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力学小学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第1课时《四季循环》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4936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南京力学小学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12课第1课时《四季循环》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44936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12 四季循环第1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 12.四季循环 | 课时安排 | 2-1 | 总课时 |
| ||
教学目标 | 1.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2.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有关。 3.知道四季变化对地球上一些现象的影响。 | ||||||
教学重难点 | 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和规律。 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状态,并将影子变化与地球运动联系起来。 | ||||||
教学准备 |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地球仪、牙签、橡皮泥、灯泡、两支温度计、两个信封。 | ||||||
授课时间 |
| ||||||
教 学 过 程 | 个 性 化 备 课 | ||||||
一、图表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四张不同时期天安门照片,请学生找出不同。学生汇报:这是天安门在四个不同季节的照片。第一张是冬季,第二章是秋季,第三张是夏季,第四张是春季。教师追问:为什么会造成景色的不同呢?学生汇报:与气温有关。 2.教师出示北京市月平均气温图,请学生寻找规律。学生汇报:结合图表中的气温信息、分析,在一年当中,北京市的温度的变化总是先低后高再低;分析气温极值出现的月份,并提出规律与“四季”有关。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发现了北京在一年四季当中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 3.教师出示北京市日出日落和昼长时间表:大家再来看看这张图,一年四季中还有什么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呢?学生观察、讨论、填表、汇报:北京市一年中的昼长时间总是从短到长再变短,昼最长及最短出现的月份。 4. 教师出示北京市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图。学生观察、讨论、填表、汇报: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先低后高再低再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及最小出现的月份。 5.教师提问:这些现象总是在北京周而复始地出现,其他地区是否也会出现这些规律?出示台湾省嘉义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图、云南省昆明市月平均气温和降水图。学生发现:在不同地区也存在相似的规律。 6.教师小结:这些现象总是在每一年周而复始地出现,你们还能说出哪些现象吗?学生举例、填表:动物迁移现象、植物生长变化、影子长短变化、人类着装变化等。 7. 揭示课题:这些现象在每一年的四季中周而复始地出现,规律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四季又是怎么来的呢? 二、猜想四季的成因 1.提出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四季循环的成因。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科学的联系?请小组内猜一猜、讨论并说出理由,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2.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猜想。 3.教师展示学生回答,学生汇报猜想。(注意,教师对于学生的猜测不武断否定和肯定) 4.教师提问:是不是像我们同学猜的这样呢,要如何证明你们的猜想?学生回答:通过实验取得证据。通过本单元第1课学会了利用光源和地球仪来模拟太阳和地球,可以设计模拟实验进行证明。 三、探究地球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以及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 (一)地球的倾斜与直射、斜射的关系 1.教师出示实验器材:我们依然可以选用光源和地球仪来模拟太阳和地球。它们之间的位置应当如何摆放呢?学生回答:地球会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已知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猜测四季的变化可能与地球公转有关,地球每年围绕太阳公转一周。 2.教师提问:那么又要用哪些器材来模拟某地区周而复始地变化的现象呢?学生回答:影子长短比较容易模拟,可以通过在地球仪的不同位置上粘贴牙签来测量影子长度。要在公转轨道上取四个点进行测量,以区别四季的不同。 3.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将牙签、橡皮泥及直立摆放的地球仪分发给学生,指导学生将牙签分别粘贴在赤道和北半球上,并按照椭圆形的公转轨道绕着灯泡旋转一周,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学生汇报:虽然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影子长度不同(赤道地区影子短,而北半球的影子长),但是对于同一地区来说,当地球直立公转时一年只出现了两个季节(运行到远日点时影子长,运行到近日点时影子短)。学生猜想地球可能是倾斜着进行公转的。 4.教师鼓励学生更改模拟实验设计,将地球倾斜一定角度,而其他条件不变,进行对比实验。学生汇报:当地球是倾斜着围绕太阳进行公转时,一年会出现四个季节,影子的长短发生了周而复始的循环。 (二)直射、斜射对温度的影响。 1.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影子的长短就能代表四个不同的季节?季节的标志还有什么?学生回答:气温、降水…… 2.教师追问:影子的长度会影响气温或降水情况吗?要如何进行模拟?学生讨论、汇报:气温比较方便模拟和测量。可以把温度计放在地球仪上,让光源从不同角度进行照射,相同时间之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3. 教师引导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把温度计放在信封里,分别直立及斜立于同一个热光源的等距离处。光线照到平放的信封上影子短,是直射;照到竖放的信封上影子长,是斜射。照射相同时长后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 4.学生实践操作、记录并汇报:发现光源直射的信封温度高于光源斜射的信封。
教学反思:
|
| ||||||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16 斜坡的启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16 斜坡的启示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16 斜坡的启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下册16 斜坡的启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
小学苏教版 (2017)14 拧螺丝的学问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苏教版 (2017)14 拧螺丝的学问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