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宜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
一、实验题
1.(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1)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①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当火焰变得微弱时,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还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②可以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
③可见,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要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______,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______。
2.(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氧气是人类不可离开的物质。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字每序号,下同):_____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前,将集气瓶内空气完全排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某同学欲按图F所示方法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做硫燃烧实验,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由此可见,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应考虑气体的性质,此外往往还要考虑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装置漏气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
C.红磷太少
D.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
3.(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如图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用木炭还原氧化铁也可得到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都可得到二氧化碳,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小文同学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请指出该装置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②______。
(4)如图3,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在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二、科学探究题
4.(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利用物质性质,开展物质鉴别。
活动探究一: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钾溶液,设计实验进行鉴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结论
方法一:各取一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晾干
观察到______的是氯化钾溶液
方法二:各取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观察到______的是蒸馏水
【实验分析】方法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方法感悟】鉴别物质时,要依据性质差异,选择恰当方法,产生不同现象,达成鉴别目的。
探究二:老师提供了五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氯化钾溶液、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为鉴别它们,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研究性质】五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写出符合条件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1)有沉淀生成______。
(2)有气体生成______。
【实验探究】他们将五瓶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E,然后将B、C、D、E四种溶液分别取少量,并两两混合观察现象。
实验一
操作
B、C混合
D、E混合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二
操作
B、D混合
C、E混合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实验三
操作
B、E混合
C、D混合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探究结论】
(1)通过实验一、实验二可以确定溶液A不可能是哪一种溶液?______(填溶液中的化学式,下同)。
(2)分析实验三中溶液B、E混合的可能现象,综合三个实验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①若B、E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知下列三种溶液分别是A______;B______;C______。
②若B、E混合有气泡产生,则可推知五种溶液的组合是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③若B、E混合无明显现象,则可推知五种溶液可能的组合有______种。
5.(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运用化学知识,开展科学探究。
探究一、久置的物质能否继续使用
【实验探究】小明家中有久置的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和消毒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为探究能否继续使用,在老师指导下,他与同学们在实验室探究如下:
食品干燥剂
消毒用双氧水
操作
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水
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二氧化锰
现象
___________
没有气泡产生
结论
还能继续使用
___________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双氧水可能失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探究二、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化学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部分记录如下表:
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硝酸钡溶液
滴加稀硫酸
溶液呈红色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与交流:
(1)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硫酸与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它们发生了反应,只需从“试剂用量”角度作实验改进即可证明,其方法是___________。
【废液处理】实验后的废液需进行无害化处理,使溶液呈中性且不含钡离子等。经讨论,同学们将上述废液按下列步骤进行处理:
步骤
Ⅰ
Ⅱ
Ⅲ
IV
方法
将三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
静置
滴加足量的硫酸钠溶液
加过量的X
现象
浑浊,产生气泡,红色消失
分层
无明显现象
……
反思与交流:
(1)步骤Ⅱ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溶质种类最多时,溶质有___________。
(2)步骤Ⅳ加过量X的目的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
6.(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探究一:古人智慧
(1)《水经注》中描述,“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这样得到食盐的方法在化学上称为______。
(2)我国四川省自贡市劳动人民在公元1873年便开始尝试取井水煮卤,获得的氯化钠中仍然含有氯化镁等杂质,古人采用“淋盐沥水”(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粗盐)的方法来除去氯化镁,是因为______。
探究二:现代方法
智慧小组的同学想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得到氯化钠晶体。他们查阅资料知道,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除去不溶性杂质
(3)取少量粗盐,加足量水溶解,可通过______方法除去其中不溶性杂质。
除去可溶性杂质
(4)选择试剂:小民同学选择硝酸钡溶液除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经小组讨论,认为他选的试剂不正确。
方法小结:除杂所选试剂需满足以下条件:只与杂质反应;______。
最终,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5)实验探究:
滴加甲、乙、丙三种试剂的正确顺序最多有______种,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写溶质的化学式,下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固体D的成分有______。
(6)反思评价:液体E中加入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写一个)。小郑同学认为上述实验可以将甲、乙、丙三种溶液改成两种______(按加入的先后顺序填写)。
三、计算题
7.(2021·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小华同学为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里放入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然后分次加入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如表所示(大理石中的杂质与反应)。
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加盐酸的质量/g
25
25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g
2.2
1.1
(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8.(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铜锌合金外观似金子,化学小组为检测其中锌的质量分数,按下列流程进行探究实验,充分反应,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忽略盐酸的挥发):
求: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
(2)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小民同学为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向盛有金属锌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流程题
10.(2022·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
(1)上述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将氢能储存在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我们的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___________。
A.减少车辆接送,步行上学
B.正反两面书写,节约用纸
C.勤洗手勤换衣,讲究卫生
D.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
参考答案:
1. 产生蓝紫色火焰 S +O2 SO2 氧气的密度大 2KMnO4 K2MnO4+MnO2+O2↑ A B 氧气不易溶于水 反应条件 气体的密度及常温下能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气体的溶解性及能否与水反应
【详解】(1)①观察到火焰的颜色是产生蓝紫色火焰;故答案为:产生蓝紫色火焰。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 +O2 SO2;故答案为:S +O2 SO2。
③当火焰变得微弱时,说明上层的氧气基本耗尽,将燃烧匙进一步伸入瓶底,火焰又变旺,说明下方有氧气,可得出氧气的一条物理性质是氧气的密度大;故答案为:氧气的密度大。
(2)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是固体和固体加热生成气体的反应,因此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还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反应制气体,因此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故答案为:2KMnO4 K2MnO4+MnO2+O2↑;A;B。
②可以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其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③可见,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要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要依据气体的密度及常温下能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气体的溶解性及能否与水反应;故答案为:反应条件;气体的密度及常温下能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气体的溶解性及能否与水反应。
2.(1) A 将集气瓶放平,向其中灌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然后倒置在水槽中
(2) D C 操作是否优化
(3) 冒白烟、放热、气球膨胀 ABD
【详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故其发生装置可选用:A。用C装置收集氧气,应先将集气瓶内空气完全排尽,其方法是:将集气瓶放平,向其中灌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然后倒置在水槽中。
(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某同学欲按图F所示方法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铺有一层细沙,目的是防止燃烧时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收集氧气前就必须把细沙放入瓶底,故所需氧气最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做硫燃烧实验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但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所以实验时瓶底需预留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为了便于预留水,故此时收集所需氧气最好采用排水法,选用的装置是:C。由此可见,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应考虑气体的性质,此外还要考虑:操作是否优化。
(3)①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红磷在瓶内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固体,装置中玻璃管上端套有气球,整个装置始终处于密闭状态,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故其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冒白烟、放热、气球膨胀。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待红磷熄灭后再次称量,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可能是:ABD。
A.如果装置漏气,燃烧过程中瓶内压强增大,会有气体逸出,但冷却后不能回到瓶内,天平不再平衡,符合题意;
B.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速度太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使得瓶内气体体积膨胀,部分气体从瓶内逸出,冷却后不能再回到瓶内,天平不再平衡,符合题意;
C.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红磷太少,瓶内发生的反应很快就会停止,但瓶内与瓶外没有发生物质交流,天平平衡,不符合题意;
D.实验时没有等锥形瓶冷却就再次称量,此时气球还处于膨胀状态,产生浮力,天平不再平衡,符合题意。
3.(1)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2)
(3)
长颈漏斗没有液封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4) 软塑料瓶变瘪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详解】(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
(2)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得到二氧化碳和铁,方程式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为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含碳酸钙)与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中的错误是:长颈漏斗没有形成液封,易造成气体跑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4)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瓶中气压减小,大气压将塑料瓶压瘪,故填:软塑料瓶变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同时瓶中部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 有白色固体析出 无明显现象 或 Ba(OH)2 HCl Ba(OH)2 KCl Na2SO4 Na2CO3 KCl Ba(OH)2 HCl 4
【详解】活动探究一:方法一:各取一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晾干,晾干后,蒸馏水无固体物质析出,氯化钾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故观察到有白色固体析出的是氯化钾溶液;
方法二:各取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硝酸银能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生成白色沉淀,水和硝酸银不反应,故观察到无明显现象的是蒸馏水;
实验分析:方法二中反应为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研究性质:(1)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探究:(1)实验一:B、C混合,无明显现象,D、E混合,无明显现象,实验二:B、D混合,产生白色沉淀,C、E混合,无明显现象,只有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D之中,肯定其中一个是氢氧化钡,故A不可能是:Ba(OH)2;
(2)①若B、E混合产生白色沉淀,B、D混合也能产生白色沉淀,则B为氢氧化钡,D、E为硫酸钠和碳酸钠,D、E和C混合,均无明显现象,则C为氯化钾,A为稀盐酸,故填:A:HCl、B:Ba(OH)2;C:KCl;
②若B、E混合有气泡产生,B、D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可推出B为碳酸钠,E为稀盐酸,D为氢氧化钡,C、D混合,无明显现象,可推出C为氯化钾,则A为硫酸钠,故填:A:Na2SO4、B:Na2CO3;C:KCl;D:Ba(OH)2;E:HCl;
③若B、E混合无明显现象,B、D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B、D中其中一种是氢氧化钡,如果B是氢氧化钡,则D为硫酸钠或碳酸钠,B和C、E混合均无明显现象,则C、E为盐酸和氯化钾,D和C、E混合,也无明显现象,则D只能为硫酸钠,A为碳酸钠,这时组合为:A:碳酸钠,B:氢氧化钡,C:氯化钾;D:硫酸钠,E:稀盐酸,或A:碳酸钠,B:氢氧化钡,C:稀盐酸;D:硫酸钠,E:氯化钾,如果D为氢氧化钡,D和C、E混合均无明显现象,则C、E为氯化钾和稀盐酸,B和C、E混合均无明显现象,则B为硫酸钠,A为碳酸钠,这时组合为:A:碳酸钠,B:硫酸钠,C:氯化钾;D:氢氧化钡,E:稀盐酸,或A:碳酸钠,B:硫酸钠,C:稀盐酸;D:氢氧化钡,E:氯化钾,故共知五种溶液可能的组合有4种。
5. 烧杯发热 不能继续使用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继续加稀硫酸至红色消失 NaNO3 NaNO3、Na2SO4、H2SO4、HNO3 ,H2SO4+CaCO3=CaSO4+H2O+CO2↑
【详解】探究一、久置的物质能否继续使用
[实验探究]久置的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因为得出的结论是还能继续使用,所以样品中还含有生石灰,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故实验现象是:烧杯发热。久置的消毒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取样于烧杯中,加适量二氧化锰,如果还含有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产生氧气,实验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而实验现象是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已不含过氧化氢,消毒作用已失去,故实验结论是不能继续使用。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双氧水失效,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反思与交流:
(1)硝酸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故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故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由于滴加稀硫酸后溶液仍然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甲同学认为硫酸与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其理由是: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甲同学的实验是滴加的稀硫酸不足,没有将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仍然呈红色,如果继续滴加稀硫酸,将氢氧化钠全部反应,溶液就会变为无色,故乙同学认为它们发生了反应,只需从“试剂用量”角度作实验改进即可证明,其方法是:继续加稀硫酸至红色消失。
[废液处理]反思与交流:
(1)三组实验中加入的试剂除了酚酞,还有稀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硝酸钡,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三组废液混合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浑浊,产生气泡,红色消失。红色消失,说明步骤Ⅱ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不存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因为这两种物质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产生气泡,说明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中,稀硫酸不足,碳酸钠有剩余,混合后碳酸钠和硝酸钡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硝酸或该反应中剩余的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将三组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硝酸与原来和稀硫酸反应时剩余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如果废液混合前硝酸钡有剩余,硫酸钠和硝酸钡也能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根据混合后的现象,硫酸、硝酸钡、硫酸钠、硝酸不能确定,但硝酸钡和硫酸、硫酸钠不可能同时存在,故步骤Ⅱ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其化学式为:NaNO3。因为硝酸钡和硫酸、硫酸钠不可能同时存在,故溶质种类最多时,除酚酞外溶质有:NaNO3、Na2SO4、H2SO4、HNO3。
(2)步骤Ⅲ向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滴加足量的硫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不含钡离子。根据实验后的废液需进行无害化处理,使溶液呈中性且不含钡离子的要求,步骤Ⅲ已证明不含钡离子,而废液中还可能含有H2SO4、HNO3,故步骤Ⅳ加过量X的目的是除去H2SO4、HNO3,因为碳酸钙能跟酸反应,过量的碳酸钙又难溶于水,所以X最好选择碳酸钙,硝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若含有硫酸,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CO3=CaSO4+H2O+CO2↑。
6.(1)蒸发/蒸发结晶
(2)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镁
(3)过滤
(4) 不能形成新的杂质
(5) 三/3 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
Mg(OH)2、BaSO4、BaCO3、CaCO3
(6) 、
Ba(OH)2、Na2CO3
【详解】(1)根据“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可知,该方法是通过蒸发水分得到食盐,是蒸发结晶;
(2)古人采用“淋盐沥水”(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粗盐)的方法来除去氯化镁,是因为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还能溶解氯化镁;
(3)取少量粗盐,加足量水溶解,氯化钠及可溶性杂质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故可通过过滤方法除去其中不溶性杂质;
(4)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除杂所选试剂需满足以下条件:只与杂质反应;且不能形成新的杂质,该反应形成了新的杂质硝酸钠,故选择的试剂不正确;
(5)粗盐中含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杂质,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可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故加入碳酸钠溶液,应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过量的氯化钡才能除去,故滴加甲、乙、丙三种试剂的正确顺序可以是:NaOH、BaCl2、Na2CO3;BaCl2、NaOH、Na2CO3;BaCl2、Na2CO3、NaOH三种情况;故填:三;NaOH、BaCl2、Na2CO3或BaCl2、NaOH、Na2CO3或BaCl2、Na2CO3、NaOH;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反应为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以上分析可知,固体D的成分有Mg(OH)2、BaSO4、BaCO3、CaCO3;
(6)液体E中含氢氧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杂质,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述实验可以将甲、乙、丙三种溶液改成两种,可改为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先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可除去氯化镁和硫酸钠,然后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可加入稀盐酸除去,故填:Ba(OH)2、Na2CO3。
7.(1)3.3
(2)解:设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14.6%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2.2g+1.1g=3.3g;
(2)见答案。
8.(1)0.2
(2)解: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10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
,
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答: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固液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氢气的质量;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锌合金中锌能与盐酸反应,铜不与盐酸反应,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锌的质量;分析图中数据,第一次加50g稀盐酸生成0.1g氢气,第二次加50g稀盐酸又生成0.1g氢气,第三次加稀盐酸没有生成氢气,说明第三次加的稀盐酸没有反应,参加反应的稀盐酸有100g,结合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液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氢气的质量,所以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g+50g+50g+50g-169.8g=0.2g。
(2)见答案。
(3)见答案。
9.(1)0.3
(2)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5%。
【详解】(1)由图像可知,该反应最终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3 g。
(2)详解见答案。
10.(1) CH3OH
(2)
(3)ABD
【解析】(1)①反应I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氢气属于气体,不便贮存和运输,将氢能转化为甲醇CH3OH,甲醇为液体燃料,解决了氢能源不变贮存和运输的问题;
(2)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反应II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
(3)碳中和就是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A、减少车辆接送,步行上学,节能减排,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正反两面书写,节约用纸,节约资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勤洗手勤换衣,讲究卫生,与碳中和无关;D、垃圾分类投放,回收利用,节约资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AB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恩施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科普阅读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推断题,流程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鄂州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怀化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