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3500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3500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35002/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350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350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5350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试卷 0 次下载
-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分层作业) -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试卷 1 次下载
- 2.2构造地貌的形成(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3河流地貌的发育(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3.1常见天气系统(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试卷 0 次下载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分层作业)-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展开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考点基础练
考点一 地球的自转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1. D
【解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A错误;在北极上空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B错误;30°W和60°E相差90°,所以0°经线应该位于30°W和60°E之间,0°往东60°为60°E,C错误,D正确。所以选D。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纬度比c点低 B.b点海拔比c点高
C.c点纬度比d点低 D.d点地势比a点低
3.关于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一样
B.同一经线地区自转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C.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小于高纬度地区
D.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
【答案】2.B 3.D
【解析】2.读图可知,横坐标表示海拔,b点对应的海拔比c点高,d点海拔高于a点,因此B正确,D错误;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读图可知,虽然c点海拔高于a点,但c点的线速度远大于a点,故c点纬度比a点低,A错误;图中显示,c点的线速度略小于d点,而c点的海拔比d点高,故c点纬度比d点高,C错误。故选B。
3.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受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两因素的影响,海拔高度相同、纬度位置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同一纬度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即纬度位置相同,海拔高的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海拔低的地区,D正确,C错误;如果海拔高度不同,同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也不同,A错误;除极点外全球各自转角速度均相同,因此同一经线地区自转角速度不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B错误。故选D。
下图是“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5.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
A.丘陵 B.高原 C.山地 D.洼地或盆地
【答案】4.A 5.D
【解析】4.由于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向北递减,据图速度变化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由赤道上的线速度为1670km/h,3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1447km/h,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837km/h,可知当地应在0°~30°,即在低纬度,故BCD错误,选A。
5.R地线速度小于1480km/h,比同纬度的T地小,故若同以地心为圆心,该地自转半径偏小,即地势较低,ABC均为较高地势,错误, 洼地或盆地合适。故选D。
考点二 地球的公转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答案】6.D
【解析】6.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地球从甲处开始绕日公转一周,途中用时最少的是经过丁—甲段,因为丁—甲段是在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7.A
【解析】7.空间站绕地球在绕转,则地球与空间站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系统绕太阳旋转,这样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也就是地球绕日公转角速度大小变化,在航天员驻留期间,地球绕日公转经过了近日点,近日点公转角速度较快,所以在10月16日到1月初,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快,1月初到4月16日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在变慢。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下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9.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持续变慢 B.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快
C.太阳直射点一直自南向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
【答案】8.C 9.C
【解析】8.材料信息表明,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甲位于远日点(7月初)附近,因此甲为夏至日,丙位于近日点(1月初)附近,应为冬至日,根据公转方向判断,丁为春分日,乙为秋分日。材料信息表明,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即从丙开始,至“九尽桃花开”,持续时间81天,不到三个月,数九结束时,还没有到春分日(丁),因此“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丙、丁之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数九”期间,处于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C正确;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经历了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期),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此在此期间,公转速度先加快后减慢,AB错误;太阳直射点完成一个回归周期,时间是一年,D错误。故选C。
考点三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下图示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 )
A.20° B.23°26′ C.30° D.66°34′
11.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P点时,我国正值(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10.B 11.B
【解析】10.由材料可知,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P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Q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P点对应夏至日,Q点对应冬至日;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黄赤交角的度数,即23°26′。故选B。
11.由材料可知,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P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国正值夏至日,B正确。故选B。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
(1)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
(2)材料一中A、B、C、D四点表示二分、二至,其各自表示的是哪个节气?
(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哪个范围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呢?
【答案】(1)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
(2)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解析】本题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和二分二至日公转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最快,7月初在远日点最慢。因此由D到近日点时先变快,由近日点到远日点时再变慢,由远日点到C时再变快。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是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
(2)读图可知,材料一中B点地轴向公转轨道内侧倾斜,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夏至日,由地球公转可知,A为春分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
(3)读图可知,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夏至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位置最北;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秋分日时到达赤道,之后继续南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位置最南;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由此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4)读图可知,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位置,南回归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提升综合练
1.下图是某拍摄团队将相机对淮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固定好,通过一段时间的曝光得到的星轨照片,图中A1一A2之间的白色弧线是拍摄期间某颗恒星曝光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关于图中照片的判读,正确的是( )
A.获得图中照片的曝光时间大约是10小时
B.要获得图中高清晰度的照片,最好在农历十五前后一周内拍照
C.图中照片曝光期间,就某颗恒星的弧线A1-A2而言,开始曝光的起点在A1的位置
D.要获得图中高清晰度的照片,最好在当地的盛夏季节拍照
【答案】1.C
【解析】根据地球自转的周期可知,以北极星为圆心,每颗恒星运动一圈的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360°,根据图中A1一A2之间的白色弧线是拍摄期间某颗恒星曝光的运动轨迹约为60°,所以获得图中照片的曝光时间大约是60°÷15=4小时,A错误。要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应该是天空比较黑暗的时候,最好在农历初一前后一周内拍照,十五前后月亮亮度大且在天空的时间长,B错误。地球自转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逆时针旋转,恒星视运动也是逆时针运动,所以开始曝光的起点在A1,C正确。要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最好在当地的冬季拍照,此时昼短夜长,D错误。故选C。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M地纬度( )
A.10° B.30° C.45° D.60°
3.图中M、N、O和Q四地中( )
A.Q地线速度1670km/h B.N地线速度大于837km/h
C.M地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 D.O地自转周期约12小时
【答案】2.D 3.C
【解析】2.读图可知,M地的自转线速值约为赤道处自转线速度的一半,因此该地的纬线长度为赤道处周长的一半,因此该地的纬度为60°,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读图可知,Q地线速度小于1670km/h,A错误;N地线速度小于837km/h,B错误;M地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C正确;O地自转周期约24小时,D错误。故选C。
图为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造成图示区域相邻等线速度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海拔
5.R、T两地等线速度出现显著差异,关键在于( )
A.海陆位置 B.人类活动 C.地球公转 D.海拔高低
6.T地所在实线最可能是( )
A.山脉 B.海沟 C.平原 D.盆地
【答案】4.C 5.D 6.A
【解析】4.图示区域相邻等线速度南、北差异主要是由于纬度不同,纬度越大,自转线速度越大,C正确;南、北向差异受地形、经度、海拔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5.R、T两地纬度相同,但等线速度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海拔高低导致自转线速度出现差异,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D正确。地球自转等线速度与海陆位置、人类活动、地球公转无关,ABC错误。故选D。
6.T地所在实线处自转线速度大于同纬度东、西两侧,说明该地海拔高于东、西两侧,应为山脉,A正确;海沟、平原海拔低,自转线速度小,BC错误;盆地自转线速度小于东、西两侧,D错误。故选A。
二十四节气按起始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春分、清明、谷雨、主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小寒、大寒。它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持定节令,也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60°、165°、240°、330°时,分别对应的节气是( )
A.小满、白露、小雪、雨水 B.芒种、白露、霜降、雨水
C.立夏、白露、小雪、惊蛰 D.小满、处暑、小雪、惊接
8.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小暑,则该日(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太阳直射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极可见极光现象 D.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9.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时,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在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发生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接天莲叶无穷碧
C.西风萧瑟人船窗 D.天涯霜雪霁寒宵
【答案】7.A 8.D 9.C
【解析】7.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每个节气之间相隔15°,因此60°的位置对应的是过了春分日的第四个节气,为小满;165°对应的是秋分的上一个节气,为白露;240°对应的是过了秋分的第四个节气,为小雪;330°对应的是与春分前的第二个节气,为雨水。故选A。
8.小暑对应的角度为105°,因此此时刚过夏至不久,地球此时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错误;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有极昼现象,难以看见极光,C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靠近赤道,所以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D正确。故选D。
9.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时的节气为霜降,为秋季。千里莺啼绿映红描述的是春夏季,A错误;接天莲叶无穷碧描述的是夏季,B错误;西风萧瑟人船窗描述的是秋季,并且符合华北的自然环境,C正确;天涯霜雪霁寒宵描述的是冬季,D错误。故选C。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中各点分别是二分二至日)。完成下面小题。
10.当地球从公转轨道C处运行到D处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先变慢后变快 B.逐渐变快 C.先变快后变慢 D.逐渐变慢
11.在地球公转由A处向B处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赛龙舟,粽子飘香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答案】10.A 11.C
【解析】10.读图可知,由地轴北端倾向太阳为夏至,地轴南端倾向太阳为冬至;至当地球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位于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期为3月21日前后;当地球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日期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当地球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地球从公转轨道C处运行到D处期间,是从夏至6月22日前后到秋分9月23日前后,7月初,太阳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此段时间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结合上题分析,在地球公转由A 处向B 处运动的过程中,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到3月21日前后之间,吃月饼,共庆团圆,是我国的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公历是9月份左右,不符合题意,A错误;赛龙舟,粽子飘香,是端午节前后人们喜欢的活动,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公历是6月份左右,不符合题意,B错误;放鞭炮,守岁迎春,是我国春节的庆祝活动,时间是公历1月底2月初,C正确;望双星,鹊桥相会,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的美丽传说,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每年是8月份左右,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C。
长征五号火箭昵称“胖五”,直径达5米,由中国火箭研究院研制,在天津组装集成。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并于12月1日抵达月球。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据材料推测,本次发射任务没有选择酒泉等发射基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安全 B.技术 C.纬度 D.交通
13.选择凌晨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原因之一是( )
A.云量较少 B.地月较近 C.风力较大 D.气温较低
14.长征五号火箭发射时,地球位置最接近(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2.D 13.A 14.D
【解析】12.据材料“长征五号火箭昵称“胖五”,长征五号火箭直径5米,在天津组装集成”,可推知由于长征五号火箭体积大,很难进行陆路运输。只能通过海运运送到海南文昌发射,D正确。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是本次在海南文昌发射长征五号的原因之一,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与题干“据材料推测”不符,C错误。文昌发射基地在安全、技术方面与其他发射基地比并没有明显优势,A、B错误。故选D。
13.选择凌晨发射长征五号火箭的原因之一是凌晨温度低,大气对流弱,云量较少,便于目标追踪,A正确。火箭24日4时30分发射,12月1日抵达月球,7天时间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地月距离已发生很大变化,因此B错误。风力大不利于发射,C错误。火箭发射与气温无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A。
14.图2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乙丙之间的地球北极点偏向太阳,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再根据公转方向,丙丁之间的地球是秋分,因此丁处最接近11月24日,D正确。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③ 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B.位于①处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秋分日
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回归年
D.从②处移动到④处,太阳直射点从南向北移动
16.①②③④⑤中,一年中有2次阳光直射的是( )
A.①② B.④⑤ C.③④ D.①③
【答案】15.C 16.D
【解析】15.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位于③ 处时,日期是3月21日前后,故A项错误;位于③处时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故B项错误;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回归年,故C项正确;从②处移动到④处,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故D项错误。
16.热带地区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现象,温带和寒带地区没有阳光的直射现象,故D项正确。
(3)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实际上是绕恒星周转一年的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
(4)根据地轴“左倾左冬,右倾右冬”的规律可知,①为夏至,②为春分,③为冬至,④为秋分。从③冬至到②春分这段时间,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会变快,之后远离近日点,公转速度会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