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含解析)
展开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画山水”与“山水画”确实不是一个概念。
“山水画”与“花鸟画”“人物画”并列为国画三大门类虽然山水情结、山水文化早已有之,但是作为文艺形态的山水诗画,是魏晋时代的产物。魏晋时期,王朝频繁更迭,诸国兴灭无常,社会动荡不安,文人消极遁世,盛行玄学之风,谈道论空,哲思活跃,促进了文艺理论的发展,绘画上出现了中国第一篇专论,宗炳的《画山水序》,画山水由临摹自然转向超越自然,于是山水审美进入人们的视野,出现了山水画的萌芽。可以说,中国山水画发轫于魏晋。自魏晋以后,“画山水”由自发临摹走向“自觉”创造,形成了“山水画”。如果说“画山水”,求的是画得“像”,追求“形似”,画出的是“真山实水”;那么“山水画”,求的就是画出“意”,追求“神似”,画出的是“情山意水”。“山水画”风格多样,各有千秋,或荒寒苍古,或浑莽萧疏,或清新飘逸,或空灵幽远。为表达不同意境,点、线、墨的勾皴擦染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评论家说,秦汉之前画真山实水是中国“山水画”的童年阶段,自从“山水画”确立之后,中国“山水画”才真正成熟。其实这个说法也欠妥当。在艺术上而言,秦汉之前的“真山实水”未必就比魏晋以后的“情山意水”要低级。我们看一看西方绘画史就更容易明白这一点。西方的油画或水彩画中虽然没有“山水画”这一画种,但是西方有风景画、静物画,其中也有山有水,他们对世界风景(包括山水)的描绘讲究真实,所以“写实”成为西画区别于中国“写意”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为了真实反映,准确观察,他们采用科学的固定“焦点透视”法,这又是一个区别于中国游动“散点透视”法的特点。为了表现真实,他们讲究光影和色彩的明暗显隐,这也是区别于中国线条勾勒诗意表现的又一特点。可见,用画笔描写真实世界也是一门自成一体的艺术。
我国的山水画的发展,为什么没有沿着秦汉之前“画山水”的道路发展下去,而是变成后来的山水画呢?这需要从中国人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说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不无关系。西方文化学者有“地理环境决定论”,此说未免绝对,但不无道理。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名山大川分布广泛,山水或雄伟壮阔或秀丽蜿蜒。“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荦荦大端,就有泰山、华山等五岳文化,洞庭湖、太湖等湖海文化,长江、黄河等江河文化。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山水诗文、山水绘画、山水音乐中,充分体现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精神是文化的内核。山水文化孕育了山水精神,最突出的是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这两种精神是我国儒道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自然哲学的创立者老子,从山川河岳中悟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在“逍遥游”中对山水的体悟,深刻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审美。魏晋南北朝之后,游山玩水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新风尚,自然山水逐渐成为人们独立的审美对象。士人、官宦、僧侣等常常在名山大川之间吟唱作画,参禅悟道,山水画派应运而生。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和山水精神,追求形似的“画山水”,最终演化成追求神似的“山水画”。当我们思考“山水画”与“画山水”之辩时,自然要回顾先贤大哲无比深厚的山水文化,不禁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山水文化而感到自豪。
(摘编自刘化宇《“山水画”与“画山水”》)
材料二:
2022年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在传统与现代、诗画与歌舞、自然与人文的多重空间中独辟蹊径,创造了令人惊艳的审美体验。《忆江南》的美,美在其实现了与《富春山居图》跨时空的互文与对话。节目中,《富春山居图》以画卷的形式徐徐展开,山水浓淡重叠,树石疏密错落,层次千变万化,营造出超然的山水之境,带给观众“人在画中游”的审美体验。
自古以来,以山水为题的创作蕴含着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包含着一种对山水的态度。《林泉高致》载“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君子因“可游可居”而对山川水泽心生渴慕。因此,作画之人当以“可游可居”为宗旨作画,而赏画之人又当以“可游可居”为宗旨赏玩画作,如此才不失山水画的本然意味。这种意味既表明了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也通行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从一处细节来看,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明确标注了真实具体的地名,这一做法在此前的宋人实景山水画中并不多见。这种转变的重要意义在于,山水从“游览观赏之景”变为了“休憩居住之地”,使得山水开始有了精神皈依的意味。历时四年才画就的《富春山居图》,意味着画家将作画的过程,几乎当成了修行的过程,包含着与富春山水对话和交流的丰富体验。透过画卷,我们不难感受到画家想表达的畅达自在的生活态度。换而言之,当人们回归自然,和山水相守,与诗词相伴,也就实现了诗意栖居。
(摘编自仇璜《画中吟唱的山水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水画”是国画一种重要艺术形态,其出现的时间要晚于“山水情结、山水文化”和“画山水”。
B. “山水画”发轫于魏晋,这与魏晋时期王朝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文人消极遁世等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C. 山水画蕴含着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的形成。
D. 材料一既从时间角度进行了纵向比较,也从空间角度进行了横向比较,丰富了内容,增强了论证力度。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绘画采用“焦点透视法”,注重光影和色彩的明暗显隐,这有利于真实地描绘事物。
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名山大川分布广泛,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C. 春晚节目《忆江南》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通过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实现的。
D. 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标注了真实具体的地名,这种转变使得山水开始有了精神皈依的意味。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山水画”特点的一项是( )
A. 马远的《水图》细致描绘了各种不同动态的水波:平静、迂回、汹涌、激荡、奔撞等,无一不惟妙惟肖。
B. 夏圭的《雪堂客话图》描绘雪景,笔法苍劲浑厚,山石多用小斧劈破,取得方硬奇峭、水墨苍润的艺术效果。
C. 《答赠菊作山水图》作品构景繁复而集中,但因其布置有序,因而层次井然,显现出温厚而博大的气象之美。
D. 《渔父图》前景两棵树,下方有一路亭,对岸丘陵起伏,湖水荡漾。用笔不多但是表现了深邃宁静的大自然。
4. 请简要概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明华想要写一篇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文章,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帮助明华列出鉴赏要点。
【答案】1. C 2. C 3. A
4. 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本文的观点:“画山水”与“山水画”不是一个概念;
②然后具体分析了“山水画”“画山水”的不同;
③进一步用西方绘画理论说明“画山水”其实并不比“山水画”低级;
④最后从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山水画”的成因。
5. ①要欣赏山水画的画法,从点、线、墨的勾皴擦染上分析山水画。
②要欣赏山水画传达的意境。
③要欣赏山水画表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④可以“可游可居”为宗旨赏玩画作,欣赏山水画体现的山水文化、山水精神等。
⑤可从山水画的风格角度鉴赏。山水画风格多样,或荒寒苍古、或清新飘逸、或空灵幽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山水画……影响着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的形成”错误。主客颠倒,根据材料内容,应当是山水精神影响山水画的形成。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通过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实现的”说法错误。从原文“2022年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在传统与现代、诗画与歌舞、自然与人文的多重空间中独辟蹊径,创造了令人惊艳的审美体验”来看,《忆江南》是“独辟蹊径”,而不是“融合”。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A.根据材料一“山水画”,求的就是画出‘意’,追求‘神似’……为表达不同意境,点、线、墨的勾皴擦染上也各不相同”,可看出山水画追求意境之美,不是形似,A项“细致描绘”“惟妙惟肖”说的是形似。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共有6段。
第1段,由“‘画山水’与‘山水画’确实不是一个概念”可知,开门见山提出本文的观点:“画山水”与“山水画”不是一个概念;
第2段,由“如果说‘画山水’,求的是画得‘像’,追求‘形似’,画出的是‘真山实’;那么‘山水画’,求的就是画出‘意’,追求‘神似’,画出的是‘情山意水’”可知,具体分析了“山水画”“画山水”的不同;
第3段,由“有些评论家说,秦汉之前画真山实水是中国‘山水画’的童年阶段,自从‘山水画’确立之后,中国‘山水画’才真正成熟。其实这个说法也欠妥当……我们看一看西方绘画史就更容易明白这一点”可知,进一步用西方绘画理论说明“画山水”其实并不比“山水画”低级;
第4-6段,由“我国的山水画的发展,为什么没有沿着秦汉之前‘画山水’的道路发展下去,而是变成后来的山水画呢?这需要从中国人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说起”可知,从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山水精神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山水画”的成因。
然后用恰当的联接词组织答案。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山水画’风格多样,各有千秋,或荒寒苍古,或浑莽萧疏,或清新飘逸,或空灵幽远。为表达不同意境,点、线、墨的勾皴擦染上也各不相同”可知,要欣赏山水画的画法,从点、线、墨的勾皴擦染上分析山水画。
由“‘山水画’,求的就是画出‘意’,追求‘神似’,画出的是‘情山意水’”可知,要欣赏山水画传达的意境。
由“古往今来,在浩如烟海的山水诗文、山水绘画、山水音乐中,充分体现中国人深厚的山水情结。精神是文化的内核。山水文化孕育了山水精神,最突出的是中国人敬畏山水、顺应自然的精神和比德于山水的君子精神”“正是因为有着丰富的山水文化、山水情结和山水精神,追求形似的‘画山水’,最终演化成追求神似的‘山水画’”可知,要欣赏山水画表现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由“作画之人当以‘可游可居’为宗旨作画,而赏画之人又当以‘可游可居’为宗旨赏玩画作,如此才不失山水画的本然意味。这种意味既表明了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也通行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可知,可以“可游可居”为宗旨赏玩画作,欣赏山水画体现的山水文化、山水精神等。
由“‘山水画’风格多样,各有千秋,或荒寒苍古,或浑莽萧疏,或清新飘逸,或空灵幽远。为表达不同意境,点、线、墨的勾皴擦染上也各不相同”可知,可从山水画的风格角度鉴赏。山水画风格多样,或荒寒苍古、或清新飘逸、或空灵幽远。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关汉卿(节选)
田汉
[关汉卿的书斋。壁上悬有琴、剑。
[关汉卿对着残烛,时而哦吟,时而构思,时而伏案狂草。
关忠披衣服进来。
关汉卿:我真的不饿,你帮帮忙,别扰我,睡去吧。
关忠:好,不扰你,写完了就早点儿睡吧。明天一早,刘大娘她俩还要来跟您道谢哩。
关汉卿:谢个什么呀,明天我有事。(停笔)怎么,你把二妞送去的时候,刘大娘也在啊?
关忠:岂止刘大娘回来了,二妞的夫婿周福祥也来了,他们全家团圆,就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哪,把您当祖宗似的感激着。明儿个周福祥说他也要来,就是那个在和大人那儿当差的。二妞就娶过门子了。这次您真是做了一桩天大的好事。
关汉卿:别胡扯了。睡去吧!
关忠:(走到窗边)瞧,东方都快发白了。
关汉卿:哦,给我换吧。
关忠:得了,老爷,别换了。就写完这一支蜡吧。(剔去烛泪。)
关汉卿:也好。(他正继续伏案辛苦地写下去。)
[忽有人叩门。
关忠:谁啊?
外面人声:我。
关忠:你是谁,这么晚的?
外面人声:怎么我的声音还听不出?我姓谢,找老关的。
关汉卿:快开门吧。是谢老板。
关忠:(一面开门)哎呀,谢老板,您真不怕晚啦。
谢小山:天还没亮就来奉看,还嫌晚吗?
[大家笑了。玉槐跟着走进来,手里提着一个小长布袋,内装箫、笛。
关汉卿:(起来招呼)哦,玉梅也来了。快请坐。
谢小山:你要我约任四和玉梅。任四被人家邀到通州去了。玉梅有戏,我等到现在才等到他,他想回去睡觉,我生拉硬拽地才把他给拉来了。
关汉卿:怎么这么晚呢?
玉梅:汝里铁木耳将军家里唱堂会,从昨天下午一直唱到今儿早上,前后点了三出大戏、五出小戏,看的人也困了才让歇。我嘴唇都唱出血来了,这一行真不是人干的。
谢小山:玉梅到现在还没有吃夜饭哩。
关汉卿:哎呀!(望关忠)有什么吃的没有?
关忠:还是煮几个鸡子儿吧。
(他倒好茶)对不起,喝杯凉茶。(下去。)
关汉卿:你们两位来得真是时候(向小山)我不是跟你谈过《窦娥冤》吗?写到第三折了,碰上一件为难的事,正要请教你们。
谢小山:还是你前回跟我谈过的那个吗?挺好嘛,有什么为难的?
关汉卿:请你们看看前几折的牌子。
谢小山:(接过去与玉梅同看)第一折《点绛》起,使的《仙吕》;第二折《一枝花》起,使《南吕》;第三折《牧羊关》《骂玉郎》《感皇恩》《采茶歌》还是《南吕》,唔,你用这来写窦娥在公堂上的申诉、受刑、屈招,“婆婆,我怕把你来便打的,打的来恁地。若是我不死,如何救得你”,这尾声好。
关汉卿:为难可就在这里。底下我紧接着写斩窦娥,写得悲愤慷慨。她怨天恨地,发下三个誓愿,这样的情感,《南吕》就不合适了。因此,从《端正好》起,我改用了《正宫》。这支《滚绣球》,是我比较满意的。临到最后要开刀了,再起《要孩儿》。这样,《二煞》,《一煞》,这一折戏里头宫调三变,我写是这么写了,又怕不合规矩,你们看行吗?
谢小山:有什么不行呢?宫调是随着情感走的,情感变了,宫调当然可以变。(向玉梅)玉梅,你看呢。
玉梅:你说得对。我觉得杂剧的规矩就是应该变一变了。平时不显,昨晚上在一个地方一连吹了三个大戏,就觉得有点儿腻了。为什么一个戏只许用四折呢?为什么一折只许用一个宫调呢?为什么全折只许一个人唱呢?这些规矩我看迟早是要打破的,去年在汴京看到有把您的《五侯宴》改成那儿的戏。这些规矩全没有了。
关汉卿:真的,改成南戏了?
玉梅:可不。我看了,心里还真痛快。(郑重地向关汉卿)您是我们杂剧界领路的人,最好把大家领上阳关大道,别人好走,您自己家儿走起来也舒服;别尽领羊肠小道,别人辛苦,您自己也容易栽跟头。关先生,您说是吗?
谢小山:(笑)羊肠小道还是好的,还有人尽领大家钻牛角尖哩。
[关忠端一碗鸡子儿上来。
关忠:哎呀,真对不起,三个鸡子儿,一个给小猫打碎了,剩两个了。怎么办呢?
关汉卿:两位客人,一人一个吧。
谢小山:不。我不饿,全给玉梅吃。
玉梅:那怎么好?
谢小山:你就别客气了。
[玉梅吃鸡子儿。
关汉卿:(向谢小山)小山。趁这工夫,你把三折全给我哼一下,看顺不顺,哪一句绕口。
谢小山:行。(他热心地看稿子。)
玉梅:(吃完了)嗬!这两个鸡子儿可救了我的命。
谢小山:要不怎么说“帮人要帮在这节骨眼上”呢?(他发现了问题)唔。玉梅,你看这一句是不是减去两个字,反而好唱一些?
玉梅:哪儿?唔,对。
谢小山:喂,老关,这里减去两个字吧。
[关汉卿不答。
玉梅:哼,他已经睡着了。
(节选自《关汉卿》第四幕,有删改)
文本二:
【正宫】
【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忠是戏剧中的配角,这一配角有利于丰富关汉卿的形象,并且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B. 关忠叙说二妞一家的事,关汉卿让他“别胡扯了”,主要是因为关汉卿对二妞家的事不感兴趣。
C. 玉梅叙述唱堂会的事情,一方面说明杂剧在当时很受欢迎,另一方面也说明演出者很辛苦。
D. 元杂剧一般一折用一个宫调,关汉卿在《窦娥冤》第三折中大胆创新,宫调三变,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
7. 下列对文本一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哦,给我换吧”说明关汉卿还要继续写作,展现了其创作的勤奋。
B. “您真不怕晚啦”,这么晚了还来探讨戏剧,表明关忠对谢小山的赞赏。
C. 知道玉梅没吃饭,关汉卿说:“哎呀”,既是惊讶,也暗含对玉梅的关心。
D. “哼,他已经睡着了”表面是嗔怪关汉卿,实际是对其精神的赞美。
8. 戏剧开头画波浪线部分属于舞台说明,请简要分析这些舞台说明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9. 文本一中,关汉卿说“这支《滚绣球》,是我比较满意的”,请从人物、手法、主题角度分析文本二《滚绣球》这折戏。
【答案】6. B 7. B
8. 在书斋中挂有琴、剑,表明了关汉卿的高洁的品质和刚正不阿的道德情操;“时而哦吟,时而构思,时而伏案狂草”体现出关汉卿创作时的投入。
9. 人物:刻画了敢于反抗、内心悲愤的窦娥的形象。
手法: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为善的”和“造恶的”进行对比,将天地本应有的作用和现实进行对比。
主题:写出了窦娥的冤屈以及冤屈不能伸张的悲愤,表达了对现实不公的反抗。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奖赏能力。
B.“主要是因为关汉卿对二妞家的事不感兴趣”错误。关汉卿不让关忠再说二妞一家的事以及二妞一家对他的感激,一是妨碍了他的创作,二是不想听关忠的夸赞。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台词的把握能力。
B.“表明关忠对谢小山的赞赏”错误。关忠所言是对关汉卿的关心,担心谢小山的来访影响关汉卿的休息。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舞台说明的把握能力。
由原文“壁上悬有琴、剑”可知,关汉卿的书斋中挂有琴、剑,这些事关汉卿这一人物品质的呈现,琴是高洁的象征。而剑因形直而光荣,当然更因为剑的美好而神圣,所以往往被用来比喻刚正不阿的道德情操。所以通过书斋中的挂饰,就可以表明关汉卿的高洁的品质和刚正不阿的道德情操。
而“时而哦吟,时而构思,时而伏案狂草”是关汉卿在创作时的表现,通过“时而……,时而……,时而……”这一组排比句,就可以看出关汉卿创作时的投入。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曲词的赏析能力。
这一首曲词的意思为:有太阳、月亮白天黑夜高挂天上,有鬼、神掌管着人的生死大权。天地呀!只应该把清白和污浊仔细分辨,可是怎么混淆了好人和坏人?做好事的受贫穷又命短,做恶事的反而享富贵又寿长。天地呀!做事这样怕硬吃软,却原来也是这样顺水推船!地呀!你不分好坏凭什么做地!天呀!你错判善恶白白地做天!哎,只落我两眼泪水涟涟。
《滚绣球》写出了窦娥冲天之冤。她三岁亡母失母爱,七岁抵债做媳妇,成婚两年又亡夫。后又有张驴儿父子招亲的煎迫,公公死后的含冤认罪,被定成死罪。将赴刑场处斩时刻,她所受苦难,所遭痛楚,一定了然于胸;悲愤情怀,不平念头,肯定块积在心,有激愤之词,自在情理之中:她呈冤屈,说无辜,直接控诉没有正义的天和地,所以刻画了敢于反抗、内心悲愤的窦娥的形象。
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是说现实有其固有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秩序之中。下面“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是对天地强烈的质问:主宰万物、维持秩序的统治者——本应公正无私地廓清世界,却为何是非不分、曲直不明?“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铿锵直指现实的不公: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与应有的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窦娥一曲《滚绣球》,把所受冤屈之由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把控诉矛头直指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端倪,这也是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抒一己之愤的载体,写出了窦娥的冤屈以及冤屈不能伸张的悲愤,表达了对现实不公的反抗。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文本二:
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王曰:“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淳于髡曰:“不然。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焉。及之皋黍、梁父之阴,则郄车而载耳。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也。王求士于髡,譬若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髡将复见之,岂特七士也?”
(节选自《战国策》)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A来B寡C人D闻E之F千G里H而I一J士K是L比M肩N而O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尼之徒”和“郯子之徒”(《师说》)两句中的“徒”字含义相同。
B. “莫之能御也”与“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属于宾语前置的特殊句式。
C. 衅钟,古代一种仪式,新钟做成之后,宰杀牲口,以血涂钟行祭。
D. 阴,山的南面,与《登泰山记》中的“其阴,济水东流”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宣王想要向孟子请教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但孟子并不谈论这个话题,而是转换话题,谈论起了王道。
B. “君子远庖厨”是因为君子心怀仁慈,看不得禽兽被杀的场景,这符合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
C. 淳于髡运用比喻的手法说理,形象地告诉齐宣王自己之所以举荐的人才多,主要是因为自己有识才的能力。
D.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来看,齐宣王性格随和,比如他对淳于髡一天举荐七个人的做法并不认可,但并没有严词斥责。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2)王求士于髡,譬若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
14. 对待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事,百姓和孟子的认识有何不同?
【答案】10. BFK 11. D 12. C
13. (1)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2)君王向我寻求贤士,就譬如到黄河里去取水,在燧中取火。
14. 百姓认为齐宣王是吝啬,孟子认为是不忍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过来,我听说千里之内有一位贤士,这贤士就是并肩而立了。
“子来”是一个主谓句,在B处断开;
“寡人闻之”主谓宾齐全,F处断开;
“千里而一士”省略谓语动词“有”,“是”是代词,指代前面的“士”,故“是”前停顿,即K处断开。
故BFK处断句。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都是“这类人”,句意:孔子的弟子。/郯子这些人。
B.正确。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莫能御之也”“不知吾也”。句意:没有人可以抵御他。/没有人了解我。
C.正确。
D.“山的南面”错,阴,指山北、水南。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因为自己有识才的能力”错,原文“今髡贤者之畴也”是说我淳于髡是贤士一类的人,人以类聚,所以举荐的人才多。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隐”,痛惜;“就”,走向;“何择”,有什么区别。
(2)“求士于髡”“挹水于河”“取火于燧”,状语后置;“挹”,舀。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可知,百姓认为齐宣王是吝啬,孟子认为是不忍心。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
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使人民安定才能称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齐宣王)说:“从哪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我从胡龁那听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到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没有罪过却走向死地。”(那人问)道:“既然这样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怎么可以废除呢?用羊来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齐宣王)说:“有这事。”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百姓都认为大王吝啬。我诚然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啬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恐惧战栗的样子,这样无罪却走向死地,因此用羊去换它。”
(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着说:“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不接近厨房。”
文本二:
淳于髡一天之内向齐宣王引荐七个人。齐宣王说:“您过来,我听说千里之内有一位贤士,这贤士就是并肩而立了;百代之中如果出一个圣人,那就像接踵而至了。如今您一个早晨就引荐七位贤士,那贤士不也太多了吗?”淳于髡说:“不对。那翅膀相同的鸟类聚居在一起生活,足爪相同的兽类一起行走。如今若是到低湿的地方去采集柴葫、桔梗,那世世代代采下去也不能得到一两,到睾黍山、梁父山的北坡去采集,那就可以敞开车装载。世上万物各有其类,如今我淳于髡是贤士一类的人。君王向我寻求贤士,就譬如到黄河里去取水,在燧中取火。我将要再向君王引荐贤士,哪里只是七个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注]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庆元二年或三年,辛弃疾写下《满江红》,此时他已在江西上饶、铅山闲退近二十年之久。这首《满江红》就是他闲退生涯中的作品。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点破”二字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宁静。
B. “故来”一词移情于物,仿佛这多情的鸂鶒,有意来逐水嬉戏。
C. “饱看修竹何妨肉”意思是虽然没有肉,但是有竹子也让人感觉惬意。
D. “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丰收在即的场景。
16.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表现了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
②体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
③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赏析诗词艺术特色的能力。
C.“虽然没有肉,但是有竹子也让人感觉惬意”理解错误,“饱看修竹何妨肉”意思是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美味。表现出词人目前生活安稳清闲、有“竹”有“肉”。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词的上篇“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修竹”“飞泉”写出了山村风景的优美;词的下篇“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写出了田园生的活宁静;“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写出了乡间人情的淳朴。这些表现了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让词人感到满足。
根据注解“庆元二年或三年,辛弃疾写下《满江红》,此时他已在江西上饶、铅山闲退近二十年之久”可知,这些乡村的景物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
根据注解“此时他已在江西上饶、铅山闲退近二十年之久”“这首《满江红》就是他闲退生涯中作品”可知,词人身居山村,虽然可以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美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词人观赏;有丰收的美景,有村人的邀请,但是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通过这些景物含蓄地流露出惆怅与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借用月亮时圆时缺,但终究没有变化来说明事物永恒存在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冉有对国家礼乐教化的想法,表明了他谦逊谨慎的态度。
(3)古诗词中诗人经常用动作描写来展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盈虚者如彼 ②. 而卒莫消长也 ③. 如其礼乐 ④. 以俟君子 ⑤. 停杯投箸不能食 ⑥. 拔剑四顾心茫然(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盈虚”“卒”“箸”“扪”“胁”“膺”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_____①_______的传奇故事。它说:“突然之间,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们的宇宙(池水),投进了一个冥冥世界,那里有令人目眩的强光和我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体。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儿也不像鱼。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用于这个冥冥世界。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______②______)
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______③______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是因为仅仅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足于我们周围空间的可看见的各种振动。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惊诧不已 ②胡说八道 ③自以为
19. 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振动。
20. 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我们比作鲤鱼,把我们的世界比作池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人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我们只熟悉我们的世界,只熟悉适合于我们世界的自然规律,对“另一个世界”一无所知。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后文“突然之间……我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体。最奇怪的是……更使我震惊的是……”可知,此处形容鲤鱼“科学家”讲述的内容出乎意料,令人非常吃惊,可填“惊诧不已”。惊诧不已:惊讶诧异到不能停止,形容事情的结果出乎意料,令人非常吃惊。
②根据“怪诞的”可知,语境强调大多数鱼都不相信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认为鲤鱼“科学家”的话是假的,可填“胡说八道”。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
③形容我们的自高自大,可填“自以为是”。自以为是: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仅仅”放在“是因为”前面。
搭配不当,“充足”改为“充满”。
不合逻辑,“可看见”改为“不可看见”。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使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我们比作鲤鱼,用鱼接受和承认存在“另一个世界”理论的困难,说明人的认知水平的局限。把我们的世界比作池子,说明我们只熟悉我们的世界,只熟悉适合于我们世界的自然规律,对“另一个世界”一无所知,说理生动形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回顾1993年9月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大地震,1995年1月日本神户大地震,1976年7月中国唐山大地震,加上此次土耳其地震,______①______,那就是地震发生在夜晚。科学家发现,地震的发生与太阳和月球的引力有很大关系。太阳和月亮对于地球的引力无时无刻不存在。夜间,月亮对地球所产生的引力是最大的,因此对于地壳的影响也最大。阴历初一,太阳的引力最大,阴历十五、十六,月球的引力最大。地震虽然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反映,但有时当它蓄势待发而未发时,______②______,很多聚集在地壳中的能量就可能迸发出来引发地震。地震不仅多发生在夜间,而且还常发生在阴历初一、十五或十六月相朔望时刻,这次土耳其地震时间是2月6日,正是阴历十六。这是因为朔望前后月球的引力和太阳的引力在同一方向,两种引力叠加,合引力更大, ______③______。
21. 下列各句中的“那”和文中加点的“那”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那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我的生命会和这些神奇的中草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B. 如果未来充满挑战,那我们就鼓起勇气,勇敢面对。
C. 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
D. 就是那个工人鲁大海!他不讲理,非见老爷不可。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B 22. 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②在这些引力共同作用下 ③对地震触发作用更显著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用法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那”与ACD三项的“那”都是代词;
B.连词,那么。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后面内容“那就是地震发生在夜晚”应该是前面列举的几次地震的共同性,此处应是承上启下,应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②前文提到月亮太阳引力对地震的影响,此处指地震“蓄势待发而未发时”,加上这些引力的作用,就会“很多聚集在地壳中的能量就可能迸发出来引发地震”,应填“在这些引力共同作用下”。
③此处承接引力对地震作用的话题,提出“合引力更大”,则可推出“作用越大”,应填“对地震触发作用更显著”。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幸亏我醒悟得早,如果死守权威,也许至今还一事无成。”袁隆平说,要创新,就得不断突破。在“无性杂交”还属于经典权威的时候,袁隆平先生并未迷信权威,凭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韧劲,不断突破创新,运用“三系法”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材料二:屠呦呦带领团队研发治疗疟疾的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终于,葛洪(东晋的医药学家)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的记载,给了课题组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团队由此提取青蒿素,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
以上材料对科学发展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
材料一强调不迷行权威的重要性。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是对权威论断的质疑与挑战,他“并未迷信权威,凭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韧劲,不断突破创新,运用‘三系法’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指出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的先后关系,敢于质疑,打破权威论述,并不断突破,才能开创新领域新赛道。材料二强调向前人学习的重要意义,屠呦呦团队在研发陷入僵局时,向古书配方学习,取得巨大成绩,说明前人留下的知识、经验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启发。
两则材料看似矛盾,实则可以统一于科学发展过程。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知识、经验、公式、定律等会借助古人之口、权威之言以及书本记载等形式留传下来,哺育后代。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前人留下的经典却未必都能适用于今天的环境和形式,甚至变成谬误。所以,我们在接触这些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的时候就必须有一种不迷信权威、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但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绝非全盘否定,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标准,对前人的文化遗产和权威观点辨伪去妄,去伪存真。如此才能保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善于学习前人的经验、智慧,同时又不迷信于权威。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科学发展既要勇于创新,又需汲取前人智慧。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不迷信权威,敢于突破,才能有所创新。二、汲取前人智慧,学会为我所用,时推世移,应时而动,随时代发展,方能灵活变通,不受制约。三、科学发展既要站在前人肩膀上,又要超越前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立意:
1.科学需要发展,墨守不可取。
2.扬理性之判断,破思想之藩篱。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