 解析:A、B.由该高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单体为和,两种单体的结构相似,相差2个,互为同系物,一定条件下二者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该高分子;A正确、B错误。C.由该高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高分子中含有酯基结构,在强酸或强碱的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则使用该材料时应避免接触强酸或强碱,C错误。D.该高分子中只含有酯基1种含氧官能团,D错误。故选A。
10.B 解析:A.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A错误。B.该有机物含有羧基,可以与乙醇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烃基,可以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B正确。C.该物质分子中只有碳碳双键可以和氢气加成,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发生加成反应,错误。D.该物质分子中只有和碳酸钠反应,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足量反应得,也就是,D错误。故选B。
11.B 解析:与、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甲与乙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树脂X。A.高分子树脂X中的羧基之间能形成分子内氢键,A正确。
B.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氨气,B不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甲的结构简式为,C正确。
D.反应①为2个与反应生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该反应中有水生成,D正确。故选B。
12.D 解析:B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D,D能和溴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D中含有酚羟基,所以A中含有苯环,A的不饱和度,则A中还含有一个不饱和键,A能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B和C,则A中含有酯基,C酸化后生成E,E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G,G的分子式为,则E的结构简式为,C为,G的结构简式为,结合A的分子式可知,B为,D为,F为2,4,6-三溴苯酚,结构简式为,则A为。A.由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A正确。B.由分析可知,F为2,4,6-三溴苯酚,B正确。C.G的结构简式为,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应是甲酸形成的酯,相应的䤃有1-丙醇和2-丙醇,有2种,C正确。D.D()无法发生水解反应,D错误。故选D。
13.C 解析:M的名称为2-甲基-2-丁醇,则M的结构简式为,由转化关系可知,M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N,N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L,L发生水解反应生成M,则N的结构简式为或,L的结构简式为。A.连接碳碳双键的碳原子连接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时,该分子没有顺反异构,则、都不存在顺反异构,A错误。B.M为,由于与烃基相连的碳上没有氢原子,因此无法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错误。C.当与烃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只有1个氢原子时,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酮,满足条件的结构有、、,共3种,C正确。D.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等效,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甲基等效,对应的同分异构体结构有、、、、、、、,含有2种化学环境的氢的结构为,只有1种,D错误。故选C。
14.D 解析: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会发生以下反应:①;
②;③;④。A.葡萄糖中含有,能发生如图转化,故可用葡萄榶代替,A正确。B.由反应③知,存在该反应,B正确。C.由图中,,反应中的H都来自,中的H来源于,C正确。D.为催化剂,由分析可知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有剩余,D错误。故选D。
15.D 解析:Z和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结合Z的分子式知,Z为根据Y、Z的分子式知,Y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Z,则Y为,X发生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生成Y。A.Y为,则Y中含有五元环,A正确。B.Y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Z,则②是酯化反应,B正确。C.Y生成Z消耗甲醇,Z生成生成甲醇,所以该合成路线中甲醇可循环利用,C正确。D.根据PA的结构简式可知,水解生成,不能直接得到Z,D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5分。
16.(11分)
(1)3,4-二甲基-1-戊炔(1分)
(2)
(3)4
(4)①(不写反应条件扣1分,有化学式写错、未配平、条件错误不得分)
②(不写反应条件、漏写“↓”扣1分,有化学式写错、未配平、条件错误不得分)
③(有化学式写错不得分)
解析:(1)根据炔烃与加成反应的原理,推知该烷烃分子中相邻碳原子上均带两个氢原子的碳原子间是对应炔烃存在碳碳三键的位置,则只有中两个碳原子间可存在碳碳三键,A的系统命名为3,4-二甲基-1-戊炔。
(2)该有机物的蒸汽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的47倍,故相对分子质量为94;18.8g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0.2mol,,,因此1mol该有机物的分子中含有6mol碳原子、6mol氢原子,该有机物中氧原子的个数,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3)1mol油脂水解消耗,1.2g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3mol,说明10g天然油脂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1000g油脂为1mol,需要的氢气完全加成,根据1mol碳碳双键加成需要,则1mol该油脂含有4mol的碳碳双键。
(4)①中含有溴原子,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可以发生消去反应,结构中还含有羧基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1mol甲醛分子中含有,因此与过量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与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0分)
(1)作催化剂(1分)
(2)(不写反应条件扣1分,有化学式写错、未配平、条件错误不得分)
(3)不能(1分) 没有中和作催化剂的稀硫酸(1分)
(4)溶液不变蓝色 不可以(1分) 混合液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钠,碘单质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法遇淀粉变色,无法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或会与溶液反应,影响淀粉的检验)
解析:(1)稀硫酸在淀粉水解时作催化剂。
(2)反应③表示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被新制的悬浊液氧化,其化学方程式为。
(3)若没有加碱中和,后面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会与第一步加的稀硫酸反应,而不能与葡萄榶反应,故无法看到砖红色沉淀。
(4)若淀粉完全水解,则水解液中不含淀粉,因此现象为溶液不变蓝色。若取步骤2的少量混合液加入碘水,因为混合液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钠,碘单质会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法遇淀粉变色,无法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
18.(16分)
(1)防止液体暴沸(1分) 作催化剂和吸水剂(答不全得1分)
(或)(不写反应条件扣1分,有化学式写错不得分,“”用错不得分)
(2)球形干燥管(1分) 防止倒吸(1分)
(3)除去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答不全给1分)
(4)减少乙酸和乙醇的挥发,提高其转化率,并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5)溶液上层有油状液体生成,有果香味(1分) 碳酸钠、乙醇、乙酸钠(答不全得1分,写化学式不给分)
(6)冷凝管的冷却效果比空气冷凝的效果好;能控制加热的温度,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产率(合理即可)
解析:(1)反应体系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酯化反应时,羧酸中羧基脱去羟基、醇类羧基脱去氢,故能表示位置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为
(或)
(2)仪器C的名称是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加速乙酸乙酯冷凝和防止倒吸。
(3)饱和溶液能和乙酸反应而除去乙酸;溶解乙醇;乙酸乙酯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因此还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4)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主要是为了减少乙酸和乙醇的挥发,提高其转化率,并防止副反应的发生。
(5)步骤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溶液上层有油状物生成,有果香味。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和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乙酸乙酯层,可除去碳酸钠、乙醇、乙酸钠杂质。
(6)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同时增加了冷凝管,有利于乙酸乙酯的冷却、收集。
19.(18分)
(1)碳碳双键、醛基(4分,每个2分,写结构不得分)
(2)2-甲基丙酸
(3)氧化反应(1分,不写“反应”不得分) 取代反应(1分,不写“反应”不得分)
(4)(不写反应条件扣1分,有化学式写错不得分)
(5)(或或等,任填1个,合理即可)
、(4分,写对1个得2分)
解析:由流程结合F的结构以及A的化学式可知,A为,A和甲醛发生已知反应ⅰ的原理生成B();B转化为C,结合C的化学式可知,C为;C转化为D();D发生已知反应ⅱ的原理生成E();H和氢气加成转化为I();I转化为J()。
(1)B为,含有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醛基。
(2)D为,化学名称为2-甲基丙酸;J的结构为,因此J的分子式为。
(3)反应B→C为醛基氧化为羧基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反应G→H为G中苯环上的氢被取代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4)由已知反应原理ⅱ可知,E→F发生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J的分子式为,Q的分子式比J的分子式少,则Q的分子式为,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含有手性碳原子的Q的结构简式有或或等。
第一步:分析符合条件的取代基。Q的分子式为,不饱和度为5,除去苯环还有1个不饱和度;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又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在Q的分子式中去掉和,剩下,苯环上有4个取代基,再去掉,剩下;结合苯环上2个取代基相同,可知分子式中剩余的为2个甲基。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第二步:分析取代基的位置。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说明符合条件的Q为对称结构,2个甲基处在对称位置。符合条件的Q的结构简式为、。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答案pdf、辽宁省沈阳市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沈阳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提纯下表所列物质,下列实验能证明苯酚显弱酸性的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