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4次月考生物试题
展开高一生物周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5每题2分,16-25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遗传学实验原理或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魏斯曼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精子成熟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现象
B.为鉴定一高茎豌豆是否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测交
C.为确定果蝇眼色性状是否属伴性遗传,可进行正反交实验
D.艾弗里的实验运用“加法原理”提出DNA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2.如图表示生物的体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
B.图b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Cc
C.图c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二倍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成
3.对下图遗传图解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过程中发生遗传因子分离 B.③过程发生了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C.图1子代中Aa占所有子代的1/2 D.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1/3
4.某同学对“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进行了改进,用卡片代表不同的遗传因子,具体装置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信封中的卡片分别代表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需满足数量比1:1
B.分别从“③”和“④”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分别从“①”和“③”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每次分别从4个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最多可产生9种组合
5.蟋蟀为二倍体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雌性蟋蟀具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蟋蟀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即雄性蟋蟀的染色体组成为28+XO。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性蟋蟀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可形成15个四分体
B.雄蟋蟀体内不含有染色体数目为30条的细胞
C.减数分裂I后期,雄性蟋蟀细胞的一极可能含有14条染色体
D.若显微镜下观察到某蟋蟀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则一定为雌蟋蟀
6.部分基因在果蝇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I和基因Ⅱ不同的原因是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基因I和基因Ⅱ发生互换
C.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是等位基因
D.雄性X染色体上的基因来自其雌性亲本
7.下图表示某果蝇(2n=8)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其中只显示了一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产生的4个子细胞均不含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2和染色体4最可能是性染色体,且该果蝇的性别为雄性
C.若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1和4、2和3会发生联会形成2个四分体
D.若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则完成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内只有2条染色体
8.如图为人体细胞内基因1、基因2与相关性状的关系简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个体正常体细胞中不会同时存在基因1与基因2
B.图中表现出的遗传信息传递途径为:DNA→RNA→蛋白质
C.老人白发增多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含量下降
D.基因1与基因2对性状的控制方式相同
9.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0.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甲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乙结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X层中含有碱基数是Y层的1/3
A.B.X层全部是仅含“N的基因
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6300个
C.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是1:4
11.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于是他和其同事设计了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下列有关杂交实验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F1中红眼雌果蝇和F2中白眼雄果蝇交配,可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
B.无论第几代果蝇,只要红眼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如果出现白眼果蝇,则该果蝇一定为雄性
C.图示果蝇杂交实验属于“演绎-推理”的“实验验证”阶段
D.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通过该实验现象能够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12.下图为果蝇的X、Y染色体的示意图,I片段为同源区段,Ⅱ-1、Ⅱ-2片段为非同源区段。已知果蝇的刚毛与截毛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取纯合亲本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P | F1 |
实验一:刚毛雌果蝇×截毛雄果蝇 | 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1:1 |
实验二:截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 | 刚毛雌果蝇:刚毛雄果蝇=1:1 |
A.由实验一或实验二均可判断刚毛与截毛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由实验一可判断控制刚毛与截毛性状的基因位于I片段上
C.由实验一、实验二可判断B、b基因不可能位于II-2
D.B、b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13.一位患有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的妇女(其父亲与丈夫表现型正常)想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医生建议对极体进行基因分析,筛选出不含该致病基因的卵细胞,采用试管婴儿技术辅助生育后代,技术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判断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可选择极体1或极体2用于基因分析
C.自然生育患该病子女的概率是25%
D.极体1可能含有0或1或2个致病基因
14.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
基因型 | XBXB | XBXb | XbXb | XBY | XbY |
比例(%) | 42.32 | 7.36 | 0.32 | 46 | 4 |
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6%、8% B.8%、92%
C.78%、92% D.92%、8%
15.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一黑色、b灰色、B1一黄色)。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若干年后,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分别属于不同的物种
B.随着时间的推移,乙岛屿上B1的基因频率一定会继续升高
C.三个岛屿中乙、丙两个岛屿上的环境背景颜色更加接近
D.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16.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三种表型,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D/d、R/r控制,已知基因B、D和R三者共存时表现为红花(分为深红花、浅红花两种表型)。选择深红花植株与某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均为浅红花,F1自交,F2中深红花:浅红花:白花=1:26:37。下列关于F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浅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7种
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9种
C.F2浅红花中纯合子占1/26
D.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rr
17.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橙红色。将W基因用红色荧光标记,w基因用蓝色荧光标记。下列对纯种非糯性与糯性水稻杂交的子代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2个红色荧光点和2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是分离定律的直观证据
B.观察Fl未成熟花粉时,发现1个红色荧光点和1个蓝色荧光点分别移向两极,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发生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C.选择F1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橙红色
D.选择F2所有植株成熟花粉用碘液染色,理论上蓝黑色花粉和橙红色花粉的比例为3:1
18.一孕妇为某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丈夫正常。孕妇怀有双胞胎,用放射性基因探针对孕妇及其丈夫和两者的双胞胎孩子进行基因诊断,检测基因的放射性探针为基因d探针,检测基因D的放射性探针为基因D探针,诊断结果如图所示,空圈表示无放射性,深色圈放射性强度是浅色圈的2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B.个体1为孩子,女性患病
C.个体2为丈夫,不携带致病基因 D.个体3为孩子,女性正常
19.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和乙种遗传病的家系图。人群中甲病的患病率为1%,3号无乙病致病基因。10号个体与该区域的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两病都患的后代的概率为( )
A.1/88 B.1/44 C.1/36 D.1/22
20.小鼠体细胞核DNA含量为2N,细胞中mT蛋白对精子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若敲除控制合成mT蛋白的基因,检测并统计曲细精管中相关细胞DNA含量及细胞数目比率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细胞类型(DNA含量) | 正常鼠的细胞数目比率(%) | 敲除鼠细胞数目比率(%) |
细胞A(N) | 46.4 | 25.7 |
细胞B(2N) | 16.7 | 40.6 |
细胞C(4N) | 25.2 | 23.8 |
A.细胞A和细胞B的类型分别是精子和精原细胞
B.与正常鼠相比,敲除鼠的初级精母细胞数量显著下降
C.敲除鼠的精子形成过程阻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DNA含量由2N到4N的变化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
21.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中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一条染色体复制得到的两条相同染色体不可充当同源染色体
B.b点的出现与高尔基体有关
C.ab段细胞中曾出现过两个染色体组
D.秋水仙素导致ce段没有出现细胞分裂
22.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如表信息可预测,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 BB | Bb | bb |
男 | 非秃顶 | 秃顶 | 秃顶 |
女 | 非秃顶 | 非秃顶 | 秃顶 |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2
23.养鸡业中,母鸡的经济效益比公鸡好,但鉴别小鸡的雌雄存在一定困难。家鸡染色体上的基因B使鸡爪呈棕色,不含基因B的个体鸡爪呈粉色。遗传学家利用X射线处理母鸡甲,最终获得突变体丁,流程如图所示(染色体未按实际大小比例画出),由此实现多养母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以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
B.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区分乙、丙个体
C.③过程中,丙与bbZZ的公鸡杂交,子代中有1/2为bbZWB
D.将突变体丁与bbZZ的公鸡杂交,可通过观察鸡爪颜色对子代进行性别鉴定
24.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 甲基化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遗传印记影响该基因传递的示意图,其中灰色(A)对褐色(a)为显性,且被甲基化修饰的基因不能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印记没有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B.雌鼠和雄鼠基因型相同,但表现型不同
C.雄鼠的A基因来自于母方,a基因来自父方 D.雌雄鼠杂交得到的子代的表现型之比为3:1
25.以下语句中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甲型 H1N1 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 DNA 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③玉米体细胞中有 10 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5 对
④孟德尔所做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过程中并未发生基因重组
⑤1 个 DNA 分子只能转录出 1 种 1 个 mRNA
⑥人类猫叫综合征是 5 号染色体丢失的结果
⑦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⑧遗传信息是指DNA 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A.④⑧ B.①④⑦ C.⑥⑧ D.④⑤⑥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6.(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8分)下图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I、图Ⅱ是某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Ⅲ是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图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
(1)图I中乙细胞处于图Ⅱ中_____阶段;图I中丙细胞处于图Ⅱ中_____阶段。
(2)图Ⅱ中,曲线BC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曲线DE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曲线HI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
(3)某同学说他画的图I中的甲细胞是对应图Ⅱ中EF阶段的细胞,请改正甲图中的错误:_____(2分)。
(4)若图Ⅲ纵轴表示正常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则CD阶段对应的细胞分裂时期是_____。
2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下图甲、乙、丙表示生物细胞中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细胞主要可按图___________(甲、乙、丙)进行相关生理过程。
(2)图乙表示___________生物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2分)。
(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将其置于只含有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子代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_。
(4)基因H、N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所示。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N转录时以___________链为模板。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___________。
在基因表达中,编码序列在基因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全部碱基对数量的10%。若一个基因片段中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酯键有1198,则该基因表达时需要的氨基酸总数不超过_______(2分)个(不考虑终止密码)。
2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水稻(2n=24)自花受粉,水稻的无香味(Y)对有香味(y)为显性。无香味人工杂交水稻(如图1)经过长期诱变处理得到以下三种类型的变异(如图2)。
(1)类型一的产生是因为y基因内发生了碱基的________________(1分),属于________(1分)(填“显性”或“隐性”)突变。
(2)类型二发生的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1分),若类型二的植株M可正常产生配子,各种配子活力相同且可育,但含Y或y基因的个体才能存活,则该变异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及分离比是____________。
(3)类型三的植株N自交,子代无香味∶有香味=2∶1,对该异常分离比的出现,同学们经讨论分析提出两种假说。假说一:含两条缺失染色体的受精卵不能发育;假说二: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受精能力为正常雄配子的1/2。为了探究假说的正确性,请利用植株N的自交子代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任选一株________植株作父本和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杂交,统计子代表型及分离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则假说一正确;
②若_______________,则假说二正确。
29.(每空2分,共10分)每空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因红细胞中缺乏正常的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导致进食新鲜蚕豆后可发生急性溶血。患者常表现为进食蚕豆后发生溶血性贫血,但并非所有的G6PD缺乏者吃蚕豆后都发生溶血,而且成年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儿童。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可以推测蚕豆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至少答出2点)。
(2)某机构对6954名婚检者进行蚕豆病筛查,共发现193例患者,其中男性158例,女性35例,初步推测蚕豆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决定的。
(3)研究表明,GA、GB、g互为等位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GA、GB控制合成G6PD,而g不能控制合成G6PD。图1所示为某家族蚕豆病遗传系谱图,图2所示为该家族部分成员相关基因的电泳图谱。
正常情况下,图1中Ⅱ-10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图1中Ⅱ-7为患者,推测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也可能是表观遗传。为探究Ⅱ-7患病的原因,现对Ⅱ-7的GA、GB、g进行基因检测,观察电泳图谱,若______,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若______则为表观遗传。
参考答案
1-5 CDBAC 6-10 DBBCA 11-15 BBBDC
16-20 CDBAC 21-25 ACCDA
26、(1) IJ AB
(2)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受精作用
(3)细胞质应为均等分裂、细胞中应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条数应为4条
(4) 有丝分裂后期
27、(1)丙
(2)原核 边转录边翻译(或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或转录和翻译场所相同等)
(3)1:7 (4) a 由GUC变为UUC 20
28、(1)增添、缺失或替换 显性
(2) 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 无香味:有香味=4:1
(3)无香味 多株有香味植株
无香味:有香味=1:1 全部为无香味或无香味:有香味=1:2
29、(1)基因、环境因素、年龄
(2)隐性
(3)只存在g一条电泳条带
存在GB和g(或GA和GB)两条电泳条带
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漯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漯河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生物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