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说话练习,创编石头的奇特之处,角色扮演,介绍石头的奇特之处,书写指导,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9 黄山奇石单元教材分析:《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所在的第四单元重点强调对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本单元一共四篇课文,以写景文章为主。第8课《古诗二首》,学习诗人笔下的祖国美景;第9课《黄山奇石》,近距离感受黄山石头的奇特和有趣;第10课《日月潭》,文辞优美地展现了日月潭一天中景色的变化;第11课《葡萄沟》处处体现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水果多、景色好、人们热情又有劳作的智慧。每篇文章的语言都优美、生动,目的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强化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课课后练习的安排也强调了这一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前提是对词语的理解。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对一年级下册“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两个训练点的巩固与整合提升。为了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我们要教学中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大胆推测意思。在借助教参,从词语理解、词语积累和表达运用三个方面分析过单元教学重点后,我们展开了单元任务的设计,就此开始了山重水复的探索过程。设计单元任务要先明确单元目标,我们结合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尝试将本单元教学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进行梳理单元学情分析:我们班有29名学生,大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上课思维活跃,勇于表达。部分学生能力较弱,表现在识字量少,朗读句子连贯性较差。大部分学生能够学着老师教授的方法自主学习,能够与伙伴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导致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阶段性特征及日常学习能力反馈,我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结合图文帮助学生具象理解,如借助图片、做动作理解词语,欣赏奇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创设情境,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黄山奇石,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吸引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单元教学要点:课文古诗二首 21.认识55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33个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5.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6.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7.增强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黄山奇石 2日月潭 2葡萄沟2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31.借助火车票上的信息认识8个生字,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2.能展开想象,用“像”说生活中的事物。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4.了解留言条的基本内容与格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写留言条。5.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6.背诵风景名句,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7.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单元课时安排:二课时 9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教学总目标: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会写“南、部”等10个字,会写“黄山、南部”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积累“陡峭”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黄山石头的奇特之处。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4.以小导游身份介绍黄山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目标:1.认识“闻、名”等9个生字,重点指导“南、些”2个上下结构的字;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仙桃石”和“猴子观海”的奇特之处。3.以小导游的身份,借助板书介绍“仙桃石”和“猴子观海”两块奇石。第二课时目标:1.认识“巨、位、著”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都”,重点指导书写“巨”。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的奇特之处。3.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4.以小导游身份介绍黄山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引读第一自然段。2.复习第2、3自然段。二、学习4-6自然段,寻找两块石头的奇特之处。(一)学习第4自然段1.自读,边读边想:“仙人指路”有趣在哪里?2.交流。3.感受“仙人指路”的奇特。4.朗读指导,想象画面。5.想象说话。 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好像在说:“ 。”6.齐读并小结方法。(二)学习第5自然段1.指名读学习任务单一。学习任务单一:寻找石头的奇特之处1.读:同桌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2.找:“金鸡叫天都”有趣、奇特在哪里?3.想象:金光闪闪的雄鸡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好像在说:“ 。”2.同桌合作,完成任务。3.大组交流,感受奇特之处。4.朗读指导,想象画面。5.想象说话。金光闪闪的雄鸡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好像在说:“ 。”6.齐读。(三)比较4、5两个自然段的写法。1.对比朗读。2.交流写法。三、说话练习,创编石头的奇特之处。1.引读第6自然段。2.指名读学习任务单二。学习任务单二:创编石头的奇特之处。1.读:朗读两句句子。2.说:选择一块奇石,用上“好像”或“就像”学着课文的样子,加上你们的想象,说说石头的奇特之处。3.取名:给这块奇石取一个恰当的名字。3.同桌讨论。4.大组交流。四、角色扮演,介绍石头的奇特之处。学习任务单三:介绍石头的奇特之处。1.说:四人一组,每人介绍一块奇石,说清楚石头的奇特之处。2.评:根据标准,评一评组员能成为几星小导游。星级导游评价标准一星导游:借助板书,说清石头的奇特之处。二星导游:加上动作,说清石头的奇特之处。三星导游:加上想象,说清石头的奇特之处。五、书写指导:巨1.指导笔顺,范写。2.学生书写。3.投影展示并点评。六、作业布置1.做小导游,把黄山奇石介绍给家人或伙伴听。2.读一读,选几个词语说说某处的景色。风景 景色 风景如画 秀丽 秀美 一枝独秀著名 名字 名不虚传 闻名 新闻 百闻不如一见 板书:9 黄山奇石 奇特仙桃石 飞下来 落在 天狗望月猴子观海 抱着 蹲在 望着 狮子抢球仙人指路 站在 伸着 指向 仙女弹琴金鸡叫天都 伸着 啼叫 课后反思:《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乡”主题单元的一篇文章。“奇”是全文精华所在。在第一课时中,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品读了“仙桃石”和“猴子观海”,通过看图、做动作等理解这两块石头的奇特、有趣之处。并且还落实了这一单元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一词的意思。刚才向大家呈现的是第二课时。在教学中,老师能围绕“奇”字展开教学,并设置了三个任务群的学习,层层深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很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作者描绘的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写了黄山奇石的奇妙。本文写了很多的怪石,有:金鸡叫天都、猴子观海等等。描写的很生动,形象。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全文都是围绕黄山山石的“奇”来展开的。对于写景的文章,学生难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所以,光通过观察图画,朗读课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从课后的再次回顾中,自己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深思。优点:1.语言的理解和积累在教学“仙人指路”这块奇石时,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石头的“奇”,感悟石头的“趣”,老师延续了第一课时的教法,引导学生抓住石头的样子,像个仙人,抓住相关的动词——站在、伸着、指向,让学生去体会这块石头的奇特之处。因为这课的练习册中有一个想象说话。“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好像在说 ”。所以,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让学生当“仙人”,伸着手臂指向前方,这样,很自然地把这个指路想说的话引出来,显得非常的不是牵强,而是游刃有余。在教学第五自然段的时候,先出示了“学习任务单一”,以同桌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去寻找石头的奇特之处。随后,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于“金鸡叫天都”奇特在哪,学生只会去读第一句和第二句。这时,老就引导学生去发现。第一句:为什么叫“金鸡”,是因为金光闪闪的雄鸡。为什么是“金光闪闪”的?它是有一定的时间,那就是太阳升起的时候。第二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看,去发现石头和石头之间的不一样,前面是一块石头,而这里是几块石头。 因为有了阳光的照射,所以说这块奇石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就称为“金鸡”。石头变成“雄鸡”,这就是“想象”的作用。有了丰富的想象,黄山的奇石才这样奇特,这样有趣!随后通过读、做动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块石头的奇特之处。 虽然第四、第五自然段都是详细介绍了两块奇石,但是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老师也非常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对比读,来加以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这两种写法能使文章的语言更丰富有趣。这也为后面完成第二个任务单2.运用积累的语言,训练表达。(1)利用“真像”、“好像”看图说话。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欣赏了 “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之后,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课后的练习二,出示了“学习任务单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挑选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写法,运用课内或课外积累的规范语言,向大家介绍这些石头的样子、动作。这给了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说加深体会奇石之美。3创设情境,想象说话。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任务单三”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一块奇石。出示了星级导游的评价标准。第一个借助板书去说,实际上是要求所有学生完成的,因为它是来自于练习册中的题目,所以把它设定为一星导游。那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但是可以培养的。所以二星导游,增加的标准是能加上适当的动作,把石头的有趣、奇特之处说出来。那三星导游和二星导游的不同之处,就是要加上想象和动作。这就是评定这个星数的依据。 这一环节中,学生们积极还是比较高的,能大胆表达,讲解得也比较流畅。这个训练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更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不足:1.课堂上朗读的时间较少,应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体会黄山石的奇、趣、美。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的不到保证,语文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最美。让学生在与文本一次次的朗读中不断加深体会,只有多读才能使静止的文字表现他的情感,让文字成为一幅幅鲜活的图画。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本节课的朗读指导的阶梯不够清晰,目标达成度不高。在朗读指导上,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和指导。2.从教学的流程看,教师仍然把控着课堂的主动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其实,我们组在设计这一课时时, 是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讨论,直接放给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又有些担忧。因为怕第二天他们把学习的方法给忘记了,所以在课的设计中还是第一步说方法。我们发现班级和班级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我们两种方法都试过,但是发现从扎实的角度来说。像今天的这一方法,学生更能够掌握,特别是一些中低层次的学生。3、在创编环节,学生能够给奇石取名,但是很难把句子说清楚。听了组内老师的建议,可以在媒体中做一些处理,突显矛盾,圈画出关键点,而不是直白的填空限制学生的思维。4、在对比环节,将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做对比,找相同和不同。相同处在于都介绍了奇石的位置和动作,不同于写作顺序。每一板块的学习及时小结方法,让学生学习技能,学会运用。对于小结出来的方法,贯穿本课或本单元,反复出现,让学生掌握方法,将知识转为能力。 当然,世上本无完好无缺的课,比如,学生对黄山山石“奇”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够了解,时间关系,课后的生字学习批改指导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课学生都有收获,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出示“仙桃石”图片,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9 黄山奇石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提示“奇”,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