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5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含解析)
展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模拟)有一台标称值为“220 V,50 W”的电风扇,其线圈电阻为0.4 Ω,在它正常工作时,下列求其每分钟产生的电热的四种解法中正确的是( )
A.I== A,Q=UIt=3 000 J B.Q=Pt=3 000 J
C.I== A,Q=I2Rt=1.24 J D.Q=t=×60 J=7.26×106 J
答案 C
解析 A、B两项,电风扇消耗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能两部分,公式UIt和公式Pt都是电功的表达式,不是电热的表达式.故A、B两项错误;C项,电流:I== A= A;电风扇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是由于内阻发热产生的,所以每分钟产生的热量为:
Q=I2Rt=()2×0.4×60 J=1.24 J;故C项正确;
D项,电风扇不是纯电阻电路,不能用Q=t计算电热.故D项错误.
2.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灯泡的电流强度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关系图,则根据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判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灯泡的电阻随着所加电压的增加而减小
B.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 V时,其阻值为0.202 Ω
C.小灯泡灯丝的电阻率随着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如果把两个这种相同的灯泡串联后,接到电压恒为4 V的电源上,则流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为0.3 A
答案 D
解析 A项,由图可知,图中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每一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电阻的倒数,故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故A项错误;B项,由图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 V时,电流大小为0.2 A,故阻值大小为:R= Ω=5 Ω;故B项错误;C项,因导线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故说明随电压的升高电阻率增大,故C项错误;D项,若把两个相同的灯泡串联,则每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 V,灯泡两端电压均为2 V,由图可知,电流大小为0.3 A,故D项正确.
3.(多选)电位器是变阻器的一种,如图所示,如果把电位器与灯泡串联起来,利用它改变灯泡的亮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串接A、B,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暗
B.串接A、C,使滑动触头逆时针转动,灯泡变亮
C.串接A、C,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暗
D.串接B、C,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灯泡变亮
答案 AD
解析 根据电位器结构和连线可知:连接A、B使滑动触头顺时针转动时回路电阻增大,回路电流减小,灯泡变暗,A项正确;同理,D项正确;连接A、C时,滑动触头不能改变回路电阻,灯泡亮度不变,故B、C两项错误.
4.(2018·湖北)如图所示,某种材料确定的圆柱形导体长为L,横截面的直径为d,其两端所加的电压为U,当这三个物理量中仅有一个物理量改变时,关于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长度变为2L,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的4倍
B.电压变为2U,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变
C.导体横截面的直径变为2d,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
D.导体横截面的直径变为0.5d,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变
答案 D
解析 A项,导体的长度变为2L,电阻变为2R;电流变为I;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I=neSv,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变为0.5v;故A项错误;
B项,电压变为2U,电流变为2I,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I=neSv,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变为2倍,故B项错误;
C项,导体横截面的直径变为2d,横截面积变为4倍,电阻变为0.25倍;电流变为4倍;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I=neSv,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变;故C项错误;
D项,导体横截面的直径变为0.5d,横截面积变为0.25倍,电阻变为4倍;电流变为0.25倍;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I=neSv,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不变;故D项正确.
5.两根材料相同的均匀金属导线A和B,其长度分别为L和2L,串联在电路中时沿长度方向电势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和B金属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之比vA∶vB为( )
A.3∶2 B.1∶3
C.2∶1 D.3∶1
答案 D
解析 A、B两端的电势差分别为6 V,4 V,电流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得,=.
根据电阻定律得,R=ρ,则S=.
则横截面积之比=×=.
根据I=neSv,I、n、e相同,v与S成反比,故vA∶vB=SB∶SA=3∶1.
6.(多选)下表列出了某品牌电动自行车及所用电动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不计其自身机械损耗.若该车在额定状态下以最大运行速度行驶,则( )
自重 | 40(kg) | 额定电压 | 48(V) |
载重 | 75(kg) | 额定电流 | 12(A) |
最大速度 | 20(km/h) | 额定输出功率 | 350(W) |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576 W B.电动机的内阻为4 Ω
C.该车获得的牵引力为104 N D.该车受到的阻力为63 N
答案 AD
解析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入=IU=12×48 W=576 W,故A项正确;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为非纯电阻器件,不能用R=计算内阻,故B项错;电动车速度最大时,牵引力F与阻力Ff大小相等,由P出=Fvmax=Ffvmax得F=Ff== N=63 N,故C项错误,D项正确.
7.(2018·长沙模拟)(多选)一额定功率为9 W、额定电压为9 V的小灯泡L和一直流电动机并联,与定值电阻R=4 Ω串联后接在电路中的AB两点间,电流表A为理想电表,电路如图所示,灯泡的电阻不变.当AB间接电压0.49 V时,电动机不转、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0.1 A;当AB间接电压15 V时,电动机转动起来、灯泡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机线圈电阻为1 Ω B.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0.5 A
C.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1 A D.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4.25 W
答案 AD
解析 A项,根据P=可知灯泡电阻RL== Ω=9 Ω,当AB间接电压0.49 V时,电动机不转、为纯电阻电路,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两端电压:UR=IR=0.1×4 V=0.4 V,灯泡两端电压U1=U-UR=0.49 V-0.4 V=0.09 V,通过灯泡的电流I1==0.01 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2=0.1 A-0.01 A=0.09 A,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电动机线圈电阻r== Ω=1 Ω;故A项正确;B项,当AB间接电压15 V时,灯泡正常发光,灯泡两端电压为UL=9 V,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L=1 A,则电动机两端电压为UM=9 V,R两端电压为UR=6 V,干路电流I== A=1.5 A,电流表示数为1.5 A,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IM=I-IL=0.5 A,则此时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ULIL-IM2r=4.25 W.故B、C两项错误,D项正确.
8.(2018·定州市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A1(0~3 A)和A2(0~0.6 A)的电流表,把两个电流表并连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强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满偏
B.A1的指针还没半偏时,A2的指针已经半偏
C.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6 A
D.A1的读数为1 A时,干路的电流I为1.2 A
答案 D
解析 A项,电流表是由电流计并联一个电阻改装而成,两电流表并联,知两表头也并联,流过两表头的电流相等,所以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A1的指针还没半偏时,A2的指针也没半偏,故A、B两项错误.C项,两电流表的内阻之比为1∶5,则电流之比为5∶1.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2 A,干路中的电流为1.2 A.故C项错误,D项正确.
9.(多选)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3.0 V,内阻不计,L1、L2、L3为三个特殊材料制成的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这种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S闭合稳定后( )
A.L1、L2、L3的电阻相同 B.L3两端的电压为L1的2倍
C.通过L3的电流是L1的2倍 D.L3消耗的功率为0.75 W
答案 BD
解析 A项,当开关S闭合稳定后,灯泡L3的电压等于3 V,由图读出其电流I3=0.25 A,则灯泡L1的电阻R3==12 Ω,灯泡L2、L1串联,电压等于1.5 V,由图读出其电流I2=I3=0.20 A,灯泡L2、L3的电阻均为R2==7.5 Ω.故A、C两项错误,B项正确.
D项,功率P3=U3I3=0.75 W.故D项正确.
10.温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空调、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中,它是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工作的.如图甲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9.0 V,内阻不计,G为灵敏电流计,内阻Rg保持不变;R为热敏电阻,其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当R的温度等于20 ℃时,电流表示数I1=2 mA;当电流表的示数I2=3.6 mA时,热敏电阻的温度是( )
A.60 ℃ B.80 ℃
C.100 ℃ D.120 ℃
答案 D
解析 由图像知,当t1=20 ℃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1=4 kΩ,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1=,可解得Rg=0.5 kΩ,又I2=,可解得R2=2 kΩ,结合图像得t2=120 ℃,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1.图1是改装并校准电流表的电路图,已知表头的量程为Ig=600 μA,内阻为Rg=180 Ω,是标准电流表,要求改装后的电流表量程为I=60 mA.完成下列填空.
(1)图1中分流电阻Rp的阻值为________.
(2)在电表改装成后的某次校准测量中,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由此读出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________ mA.此时流过分流电阻Rp的电流为________ mA(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1)1.8 Ω (2)50 49.5
解析 (1)由于Rg和Rp并联,Rp==1.8 Ω
(2)由图2知流过电流表的电流I为50 mA;
设此时流过表头的电流为Ig,流过RP的电流为IR,
∵加在表头和Rp上的电压相等,故有
IgRg=IRRp①
I=Ig+IR②
由①②联立得:IR≈49.505 mA≈49.5 mA.
12.某同学用量程为1 mA、内阻为120 Ω的表头按图(a)所示电路改装成量程分别为1 V和1 A的多用电表.图中R1和R2为定值电阻,S为开关.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a)所示的电路,在图(b)所示的实物图上连线.
(2)开关S闭合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________(填“电流”“电压”或“电阻”);开关S断开时,多用电表用于测量________(填“电流”“电压”或“电阻”).
(3)表笔A应为________色(填“红”或“黑”).
(4)定值电阻的阻值R1=________ Ω,R2=________ Ω.(结果取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连线如图所示
(2)电流 电压
(3)黑
(4)1.00 880
解析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两表笔与表头的正负接线柱.
(2)根据“串联分压,并联分流”可知,当S断开时,多用电表测量电压;当S闭合时,多用电表测量电流.
(3)电流从红表笔流进多用电表,从黑表笔流出.从电路图中表头和表笔的接法可知电流从表笔A流出,所以A为黑表笔.
(4)当S断开时为电压表,此时R2=-120 Ω=880 Ω;当S闭合时为电流表,此时R1=≈1.00 Ω.
13.(2015·课标全国Ⅰ)图(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 Ω,满偏电流为1 mA;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3 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 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求出R1=________ Ω,R2=________ Ω.
(2)现用—量程为3 mA、内阻为150 Ω的标准电流表Ⓐ对改装电表的3 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1.0、1.5、2.0、2.5、3.0.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 Ω和1 000 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 Ω和3 000 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_ 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__ Ω的滑动变阻器.
(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____(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5 35 (2)300 3 000
(3)c 若电流表无示数,则说明R2断路,若电流表有示数,则说明R1断路
解析 (1)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量程为3 mA,则通过R1的电流为2 mA,电流比为1∶2,所以电阻比为2∶1,可得R1+R2=Rg=50 Ω.
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柱,电表量程为10 mA,通过R1的电流为9 mA,电流比为1∶9,可得电阻比为9∶1,即R1=(Rg+R2),整理可得R1=15 Ω,R2=35 Ω.
(2)根据电流表校准的刻度,可知电路中总阻值最大为=3 000 Ω,最小阻值为=500 Ω.若定值电阻选择为1 000 Ω,则无法校准3.0 mA;所以定值电阻选择300 Ω.由于最大阻值要达到3 000 Ω,所以滑动变阻器要选择3 000 Ω.
(3)因为只有一个损坏,所以验证R2是否损坏即可.所以d点应和接线柱“c”相连,若电流表无示数,则说明R2断路,若电流表有示数,则说明R1断路.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22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22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含答案,文件包含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22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docx、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22答案与精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回扣练专题(35)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回扣练专题(35)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eq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35)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35)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原卷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eq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