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题库 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展开实验四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目的
(1)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掌握利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
2.实验原理
(1)控制变量法
①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②保持合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求加速度
a=或a=。
3.实验器材
小车、砝码、小盘、细绳、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导线两根、纸带、天平、米尺。
4.实验步骤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和小车的质量m。
(2)安装:按照如图1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施加牵引力)。
图1
(3)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一块薄木块,使小车能匀速下滑。
(4)操作:①悬挂小盘的细绳绕过定滑轮系于小车上,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编号码。
②保持小车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重复步骤①。
③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测加速度a。
④描点作图,作a-F的图像。
⑤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①和③,作a-图像。
1.数据处理
(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a。
(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说明a与F成正比。
(3)以a为纵坐标,为横坐标,描点、画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
2.注意事项
(1)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适当垫高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和纸带受到的阻力。在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小车上,让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匀速运动。
(2)不用重复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
(3)实验条件:m≫m′。
(4)一先一后一按:改变拉力或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3.误差分析
(1)实验原理不完善:本实验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代替小车的拉力,而实际上小车所受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2)用阻力补偿法测合力不准确、质量测量不准确、计数点间距测量不准确、纸带和细绳不严格与木板平行都会引起误差。
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真题示例1 (2020·北京卷,15)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做如下探究:
(1)为猜想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可利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两小车放在水平板上,前端通过钩码牵引,后端各系一条细线,用板擦把两条细线按在桌上,使小车静止。抬起板擦,小车同时运动,一段时间后按下板擦,小车同时停下。对比两小车的位移,可知加速度与质量大致成反比。关于实验条件,下列正确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图2
A.小车质量相同,钩码质量不同
B.小车质量不同,钩码质量相同
C.小车质量不同,钩码质量不同
(2)某同学为了定量验证(1)中得到的初步关系,设计实验并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的7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在图3所示的坐标纸上已经描好了6组数据点,请将余下的一组数据描在坐标纸上,并作出a-图像。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a/(m·s-2) | 0.62 | 0.56 | 0.48 | 0.40 | 0.32 | 0.24 | 0.15 |
M/kg | 0.25 | 0.29 | 0.33 | 0.40 | 0.50 | 0.71 | 1.00 |
图3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之前,需要思考如何测“力”。请在图4中画出小车受力的示意图。为了简化“力”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图4
A.使小车沿倾角合适的斜面运动,小车受力可等效为只受绳的拉力
B.若斜面倾角过大,小车所受合力将小于绳的拉力
C.无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多大,砂和桶的重力都等于绳的拉力
D.让小车的运动趋近于匀速运动,砂和桶的重力才近似等于绳的拉力
答案 (1)B (2)见解析图 (3)小车受力的示意图如解析图 AD
解析 (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必须控制小车所受拉力相同,而让小车的质量不同,所以钩码质量相同,故B正确。
(2)数据描点和a-图像如图所示。
(3)小车受垂直桌面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沿绳方向的拉力,平行桌面的摩擦力,如图:
使小车沿倾角合适的斜面运动,小车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刚好等于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则小车受力可等效为只受绳的拉力,故A正确;若斜面倾角过大,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于摩擦力,小车所受合力将大于绳的拉力,不利于简化“力”的测量,故B错误;对砂和砂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T=ma,由此可知加速度越小,砂和砂桶的重力越接近绳的拉力,故C错误,D正确。
【针对训练1】 (2021·福建南平市质检)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5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调整木板的倾角平衡摩擦阻力后,挂上小桶,带动小车运动并打出纸带。
图5
(1)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0 s,由此可以算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利用
图6
测得的数据,可得到小车质量M一定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6所示(F=mg,m为砂和小桶的总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拉力F较大时,a-F图线明显弯曲,产生误差。若不断增加小桶中砂的质量,a-F图像中各点连成的曲线将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a的趋向值为________(用题中出现的物理量符号表示)。为了减少上述误差,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
A.测小车的加速度时,利用速度传感器代替纸带和打点计时器
B.将无线力传感器捆绑在小车上,再将细线连在力传感器上,用力传感器读数代替砂和小桶的重力
答案 (1)1.46 (2)g B
解析 (1)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10-2 m/s2=1.46 m/s2。
(2)若不断增加小桶中砂的质量,a-F图像中各点连成的曲线将不断延伸,当重物质量无限大时,重物将近似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加速度a的趋向值为g。通过加入力传感器,将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计算出来,可以避免用重物的重力代替细线拉力带来的误差。
命题点二 教材实验创新
【真题示例2 (2021·湖南卷,1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7(a)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
(b)
图7
(1)用游标卡尺测量垫块厚度h,示数如图(b)所示,h=________ cm;
(2)接通气泵,将滑块轻放在气垫导轨上,调节导轨至水平;
(3)在右支点下放一垫块,改变气垫导轨的倾斜角度;
(4)在气垫导轨合适位置释放滑块,记录垫块个数n和滑块对应的加速度a;
(5)在右支点下增加垫块个数(垫块完全相同),重复步骤(4),记录数据如下表:
n | 1 | 2 | 3 | 4 | 5 | 6 |
a/(m·s-2) | 0.087 | 0.180 | 0.260 |
| 0.425 | 0.519 |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8上描点,绘制图线。
图8
如果表中缺少的第4组数据是正确的,其应该是________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1.02 (5)如图所示 0.345
解析 (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可知h=10 mm+2×0.1 mm=1.02 cm。
(5)根据题表中数据描点连线,绘制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第4组数据中的加速度a为0.345 m/s2。
命题点三 实验拓展——测定动摩擦因数
【真题示例3 (2021·全国甲卷,22)为测量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同学将贴有标尺的瓷砖的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形成一倾角为α的斜面(已知sin α=0.34,cos α=0.94),小铜块可在斜面上加速下滑,如图9所示。该同学用手机拍摄小铜块的下滑过程,然后解析视频记录的图像,获得5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ΔT=0.20 s)内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距离si(i=1,2,3,4,5),如下表所示。
图9
s1 | s2 | s3 | s4 | s5 |
5.87 cm | 7.58 cm | 9.31 cm | 11.02 cm | 12.74 cm |
由表中数据可得,小铜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小铜块与瓷砖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
答案 0.43 0.32
解析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
Δx=a(ΔT)2,得a==
m/s2=0.43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 α-μmgcos α=ma,解得μ===0.32。
【针对训练2】 (2021·广东惠州市调研)图10(a)是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接通电源,开启打点计时器,从斜面上某点释放木块,木块沿木板滑下,多次重复后选择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0~4是选取的五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如图(b)所示,测出了两个计数点的间距x1和x4,重力加速度为g,完成下列填空:
(a)
(b)
图10
(1)木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符号T、x1、x4表示);
(2)下列物理量中,还需测量的是________;
A.木块的质量m B.木板的质量M
C.木块下滑的时间t D.木板的倾角
(3)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
(4)实验中发现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大于实际值,可能的一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D (3)tan θ- (4)木块受到纸带的阻力作用
解析 (1)根据逐差法有x4-x1=3aT2
解得木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sin θ-μmgcos θ=ma
可得μ=tan θ-
则要测量动摩擦因数还需要测量木板的倾角,故选项D正确。
(3)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tan θ-=tan θ-。
(4)实验中发现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大于实际值,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木块受到纸带的阻力作用。
1. 图11是探究加速度与力关系的实验装置。提供器材如下:带有刻度尺的气垫导轨、气泵、光电门2个、数字计时器、带挡光片的滑块(其上可放砝码),砝码盘(质量5 g)、质量5 g 的砝码5个。
图11
实验步骤:固定光电门,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将滑块用细线跨过轻质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将5个砝码放到滑块上,释放滑块,测出其经过光电门1和2的挡光时间;取滑块上一个砝码放入砝码盘,释放滑块,测出挡光时间;再次取滑块上一个砝码,依次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将5个砝码全部转移到砝码盘。描点作图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图12甲、乙分别为甲、乙同学用各自实验数据绘制的a-F图像。
甲
乙
图12
上述图像中只有________(填“图甲”或“图乙”)能正确反映加速度和力的关系。错误图像形成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滑块释放时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B.绘制a-F图像时,将砝码盘中的砝码重力作为合力F
C.滑块上固定的挡光片发生倾斜
(2)依据上述正确图像计算出滑块的质量为________ g(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图甲 B (2)190±3
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知,加速度和合外力成正比,a-F图像应该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所以上述图像中只有图甲能正确反映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图乙不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绘制a-F图像时,将砝码盘中的砝码重量作为合力F,没有考虑砝码盘(质量5 g)本身的重量,使得实际的合力比绘制a-F 图像时的合力偏大,故选项B正确。
(2)设滑块的质量为m块,砝码盘及砝码的质量为m,细线上的拉力为FT,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砝码盘及砝码mg-FT=ma
对滑块FT=m块a
可得列车加速度a==
即图甲图像斜率为
有= kg-1=4.53 kg-1
变形为m+m块= kg=0.221 kg=221 g
由题知当F=30×10-2 N时,即5个砝码全部转移到砝码盘,这时砝码盘及砝码的质量m=30 g,所以滑块的质量m块=190 g。
2.(2021·山东泰安市检测)用如图13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带滑轮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墙上。小车上固定一定滑轮,细绳通过滑轮连接弹簧测力计和砂桶。
图13
(1)实验时,一定要满足的条件或必要的操作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
B.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桶和砂的质量
(2)在实验中,有同学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取打点清晰部分做如下标记,如图14甲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则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__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甲
乙
图14
(3)在验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在满足实验要求的情况下,改变小车上砝码质量m,测出对应的加速度a,以m为横坐标,以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已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图中纵轴的截距为b,则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
答案 (1)A (2)1.86 (3)2Fb
解析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时,必要的操作是要平衡摩擦力,由于绳子的拉力大小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读出,故不一定要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砂桶和砂的质量。
(2)小车加速度的大小a=
=×10-2 m/s2
=1.86 m/s2。
(3)对小车和砝码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F=(m+m车)a,整理得=m+
则-m图线的截距b=,所以小车的质量m车=2Fb。
3.(2021·1月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2)用图15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把左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载有砝码的木块右端连接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左端连接细线,细线绕过定滑轮挂有槽码,木块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通过纸带测量木块的加速度,并测出木块与砝码的总质量M,槽码的总质量m,计算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Ff。改变M和m进行多次实验。
甲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__。
①释放木块
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③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④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⑤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固定在木块上
(2)实验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则木块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
乙
(3)甲同学测得的数据见下表:
M/kg | 0.700 | 0.600 | 0.500 | 0.400 | 0.300 |
Ff/N | 2.48 | 2.18 | 1.80 | 1.50 | 1.16 |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方格纸上作出Ff-M图像。
丙
图15
(4)已知重力加速度g=9.80 m/s2,可求得该木块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5)乙同学用(3)问表中的数据逐一计算出每次测量的μ值,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他发现该值比甲同学在(4)问中得出的μ值大。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结果更准确,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⑤④②① (2)0.47 (3)见解析图 (4)0.32(0.31~0.33) (5)见解析
解析 (1)实验时,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接着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固定在木块上,然后把细线拴在木块上,使细线跨过定滑轮并挂上槽码,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接着释放木块。最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故正确顺序是③⑤④②①。
(2)如图所示
每四个点选一个计数点,标上字母。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 s×4=0.08 s,用刻度尺测得C、E两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OC=3.90 cm,xOE=9.00 cm,由逐差法得a==0.47 m/s2。
(3)根据表中数据描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如图所示。
(4)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得Ff=μMg可知,Ff-M图线的斜率为μg,则k===μg,解得μ=0.32。
(5)用图像法求μ,需要连线,连线时尽量让更可能多的点落在线上,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有问题,可以舍去。但乙同学通过求平均值就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甲同学的结果更准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针对训练4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针对训练4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含答案,共5页。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重难点专题实验04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重难点专题实验04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对实验进行创新改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第一轮:创新实验课(04)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第一轮:创新实验课(04)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基本技能,规律方法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