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5266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5266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5266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下列是某同学“观察哺乳动物的心脏”的实验记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壁内是心腔
B. 心壁肌肉最厚的心腔是右心室
C. 左心房与右心房相通,左心室与右心室相通
D. 左心室里的血液通过肺动脉流向肺
2. 如图为人的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脏的四个腔ABCD中,肌肉壁最厚的是B
B. 血管①③内流静脉血;血管②④内流动脉血
C. A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血管④
D. BC间和AD间的房室瓣,将心脏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
3. 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B. 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
C. 过程a、b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
D. 与1处相比,2处的血液中氧气更丰富
4. 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
B. 健康人结构④中的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 某人尿检中有葡萄糖,可能是结构⑤发生障碍
D. 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只能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5. 近视眼激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表面的形态,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在眼底汇聚成像,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这种手术类似于给近视眼的同学配戴( )
A. 凸透镜 B. 凹透镜 C. 散光镜 D. 平光镜
6. 如图曲线表示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a表示口腔,c表示胃,d表示小肠 B. Ⅱ表示蛋白质,消化的场所是c和d
C. 营养物质主要在e处吸收进入血液 D. 胆汁只在d内起乳化脂肪的作用
7. 如图是肾单位示意图。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则病变的部位是( )
A. ①肾动脉
B. ②肾小球
C. ③肾小囊
D. ④肾小管
8. 如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为静脉,内流静脉血
B. 血管乙、丙、丁血流速度关系为:丙>丁>乙
C.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乙→丁→丙
D. 图乙、图丙和图丁所示的血管都能进行物质交换
9. 自2020年6月起,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要求骑摩托车必须佩戴头盔。正确佩戴头盔可以有效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该“生命中枢”是指(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10. 旅客坐车时闭上眼睛也能判断出汽车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 耳蜗和听小骨 B. 前庭和半规管 C. 鼓膜和半规管 D. 前庭和听小骨
11. 如图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某些物质的变化,甲、乙分别是( )
A. 无机盐、尿素
B. 尿素、葡萄糖
C. 蛋白质、葡萄糖
D. 血细胞、无机盐
12. 参与人体消化,呼吸,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调节系统的是( )
A.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
C.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D. 内分泌系统和呼吸系统
13. 如图为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循环的途径:④→⑦→⑧→①
B. ①和③,②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 ②③内流静脉血,⑤⑦内流动脉血
D. 心脏心壁肌肉最厚的腔是②
14. 下列物质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 淀粉 B. 蛋白质 C. 脂肪 D. 纤维素
15.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必不可少的物质 B. 饮食中缺碘会患大脖子病
C. 人体所需70%的能量由脂肪分解提供的 D. 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16. 红心火龙果的甜菜红素难分解,大量食用后会引起尿液变红,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①膀胱
②输尿管
③肾脏
④尿道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17. 生物小组取一定量新鲜的猪血注入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
B. ①为血清,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C. ②为白细胞,无细胞核
D. ③为血块,是红细胞和血小板
18. 李芳同学核酸检测阳性,在家隔离期间口服布洛芬药物,服用后心脏的四个腔中最早出现布洛芬的是( )
A. 右心房 B. 左心房 C. 左心室 D. 右心室
19. 一般情况下被狗咬伤后,注射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进入人体的狂犬疫苗与其引发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 抗原、特异性免疫 B.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C.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 抗体、特异性免疫
20. 经过体检后,医生建议小明同学需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是( )
A.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 抗原、特异性免疫
C.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 抗体、特异性免疫
21. 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B. 视网膜上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C. 若长期将耳机音量调节过高会损伤听力 D. 鼓膜上的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音信息
22. 无偿献血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关于无偿献血,相关叙述错误是( )
A. 血小板减少症建议输成分血 B. 初中生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C. 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D. 新冠肺炎感染者康复后可以献血
23.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第二性征的是( )
A. 男性喉结突出,声音变粗 B. 男性胡须、腋毛等的生长
C. 女性乳房增大,声音较高 D. 女性卵巢发育迅速,重量增加
24. 下列血管中,测定其血液成分,可确定含尿素最少的是( )
A. 主动脉 B. 肾动脉 C. 肾静脉 D. 下腔静脉
25. 正常人体在饱餐后血糖浓度上升,但是很快会恢复至正常范围。图C-D过程中,含量上升的激素是( )
A. 生长激素 B. 甲状腺素 C. 胰岛素 D. 性激素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26. 如图为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长激素是由图中结构[①] ______ 分泌的,如幼年时分泌生长激素过多,会患 ______ 。
(2)呆小症患者是因为幼年时期图中[②]分泌的 ______ 激素的量 ______ 造成的。
(3)图中的腺体共同构成了人体的 ______ 系统。
(4)人患糖尿病是图中[ ______ ](填序号)的分泌功能异常造成的。对糖尿病患者,一般采用注射 ______ 的方法进行治疗。
27. 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在中国传统节日里盛大开幕。来自“同一个世界”的各国运动员,怀着“一起向未来”的“同一个梦想”,用坚强的意志、高超的技能和优秀的品质,践行奥林匹克精神,展示运动的激情和力量。
(1)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接力比赛为中国收获了首枚金牌。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属于 ______反射。声波引起图1[______]______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______]______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2)花样滑冰运动员动作优雅、完美,旋转时身体能够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图2中[______]______的协调作用,其次图2耳中的前庭和[______]______也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
(3)冰球运动员在场上奔跑滑行追逐,从开始运动到30分钟内,血糖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说明这个过程中,激素——______的含量是降低的,它由 ______分泌产生。
(4)颁奖仪式上,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时刻,运动员热泪盈眶。此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血液中的 ______增多导致的。由此可见,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 ______的共同调节。
28.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我国通过封城、停工停学等强有力的干预手段,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请回答:
(1)从传染病及其预防的角度看,新型冠状病毒是引起这次疫情的 ______,新冠肺炎病人属于 ______,飞沫、病人的分泌物属于 ______。
(2)对患者和疑似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 ______措施。
(3)培养新冠病毒时,用活的鸡胚而不用煮熟后冷却的牛肉汤,原因是 ______;疫苗是终结新冠肺炎最有力的武器,从免疫的角度看,疫苗属于 _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疫苗能够预防疾病的原理是能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______,从而使其失去致病性;从免疫的类型上看,这属于 ______免疫。
(4)此次疫情让我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你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请写出2条) ______、______。
29. 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成功举行,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如图表示人体运动过程中部分代谢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关系图,图中字母A、B、C、D表示心脏四个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a、b、c、d表示相关物质,1~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
(1)运动员需要高质量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小肠内被最终分解成 ______ ,然后吸收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利用。
(2)运动需要消耗氧气。外界吸入的物质b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通过 ______ 层细胞,并随血液进行运输,当到达心脏时首先进入的腔是[ ______ ] ______ 。
(3)图中与D相连的血管①是肺动脉,里面流的是 ______ 血。
(4)运动过程中不断排出代谢废物。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尿素等废物会被[ ______ ] ______ 滤过出来,最后随尿液排出体外。
(5)我国运动员比赛顺利结束,绝大多数选手成绩优异,他们非常兴奋,面红耳赤,这是神经系统和 ______ 共同调节的结果。
30. 《黄帝内经》中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现在人们把循环系统比作体内繁忙的“交通运输网”。如图为小华同学绘制的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D表示心脏四腔,1~5表示血管,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a、b表示相关物质。
(1)小华有晨跑的好习惯。跑步时,呼吸频率会加快。进行过程①时,膈肌和肋间肌都处于 ______ 状态。经过③过程,血液中明显增多的物质是 ______ 。
(2)一份合理的营养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小华早餐吃了面包、鸡蛋和蔬菜等食物。面包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 ______ 。在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脑细胞对该产物的需求增加。请你写出该产物从进入甲系统,到被小华的脑细胞利用所经过的最短途径:2→ ______ →D→3(用图一中的字母、数字和箭头表示)。
(3)放学回家,小华看到奶奶的体检报告单。请你结合表中的部分数据,和小华一起分析数值偏高的项目是 ______ ,这可能是奶奶体内的物质 ______ (填图中字母)分泌不足所致。从健康生活方式的角度,给小华奶奶提一条建议: ______ 。
项目 | 结果 | 参考区间 |
细菌 | 1 | 0-100/uL |
酸碱度 | 6.0 | 4.6-8.0 |
尿糖 | 5.5 | 0mmol/L |
尿蛋白 | 0 | 0g/L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C.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壁内由心腔构成,包括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上面是心房,下面是心室,只有同一侧的两个空腔相通,其余各个空腔互不相通,A正确,C错误。
B.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B错误。
D.心脏四腔与血管相连通情况如下: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所以,当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流向全身各处,D错误。
故选:A。
心脏主要是由心肌组成的,心肌属于肌肉组织,其功能是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掌握心脏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即A左心室、B右心室,C右心房,D左心房组成,肌肉壁最厚的是A左心室,要将左心室内的血液压向全身各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故A错误。
B.血管①上下腔静脉,③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血管②主动脉,④肺静脉内流动脉血,故B正确。
C.A左心室收缩,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向血管②主动脉,故C错误。
D.B右心室、C右心房和A左心室、D左心房之间都有房室瓣,房室瓣朝向心室开放,保证血液由心房向心室流动而不能倒流,故D错误。
故选:B。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A左心室、B右心室、C右心房、D左心房。①上下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动脉、④肺静脉。
掌握心脏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图示ad表示二氧化碳,bc表示氧气,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经过肺泡内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B错误。
C.c、d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过程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错误。
D.经过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所以2内的血液含有氧气更丰富,D正确。
故选:D。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示a、d表示二氧化碳,b、c表示氧气,1表示肺动脉、2表示肺静脉。
掌握肺泡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A正确。
B.④是肾小囊,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因此健康人结构④中的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B正确。
C.若在某人尿液中检测出有葡萄糖,可能是结构⑤肾小管的功能发生障碍,C正确。
D.人体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D错误。
故选:D。
观图可知: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凸透镜具有能使光线聚集的特点,因此适用于矫正远视,A错误。
B.近视眼激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表面的形态,使外界光线能够准确地在眼底汇聚成像,这和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效果类似。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B正确。
C.散光镜主要用来治疗散光而不是近视,C错误。
D.平光镜是一种眼镜,是无屈光度的眼镜,不能纠正近视,不能纠正远视,不能纠正散光,不能纠正弱视,不能纠正老花,不能纠正斜视,有挡风沙、挡虫子以及装饰等作用,有些还能够防紫外线或红外线对眼睛的影响,D错误。
故选:B。
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不是视网膜上。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6.【答案】C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口腔、c表示胃、d表示小肠,A正确。
B.由图示可知,曲线II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曲线II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蛋白质开始于c胃,结束于d小肠,B正确。
C.营养物质主要在d小肠处吸收进入血液,C错误。
D.胆汁只在d小肠内起乳化脂肪的作用,D正确。
故选:C。
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最终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最终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观图可知:a代表口腔、b代表咽和食道、c代表胃、d代表小肠、e代表大肠,曲线I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曲线II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曲线III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掌握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B
【解析】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如果尿液中出现了血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②肾小球;因为肾小球发生病变后,通透性增大,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会过滤到肾小囊中。
故选:B。
图可知,①肾动脉、②肾小球、③肾小囊、④肾小管。
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图甲中若血液由c向a流动,即血液流回心脏,则该血管为静脉血管,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
B.乙动脉血流速度快,丙静脉血流速度慢,丁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因此,三者的血流速度关系为:乙>丙>丁,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乙→丁→丙,C正确。
D.毛细血管具有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图甲、乙血管不具有此特点,因此不能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
故选:C。
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2.图乙是动脉血管,图丙是静脉,图丁是毛细血管。
掌握三种血液管的结构特点及血液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
B、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被称为“生命中枢”,C符合题意。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对于脑的结构和功能,可结合着具体的实例掌握。
10.【答案】B
【解析】解:半规管、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因此旅客坐车时,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准确判断汽车行使速度的变化和是否在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前庭和半规管。
故选:B。
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关键是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过滤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解答】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肾小管中葡萄糖迅速减少变为0。而尿素没有被重吸收,由于大部分水被重吸收,所以原尿流经肾小管后尿素的浓度大大提升。因此,图示中甲代表的是尿素,乙代表的是葡萄糖。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解: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参与的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可见,在人体内,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样使人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故选:C。
人体八大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运动系统:运动、支持和保护;②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③循环系统:运输体内物质;④呼吸系统: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⑤泌尿系统:泌尿和排尿;⑥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⑦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的作用,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⑧生殖系统:生殖。
解题关键是知道人体八大系统的功能。
13.【答案】A
【解析】解:A.体循环的途径是:④左心室→⑦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⑧上、下腔静脉→①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A正确。
B.心脏的左右心房之间及左右心室之间被肌肉壁隔开,不相联通。同侧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朝向心室的房室瓣,房室瓣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所以,①和②,③和④之间都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B错误。
C.心脏左侧为③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⑦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②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⑤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C错误。
D.体循环输送血液路线最长,需要压力最大。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所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壁最厚、收缩能力最强的是④左心室,D错误。
故选:A。
题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主动脉,⑧上、下腔静脉。
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淀粉属于糖类,淀粉、蛋白质、脂肪都能在人体内被相应的消化酶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不能分解纤维素,因此纤维素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选:D。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5.【答案】C
【解析】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A正确。
B.缺碘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B正确。
C.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所需70%左右的能量由糖类提供,C错误。
D.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参与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活动,D正确。
故选:C。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16.【答案】C
【解析】解: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吸收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成为原尿中的成分,流经肾小管时,不能被吸收进入血液,而随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可见选项C正确。
故选:C。
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关键是熟练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可结合图形来记忆。
17.【答案】A
【解析】解:AB.当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淡黄色的液体是①血浆,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下面的是血细胞。当没有向血液中加入抗凝剂,血液就会出现凝固现象,周围淡黄色的液体为血清,凝结的部分为血块,A正确,B错误。
C.②为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有细胞核,血小板无细胞核,C错误。
D.③为红细胞,D错误。
故选:A。
血液由①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③红细胞、②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该注意。
18.【答案】A
【解析】解:李芳同学因病需口服布洛芬药物,药物在小肠处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药物随血液循环经过的途径是小肠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所以,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故选:A。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解题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相关知识点。
19.【答案】A
【解析】解:疫苗是用减毒的或杀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能够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进入人体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注射狂犬疫苗的目的是产生抗体,其产生的抗体只对狂犬病毒有免疫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在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A。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4)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以及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20.【答案】B
【解析】解: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所以,注射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产生的抗体只对乙肝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B。
1、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2、抗原是指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掌握抗原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D
【解析】解:A、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A正确;
B、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视网膜上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B正确;
C、长期戴耳机且音量过大,会损伤鼓膜和耳蜗,导致听力下降,C正确;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可以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D错误。
故选:D。
(1)听觉的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2)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理解眼和耳的结构以及听觉和视觉的形成是解答的关键。
22.【答案】B
【解析】解:A、输血不一定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成分输血,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输入血小板,不需要输全血,A正确。
B、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所以初中生不应参加献血活动,B错误。
C、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C正确。
D、新冠肺炎康复患者的血浆里面含有一定的抗体,可以用于重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所以新冠肺炎感染者康复后可以献血,D正确。
故选:B。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是万能受血者,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是万能输血者,解答即可。
无偿献血的意义和原则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
23.【答案】D
【解析】解: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而女性卵巢发育迅速,重量增加,属于第一性征。
故选:D。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只要熟练掌握了男孩和女孩的第二性征的主要表现即可轻松答题。
24.【答案】C
【解析】解: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故选:C。
(1)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在肾脏的流经途径和成分变化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25.【答案】C
【解析】解:A、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错误;
B、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错误;
C、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正确。
D、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错误。
故选:C。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此题考查了胰岛素的作用,要理解记忆。
26.【答案】垂体 巨人症 甲状腺 过少 内分泌 ⑤ 胰岛素
【解析】解:(1)①垂体,它可以分泌生长激素,幼年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幼年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2)图中②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若幼年时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
(3)①是垂体,②是甲状腺,③是胸腺、④是肾上腺,⑤是胰岛,⑥是睾丸,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4)⑤是胰岛,能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促进糖原的合成。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口服会被人体的消化道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药效,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故答案为:
(1)垂体;巨人症。
(2)甲状腺;过少。
(3)内分泌。
(4)⑤胰岛素。
图示中:①是垂体,②是甲状腺,③是胸腺、④是肾上腺,⑤是胰岛,⑥是睾丸,⑦卵巢。
掌握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解题的关键。
27.【答案】条件 4 鼓膜 3 耳蜗 2 小脑 2 半规管 胰岛素 胰岛 肾上腺素 神经系统和激素
【解析】解:(1)听到发令枪响迅速起跑,这是后天形成的,属于复杂反射。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刺激的是4鼓膜,在声波的撞击下,引起鼓膜的振动;然后经过中耳的三块听小骨将振动传到内耳3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然后形成了听觉。
(2)2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维持身体的平衡。其次图2耳中的前庭和2半规管能够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对维持人体平衡也起重要作用。
(3)胰岛素是由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胰岛分泌的,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当遭遇危险或情绪激动时,大脑会促使相应腺体分泌较多的激素,如肾上腺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由此可见,人体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故答案为:(1)条件;4鼓膜;3耳蜗。
(2)2小脑;2半规管。
(3)胰岛素;胰岛。
(4)肾上腺素;神经系统和激素。
图1中:1听小骨、2半规管、3耳蜗、4鼓膜;图2中:1脑干、2小脑、3大脑。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联系实际,灵活作答。
28.【答案】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病毒营寄生生活 抗原 抗体 特异性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等
【解析】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新冠肺炎的病人就属于传染源。而飞沫、病人的分泌物属于传播途径。
(2)对新冠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检查、治疗是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控制传染源。
(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所以培养新冠病毒时,用活的鸡胚而不用煮熟后冷却的牛肉汤,原因是病毒营寄生生活。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从免疫角度讲,注射入人体的疫苗被称为抗原。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抗体,从而失去致病性。给健康人接种疫苗预防新冠病毒肺炎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4)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
故答案为:(1)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
(2)控制传染源
(3)病毒营寄生生活;抗原;抗体;特异性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外出,外出戴口罩,不聚集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传染病的相关内容,结合分析表中的内容来解答本题。
29.【答案】氨基酸 两 B 左心房 静脉 1 肾小球 激素
【解析】解:(1)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2)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则外界吸入的物质[b]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需要通过两层细胞。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网中的血液里,随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即图中的B左心房。
(3)静脉血是在体循环的静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流到肺动脉中的血液。与D右心室相连的是[①]肺动脉,肺动脉内流的血液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呈暗红色,即肺动脉内流静脉血。
(4)图中的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是肾小管。尿液的形成包括1肾小球和2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1]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1肾小球过滤到2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3]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3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围在[3]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里,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
(5)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说明这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故答案为:(1)氨基酸;
(2)两;B左心房;
(3)静脉;
(4)肾小球;
(5)激素。
(1)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从人体自身结构和生理来说,人体靠消化系统吸收营养,靠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靠排泄系统排出尿素等废物,靠循环系统在体内运输这些物质,这些系统都有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结构。
(2)图中:A是右心房、B是左心房、C是左心室、D是右心室、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氨基酸、d是食物残渣、①是肺动脉、②上下腔静脉、③是肾静脉、④是肾小管处毛细血管、⑤是肾动脉、⑤是肺静脉、1是肾小球、2是肾小囊、3肾小管。
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联系实际,灵活作答。
30.【答案】收缩 氧气 葡萄糖 A→B→4→5→C 尿糖 b 控制饮食,不要摄取含糖较多的食物
【解析】解:(1)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所以当进行图中①吸气所示过程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③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通过2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即图中2→A→B→4→5→C→D→3→。
(3)对比表中的数据,小华奶奶的尿中有糖,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原因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建议小华奶奶控制饮食,不要摄取含糖较多的食物。
故答案为:(1)收缩;氧气。
(2)葡萄糖;A→B→4→5→C。
(3)尿糖;b;控制饮食,不要摄取含糖较多的食物。
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循环、呼吸的过程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表示胰腺分泌胰液,b表示胰岛分泌胰岛素,①表示吸气,②表示呼气,③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1上腔静脉,2下腔静脉,3主动脉,4肺动脉,5肺静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景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景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景县景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生物试题,共4页。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统考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统考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生物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