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4684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4684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44684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
展开课时83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1.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1)全球气候变化特征
全球气温虽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
(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①大气的温室效应是决定地球平均气温的关键过程之一。工业革命以来的人类活动,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被认为是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受自然界中碳循环过程调控。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③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使用化石燃料和改变土地利用两种方式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碳循环过程,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走出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误区
(1)全球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全球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历史时期来看,当前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幅度增大是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
(2)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属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之一。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气温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2.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如果当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会影响国家安全,体现在:
①生存空间的丧失是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为严重的影响。
②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而影响国家安全。
③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而影响国家安全。
④受其他国家波及而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3.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1)应对措施
(2)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的重要保障,减缓、适应、资金和技术四个方面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是国际合作关注的重点。
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
碳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对环境的影响,与主要发生在局地和区域尺度上的环境偏离正常自然状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不同,全球变暖造成的环境问题类型是全球尺度上的系统变化,是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正在发生的从一种状态向另外一种状态的转变。这种状态转变从多个方面带来自然环境各种服务功能的变化,可能给人类乃至整个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后果。
1.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4)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对工业的影响
(6)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7)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3.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主要由低碳产业体系、低碳人居环境体系、低碳消费体系、低碳管理体系四大体系组成,四者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低碳经济建设的着力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着力点 | 具体措施 |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 ①控制煤炭消费的过快增长,推进节能降耗;②大力开发新能源,促使能源结构多元化 |
优化产业结构 | ①促进传统产业的低碳化转型,逐步淘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夕阳产业;②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着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 ①大力推动低碳技术创新,构建多元化低碳技术体系;②提高企业低碳技术创新能力 |
优化低碳经济建设机制 | ①构建地区碳交易机制;②优化低碳技术创新机制;③建立产业政策导向机制;④建立低碳环境监管机制;⑤完善财政税收调控机制等 |
(2021·天津地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给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1)图中所示北冰洋永久性块状冰的区域分布特征见下表,填表分析原因。(6分)
永久性块状冰区域分布特征 | 原因 |
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 | ①____________ |
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 |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
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立在斯瓦尔巴群岛上。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
(2)分析该群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的原因。(6分)
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会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冻土、植被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也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减弱。
(3)任选一角度(温室效应增强或减弱),说明上述变化影响温室效应的过程。(6分)
答案 (1)①极点附近地区温度更低 ②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海水增温 ③与大西洋之间通道较宽,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
(2)该群岛气温低,环境极端;生物数量、种类少,生长缓慢;岛屿面积小,相对封闭。
(3)角度一:温室效应增强。
①过程:冰川面积减小,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面辐射增强,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②过程: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角度二:温室效应减弱。
过程: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光合作用能够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减弱。
解析 (1)永久性块状冰在极点附近地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在欧洲以北海区分布面积小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影响,与大西洋间的通道较宽,使温度较低的海水与温度较高的海水交换多,海水温度高,冰块少。(2)结合材料信息,从该群岛气候、生物数量和种类及生长速度、岛屿面积等角度分析作答。(3)温室效应增强,可从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冻土融化,土层中释放温室气体增多分析。温室效应减弱,可从植被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来分析。
(2022·山东临沂模拟)一科研团队以碳循环为研究目标为某岛屿编制低碳城镇发展规划,分别统计了碳源系统(碳的排放来源)、碳汇系统(碳的吸收消耗)和社会各排放部门碳的流量结构(下图示意)。该岛植被覆盖率高,年均自然和人为共排放CO29.6万吨,自然生态系统共可吸收CO20.7万吨。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该岛屿最可能位于( )
A.山东省 B.浙江省
C.广东省 D.海南省
2.促进该岛屿碳源与碳汇系统趋向平衡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岛屿植被覆盖率 B.大量减少岛屿人口数
C.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D.扩大贝藻养殖的规模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排放部门主要为“供暖”,四省份中只有山东位于北方地区,A正确。第2题,读材料可知,该岛碳排放数量远大于碳吸收数量,故使碳源与碳汇系统趋向平衡的主要措施应为减少碳排放数量;读图可知,碳源系统中“化石燃料使用”的比重很高,故需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C正确。
2009年联合国发布了题为《蓝碳:健康海洋对碳的固定作用——快速反应评估》报告,提出了“蓝碳”这一概念,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光合作用的碳。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储存时间可达数千年。据此完成3~5题。
3.固定“蓝碳”的生态系统主要是( )
A.岳桦林 B.冷杉林
C.胡杨林 D.红树林
4.“蓝碳”形成有利于( )
A.减轻沙尘暴
B.缓解温室效应
C.增加粮食产量
D.减轻酸雨污染
5.“蓝碳”的主要优势有( )
①储存时间长 ②存储空间广 ③储存容量大 ④储存效率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3.D 4.B 5.D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固定“蓝碳”的生态系统为沿海生态系统,选项中只有红树林是沿海生态系统,D正确。第4题,“蓝碳”为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光合作用的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固定下来,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第5题,由材料“全球大气中,一半以上的碳由沿海生态系统捕获,储存时间可达数千年”可知,“蓝碳”储存时间长、储存容量大、储存效率高,①③④正确;而沿海生态系统面积小,故“蓝碳”存储空间小,②错误。故选D。
课时精练
(2022·河北石家庄质检)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CO2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持续增长,CO2排放日益增加。我国碳减排任重而道远,各省份碳排放影响因素各不相同,碳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下图示意2000~2015年全国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据此完成1~3题。
1.2000~2015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B.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C.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D.产业转移力度增大
2.2015年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全国最高,其主要原因是山东省(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B.煤炭储量丰富
C.碳排放强度大 D.工业规模较大
3.对于河南和广东等人口大省,实现碳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增加宣传力度,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
C.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大量人口外迁
D.推广清洁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
答案 1.C 2.D 3.B
解析 第1题,碳排放强度是指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带来的CO2排放量。2000~2015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耗矿物能源量增加,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C正确。第2题,碳排放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山东工业发达,规模大,因此碳排放总量高,D正确。第3题,碳排放量是指燃烧一次能源中的化石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所排放的CO2量,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A、C错误;推广清洁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但清洁能源完全替代化石能源不现实,D错误;提高人口素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B正确。
(2022·广东深圳市质检)植被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器。分析植被物候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助于气候变化分析,而且对于准确评估植被生长趋势、生产力以及全球碳收支均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森林关键物候期中春季返青期和秋季落叶期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
A.温度 B.降水 C.风力 D.日照
5.随着全球变暖,我国东北地区森林不同树种的春季物候(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期等)、秋季物候(脱落末期)、生长期产生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春季物候提前 B.生长期缩短
C.秋季物候延迟 D.生长期延长
答案 4.A 5.B
解析 第4题,我国东北森林属于落叶阔叶林,秋季气温下降,树木落叶,春季气温回升,树木发芽返青,故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温度。故选A。第5题,随着全球变暖,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延迟,生长期延长,故选B。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完成6~8题。
6.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调整能源结构,下列受此过程冲击最大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 B.食品 C.纺织 D.电子
7.“碳交易”的出现能使( )
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 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④排污量小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生物柴油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德国
C.韩国 D.马来西亚
答案 6.A 7.C 8.D
解析 第6题,“低碳经济”要求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工业生产模式,对能源需求量大的工业发展最为不利,钢铁工业能源需求量大,故受冲击最大,A正确。第7题,依据材料,“碳交易”是指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碳排放越多,企业成本就会越高,排污量小的企业获益就越大,因此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就会减少碳排放量,进而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由于碳排放量小而收益较大,故选C。第8题,棕榈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马来西亚纬度低,位于热带,其他三个国家主要位于中纬度地区,故选D。
9.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6分)
(1)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4分)
(2)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6分)
(3)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要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6分)
答案 (1)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毁林面积增加,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2)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影响沿海渔业。
(3)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4章 课时84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4章 课时84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含详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走向生态文明,国家战略与政策,国际合作,我国的石油储备基地,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据表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2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2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实施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1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3章 课时81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含详解),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PCB主要来自,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