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19 文言句式 (含答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19 文言句式 (含答案)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19 文言句式 (含答案)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19 文言句式 (含答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19 文言句式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19 文言句式 (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点覆盖全面,考查更注重基础,大都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掌握实词——知、伏,掌握虚词——为、者,掌握实词——从、举、即,掌握虚词——焉、以,准确翻译被动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19 文言句式

    对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后不难发现,关于“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直接单独设题的很少,基本都是隐性考查,且与句子翻译放在一起考查的情况较为常见。综观近年考情,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考查点覆盖全面。考纲中所规定的特殊句式基本上全都会涉及,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等。固定结构的考查频率也较高。
    2.考查更注重基础。高考考查的都是考纲中所涉及的特殊句式及常见的固定结构,并且一般在课本中都能找到相同形式。
    3.大都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本考点主要在主观翻译题中出现,基本没有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的。
    基于此,备考2021年高考,需要从基础入手,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尤其是考纲所规定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等。课本中常见的固定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孰与”“奈何”“何……为”“岂……欤”“直……耳”“无以”“有所”等。此外还要做到灵活掌握,活学活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



    类型1 判断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流涕。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遂入长安,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答案】这黄河水向东流而我却向西而上,如果能再次拜谒洛阳的太庙,这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啊。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此句的得分点主要有:①词类活用,句中有名词做状语;②句式特点,句子中有判断句式;③句子之间的关系,在这句话中体现为假设关系。另外,还要注意语意贯通。本句中“东流”之“东”,“西上”之“西”都是名词做状语,译为“向东”“向西”。“是卿等功也”,从句式特点来说,是一个判断句式。可译为“这是你们这些人的功劳啊”。需要注意的是,此句中的“是”是“这”的意思,而“也”字在这里表判断。
    名师点睛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直接对主语做出判断。那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1.名词性成分做谓语。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句子要成为判断句必不可少的条件。
    2.“……者,……也”“ ……者”“……也”“ ……者也”的结构形式。如《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等。
    3.“是”做主语。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用判断动词“为”“乃”等表示判断。如《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陈涉世家》中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等。
    类型2 省略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源传
    英宗即位,进尚书。正统二年五月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许便宜行事。源遣都督佥事李谦守独石,按行天城、朔州诸险要,令将吏分守。设威远卫,增修开平、龙门城,自独石抵宣府,增置墩堠。免屯军租一年,储火器为边备,诸依权贵避役者悉括归伍。寻以宣、大军务久弛,请召还巡抚佥都御史卢睿,而荐兵部侍郎于谦为镇守参赞。于是言官以临边擅易置大臣为源罪,合疏劾之。帝以源有劳,置不问。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①。智以闻,诏两责之。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竣还朝,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智以闻,诏两责之。
    【答案】事情办完后回到朝廷,(魏源)与都御史陈智在侍臣值宿之处相互斥骂。陈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皇帝),(皇帝)下诏书责备了他们。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涉及省略句的翻译。句子中“竣”可以通过“竣工”一词联想而得到正确的理解;“与都御史”前省略了主语,结合上文可知,这里须要补充的主语是“魏源”;结合《五人墓碑记》一文中的“呼中丞之名而詈之”,可推知“詈”的意思是“斥骂”;“以闻”的“以”后面省略了宾语,联系上下文可知这里的宾语应是两人吵架这件事,所以翻译时须要补充出介词的宾语“之”。
    技巧点拨
    在古代汉语中,省略现象较为普遍。考生要想使翻译后的句子通顺协调,就必须对省略的成分进行必要的补充,这样才能使答案完整。那么如何补充省略的成分呢?
    第一步:按照对译要求呈现已有成分。高考对文言文的翻译要求以对译为主,那么考生就应根据这一要求,对句子中已经出现的内容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要忠于原文,不得随意添加,有什么,就译什么。比如上题中的“智以闻,诏两责之”一句,考生可先将其对译为“陈智把听到,下诏两个责骂他们”,不必做任何的想象与补充。
    第二步:紧扣句子语法确定省略成分。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考生可以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来确定当前的译文中少了哪些成分。比如考生通读“陈智把听到,下诏两个责骂他们”后就会发现,“把”后面少了宾语,“听到”缺少施事,“下诏”省略了主语。
    第三步:瞻前顾后,明确省略内容。确定了句子中所缺少的语法成分后,就要回到原文中去寻找这些省略了的内容了。“把”什么让皇帝听到呢?从前文“与都御史陈智相詈于直庐”一句来看,陈智应是把“相詈于直庐”这件事告诉了皇帝,这样 “把”的宾语就有了。陈智“把这件事”让谁听到呢?联系下文的“诏”来看,“闻”的施事应是皇帝,“诏”的发出者也应该是皇帝。
    类型3 被动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玄朗先生墓碣
    【明】归有光
    呜呼!士之能自修饰,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贵,世莫不称述之,若是而以为贤,不知此亦其外焉者耳。苟其中有不然,虽暴著于一时,而君子奚取焉?盖昔孔子之门,其持己立身,不以小节而不闲,其论可谓严矣。而于虞仲、夷逸之徒,其人皆放于礼法之外,而孔子未尝不深取之;盖知其存于中者不苟然也。
    昔吾亡友吴纯甫,尝称玄朗之为人。历指平生之知交,而独言玄朗有高行,多大节,以其在于隐微幽独之间,而不可诵言于人者,此玄朗之所以为贤,而人莫之知也。
    玄朗姓沈氏,字明用,而自号玄朗。少有俊才,为文率意口占而成,与吴纯甫、周于岐同里并知名。三人者,相善也。于岐宦达,位至大理寺丞;玄朗、纯甫屡困于乡闱。纯甫晚乃得荐,其后一再试南宫,复不第以殁。然二人在学校中,名声籍甚。太末方思道为昆山令,自负海内文学之士,而于玄朗、纯甫,深所推奖。然纯甫后益矜奋,治名园,与其徒讲学论文,邑之才俊多归焉。
    (原文有删改)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能自修饰,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贵,世莫不称述之,若是而以为贤。
    (2)纯甫晚乃得荐,其后一再试南宫,复不第以殁。
    【答案】(1)那些能够加强自我品德修养,并在世上建立功名来取得富贵的士人,世人没有不称颂他们的,像这样的就被人们认为是贤能之人了。
    (2)吴纯甫晚年才得以被推荐,这之后又多次在南宫参加考试,又都没有考中,就这样一直到辞世。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理解并翻译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时,一定要有得分点意识。一般来说,得分点就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第(1)小题中的得分点主要有,“修饰”,品德修养;“称述”,称颂;“若是”,像这样;“以为”,认为,这里是“被认为”。第(2)小题中的得分点主要有,“荐”,被推荐;“一再”,多次;“殁”,辞世。然后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原则,字字落实进行翻译即可。
    名师点睛
    被动句是指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动者,而不是主动者、施动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动意义;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具体来看,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
    2.“于”或“受……于……”表被动,这里的“于”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见”或“见……于……”表被动,这里的“见”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
    4.“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类似。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带“被”的句子都是被动句。
    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
    被动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带有标志词的被动句主要有四大类,在前面已有论述,所以当句子中出现了这些标志词时,就可以考虑这个句子是不是被动句。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的意思,所以单凭标志词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如《劝学》中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是“镂”的支配对象,并且“金石”是受动者,所以此句应为被动句。再如,上题第(2)小题中“纯甫晚乃得荐”一句虽无标志词,但主语“纯甫”是“荐”的受动者,在意义上含有被动的意思,故此句为被动句。
    类型4 倒装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炳传
    中统元年,时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兼中书省断事官。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馀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选自《元史》,有删改)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答案】荒年,(赵炳)打开粮仓赈济百姓,而后把(这件事)上报朝廷,朝廷没有治他的罪。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涉及倒装句的翻译。“凶”指饥荒,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发”是一个多义词,可将它的多个义项代入句子中,根据语境判断可知这里应译为“打开”;“闻”前面“发廪赈民”的主语是赵炳,而“闻”的主语是“朝廷”,所以这里的“闻”是使动用法,使之闻;“不之罪”符合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的条件,所以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罪之”。
    名师点睛
    宾语前置是文言文倒装句式中的常考形式。对宾语前置句的辨识,考生可以抓如下特征:
    1.主语+否定词+一般代词+动词。如上题中的“朝廷不之罪也”,主语是“朝廷”,否定词是“不”,代词是“之”,动词是“罪”。
    2.主语+疑问代词做宾语+动词。如《鸿门宴》中“大王来何操?”一句,主语是“大王”,“何”是疑问代词做宾语,动词是“操”。
    3.主语+疑问代词做宾语+介词+动词。如《触龙说赵太后》中“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一句,主语是“长安君”,“何”是疑问代词做宾语,介词是“以”,动词是“自托”。
    4.宾语+介词+动词。如《论语》中“是以谓之文也”一句,宾语是“是”,介词是“以”,动词是“谓”。
    5.主语+宾语+是(之)+动词。如《师说》中“句读之不知”一句,主语省略,宾语是“句读”,动词是“不知”。
    类型5 固定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选自《明史·罗亨信传》,有删改)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答案】(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朝廷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作战而死,哪一个更值得呢?”
    (2)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现在为何忽然采取这一举措呢?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根据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先还原文句,然后再找到相关的得分点。本题集中考查了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翻译时需要把这两个点体现出来。第(1)小题中的关键点有,“让”,责备;“孰与”是固定结构,可译为“与……比,哪一个更……”;“死法”,因触犯国法而死;“死敌”,和敌人作战而死。第(2)小题中的关键点有,“诏”,下诏;“毋”,不要;“申”,重申;“奈何”,固定结构,为何,为什么。
    名师点睛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既然是固定结构,那就是说一般搭配是固定的,并且翻译也是固定的。所以在识别和翻译时就要从其特征入手,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牢记搭配。考生要注意将固定结构的固定搭配掌握牢固,不要胡乱搭配或张冠李戴。如上题第(1)小题,“死法孰与死敌”中的“孰与”,是一个固定结构,可以翻译成“与……比,哪一个更……”。这种固定结构即使在别的语境中出现,也仍然要翻译成这种形式。
    2.灵活套用。虽为固定结构,但有些在形式上也可能会灵活变通,但在实际翻译的时候其意思是一样的。如上题第(2)小题“今奈何忽为此举”中的“奈何”和“虞兮虞兮奈若何”中的“奈……何”意思是一样的,都翻译成“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为什么(为何)……”。所以,对固定结构还要注意灵活套用。
    3.异中求同。有些固定结构从外在语言形式上来看虽有不同,但是翻译时其意思是一样的,如“岂……耶”“岂……乎”“独……哉”都可以翻译成“难道……吗”。因此,考生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归纳相同点,区别不同点,准确辨识。


     判断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节选自《东坡志林》)
    1.掌握实词——并、势、非
    (1)(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诸侯相并              并:________________
    ②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势:________________
    ③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非: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吞并  ②势力  ③不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诸侯”是主语,“相”是“互相”,作状语,“并”应该是谓语。联系作品中的背景——战国诸侯征战,再联想《过秦论》中“并吞八荒之心”,可推知此处“并”应是“吞并”的意思。②句,联系语境,可知“其”代指前面的“齐、晋、秦、楚”四国,“势”是“足以建侯树屏”的主语,联想《六国论》中“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可推知此处“势”应解释为“势力”。③句,“非”是对“李斯、始皇知之”的否定,应解释为“不是”。
    2.掌握虚词——所、也、其
    (2)(2021改编)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画出正确的释义。
    ①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 所:___________词(……的事情;地方)
    ②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 也:___________词(表判断语气;表陈述语气)
    ③其势足以建侯树屏 其:___________词(他们的;大概)
    答案:①助 ……的事情  ②助 表判断语气  ③代 他们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句,“所”在动词前,和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译为“……的事情”,“所”是助词。②句,“所谓不能为时者”是名词性词组,在句中充当谓语,对主语“此”进行判断,是判断句。所以句尾的“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③句的大意是“他们的势力足够来分封诸侯、树立屏障”。“其”在这里是代词,意思是“他们的”。
    3.利用判断句式断句,准确翻译判断句
    (3)(2021改编,6分)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说:圣人不能创造时势,也不能违背时势。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4分)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判断句式断句和翻译文言判断句。先看断句,“圣人之所能为”是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语“时”作判断,“非”在两个名词之间,表否定判断。所以“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是判断句,判断句前后必断开。另外“曰”是对话标志词,其后断开。“圣人不能为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后断开。每两处1分。再看翻译,要注意判断句“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的翻译,首先将主语和谓语分别翻译,“时”译为“时势”,“圣人之所能为”译为“圣人所能造就的”,中间用“是”连接,得到“时势是圣人所能造就的”,最后不要遗漏句中的副词“非”,译为“不”,放在“是”前,即得到“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其他部分注意关键词的翻译,“苏子”即苏轼,“失”译为“违背”,“而已”译为“罢了”。判断句式1分,关键词每个1分。
    省略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 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夭其绝邪!
    (节选自《欧阳行周文集序》)
    4.掌握实词——知、伏
    (1)(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寻而陆相贽知贡举        知:______________
    ②人到于今伏之          伏: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主持  ②通“服”,佩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中,“贡举”是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知”在此处应该是动词,译为“主持”。也可联想常见词语“知县”“知府”等推知此处“知”的含义应为“主持”。②句,联系语境,前文说欧阳行周和韩愈、李观才能不相上下,而且“并数百岁杰出”,人们应该对他的才能是很佩服的,这里的“伏”通“服”,译为“佩服”。
    5.掌握虚词——为、者
    (2)(2021改编)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画出正确的释义。
    ①比君为芝英         为:__________词(作为;为了)
    ②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    者:__________词(……的人;表停顿)
    答案:①动 作为  ②代 ……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中,“君”是名词,“芝英”也是名词,“为”连接两个名词,应该是动词,和前面的“比”一起解释为“把……比作……”,“为”是动词,译为“作为”。②句,联系语境,是拿欧阳行周和其他人比较,这里的“相上下者”指和欧阳行周才能相当的人,这里的“者”应译为“……的人”。
    6.利用省略句式断句,准确翻译省略句
    (3)(2021改编,6分)用“/ ”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恰逢原来的丞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常衮在文章方面的名望很高,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世清贫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自己做不到。(4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翻译和断句前注意补齐句中必要的省略成分。断句时应先粗通句子大意,补全句中缺少的成分。补全句子后再确定主谓宾,根据语法断句。本题中“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的主语都是前文的“常衮”,要分别在“有”“又”“推”“惟”前断开,即可得到答案。每两处1分。翻译时也要注意省略的主谓宾必须补全,本题中各分句的主语都是“常衮”,“推拔”的宾语是“人才”,补全1分。另外,“会”译为“恰逢,适逢”,“诱”译为“引导”,“寒素”译为“家世清贫”,每处1分。
    被动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节选自王充《论衡·自纪篇》)
    7.掌握实词——从、举、即
    (1)(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先尝从军有功      从:______________
    ②祖父汎举家担载      举:______________
    ③诵即充父         即: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参加  ②全  ③就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可联系《琵琶行》中的“弟走从军阿姨死”,推知“从”是“参加”的意思,句意是“他的祖先曾经参军立有军功”。②句“举家”为偏正结构,“家”为名词,“举”为形容词,联系语境可知句意是“祖父王汎带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推知“举”是“全”的意思。③句,联系语境可知“王诵是王充的父亲”,推知“即”是“就是”的意思。
    8.掌握虚词——焉、以
    (2)(2021新编)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画出正确的释义。
    ①因家焉      焉:____________词(那里;在那里)
    ②以贾贩为事    以:____________词(因为;把)
    答案:①兼 在那里  ②介 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句可联系《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推知,“焉”在这里作兼词,意思是“在那里”,句意是“就定居在那里”。②句可联系《逍遥游》中“以五百岁为春”,推知“以”在这里是介词“把”,句意是“把经商作为职业”。
    9.准确翻译被动句
    (3)(2021改编,8分)将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的祖先曾经参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
    ②恰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①句属于无标志被动句,“封”是指帝王赐人以爵位、土地、名号等,在句中作谓语,而主语“他的祖先”是这一动作的被支配者,主语与谓语之间构成被动关系,所以句子是被动句,翻译时应在“封”的原义“封为”前加上“被”,即“被封为会稽郡的阳亭侯”。另外翻译时还要注意准确译出下列词语: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先,祖先;从军,参军。关键词每处1分,被动句式1分。②句是用“为……所……”表被动的被动句,翻译时注意将“被”放在动作支配者前,即“被仇人抓住”。另外翻译时要补全句中省略的主语“他的祖父”,注意准确翻译出下列词语:会,恰好;扰乱,动乱;怨仇,仇人。关键词每处1分,被动句式1分。
    倒装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10.掌握实词——朝、相
    (1)(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贞乃还朝        朝:____________
    ②府僚多相连逮      相:____________
    答案:①朝廷  ②相互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可联系《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推知“朝”是“朝廷”的意思,句意是“谢贞才返回朝廷”。②句可联系《陈情表》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推知“相”的意思是“相互”,句意是“府中许多人都相互牵连而被捕”。
    11.掌握虚词——于、之、与
    (2)(2021新编)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画出正确的释义。
    ①因与卓自疏于叔陵      于:____________词(同;在)
    ②弗之罪也          之:____________词(他;不译)
    ③唯贞与卓独不坐       与:____________词(结交;和)
    答案:①介 同  ②代 他  ③连 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句中的“自疏于叔陵”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叔陵自疏”,意思是“同陈叔陵自动疏远”。“于”在这里作介词,意思是“同”。②“弗之罪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是“弗罪之也”,意思是“不怪罪他”。“之”在宾语前置句中,既可能是代词,指代具体的对象;也可能作助词,是提宾标志,不译。具体可根据宾语前置的不同结构判断,在“否定词+之+谓语”结构中,“之”是代词,有指代义,在句中作宾语;在“宾语+之+谓语”结构中,“之”是助词,是提宾的标志,没有实际意义。③句可联系《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推知“与”是连词“和”,句意是“只有谢贞和阮卓没有受株连而获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3)~(5)题。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2.掌握实词——类、窃
    (3)(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类:____________
    ②宦者欲窃太子出      窃:____________
    答案:①像  ②私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可联系《种树郭橐驼传》中“有类橐驼者”,推知“类”是“像”的意思,句意是“另外找两个样子像宦官的人杀掉”。②句可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窃计欲亡走燕”,推知“窃”的意思是“私下”,句意是“宦官想私下让太子出城”。
    13.掌握虚词——其、且
    (4)(2021新编)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画出正确的释义。
    ①斩其为乱者以献      其:__________词(他的,那些)
    ②且太子傅也        且:__________词(而且,因为)
    答案:①代 那些  ②连 而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上下文可知,“斩其为乱者以献”中的“其”字,指代前面的“都人”,此处作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些”,句意是“杀了那些作乱的人来献给你们”。“且太子傅也”承接上文“我宋之大臣”,对身份作进一步说明,“且”在此处表递进,可译为“而且”。“且”字没有“因为”的意思。故解释为“而且”。
    14.准确翻译倒装句
    (5)(经典题,4分)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人虽然没有索要我,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首领当面谴责他们,或许还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金人虽不吾索”是否定句,“吾”是代词,本句属于宾语前置句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情况,翻译时要将前置的宾语“吾”调整到动词后,即“金人虽不索吾”,译为“金人虽然没有索要我”。另外还要注意准确翻译下列词语:酋,首领;庶,或许;济,成功。关键词每处1分,倒装句式1分。
    固定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节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15.掌握实词——或、利
    (1)(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      或:____________
    ②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       利:____________
    答案:①有的人  ②使……受利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①句由“曰”可知“或”为名词,再联想其常用义,可推知“或”的意思是“有的人”,句意是“有的人说:徐君是古代游侠一样的人”。②句可联系《烛之武退秦师》中“阙秦以利晋”,推知“利”是“使……获利”的意思,句意是“在上的官吏洁身自好、励精图治,能使在下的官吏获利”。
    16.掌握虚词——其、乎
    (2)(2021新编)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并画出正确的释义。
    ①其庶几于是者与          其:____________词(他;大概)
    ②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乎:____________词(啊;吗)
    答案:①副 大概  ②助 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句中包含两个固定句式,根据“其……与”的句式,可以判定“其”的词性是副词;根据第二个固定句式“庶几……与”,可以判定“其”在这里表推测,可译为“大概”,句意是“大概跟这样的人差不多吧”。②句“嗟乎”表感叹语气,“乎”在这里可以译为“啊”。
    17.准确翻译固定句式
    (3)(2021新编,3分)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像徐君,大概跟这样的人差不多吧?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本句既是固定句式又含有倒装结构,翻译时应先调整语序,“其庶几于是者与”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其于是者庶几与”,调整语序后很容易看出“其……与”在这里是表推测的固定结构,译为“大概……吧”。



    随堂普查练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
    1.(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皇既并天下        既:______________
    (2)理固当然          固:______________
    (3)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非:______________
    (4)然卒王韩信         卒:______________
    2.(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非人之私智独见也    也:______________
    (2)所谓不失时者      所谓:______________
    3.(2021改编,6分)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普查练Ⅱ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李充嗣)十二年移抚应天诸府。宁王宸濠反,充嗣谓尚书乔宇曰:“都城守御属于公,畿辅则充嗣任之。”乃自将精兵万人,西屯采石。遣使入安庆城中,令指挥杨锐等坚守。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贼果疑惧。事定,兵部及巡按御史胡洁言其功。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乃赐敕嘉劳。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进充嗣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未几,世宗嗣位,遣工部郎林文霈、 颜如翙佐之。开白茅港,疏吴淞江,六阅月而讫工。语详《河渠志》。
    (节选自《明史·列传》)
    4.(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时已就进户部右侍郎      就:______________
    (2)未几,世宗嗣位        未几:______________
    (3)六阅月而讫工         阅:______________
    5.(2021新编)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都城守御属于公         于:______________
    (2)有建议修苏、松水利者      者:______________
    6.(2021改编,6分)用“/ ”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传檄部内/声言京边兵十万旦夕至/趣供饷/以绐贼(3分)
    随堂普查练Ⅲ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凡人之事三十有二,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喜相戏者,怒而踶啮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
    牛大小十一头,橐驼三头。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瓶、盂、簦、笠、筐、釜,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极其妙。
    (选自韩愈《画记》,有删改)
    7.(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方涉者一人            涉:__________
    (2)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     如:__________
    8.(2021新编)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     以:__________
    (2)而莫有同者焉           焉:__________
    9.(2021改编)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普查练Ⅳ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节选自王充《论衡·自纪篇》)
    10.(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闾里未尝让          让:____________
    (2)皆以过失袒谪         过:____________
    11.(2017天津,3分)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普查练Ⅴ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江革字次翁,齐国临淄人也。少失父,独与母居。遭天下乱,盗贼并起,革负母逃难。数遇贼,或劫欲将去,革辄涕泣求哀,言有老母,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贼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
    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及母终,尝寝伏冢庐,服竟,不忍除。郡守遣丞掾释服,因请以为吏。
    元和中,天子思革至行,制诏齐相曰:“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国家每惟志士,未尝不及革。县以见谷千斛赐‘巨孝’。”由是“巨孝”之称,行于天下。
    (节选自《后汉书·江革传》,有删改)
    12.(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劫欲将去        或:________________
    (2)因请以为吏        请:________________
    13.(2021新编)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县以见谷千斛赐“巨孝”    以:________________
    (2)行于天下           于:________________
    14.(2019辽宁模拟,10分)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以是不忍犯之,或乃指避兵之方,遂得俱全于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何如?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上欢然曰:“公爱我者。”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
    (选自《隋书·卷四十六》,有删改)
    1.(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上时每旦临朝  朝:___________
    (2)公爱我者    者:___________
    (3)足堪养病    堪:___________
    (4)民赖其利    其:___________
    (5)开皇十年卒官  卒:___________
    2.(2021改编,10分)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
    (石邦宪)寻与巡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叛酋杨珂,剿平龙里卫贼阿利等。当是时,水西宣慰安国亨恃众跋扈,谒上官,辞色不善,辄鼓众噪而出。邦宪召责之曰:“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尔四十八酋长,吾铸四十八印畀之。朝下令,夕灭尔矣。”国亨叩头谢,为敛戢。
    邦宪生长黔土,熟苗情。善用兵,大小数十百战,无不摧破。前后进秩者四,赉银币十有三。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赢资。为总兵官十七年,部内帖然,威镇蛮中。明年卒官。赠左都督。
    (选自《明史·石邦宪传》,有删改)
    3.(2021新编)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辞色不善     善:___________
    (2)朝下令      朝:___________
    4.(2021改编,10分)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欲反耶?吾视尔釜中鱼尔。尔兵孰与云、贵、川、湖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得俸赐,悉以飨士,家无赢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过关
    1、答案:(1)已经  (2)本来  (3)认为……不对  (4)最终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始皇”是主语,“并”是谓语,“既”在这里是副词,表示事情完成的状态,译为“已经”。(2)句可联系《六国论》中“理固宜然”推知此处的“固”是“本来”的意思。(3)句,“学士大夫”是主语,“之”是代词作宾语,“非”在这里应当是谓语。“非”本身有“不对”的意思,在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不对”。(4)句,“王”后加人名,“王”应是动词“封王”,“卒”在这里作状语,译为“最终”。
    2、答案:(1)助词,表判断语气  (2)固定搭配,所说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句,“人之私智独见”是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被省略主语“此”作判断,所以句末“也”是助词,表判断语气。(2)句,“所谓”是固定搭配,译为“所说的”。
    3、答案:所以柳宗元说:“分封诸侯的制度并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判断句式断句和翻译文言判断句。先看断句,“封建非圣人意也”是以“非”作为否定标志的判断句;“势也”主语“封建”承前省略,也是判断句。判断句其前后必断。另外“曰”是对话标志词,其后要断开。每处1分。再看翻译,要注意判断句应译出判断词“是”,同时要译出“非”的否定含义。另外还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实词,“意”译为“本意”,“势”译为“形势”。判断句式每个1分,关键词每个1分。
    4、答案:(1)赴任  (2)不久  (3)经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就”“进”后面接官职“户部右侍郎”,可推知此处“就”是“赴任”的意思。(2)句,可联系《口技》中的“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推知“未几”是“不久”的意思。代入句中,译为“不久,世宗继位”,符合语境。(3)句,“阅”的常见意思是“看”,如《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但代入原句,句意不通。根据语境可将其引申为“经过”,代入原句,译为“经过六个月后完工”,句意通顺,故可确定“阅”在此处意为“经过”。也可联想现代汉语常用词语“阅历”,推知此处“阅”是“经过”的意思。
    5、答案:(1)介词,给  (2)代词,……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句,联系语境,这句话是李充嗣对尚书乔宇说的,意思是让乔宇负责都城的守卫,自己负责京城周边的守卫,“属”在这里是通假字,通“嘱”,意为“托付”,因此,“于”在这里应译为“给”。(2)句,可联系《阿房宫赋》中“有不见者,三十六年”,两句都是“有……者”的句式,可推知“者”是“……的人”的意思,代入句中翻译,符合语境。
    6、答案:李充嗣在军营内传令,扬言京军和边防部队十万人很快赶到,催促管粮饷的官吏供给粮饷,来欺骗反贼。 (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和翻译。翻译和断句前注意补齐句中必要的省略成分。本题中,句子的主语是“李充嗣”,“传”是谓语,“檄”是宾语,“部内”是对“传檄”的补充,后面应断开。“声言”是谓语,“京边兵十万旦夕至”是宾语,后面断开。“趣”是谓语,宾语是“管粮饷的官吏”,“供饷”是补语,后面应断开,“以绐贼”是目的状语,前面可断开。每处1分。翻译时,除了要补出省略成分之外,还应注意重点词语,“旦夕”译为“马上,很快”;“趣”通“趋”,译为“催促”,“绐”译为“欺骗”,每点1分。
    7、答案:(1)蹚水过河  (2)如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可联系《氓》中的“送子涉淇”,其中“涉”是“渡河、蹚水过河”的意思,将“涉”的意思代入“方涉者一人”中,句意为“正在蹚水过河的一人”,结合语境“坐而脱足者”中“脱足”(脱了鞋袜光着脚)可知,符合语境。故文中“涉”的意思为“蹚水过河”。(2)句由上文“橐驼三头”可知,此处是对驴的数量和橐驼的数量的比较说明,故而推断出“如”是“如同”的意思,句意为“驴的数目除了同骆驼数目一样外,再加上一头。”
    8、答案:(1)连词,和,与  (2)语气词,无实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句可联系《游褒禅山记》中的“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其中“以”是连词,表并列,意为“和,与”。将此义项代入“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中,句子译为“妇人和小孩子坐在车中可以看见的六人”,符合语境。故句中“以”的意思也为“和,与”。(2)句句意为“没有形貌相同的”,句子结构完整,可推断出“焉”为句末语气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9、答案:(1)牵牛的两人,赶驴的四人,一人执杖背着东西,妇人和小孩子坐在车中可以看见的有六人。
    (2)(马当中有)正在吃草的,被人骑着的,在奔驰的,在跑的,驮着衣物的,驮着狐狸、兔子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句,宾语前置句,“牛牵者”译为“牵牛的”,“驴驱者”译为“赶驴的”;杖,名词活用作动词,执杖;孺子,小孩;载,被车载着。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句中,秣,指喂牲畜的饲料,这里活用作动词,吃饲料、吃草料;骑,被动用法,意为被人骑着;骤,马疾步奔驰;走,跑。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10、答案:(1)指责  (2)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可联系《苏武传》中“如惠语以让单于”,推知“让”的意思是“指责”,句意是“乡邻没有指责过他”。(2)句可联系《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推知“过”的意思是“错误”,句意是“都因为有错误而脱去衣服受责打”。
    11、答案:他的言论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其论说始若诡于众”中,“诡于众”是“谓语+介词结构”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为正常语序,即“于众诡”译为“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另外还要注意准确翻译以下词语:乃,就;是,认为正确。关键词每处1分,倒装句式1分。
    12、答案:(1)有的人  (2)请求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可联系《师说》中的“或师焉,或不焉”,其中“或”意为“有的人”,将“有的人”代入“或劫欲将去”中,句子可译为“有的盗贼想劫持他离开”,符合语境。故句中“或”的意思是“有的人”。(2)句可联系《曹刿论战》中的“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中“请”意为“请求”,将“请求”代入“因请以为吏”中,句子可译为“于是请求他(江革)做官”,符合语境。故句中“请”的意思是“请求”。
    13、答案:(1)介词,用  (2)介词,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句可联系《狼》中的“以刀劈狼首”,其中“以”是“用”的意思,将“以”的意思代入“县以见谷千斛赐‘巨孝’”中,句子可译为“县里赏给江革谷千斛,赐给江革‘巨孝’的称号”,符合语境。故句中“以”的意思是“用”。(2)句可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乃设九宾礼于庭”,其中“于”是介词,意为“在”,将“于”的意思代入“行于天下”中,句子可译为“在天下通行”,符合语境。故句中“于”的意思是“在”。
    14、答案:(1)盗贼因此不忍侵犯他,有的人竟然给他指引躲避贼兵的方向,于是他们母子都得以在危难中保全性命。
    (2)谏议大夫江革,之前因病去职还乡,现在的日常生活怎么样?孝道,排在各种品行的第一位,是各种善行的开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句中采分点:以是,因此;乃,竟然;得,能够;“俱全于难”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难俱全”。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句中采分点:归,返回,这里指去职还乡;“……何如”固定句式,表疑问,译为“……怎么样”;百行,各种品行;众善,各种善行。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真题过关
    1、答案:(1)上朝  (2)代词,……的人  (3)承担  (4)代词,这些  (5)去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句可联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推知“朝”是“上朝”的意思。(2)句结合前文语境,杨尚希关心皇上的身体,所以这里皇上对他说“你真是关爱我的人”,“者”在这里作代词,可译为“……的人”。(3)句可联系《孔雀东南飞》中“不堪母驱使”,推知“堪”的意思是“承担”。(4)句根据前文,杨尚希在当地有惠政,所以“其”是指代这些惠政的,是代词,译为“这些”。(5)句可联系后文“时年五十七岁”,推知杨尚希死时五十七岁,“卒官”是“卒于官”的省略,即“在任上去逝”,“卒”意思是去世。
    2、答案:(1)杨尚希心性宽宏敦厚,加之自己精通学业,有很好的名声,被朝廷重视。
    (2)繁杂琐碎的事务,不是君主亲自处理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准确翻译特殊句式。(1)句中“为……所”为被动句式,翻译时要译出介词“被”。另外,注意准确翻译关键词:弘,宽宏;雅望,很好的名声。句式和关键词每点1分,语句通顺2分。(2)句中“非人主所宜亲也”是以副词“非”和助词“也”为标志的判断句,翻译时注意译出判断词“是”,同时译出“非”对判断的否定强调作用。每点1分,语句通顺3分。
    参考译文:
    杨尚希心性宽宏敦厚,加之自己精通学业,有很好的名望,被朝廷重视。皇上当时每天清晨上朝,到日过中天也不倦怠,杨尚希进谏说:“周文王因为忧国勤政而折损寿命,武王因为安闲快乐而延年益寿。希望陛下条举朝政大纲,责求宰相去完成。繁杂琐碎的事务,不是君主亲自处理的。”皇上高兴地说:“您真是关爱我的人啊。”杨尚希向来有脚病,皇上对他说:“蒲州出产美酒,能够养病,委屈您轻松治理蒲州。”于是杨尚希调出京城担任蒲州刺史,兼任本州宗团骠骑。杨尚希在蒲州,有很多惠民的政事,又引来瀵水,修立堤坝防洪,开垦稻田几千顷,百姓依靠这些得到好处。开皇十年杨尚希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3、答案:(1)友善  (2)早上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1)句中“善”在否定代词“不”后面,此处应为动词或形容词,再结合前面的“辞色”二字,可知此处形容人的言辞和神色,推知“善”是“友善”的意思,句意是“言辞神色不友善”。(2)句中“朝”与后文“夕灭尔”中的“夕”对应,推知“朝”的意思是“早上”,句意是“早上下令”。
    4、答案:(1)你想造反吗?我视你如锅中鱼而已。你的兵与云、贵、川、湖的兵相比,哪个多?
    (2)所得的俸禄赏赐,他全部用来招待士兵,家中没有多余的资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准确翻译特殊句式。(1)句中有固定句式。“孰与”译为“……和……相比,哪个……”。另外要准确译出“釜”即“锅”。句式和关键词每点1分,语句通顺3分。(2)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石邦宪”,翻译时要注意补全。另外要准确译出“赢”即“多余”。句式和关键词每点1分,语句通顺3分。
    参考译文:
    不久,石邦宪与巡抚吴维岳招降平州反叛首领杨珂,剿平龙里卫贼阿利等人。在这个时候,水西宣慰安国亨依仗人多专横跋扈,拜见上司时,上司言辞神色不友善,他就煽动兵众喧哗而出。石邦宪召见并责备他说:“你想造反吗?我视你如锅中鱼而已。你的兵与云、贵、川、湖的兵相比,哪个多?你有四十八个酋长,我铸造四十八个印给他们。早上下令,傍晚就会消灭你。”安国亨叩头谢罪,收敛了跋扈的行为。
    石邦宪生长在黔地,熟悉苗族人的风土人情。他善于用兵,经历过的战斗大小有数十近百次,无不被他摧毁攻破。先后提升俸禄四次,赏赐银币十三次。所得的俸禄赏赐,他全部用来招待士兵,家中没有多余的资财。做总兵官十七年,旗下的士兵都顺从服气,威势震慑蛮中。第二年他在任上去世,被追赠为左都督。

    相关试卷

    考点19 文言句式-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考点19 文言句式-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点覆盖全面,考查更注重基础,大都采用主观题的考查形式,掌握实词——知、伏,掌握虚词——为、者,掌握实词——从、举、即,掌握虚词——焉、以,准确翻译被动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23文言翻译 (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23文言翻译 (含答案),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20文言断句 (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一遍过考点20文言断句 (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掌握虚词——以,掌握据修辞断句的方法,掌握实词——微、资、鄙,掌握“一词一句”断句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