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汲水而上,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色成至白”(《天工开物》生产井盐)。上述古代研究成果中涉及的物质分离操作是
A.蒸馏 B.萃取分液 C.蒸发结晶 D.趁热过滤
【答案】C
【详解】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即加热浓缩溶液,晶体析出,为蒸发结晶,故选C。
2.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造纸包括破碎,碱浸,漂白,沉浆等过程,均不涉及化学变化
B.古代制造指南针主要材料是磁石,磁石中含有带磁性的Fe2O3
C.大量使用烟花、鞭炮等火药制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活字印刷术使用的黑墨,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
【答案】D
【详解】A.造纸中的漂白一定是化学变化,A错误;
B.磁石中含有带磁性的是Fe3O4,而不是Fe2O3,B错误;
C.燃放烟花、鞭炮产生大量粉尘和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大量使用烟花、鞭炮等火药制品会造成环境污染,C错误;
D.活字印刷使用的黑墨为碳单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较为稳定,D正确;
故答案选D。
3.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 B.中子数为20的Ar原子:Ar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S的电子式:
【答案】A
【详解】A.丙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2,A正确;
B.中子数为20的Ar原子:Ar,B错误;
C.Na+核外两个电子层,由内而外电子数为2、8,C错误;
D.H2S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故选A。
4.化学创造美好生活。下列生产活动中,没有运用相应化学原理的是
选项
生产活动
化学原理
A
乙烯水化法制工业酒精
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B
利用明矾净水
Al3+有氧化性
C
利用硅做太阳能电池
硅是半导体材料
D
轮船铁护栏上绑一块锌
牺牲阳极保护阴极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乙烯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A正确;
B.明矾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杂质使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B错误;
C.硅为半导体材料,能用于制作太阳能电池,C正确;
D.轮船铁护栏上绑一块锌,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腐蚀,铁作正极被保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
答案选B。
5.苹果酸环二酯(OP)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OP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OP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
C.OP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D.OP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C
【详解】A.OP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羧基和酯基,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项正确;
B.OP中含有酯基,能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B项正确;
C.OP中不含有可使Bt2的CCl4溶液褪色的官能团,C项错误;
D.OP中含有羧基,能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D项正确;
答案选C。
6.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酚酞变红色的溶液:K+、Ca2+、HCO、CO
B.0.1 mol·L-1 Fe2(SO4)3溶液:Cu2+、NH、NO、SO
C.pH=1的溶液:Ba2+、K+、CH3COO-、NO
D.无色透明的溶液:Cu2+、Na+、SO、NO
【答案】B
【详解】A.滴入酚酞变红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碳酸氢根不能存在,碳酸根和钙离子也不能共存,A错误;
B.所给离子相互之间均不反应,可以共存,B正确;
C.酸性溶液中醋酸根不能存在,C错误;
D.铜离子为蓝色,无色溶液中不能存在,D错误;
故选B。
7.用如图实验装置和方法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SO2
B.用装置乙从碘水溶液中萃取碘
C.用装置丙除去鸡蛋清中混有的NaCl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FeSO4溶液获得FeSO4晶体
【答案】B
【详解】A.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A错误;
B.苯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苯的密度比水小,有色层在上层,B正确;
C.鸡蛋清溶液为胶体,过滤不能分离胶体和溶液,C错误;
D.硫酸亚铁容易被氧气氧化,加热蒸干硫酸亚铁溶液得到硫酸铁晶体,D错误;
故选B。
8.部分含硫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可与c反应生成b
B.c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b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d
D.可存在a→b→c→d→f的转化关系
【答案】C
【分析】根据价类图可知,a为H2S,b为S,c为SO2,d为SO3,e为H2SO3,f为H2SO4,据此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A.a为H2S,c为SO2,两者会发生反应生成S单质和水,A正确;
B.c为SO2,S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B正确;
C.b为S,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会生成SO2,不会生成SO3,C错误;
D.H2S与氧气可发生反应生成S,S与氧气反应生成SO2,SO2与氧气一定条件下发生SO3,SO3与水反应会生成H2SO4,D正确;
故选C。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H2Cl2含有C-Cl键的数目为2NA
B.0.1mol·L-1 的盐酸中含有氯离子总数为0.1NA
C.一定条件下,1mol N2与3mol H2充分反应,生成NH3的分子数为2NA
D.1mol Na2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O2的分子数目为NA
【答案】A
【详解】A.1 mol CH2Cl2含有2mol C-Cl键,C-Cl键数目为2NA,A正确;
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氯离子数目,B错误;
C.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为可逆反应,无法计算生成氨气的数目,C错误;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1mol Na2O2与足量H2O反应,生成O2的分子数目为0.5NA,D错误;
故选A。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所用试剂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物质(杂质)
除杂试剂
A
FeCl2溶液(FeCl3)
Fe粉
B
Cl2(HCl)
饱和的食盐水
C
NaCl溶液(CaCl2)
Na2CO3溶液、HCl溶液
D
CH2=CH2 (SO2)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铁粉与氯化铁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能达到除杂目的,A不符合题意;
B.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低,HCl可溶于饱和食盐水,能达到除杂目的,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滤可除去碳酸钙,用盐酸溶液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再加热可除去过量的盐酸,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乙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CO2,除去了SO2但又引入了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目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钠与水反应:Na+2H2O = Na++2OH-+H2↑
B.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C.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入硫酸:Ba2++SO=BaSO4↓
D.H2O2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5H2O2 +6H++2MnO=2Mn2++5O2↑+8H2O
【答案】D
【详解】A.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A项错误;
B.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B项错误;
C.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C项错误;
D.H2O2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5H2O2 +6H++2MnO=2Mn2++5O2↑+8H2O,D项正确;
答案选D。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 FeCl2 Fe(OH)2
B.N2(g) NO(g)HNO3(aq)
C.NaCl(aq)Cl2漂白粉
D.SiO2H2SiO3(胶体)Na2SiO3溶液
【答案】C
【详解】A.氯气和铁反应得到氯化铁,A错误;
B.一氧化氮与水不反应,B错误;
C.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得到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得到漂白粉,C正确;
D.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D错误;
故选C。
13.有平衡体系:CO(g)+2H2(g)⇌CH3OH(g) ΔH <0,为了增加甲醇(CH3OH)单位时间的产量,应采用的最佳措施是
A.高温、高压 B.低温、高压、催化剂
C.低温、低压 D.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
【答案】D
【详解】该反应为放热的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高温将会使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甲醇的产量,但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也不利用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所以温度应适当;高压能使平衡正向移动,从而提高甲醇的产量;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但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平衡前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故为了增加甲醇(CH3OH)单位时间的产量,应采用的最佳措施是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答案选D。
14.双碱法脱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SO2表现还原性
B.过程Ⅱ中,1 mol O2可氧化2 mol Na2SO3
C.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
D.总反应为
【答案】A
【分析】过程Ⅰ的反应方程式为,过程Ⅱ的反应方程式为,总反应为。
【详解】A.过程Ⅰ为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由过程Ⅱ的反应方程式可得关系式 由此可知1 mol O2可氧化2 mol Na2SO3,故B正确;
C.根据图示,再结合过程Ⅰ和过程Ⅱ可知,NaOH在整个过程中参与了循环,故C正确;
D.根据图示可得总反应为,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关于图示反应问题,箭头尾端为反应物,箭头所指方向为反应产物,首尾相连的部分即为参与循环的物质。
15.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半径最小,W与Y同主族,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火山喷口附近有Z的单质存在,四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Q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C.W与Y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D.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
【答案】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半径最小,且结构中W只形成1个共价键,W与Y同主族,Y形成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Y为Na,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X为O,火山喷口附近有Z的单质存在,Z为S,所以,W为H、X为O、Y为Na、Z为S,以此解答。
【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W
C.W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NaH,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C正确;
D.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O大于 S,则X的简单气态氢化物比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6.常温下,向25.00mL0.1mol/L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HA,溶液的pH随加入的HA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HA是一种弱酸,溶液混合后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水电离产生H+的浓度c(H+): A>B
B.溶液中存在:c(H+)+c(Na+) =c(OH-)+c(A-)
C.从A到C,都存在:c(Na+)>c(A-)>c(OH-)>c(H+)
D.在D点:c(Na+)=2c(HA)+2c(A-)
【答案】B
【分析】B点时滴加酸的体积与碱溶液的体积相同,为滴定终点,溶质为NaA,水的电离程度最大;C点为中性点,H+和OH-浓度相等,根据电荷守恒,Na+和A-浓度相等;D点滴入酸的体积为碱溶液体积的2倍,故溶质成分为NaA和HA,两者的物质的量相同。
【详解】A.A点为碱溶液,水的电离受到抑制,B点为正盐溶液,促进水的电离,故由水电离产生H+的浓度c(H+): A 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A-),B正确;
C.C点为中性点,H+和OH-浓度相等,根据电荷守恒,Na+和A-浓度相等,C错误;
D.D点溶质成分为NaA和HA,两者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物料守恒:2c(Na+)=c(HA)+c(A-),D错误;
故选B。
二、实验题
17.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氰化钾(KSCN),装置如图:
已知:①CS2不溶于水,比水重;NH3 不溶于CS2;②E内盛放有CS2、水和固体催化剂。
实验步骤如下:
(1)制备NH4SCN溶液:CS2+3NH3NH4SCN + NH4HS (该反应比较缓慢)
①实验前,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②实验开始时打开K1,加热装置A、D,使A中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E中,至CS2消失。
则: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
(2)制备KSCN溶液:熄灭A处的酒精灯,关闭K1,将装置D加热至95-100℃除去杂质,一段时间后,打开K2,缓缓加入适量的KOH溶液,继续保持加热,制得KSCN溶液。
①E的仪器名称是_____。
②写出制备KSCN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制备硫氰化钾晶体:先滤去E中的固体催化剂,再减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_______,_______,干燥,得到硫氰化钾晶体。
(4)测定晶体中KSCN的含量:称取1.0g样品配成100mL溶液,量取2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Fe(NO3)3溶液做指示剂,用0.1000mol/LAgNO3标准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AgNO3标准溶液20.00mL。
①滴定时发生的反应:SCN- + Ag+= AgSCN↓(白色)。则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
②晶体中KSC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1) 检查装置气密性 2NH4Cl+ Ca(OH)2 CaCl2+ 2NH3↑+ 2H2O 观察气泡流速,以便控制加热温度
(2) 三颈烧瓶 NH4SCN + KOHKSCN + NH3↑+H2O
(3) 过滤 洗涤
(4) 当滴入最后一滴AgNO3溶液时,红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 97%
【分析】在装置A中加热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固体制取氨气,装置B中干燥氨气,氨气易溶于水、不溶于二硫化碳,通过观察装置C中气泡流速,可控制装置A的加热温度,在装置D的三颈烧瓶的下层CS2液体必须浸没导气管口,从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防止发生倒吸。在装置D中发生反应获得NH4SCN,由装置D分液漏斗加入KOH溶液与NH4SCN反应生成KSCN。滴定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CN-+Ag+=AgSCN↓,以Fe(NO3)3为指示剂,SCN-与Fe3+反应使溶液呈红色,当滴定结束时溶液红色消失,据此判断滴定终点现象。由反应消耗AgNO3的物质的量确定样品中KSCN的物质的量,进而可得其质量分数。
【详解】(1)实验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A是制取氨气的装置,药品为NH4Cl与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因为氨气不溶于CS2,所以与CS2反应缓慢,应缓慢通气,从而得出装置C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观察气泡的快慢来调节氨气的流速,以便控制加热温度,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观察气泡流速,以便控制加热温度;
(2)①E的仪器名称为三颈烧瓶;
②根据上述分析可知,KOH溶液与NH4SCN反应生成KSCN,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H4SCN + KOHKSCN + NH3↑+H2O;
(3)制备KSCN晶体:减压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以获得硫氰化钾晶体,故答案为:过滤;洗涤;
(4)①滴定时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CN-+Ag+=AgSCN↓,则刚好沉淀完时的锥形瓶中颜色变化是:红色褪为无色(或“浅黄色”、“黄色”),即滴定终点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AgNO3溶液时,红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内颜色不恢复;
②由反应SCN-+Ag+= AgSCN↓,可得出n(KSCN)=n(AgNO3)=0.1000mol/L×0.02L
=0.002mol,KSCN的质量分数为:=97%,答案为:97%。
三、工业流程题
18.LiFePO4可作为新型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以精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Fe2O3及少量CuO、SiO2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TiOSO4,同时得到的绿矾(FeSO4·7H2O)与磷酸和LiOH反应可制备LiFePO4,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之前先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
(2)酸溶时钛酸亚铁(FeTiO3)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①还原步骤中,加过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
②滤渣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
(4)滤渣中的铜提纯后可用于制取Cu2O,工业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总反应为:2Cu+H2OCu2O+H2↑。则:
①该装置中铜电极应连接直流电源的______极。
②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③当有0.1molCu2O生成时电路中转移_____mol电子。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酸溶速率
(2)FeTiO3+2H2SO4=FeSO4+TiOSO4+2H2O
(3) 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置换出铜 SiO2、Cu、Fe
(4) 正 2H2O+2e-=H2↑+2OH- 0.2
【分析】钛铁矿精矿用稀硫酸溶解得到强酸溶液中主要含有TiO2+、Fe2+、Fe3+、Cu2+等,加入过量铁粉还原铁离子,并置换出铜,过滤除去二氧化硅、铁、铜,然后冷冻过滤除去TiOSO4,得到滤液加入磷酸、LiOH、水和异丙醇可得LiFePO4,以此解答该题。
(1)
从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考虑,将矿石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酸溶速率;
(2)
酸溶时FeTiO3与硫酸反应生成FeSO4和TiOSO4,化学方程式为:FeTiO3+2H2SO4=FeSO4+TiOSO4+2H2O;
(3)
①铁具有还原性,能够与铁离子、铜离子反应;因此加铁屑的目的是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并置换出铜;故答案为: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置换出铜;
②由分析可知,滤渣成分的化学式是:SiO2、Cu、Fe;
(4)
①根据电解总反应:2Cu+H2OCu2O+H2↑可知,Cu发生氧化反应,做阳极,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②石墨电极的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③根据该反应可知2e—Cu2O,所以当有0.1molCu2O生成时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故答案为:正,2H2O+2e-=H2↑+2OH-,0.2。
四、原理综合题
19.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
(1)利用光能和催化剂, CO2和H2O(g)可转化为CH4:CO2(g)+2H2O(g)⇌CH4(g)+2O2(g), 图1为在恒温、紫外光照射、不同催化剂(Ⅰ、Ⅱ)作用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CH4的量随光照时间(单位:h)的变化。
①反应开始后的16小时内,在第____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CH4较多。
②0~20小时(h)内,在第Ⅰ种催化剂作用下,O2的平均生成速率v(O2)=___。实验测得当温度高于560℃,O2的平均生成速率明显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_。
(2)工业上常用CH4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制取H2:CH4(g)+H2O(g) ⇌CO(g)+3H2(g)。
已知:a. C(s) + 2H2(g) ⇌CH4(g) ΔH1
b. 2H2(g) + O2(g) = 2H2O(g) ΔH2
c. 2C(s) + O2(g) = 2CO(g) ΔH3
①反应CH4(g)+H2O(g)⇌ CO(g)+3H2(g)的ΔH=_____ 。
②下列说法中,无法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CH4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b.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c.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d.消耗1 mol CH4同时消耗3 mol H2
③一定温度时,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0.25 mol的CH4和0.25 mol的水蒸气发生以上反应。测得CH4平衡时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p1____ p2 (填“>”“<”或“=”);温度为1100 ℃时,y点的浓度平衡常数K=_____。
【答案】(1) II 1.5 mol·L-1·h-1 催化剂失去活性
(2) ΔH3-ΔH2-ΔH1 c < 4.32
【解析】(1)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应开始后的 16 小时内,在第II种催化剂作用下,收集的 CH4 较多。
②0~20 小时内,在第 I 种催化剂作用下,甲烷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15mol,依据CO2(g)+2H2O(g)⇌CH4(g)+2O2(g),氧气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30mol,则O2的平均生成速率v(O2)== 1.5 mol·L-1·h-1;温度高于560℃,O2的平均生成速率明显下降,可能是因为温度过高,催化剂失去了活性。
(2)
①依据盖斯定律,反应CH4(g)+H2O(g)⇌ CO(g)+3H2(g)可由c-b-a得到,则焓变ΔH=ΔH3-ΔH2-ΔH1。
②a.CH4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单位时间内生成甲烷和消耗甲烷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该体系恒容,总质量不变,所以密度一直不变,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消耗1 mol CH4同时生成3mol H2,则生成3mol H2同时消耗3 mol H2,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③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强越大,甲烷的转化率越小,由图示可知,温度一定时,p1下甲烷的转化率大于p2,则p1
五、结构与性质
20.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在新能源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在加工时,一般掺杂微量的铜、钴、硼、镓、硒等。已知铜的配合物A结构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二价铜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已知高温下Cu2O比CuO更稳定,试从核外电子排布角度解释_______。
(2)配体氨基乙酸根(H2NCH2COO-)受热分解可产生CO2和N2,N2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是_______。
(3)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立方氮化硼(结构如图)与金刚石结构相似,是超硬材料。立方氮化硼晶体内B-N键数与硼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
(5)六方氮化硼晶体结构与石墨晶体相似,层间相互作用力为______。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硬度与金刚石相似,其晶胞如图,晶胞边长为apm,立方氮化硼的密度是______g·cm-3(只列算式,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答案】(1) 1s22s22p63s23p63d9 亚铜离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核外电子处于稳定的全充满状态
(2)1 : 2
(3)异硫氰酸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所以沸点较高
(4)4 : 1
(5) 分子间作用力(或范德华力)
【解析】(1)
铜的原子序数为29,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则基态二价铜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9,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亚铜离子,亚铜离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处于稳定的全充满状态,所以导致高温下Cu2O比CuO更稳定。
(2)
N2的结构式为N≡N,三键中有1个σ键和2个π键,因此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1:2。
(3)
氮的电负性强,异硫氰酸(H-N=C=S)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硫氰酸(H-S-C≡N)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因此硫氰酸(H-S-C≡N)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
(4)
依据均摊法,该晶胞中N原子数为4,B原子数为8+6=4,则B-N键个数为16,立方氮化硼晶体内B-N键数与硼原子数之比为:16:4=4:1。
(5)
六方氮化硼晶体结构与石墨晶体相似,则该晶体层间相互作用力为范德华力(或分子间作用力);依据均摊法,N原子个数为4,B原子数为8+6=4,晶胞质量为g=g,晶胞体积为a3pm3=(a10-10)3cm3,晶胞密度为g/cm3=g/cm3。
六、有机推断题
21.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甲苯与氯气在三氯化铁催化下得到两种物质:和。
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是______。
(2)① E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
②由F制取G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①B→C的反应中,引入-SO3H的目的是_____。
②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H的分子式 ____。
(5)M与G( )互为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M有_____种(不包括G本身)。
①含有三个苯环 ②苯环之间不直接相连
(6)邻位和对位的氢原子容易被取代,导致产物不纯。结合题中信息,写出用苯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
【答案】(1)甲苯
(2) 氯原子##碳氯键 取代反应
(3) 防止氯原子在甲苯对位取代,避免产物不纯 Cl2+HCl+
(4)C22H17N2Cl
(5)14
(6)
【分析】A为苯,在CH3Cl、AlCl3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H2SO4∙SO3在100℃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与Cl2在FeCl3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D受热后发生水解,生成;E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等。
(1)
B为,名称是甲苯。答案为:甲苯;
(2)
① E为,官能团名称为氯原子(或碳氯键);
②F()与苯反应生成G()和HCl,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答案为:氯原子(或碳氯键);取代反应;
(3)
①由题给信息可知,甲苯与氯气在三氯化铁催化下得到两种物质:和,为防止副产物的生成,在B→C的反应中,引入-SO3H,目的是:防止氯原子在甲苯对位取代,避免产物不纯。
②C()与Cl2反应,生成D()和HCl,化学方程式:Cl2+HCl+。答案为:防止氯原子在甲苯对位取代,避免产物不纯;Cl2+HCl+;
(4)
H为,分子式为C22H17N2Cl。答案为:C22H17N2Cl;
(5)
M与G( )互为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含有三个苯环,②苯环之间不直接相连”的M,若1个Cl原子连在中心碳原子上,则另一Cl原子可以连在苯环的间位和对位(2种);若二个Cl连在同一苯环上,其中一个Cl在邻位,移动另一Cl原子,共有4种可能结构;若二个Cl连在同一苯环上,其中一个Cl在间位,另一Cl原子可能在间位或对位,共有2种可能结构;若二个Cl连在二个苯环上,其中一个Cl在邻位,另一Cl可在邻、间、对(3种);若二个Cl连在二个苯环上,其中一个Cl在间位,另一Cl可在间、对位(2种);若二个Cl连在二个苯环上,其中一个Cl在对位,另一Cl也在对位(1种),共有14种(不包括G本身)。答案为:14;
(6)
用苯为原料,制备时,先制得,再与H2SO4∙SO3在100℃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然后再引入-CH3,生成,最后去掉-SO3H。从而得出合成路线:。答案为:。
【点睛】合成有机物时,先比较原料有机物与目标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再参照信息或题给流程图进行分析。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ppt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教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原卷版docx、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知识点考点梳理验收卷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检验黑木耳中铁离子的步骤为,1ml转移的电子数目为,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化学创造美好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