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25 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科学研究方法包括:①观察法、②实验法、③调查法、④文献法。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完成《本草纲目》的修订过程中用到的是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考生须
知
本试卷共 8 页,共二部分,32 道小题,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作图题请用 2B 铅笔作答,
其他试题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D.①②③④
查阅诸家《本草》走访药农、樵夫…实地考察,亲尝百草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若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后续做法错.误.的是
A.修改数据B.分析原因C.重新实验D.查阅资料3.乐乐直接把手掌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观察,视野却一片漆黑,分析可能的原因是A.手掌太脏B.手掌不透光C.没有对好光D.手掌太大
下图为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 5 个镜头,①、②、
③一端有螺纹,④、⑤一端无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
到放大倍数最大的物像,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④
①②③⑤
A.①和⑤B.②和③
C.②和④D.③和⑤
下图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示意图,请按正确顺序进行排序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④⑤①③② D.⑤②③①④
①②③④⑤
光
下图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注视位置
注视位置
D.④→②→③→① ① ② ③ ④ 7.观察写有字母“b”字的装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
A.qB.dC.bD.p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只能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0.9%的生理盐水, 而不能滴清水,原因是避免细胞
A.离散B.破裂C.皱缩D.运动9.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A.视野较暗--镜筒上升B.高倍物镜下--粗准焦螺旋调焦
C.更换物镜--转动转换器D.镜头污染--干净的纱布擦拭10.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金墩墩”以大熊猫为主体,周围辅以松、竹、梅为金
色花环。下列有关大熊猫与松、竹、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由多细胞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 B.构成大熊猫、松、竹、梅细胞的主要结构相同 C.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时,看不到它们的细胞膜 D.细胞是大熊猫、松、竹、梅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图表示某植物体内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分裂 B.①过程是植物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C.②过程中最先发生变化的结构是细胞壁和细胞膜D.③过程后细胞发育成熟,失去细胞分裂的能力
科学工作者通过下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一只克隆羊“多莉”,出生后的多莉长得
取核
重组
细胞
乳腺细胞
去核
培养一定时间后
卵细胞
更像甲羊
甲羊
更像乙羊
更像丙羊乙羊
都不相像
丙羊
子宫多莉
桔子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水果,常吃对预防坏血病有很大帮助。桔子的皮、桔子瓣上的“经络”、甜甜的桔肉分别属于
A.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B.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C.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D.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
下图是根尖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吸收功能的部位是
下列结构中,能独立完成取食、运动、生长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的是
实验课上,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迎春叶横切永久装片,看到如下图所示结构。下列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且排列紧密C.与②处相比,①处含有的叶绿体数目更多D.叶脉主要由具有支撑作用的机械组织构成
人们发现,植物在磷缺乏的土壤中,常会在靠近土壤表层长出大量平行的侧根。不 同的植物,侧根形态结构略有差异,例如有些植物长出短而密集的侧根,甚至会紧密到形成毛刷状的结构(如图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的生长需要含磷的无机盐
B.B 比A 生活的土壤可能更缺乏磷肥
C.C 植物的根最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最小
D.根的不同形态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8.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光合作用实质的是
A.制造氧气供生物利用B.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C.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9.在温室大棚里种植农作物时,以下措施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是
A.适时适量浇水B.栽种作物密度适当
C.延长光照时间D.大量增加氧气浓度
某人经常吃钙片补钙,但血液中钙含量仍低于正常值,最可能的原因是体内缺少A.维生素AB.维生素 BC.维生素 CD.维生素D
A.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①
②③④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① ② ③ ④
一般情况下,人体最主要的储能物质是
A.糖类B.蛋白质C.脂肪D.维生素22.小刚的妈妈做了个小手术。他为妈妈准备了以下食品,其中最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是
A.鸡蛋B.苹果C.饼干D.巧克力23.以下相同质量的食物中,含糖类较多的是
A.牛肉B.米饭C.番茄D.花生
牛奶
2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通过平衡膳食餐盘(如下图)宣传平衡膳食的理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肉蛋奶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水果、蔬菜均可提供维生素C.摄入食物的类别要丰富多样D.摄入食物的量要适当
25.关于生物的营养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菟丝子依靠吸器吸收绿色植物茎中的营养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B.绦虫摄取人体内消化好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属于腐生生物
C.青霉寄生在有机质上通过菌丝从有机质中吸取养料 D.小鸡刚刚破壳而出就可以独立觅食,因此属于自养生物
本部分共 7 题,共 45 分。
第二部分
管状
鳞茎剖面
鳞茎
根
26.(5 分)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
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
叶
甲乙
图甲取材自洋葱 叶内表皮。
图乙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切洋葱时,会有刺激性气味释放出来,这些物质贮存在[ ] 中。
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内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观察发现构成洋葱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包括 →洋葱植物体。
27.(6 分)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植物的生长是否需要外界提供无机盐,请你帮助他们完善实验设计,并分析回答问题。
生长状况相同的
幼苗各 1 株
土壤浸出液?
甲乙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土壤浸出液,用酒精灯烘烤,直至完全烘干,载玻片上出现
,说明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无机盐。
向甲试管中加入土壤浸出液,乙试管中应加入 。
将两试管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并观察记录 。
若 ,则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外界提供无机盐。
上述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可改为 。
28.(6 分)为探究气孔的结构,乐乐做了如下实验。
大烧杯下表皮
图 1图 2
取一片留有较长叶柄的菠菜叶,将叶片完全浸没在大烧杯的清水中,如图 1 所示,用注射器向叶柄内注入空气,可以看到有 从下表皮冒出。
为进一步解释上述现象,乐乐制作了菠菜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 察,看到如图 2 所示结构。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 细胞围成,且靠近气孔
的一侧细胞壁 ,当该细胞 时,细胞胀大,气孔呈现图 2 的状态。
若在菠菜叶片的上下表面涂上一层凡士林,会直接降低叶片的光合作用,这是
因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无法从气孔进入叶片导致的。
由此可知,气孔的功能是 的门户。
29.(6 分)从 17 世纪开始,科学家针对光合作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下面是其中三位科学家所做的实验,请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实验一: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巧妙的实验:他只用纯净的雨水浇灌一颗柳树苗,5 年后发现,树苗增重了 76.8 千克,而培植用的土壤却只减少了 0.057 千克。
根据实验结果,海尔蒙特认为,柳树质量的增加来自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实验二:1771 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组实验,如下图所示。他根据这组实验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蜡烛熄灭
透光密闭的玻璃罩
蜡烛继续燃烧
有学者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你认为普利斯特利的结论中忽略的因素是 。后经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更新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为 。
实验三:1864 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
abcde
(3)请对上述实验操作进行排序 (用序号表示)。b 步骤滴加碘液后,观察到叶片 A、B 部分颜色的变化分别是 。
(4)综合实验二、实验三的结果,说明 。
表 1 马铃薯产量
实验
区
株高
(cm)
株薯数
(个)
株薯重
(kg)
亩产
(kg)
A
41.1
3.5
0.37
1826.68
B
42.5
3.3
0.36
1785.68
C
44.5
3.2
0.34
1709.01
D
49.3
2.8
0.29
1505.67
E
41.9
3.6
0.40
2031.01
表 2 玉米产量
实验
区
株高
(cm)
穗长
(cm)
百粒鲜重
(g)
亩产
(kg)
A
128.9
18.2
39.7
300
B
128.2
17.9
39.1
423
C
129.5
17.8
38.6
531
D
135.7
16.6
35.2
589
30.(7 分)某农场为在有限的耕地上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尝试进行马铃薯和玉米的间种。为了探究两者最佳的间种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 5 亩土地等分为 A、B、C、D、E 五个实验区,每个区均种植马铃薯 5500 株,其中 A 区间种玉米 1000 株、B 区 1500 株、C 区 2000 株、D 区 2500 株、E 区不间种玉米。实验结果如下表。
(1)该实验中研究的变量是 。
(2)E 区种植的作物是 ,E 区的作用是 。
由表中信息可知,A-D 区每亩间种玉米株数逐渐 ,而马铃薯的 均呈现下降趋势,呈现此趋势的原因可能是 。
按照马铃薯 1 元/kg,玉米 3 元/kg 来计算A-E 区的产值,该农场应该选择
区,才能达到最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31.(8 分)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取营养,研究者常采用体外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揭开“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奥秘。
为研究淀粉能否直接被吸收,研究小组在玻璃管下方绑缚半透膜后装入淀粉液,置于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如图 1 所示,检验结果如表 1。
清水半透膜
液体
滴加碘液
半透膜内
变蓝
烧杯内
不变蓝
表 1
淀粉液
注:半透膜只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通过
图 1
① 装置中半透膜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 。
② 烧杯内加入碘液后不变蓝的原因是 ,说明淀粉不能直接被吸收。
为进一步探究淀粉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烧杯标签所示)内的消化过程,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处理,并充分反应。
清水
2ml
Ⅰ
唾液
2ml
Ⅱ
胃液
2ml
Ⅲ
?
Ⅳ
注:“+”数量越多,代表含量越高,“-”表示没有
① Ⅳ号试管内加入的消化液是 ;各组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 37℃, 目的是 。
② 分析实验结果时,与 号试管相比,可知淀粉被各消化液消化的程度。
③ Ⅲ试管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 。
④ 由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器官是 。
淀粉最终被彻底分解为 (物质名称),才能被人体吸收。
试管编号
Ⅰ
Ⅱ
Ⅲ
Ⅳ
淀粉含量
+++++
++
+++++
-
32.(7 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小肠作为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如何实现其功能的呢?这与组成小肠的多种组织密不可分。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的表面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小肠绒毛。小肠绒毛表面由一层排列紧密的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属于上皮组织。有的上皮细胞可分泌含多种消化酶的消化液。有的上皮细胞表面具有一些特殊的分化,如每个小肠绒毛柱状上皮细胞顶端又形成细小突起,即微绒毛,一个柱状上皮细胞约有 3000 根微绒毛, 大大增加了小肠内的表面积。
小肠壁内存在着平滑肌,它的收缩和舒张能使小肠内的食糜与消化液混合并充分接触,此外,还能推动食糜在小肠内行进。小肠绒毛内部也分布着平滑肌,可以引起小肠绒毛的伸缩运动和摆动,进而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
小肠绒毛内部及小肠其他部位还分布着神经组织和血液等结缔组织。组成神经组 织的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可以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例如,分布在小肠壁的神经末 梢可以感受食物的到来,随后可通过一定途径引起小肠平滑肌的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调节消化活动。消化完成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至小肠绒毛内部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 淋巴管内,随流动的血液和淋巴运输至机体其他部位。
正是小肠内的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协调配合,从而实现了小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
构成小肠的组织包括 ,因此从结构层次角度分析小肠属于 。
下图表示小肠绒毛结构示意图的是 。
②
③
④
①
有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分泌含多种酶的消化液,有助于小肠内食物的消化。此外,小肠 也有利于此功能的实现。
根据文中信息分析,利于小肠吸收功能的结构特点包括 。
下图为小肠各组织协调配合实现功能的过程,请将其补充完整。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23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