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2.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而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固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
3.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酒精加工成免洗消毒凝胶,使酒精分子停止运动而不挥发
B.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油污
C.老年人缺钙易得骨质疏松症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
4.“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甲烷、氧气、一氧化碳 B.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气
C.氧化物:水、氯酸钾、氧化铁 D.碱:烧碱、纯碱、氢氧化镁
5.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碱溶液的pH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
D.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6.在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中,中药“连花清瘟胶囊”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成分之一连翘甙的化学式为C27H34O11,下列对连翘甙描述正确的是
A.连翘甙中含有 H2O 分子
B.连翘甙相对分子质量为 534g
C.连翘甙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27:34
D.连翘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7.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工业上利用氢气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
B.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
C.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15
8.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观点对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守恒观:2g镁条在2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g氧化镁
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是70g
B.图中P点所表示的B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
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忽略水的蒸发)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10.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环境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
A.、、、 B.、、、
C.、、、 D.、、、
11.现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ag,在高温条件下用足量的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4.4g,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产生白色沉淀10.0g,则a的数值为
A.12.6 B.6.0 C.6.3 D.5.5
12.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中混有的HCl气体 |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 |
B | 鉴别溶液和NaOH溶液 | 取少许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C | 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 |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
D | 分离和的固体混合物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
A.A B.B C.C D.D
13.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常温下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4.某样品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取样品10g放入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100g,测得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为105.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B.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酸镁,可能含有碳酸钙
C.若含有氢氧化钠,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7.3%
D.该混合物有2种组成情况
二、填空题
15.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氖原子______;
(2)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
(3)2个亚铁离子______;
(4)标出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1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图a是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是______,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图b表示的是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
(2)生铁和钢是常见的两种铁合金,其中含碳量相对较高的是______。
(3)暴露在空气中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
(4)若a、b均代表硫酸盐,写出铁的氧化物与酸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实验题
17.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是______,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硫,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序号)。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四、推断题
18.2022年冬季,奥运五环再次飘扬在北京市上空。小燕同学仿照奥运五环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化学五连环。“五环”中相交两环中的物质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D分别是NaOH、Fe、CuO、中的一种。
(1)B的化学式是______。
(2)写出的与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五、科学探究题
19.兴趣小组同学实验中,将一定质量Mg条投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溶液中发现:产生了气泡,并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1】气体成分探究
实验现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气体是______。
【实验2】白色沉淀成分探究
充分反应后,某同学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①;②;③______。
【实验3】取白色不溶物少许,加入______,不溶物全部溶解,产生气泡,则猜测①不成立。
【资料】、均为白色不溶性固体,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将固体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无水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猜测______(选填“②”或“③”)成立。
【实验4】溶质成分探究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出现______色,说明溶质中含有和NaOH。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请写出Mg和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六、计算题
20.某品牌炉具清洁剂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钠,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取100g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连接pH传感器,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测得的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a点溶质为______(化学式)。
(2)该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硫酸溶液进行本实验,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可能经过______(填“甲”“乙”或“丙”)点。
参考答案:
1.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B
【详解】A、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选项A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选项B正确;
C、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防止因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液滴飞溅,切不可将水直接加到浓硫酸中,故选项C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将酒精加工成免洗消毒凝胶,酒精分子还是在不断运动,符合题意;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故可用来清洗油污,不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不符合题意;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可燃性,不属于可燃性气体,选项错误;
B、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有多种物质组成,都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
C、氯酸钾是钾离子与氯酸根离子构成的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纯碱属于盐,不属于碱,选项错误,故选B。
5.D
【详解】A、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但可做保护气的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如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也可用作保护气,故错误;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也只含一种元素,故错误;
C、有些盐的水溶液也呈碱性,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故错误;
D、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也可能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非金属氧化物,故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连翘甙由连翘甙分子构成,连翘甙分子中不含水分子,故A错误;
B、根据连翘甙的化学式可知,连翘甙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为一个比值,其单位为单位“1”,不是“g”,故B错误;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根据连翘甙的化学式可知,连翘甙中碳、氢原子的原子个数比为27:34,故C正确;
D、根据连翘甙的化学式,连翘甙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可知连翘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前的分子数为6,反应后的分子数目为5,则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中氢气得到氧元素被氧化成水,表现了氢气的还原性,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后生成的氮分子的数目为1,水分子的数目为2,即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前氢分子的数目为4,反应后氢分子的数目为2,即参加反应的氢分子的数目为2,参加反应的一氧化氮的分子数目为2,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2×2):(30×2)=1:15,选项正确,故选A。
8.D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正确;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正确;
C、氧气和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2g镁条在2g氧气中充分燃烧,氧气过量,不能生成4g氧化镁,错误;
故选D。
9.A
【详解】A、根据题意,A物质在t2℃时溶解度为40g,表示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40g,将2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能全部溶解,因此溶液的质量为70g,故A正确;
B、P点在物质B曲线的下方,因此是B的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因此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A晶体,故C错误;
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2℃,降温后,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减小,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降温后,A、B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t2℃时B的溶解度大于 t2℃时A的溶解度大于t3℃时 C的溶解度,故t2℃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故D错误。
故选A。
10.B
【分析】pH=13的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
【详解】A、Cu2+ 的水溶液显蓝色,Cu2+和OH-可以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选项A错误;
B、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能在碱性溶液中共存,故选项B正确;
C、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可以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C错误;
D、H+和OH-可以结合生成水,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11.B
【分析】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详解】设:产生白色沉淀10.0g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CO2中的O原子来源于CO和金属氧化物,故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所以金属氧化物的质量为,即,故选B。
12.D
【详解】A、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HCl均能反应,则除去了主要物质,该方案不正确;
B、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该方案不正确;
C、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但过量的氢氧化钡为新的杂质,该方案不正确;
D、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能溶于水,则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碳酸钙,蒸发结晶可得到碳酸钙,该方案正确。
故选D。
13.D
【详解】A、分别向相等质量的锌、铁中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盐酸,若消耗盐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盐酸过量,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56份质量的铁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每65份质量的锌与73份质量的盐酸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所以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铁和锌,铁消耗的盐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像合理;
B、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减少,温度升高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小,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大,部分氢氧化钙溶于水,溶质质量增大,但由于水的消耗,最终溶质质量小于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故选项图像合理;
C、常温下向 H2SO4 、 CuSO4 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随着硫酸的消耗,溶液的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待硫酸反应完全,溶液的pH=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过程中溶液的pH=7,不发生改变,待硫酸铜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增强,pH逐渐增大到大于7,故选项图像正确;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一接触就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质量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直至完全反应,然后不变,故现象图像错误;
故选D。
14.C
【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钾、碳酸镁、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均会产生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锥形瓶中物质减少的量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00g-105.6g=4.4g,
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则有,即产生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钾的质量为13.8g;
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则有,即产生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镁的质量为8.4g;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则有,即产生4.4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10g;
由上可知,若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镁,则一定含有碳酸钾;
所以混合物的组成可能为①碳酸钙;②碳酸钙、氢氧化钠;③碳酸钙,氢氧化钠、碳酸镁、碳酸钾;④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钾;⑤碳酸镁、碳酸钾;⑥碳酸镁、碳酸钾、氢氧化钠。
【详解】A、由分析可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故A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碳酸镁和碳酸钙,故B说法错误;
C、由分析可知,,产生4.4g二氧化碳消耗7.3gHCl,此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若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还会消耗一定质量的盐酸,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7.3%,故C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混合物的组成有①碳酸钙;②碳酸钙、氢氧化钠;③碳酸钙,氢氧化钠、碳酸镁、碳酸钾;④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钾;⑤碳酸镁、碳酸钾;⑥碳酸镁、碳酸钾、氢氧化钠,六种情况,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5.(1)2Ne
(2)
(3)
(4)
【详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氖原子,就可表示为:2Ne;
(2)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除去二氧化碳、CO等),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2Fe2+;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16.(1) Cu和 减小
(2)生铁
(3)
(4)
【详解】(1)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所以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图a,在反应中铜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铜离子,银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银原子,硝酸根离子没有发生变化,故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分析,该反应实际参加反应的粒子是:Cu和 Ag+。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AgNO3=Cu(NO3)2+2Ag,反应中硝酸银和硝酸铜的质量比为:[(108+14+16×3)×2]∶[64+(14+16×3)×2]=340∶188=85∶47,溶液中的溶质由硝酸银变成硝酸铜,溶质质量减小,而溶剂水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故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减小。
(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0.03%~2%,故生铁和钢这两种铁合金中含碳量相对较高的是:生铁。
(3)由4Fe(OH)2+O2+2X=4Fe(OH)3 可知,反应物除X外,另外两种反应物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分别为:Fe:4,O:10,H:8;生成物中所含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分别为:Fe:4,O:12,H:12。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所以“2X”中含有:O:2,H:4,故一个X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H2O。
(4)由于图b表示的是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故a代表的硫酸盐中铁呈+3价,化学式为:Fe2(SO4)3;b代表的硫酸盐中铁呈+2价,化学式为:FeSO4。因为a代表的是硫酸铁,所以该铁的氧化物必须是和硫酸发生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类型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a代表的硫酸铁中铁呈+3价,因此该反应中铁的氧化物中铁也呈+3价,其化学式为:Fe2O3。根据以上分析,该反应中反应物是氧化铁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17.(1) BD
(2) ③④①②⑤
【详解】(1)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为固液常温型,故选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为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BD;;
(2)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该长进短出,二氧化硫不和浓硫酸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浓硫酸干燥,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硫,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③④①②⑤;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③④①②⑤;。
18.(1)
(2) 复分解反应
【分析】A、B、C、D分别是NaOH、Fe、CuO、 CuCl2 中的一种,C和D都能与硫酸反应,其中铁、氢氧化钠和氧化铜均能与硫酸反应,所以B是氯化铜,C既能与硫酸反应,也能与B反应,故C是铁,D是氧化铜,A是氢氧化钠,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详解】(1)由分析可知,B为氯化铜,化学式为CuCl2;
(2)由分析可知,D为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9. /氢气 和 稀盐酸或稀硫酸(合理即可) ③ 红
【详解】实验1: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且氢气燃烧生成水,会使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故该气体是氢气;
实验2:猜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Mg、H、O、C、Na,故生成的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镁,也可能是碳酸镁,也可能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故猜想③:Mg(OH)2、MgCO3;
实验3:氢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故取白色不溶物少许,加入足量稀盐酸,不溶物全部溶解,产生气泡,说明含碳酸镁,则猜测①不成立;
结论:氢氧化镁、碳酸镁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氢氧化镁由Mg、H、O元素组成,故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碳酸镁由Mg、C、O元素组成,故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故将固体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无水 CuSO4 粉末变蓝,说明生成了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即该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即猜测③成立;
实验4:结论为溶质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且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出现红色,从而说明该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
结论:由以上分析可知,镁和碳酸钠、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碳酸镁、氢氧化钠、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1)NaOH、Na2SO4
(2)解: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50g×9.8%=4.9g
设该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
x=4g
该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00%=4%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
(3)甲
【详解】(1)由图可知,a点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的溶质是尚未反应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其化学式分别为NaOH、Na2SO4,故填NaOH、Na2SO4。
(2)见答案
(3)若改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硫酸溶液进行本实验,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减少,则pH传感器测得的曲线经过乙前面的点,即经过甲点,故填甲。
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5 Fe-56,94%,二氧化碳0, 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华蓥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计算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