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8讲 我国的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 讲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52240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8讲 我国的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 讲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52240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8讲 我国的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 讲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52240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8讲 我国的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 讲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5224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8讲 我国的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 讲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5224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8讲 我国的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 讲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5224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8讲 我国的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 讲学案
展开第18讲 我国的农业--因地制宜发展
【学习目标】
- 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风土人情的影响。
【基础知识】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宜林则林: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例如在山区发展林业。
(2)宜粮则粮: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发展种植业。例如在江汉平原发展种植业。
(3)宜牧则牧:在山地、高原等牧草生长良好的地方适合发展畜牧业。例如在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
(4)宜渔则渔:在河湖、沿海地区发展渔业。例如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渔业。
(5)副业发展:在城郊发展蔬菜、肉、乳、禽、蛋的生产。
2、影响农业的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河湖
①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 ——畜牧业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种植业
③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渔业
④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林业
(2)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市场需求量、国家政策、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
如:很多城市郊区农民,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的生产。
2. 建立商品农业基地
(1)商品粮基地: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2)商品棉基地: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淮平原,南疆棉区。
3. 走科技强农之路: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例如:温室大棚栽培,海水稻,订单农业、互联网销售等。
4. 我国三大平原农业发展条件比较
三大平原 | 农业类型 | 主要分布区 |
东北平原 | 地势平坦,黑土广布,地广人稀 | 热量不足,生长周期长易受 低温、寒潮影响 |
华北平原 | 地势平坦,光热充足,雨热同期 | 水源不足,多旱灾,盐碱、风沙危害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地势低平,气候优越,雨热同期,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 多旱涝灾害,春季低温,夏季伏旱 |
【考点剖析】
考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畜牧业 B.大兴安岭–林业
C.内蒙古高原–种植业 D.东北平原–渔业
【答案】B
【解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湖众多,地势平坦,发展种植业,A错误。大兴安岭为山区,适合发展林业生产,保持水土,B正确。内蒙古高原草场广阔,适合畜牧业生产,C错误。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D错误。故选B。
考点 影响农业的因素
每年都有一抹耀眼的金黄油菜花,缓缓掠过神州的原野,铺陈出精彩的大地艺术。让我们跟随油菜花的金色足迹,来一场绚烂的旅行。下图阴影区示意我国冬、春油菜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冬油菜分布区,我们跟随油菜花盛开的金色足迹,赏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2.青海省东部甲地油菜花盛开时间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纬度
【答案】1.D 2.A
【解析】
1.冬油菜春季开花,影响油菜开花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热量)条件,气温高的地区开花早,气温低的地区开花晚,冬油菜开花时间由南向北推迟,因此赏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由南向北。故选D。
2.结合上题分析,影响油菜开花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热量)条件,青海省东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开花时间晚,A正确;与光照、降水、纬度等因素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冬油菜是生长过程中需要越冬的油菜,一般秋播或秋冬交际时播种至第二年春季及夏季收获。我国冬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各省和云贵高原地区.
【真题演练】
下图是2020年6月3-5日我国冬小麦发育期预测及收获进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方冬小麦已基本收获,而北方冬小麦还未完全成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海拔高度 D.经度位置
2.图中下列地形区的冬小麦大部分处于乳熟期的是(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云贵高原
3.青藏高原甲地冬小麦处于灌浆期,还未成熟的根本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降水较少 C.水源不足 D.土壤肥沃
【答案】1.B 2.B 3.A
【解析】
1.我国东部地区春季自南向北气温逐渐回升,南方气温回升快,北方气温回升慢;南方地区冬小麦返青早,成熟早;北方地区冬小麦返青晚,成熟晚,纬度位置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B正确。跟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和经度位置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图中,冬小麦大部分处于乳熟期的是华北平原,B正确。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已经收获,AD错误。东南丘陵主要种植水稻,C错误。故选B。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气温低;2020年6月3-5日青藏高原甲地冬小麦处于灌浆期,还未成熟,其根本原因是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生长缓慢。故选A。
【点睛】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每年都有一抹耀眼的金黄油菜花,缓缓掠过神州的原野,铺陈出精彩的大地艺术。让我们跟随油菜花的金色足迹,来一场绚烂的旅行。下图阴影区示意我国冬、春油菜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冬油菜分布区,我们跟随油菜花盛开的金色足迹,赏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 )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5.青海省东部甲地油菜花盛开时间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纬度
【答案】4.D 5.A
【解析】
4.冬油菜春季开花,影响油菜开花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热量)条件,气温高的地区开花早,气温低的地区开花晚,冬油菜开花时间由南向北推迟,因此赏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由南向北。故选D。
5.结合上题分析,影响油菜开花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热量)条件,青海省东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因此开花时间晚,A正确;与光照、降水、纬度等因素无关,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冬油菜是生长过程中需要越冬的油菜,一般秋播或秋冬交际时播种至第二年春季及夏季收获。我国冬油菜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各省和云贵高原地区。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被称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每年玉米收获后,戈壁滩就成为天然晾晒场。同时,河西走廊也是喜温凉的娃娃菜、包菜等“高原夏菜”的重要种植区,每年夏季大量销往东南沿海地区,缓解当地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下图为甘肃省河西走廊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河西走廊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 )
A.气候干燥,光照充足 B.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C.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D.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7.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本地蔬菜供应紧张,主要因为( )
A.地形平坦 B.多气象灾害
C.交通不便 D.劳动力不足
【答案】6.A 7.B
【解析】
6.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的有利条件是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故A正确。该地区位于西北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故B错误。雨热同期是指东部季风区,故C错误。这里离市场远,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7.我国东南沿海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受台风影响、多暴雨洪涝,气象灾害多,导致本地蔬菜供应紧张,B正确。地形、交通、劳动力不会有明显季节变化,故A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降水;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
“鸭屎香”是单丛茶的一种,盛产于广东省潮州凤凰山,属于半发酵乌龙茶。读“我国乌龙茶种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乌龙茶主要种植区的气候类型有( )
A.①② B.②⑤ C.③⑤ D.③④
9.受益于“鸭屎香奶茶”的火爆,乌龙茶的销量及知名度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这说明产品销售得益于( )
A.制茶技术的进步 B.茶叶产量的提高
C.贸易运输的便利 D.多元的创新产品
【答案】8.C 9.D
【解析】
8.据图可知,乌龙茶的主要种植区为福建省、广东省、台湾省,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两种气候类型,根据题中四个选项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①是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②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③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④是全年干热的热带沙漠气候;⑤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鸭屎香”属于半发酵乌龙茶,“鸭屎香奶茶”是乌龙茶的创新产品,“鸭屎香奶茶”的火爆直接带动乌龙茶的销量及知名度的提高,说明多元的创新产品有利于产品销量的提升,D正确;根据题干可知,乌龙茶的销量及知名度的提高,受益于“鸭屎香奶茶”的火爆,而不是“制茶技术的进步”、“茶叶产量的提高”、“贸易运输的便利”,ABC错误。故选D。
【点睛】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西跨经度约60°,南北跨纬度约50°,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气候具有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10.“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世界风云变化多端,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从地形方面看,我国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2)东部地区小麦、水稻集中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一线,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
(3)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农作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____,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____。
(4)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试举一例说明。____
(5)图中被称为“____”的袁隆平院士,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激动新一次大学生投身农业,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贡献青春。
【答案】(1)平原(平原、盆地)
(2) 秦岭—淮河 气候
(3) 分散分布(分布在河流沿岸或绿洲地区) 灌溉水源
(4)无土栽培;信息技术对畜牧、养殖过程的监控等
(5)杂交水稻之父
【解析】本题以我国粮食安全为材料,涉及到影响农业的因素,题目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渗透得法,知识迁移到位,让学生明确在记忆地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同时要懂得联想,遇到问题时懂得把所积累的知识进行迁移。
(1)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之间由于降水差异大,农业生产上存在东耕西牧的特点,从地形看,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平原地区。
(2)小麦、水稻集中产区之间的大致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线是我国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我国水稻、小麦集中产区存在地区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
(3)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农作物的分布较分析,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沿岸或绿洲地区;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水资源不足,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灌溉水源。
(4)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现在慢慢推广的无土栽培;生物技术防止病虫害;信息技术对畜牧、养殖过程的控制等。
(5)图中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过关检测】
1.小满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小满,麦粒渐满。”下列有关我国冬小麦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海南,一年三熟
B.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一熟
C.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一年两熟到三熟
【答案】C
【解析】我国的冬小麦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地区,尤其华北平原种植范围最广,该地区的作用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海南省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东北平原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春小麦,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近年来,拉萨市扩大蔬菜、瓜果、花卉、食用菌的生产,初步扭转了“有钱人吃菜,钱少人吃鱼,没钱人吃肉”的局面。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围绕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施肥施药、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问题,开展了集中技术指导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造成拉萨“有钱人吃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该区经济水平高,贫富差异大 B.地势起伏大,畜牧业很发达
C.该区热量不足,河谷种植业面积较小 D.该区河流众多,淡水鱼类资源十分丰富
3.拉萨扩大瓜果蔬菜的种植面积,主要得益于( )
A.地热资源丰富 B.技术水平的提高
C.全球气候变暖 D.市场需求量增大
【答案】2.C 3.B
【解析】
2.造成拉萨“有钱人吃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适合发展畜牧业,种植业只要分布在热量较充足的河谷地区,河谷种植业面积较小,蔬菜价格高 ,比肉贵,C正确。与该区域的贫富差异大、畜牧业很发达无关,AB错误。该地区淡水鱼类资源不丰富,多咸水湖,D错误。故选C。
3.当地农业管理部门围绕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施肥施药、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等问题,开展了集中技术指导服务。拉萨扩大瓜果蔬菜的种植面积,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B正确。与地热资源丰富、全球气候变暖无关,AC错误。市场需求量增大是重要因素,但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点睛】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也就是藏南谷地最典型。
图示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以及甲、乙、丙三省区的特色农产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 C.气温 D.土壤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展板A展示的是甲地的特色农产品 B.“茶中状元”大红袍产于乙地
C.青稞产自夏季高温多雨的丙地 D.甲、乙两地气候优势是雨热同期
6.制约庆安(黑龙江省)发展水稻生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冬季寒冷漫长,水稻只能种植一季 B.夏季炎热少雨,水资源严重不足
C.秋高气爽,干旱现象十分严重 D.黑土贫瘠,耕作土壤肥力欠佳
【答案】4.B 5.D 6.A
【解析】
4.读图可知,我国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的分界线大致接近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该线以东为农耕区,以西为畜牧区;降水是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气温和土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
5.展板A展示的是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对应的是乙地的特色农产品,故A错误。“茶中状元”大红袍产于东南丘陵,对应的是甲地,故B错误。青稞产自夏季凉爽、年温差小降水较少的丙青藏地区,故C错误。甲东南丘陵和东北平原都是季风气候,气候优势是雨热同期,故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D。
6.制约庆安(黑龙江省)发展水稻生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热量 不足、水稻只能种植一季,故A正确。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水分蒸发少,干旱现象较轻;黑土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故BC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我国疆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所以我国农业分布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薯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
7.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方面考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夏季高温多雨——种植甘蔗 B.横断山区——垂直差异显著——发展林业
C.四川盆地——降水稀少——发展畜牧业 D.珠江三角洲——光热充足——种植棉花
【答案】B
【解析】东北平原热量不足,不适合种甘蔗,A错误; 横断山区纬度低,海拔高,垂直差异显著,可利用此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林业,B正确;四川盆地降水丰富,适合发展种植业,C错误;珠江三角洲光热充足,降水丰富,雨季较长,不适合发展棉花种植,D错误。故选B。
油菜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花期长达30天,主产地在长江流域。通过人工培育良种及耕作技术改进,种植范围向南向北进行迁移,现遍布全国。读我国不同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甲地油菜开花日期明显早于乙地,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土壤 D.地形
9.丙地油菜开花日期晚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原因是( )
A.丙地纬度较高 B.丙地海拔高气温低 C.丙地光照不足 D.丙地降水量偏少
10.我国油菜种植出现“北移南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变暖 B.技术进步 C.需求增大 D.降水增多
【答案】8.A 9.B 10.B
【解析】
8.甲地位于低纬度,气温高,热量较充足,乙地位于秦岭-淮河一线附近,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热量较不充足,甲地油菜开花日期明显早于乙地,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导致的热量差异,跟降水、土壤和地形关系不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丙地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海拔高、气温低,开花日期晚于同纬度其它地区,B正确。跟纬度、降水关系不大,AD错误。丙地光照充足,C错误。故选B。
10.读题干“通过人工培育良种及耕作技术改进,种植范围向南向北进行迁移,现遍布全国”,所以,导致我国油菜种植出现“北移南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进步,B正确。跟气候变化、需求增大和降水增多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决定因素)、地形(高度、地势)、海陆位置、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
11.喜欢糖果的小达和小博一起阅读“中国制糖工业分布图”,研究制糖业分布特点。请你阅读图文资料,补充他们之间的对话内容。
资料:甜菜喜温凉气候,较耐寒,对土壤适应性强。
小博:我认为,甜菜集中种植区A为______地(耕地类型),这里纬度较高,甜菜______(作物熟制)。
小达:这里的自然条件适合甜菜生长吗?
小博:你根据甜菜的生长习性,分析甜菜集中种植区A的优势条件吧。
小达;可以,这里种植甜菜的优势是:______;______。
小博:你看,甜菜制糖厂主要分布在______。
小达:是啊,这样分布节省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小博:你再看看甘蔗的分布情况吧。
小达:我原以为甘蔗只能在两广地区种植,读图发现四川盆地是甘蔗集中种植区纬度最高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小博:你该记得地理课上我们分析“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这个问题吧,再结合四川盆地土壤特点就可以解答了。
小达:我知道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
小博:加油!
小达:OK!……
【答案】 旱地 一年一熟 纬度高,气温低,生长周期长 土壤肥沃 甜菜产地附近 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四周高,阻挡了冷空气,气温高 为紫色土,土壤肥沃
【解析】本题以中国制糖工业分布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中国制糖工业分特点、原材料分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
甜菜集中种植区主要分布在A东北平原,为旱地,这里纬度较高,气温低,甜菜一年一熟,生长周期长;这里种植甜菜的优势是:甜菜性喜温凉,这里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且土壤肥沃,适宜甜菜生长;甜菜制糖厂主要分布在甜菜产地附近,就近布局,节省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四川盆地是甘蔗集中种植区纬度最高的地方,是因为这里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四周高,阻挡了冷空气,气温高,为紫色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甘蔗。
0
【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9讲 我国的工业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9讲 我国的工业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9讲我国的工业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9讲我国的工业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7讲 我国的农业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7讲 我国的农业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7讲我国的农业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7讲我国的农业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6讲 我国的交通运输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6讲 我国的交通运输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6讲我国的交通运输讲学案解析版docx、暑假提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七升八暑假预习-第16讲我国的交通运输讲学案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