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夯实练32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展开基础夯实练32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英国某经济史学家在提到工业革命动因时认为,新式机械设备和新技术在英国不断地被发明出来和大规模地应用,“包括蒸汽机、水力纺纱机、珍妮纺纱机、焦炭冶铁技术等,这些发明有一项共同的特征——对煤炭的消耗较大,且造价偏高,但对人力的耗费却不大”。这反映出( )
A.高工资水平是推动工业革命的一个因素
B.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C.英国煤炭的价格高利于工业革命开展
D.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纺织业领域
2.18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圈地运动发展到了议会圈地时期。据资料统计从1700年到180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总人口增加了81%,而这个时期的农业人口却只增加了8.5%。据估计在1750年到1800年之间英国粮食的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了三分之一。由此可推知圈地运动( )
A.降低了英国农村人口出生率
B.客观上推动了工业革命进行
C.是英国政府发起的经济改革
D.是农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
3.有学者认为:“如果有什么原因比别的因素更多地促进工业革命发生的话,那就是社会模仿。”首先,富人跟贵族在追求时髦方面互相竞争;18世纪中叶,中产阶级也参与了这种竞争;到18世纪末,技工和雇工也参与了这种竞争,因而增加了社会总需求。材料强调的是( )
A.工业革命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B.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C.国内市场扩大推动了技术的变革
D.经济发展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4.下图是一位学者笔记的部分内容。由此推知,其思考的问题是( )
A.古代亚洲科技对欧洲的影响
B.工业革命发生地的偶然与必然
C.资本主义在欧洲产生的原因
D.世界文化中心转移的主要轨迹
5.(2022·济南三模)1701年、1720年,英国两次通过棉布法案,禁止印度棉纺织品输入,但收效甚微——仅仅让走私愈演愈烈。1814—1828年,印度出口英国的布匹骤降2/3,而英国纺织品对印度的出口量则增长逾5倍。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英国( )
A.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C.加剧了对殖民地的掠夺
D.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6.(2022·天津河东区二模)英国工业革命之初,许多工厂主会雇佣贫困儿童在纺织业、煤矿业等行业中做工,他们的工作非常简单。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棉纺织业等行业技术革新非常快,机器变得越来越复杂,童工很难操作机器。据此可知( )
A.科技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B.英国社会对人权问题愈加关注
C.工业革命导致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剧
D.职业教育未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7.(2023·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创新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许多企业甚至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现象( )
A.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缓解了劳资矛盾
C.反映科技与生产的结合
D.反映了国家干预
8.(2022·日照高三期末)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演示文本。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B.“蒸汽时代”的到来
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9.(2023·南通模拟)如图是1764—1850年英国商品价格指数和英国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指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以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图中数据表明( )
A.价格指数的不断攀升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结果
B.工业化和工厂制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劳动岗位
C.工业革命总体上导致工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恶化
D.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
10.(2022·浙江北斗联盟联考)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年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问题突出
D.政府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
11.18世纪以前的英国社会在安于现状中停滞不前,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命运几乎是父辈的翻版,与自己的奋斗并无多少必然联系;18世纪时这种状态被打破,社会各阶层都加入到追求财富的行列中,他们认为凭借努力可以过和自己父辈完全不同的生活,甚至可以成为高不可攀的贵族。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结构的变动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共识
C.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
D.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12.(2022·日照二模)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巨头在回答其铁丝网线比一般铁丝贵50%的质询时说:“因为我们实际上拥有美国现存的铁丝网线及其制造设备的一切专利,而且我们声明:任何人制造铁丝网都将侵犯我们的权利。”石油巨头洛克菲勒说:“要红蔷薇含苞待放,必须剪除多余的枝叶。”这表明垄断企业的行为( )
A.恶化了劳动人民的生活
B.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C.损害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D.挑战了政府的行政权力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世纪。从6世纪到18世纪末,这是资本主义的童年阶段。作为早期资本主义主要象征的手工工场,不管是集中的还是分散的,全都是商人开办的,英国的资本主义农场也是商人租地办起来的。商人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主体。他们除去控制工业之外,其上层还以借贷手段食利,聚敛财富,演变为金融家和财界巨子,成为资产阶级中最有实力的金融资产阶级。他们的主要业务是购买国债和为政府包税。这个主要由包税人和银行家组成的金融资产阶级,实际上扮演了当时整个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和领导者。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像政治革命那样,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波,并引起局势的大动荡。但是生产力超乎人们意料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巨变,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机制,推动着整个社会的演变。仅仅数十年间,以乡村和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就变成了以城市和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使人们的生活以及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都大为改观了。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造,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工业产值大大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人们的价值观、择业标准明显改变等等,都使身处其境的人们大为惊讶。有人发财了,更有人破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是,当时任何人都不能够阻挡这个趋势,只能去适应它,即便是执政者也无法例外。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世纪的历史依据。(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的实质及其历史条件。(8分)
1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美国、德国和俄国的工业化
美国:美国工业革命从移植英国技术开始,但很快创新了标准制度,通过机器和零件的标准化,促进了大规模生产;1790年,美国国会通过首部专利法,1890-1900年,美国政府颁发了234 956项专利证书;1896年,美国通过战争夺取墨西哥领土,经济区域迅速扩大;钢铁和汽车工业是美国工业增长中占重要地位的产业,1899年美国钢产量占到世界钢产量的43%并在激烈的竞争中涌现出汽车大王亨利·福特;1900年,资本在百万美元以上的美国大企业已比比皆是,它们占企业总数的0.9%,却占工人数量的25%和工业产值的38%;1860—1915年到达美国的移民总人数为2 850余万。
德国:1825年普鲁士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到60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5%;德国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采矿与冶金钢铁工业成为德国领导性的工业部门;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遍及采煤、电气等工业部门;德国政府实行高关税政策,保护民族工业并大力资助私营企业。在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政府对经济的改革措施都是以政令方式颁布实施;19世纪末,德国所占殖民地不到英国的1/10。从大陆扩向全球,建立幅员辽阔的殖民帝国,成为威廉时代对外政策的重心。
俄国:19世纪中期一批英国工程师到俄国设厂并向俄国输出机器和技术人才;19世纪50年代俄国棉纱生产的集中,使大型棉厂添置机器织布、机器印花,向联合型方向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俄国奉行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1861—1875年先后授权141家机器制造企业免税进口金属;1860—1879年,俄国机器制造企业增加近1倍,产值增加了5.5倍,但重工业这一关键部门的资本主义改造仍极为缓慢。
从以上材料中提炼两条促进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因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提炼因素正确;说明充分;逻辑合理。)
参考答案
1.A [据题干“这些发明有一项共同的特征——对煤炭的消耗较大,且造价偏高,但对人力的耗费却不大”可知,这样可以减少成本,使利润最大化,故选A项;题干未提及圈地运动,排除B项;“利于”不符合逻辑,材料强调推动工业革命的一个因素是“对人力的耗费却不大”,即资本家重点考虑人工因素,排除C项;材料中探讨的是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未讨论工业革命的集中领域,排除D项。]
2.B
3.C [根据材料可知富人和中产阶级模仿贵族消费,促进了技术的变革,C项正确;工业革命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市场扩大推动了技术的变革,不是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4.B [根据图片内容可知,该学者论述了古代中国、阿拉伯帝国、意大利三个国家的经济发达、科技发达,但是他们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却在英国这个欧亚大陆最西北边缘的岛国发生”,据此可知,该学者所思考的问题是“工业革命发生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故选B项。]
5.B [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不是出口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与殖民掠夺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6.A [依据材料可知童工因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术,而难以操作机器,说明操作机器需要一定的知识与技术,故选A项;材料没有反映英国社会关注人权问题,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劳动力供不应求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对工人进行职业教育的信息,排除D项。]
7.C [19世纪后半期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因此出现了企业投资技术创新、资助科学研究等现象,C项正确;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兴起,排除A项;劳资矛盾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排除D项。]
8.B
9.D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实际工资指数大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有利于工人实际收入的改善,D项正确;价格指数最高是出现在1813年,不是逐年上升,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劳动岗位的增多,排除B项;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工资水平提高,工人生活得以改善,而不是恶化,排除C项。]
10.C
11.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兴起,人们认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社会地位,即经济发展影响了文化价值追求,C项正确;社会结构包括政治结构、经济结构,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影响,得不出民主政治冲击传统社会秩序的结论,排除D项。]
12.C
13.(1)历史依据:世界历史开始向近代转型;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手工工场已经出现;商业资本主义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大。
(2)实质: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其逐渐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历史条件: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海外贸易、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知识;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等。
14.因素1: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推动了工业化发展。
史实说明:俄国奉行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兴办教育重视人才等;德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以政令方式推动经济改革;美国通过专利法,给予发明人以专利保护,鼓励创造发明。
因素2:近代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
史实说明:俄国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普鲁士推行义务教育制度;日本明治维新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等。
因素3:变革生产方式推动工业化发展。
史实说明:美国重视重工业和垄断企业的发展;德国采矿冶金部门发展迅速,垄断组织遍及采煤、电气等工业部门;俄国重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基础夯实练67 医疗与公共卫生--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基础夯实练67 医疗与公共卫生--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夯实练66 交通与社会变迁--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基础夯实练66 交通与社会变迁--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夯实练61 古代的商业贸易--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基础夯实练61 古代的商业贸易--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