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3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在( )里填上“>”“<”或“=”。
6.55(_____)6.551 10.01(_____)9.99
23dm(_____)0.3 m 2.4 t(_____)2400 kg
3.4 m2(_____)3m24dm2 125 g(_____)1 kg
2.赤道周长是40075700米,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____)万米,把改写的数保留一位小数约是(___________)万米.
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7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是________。
4.34除以6的商是5,余数是4,如果把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100倍,那么商是(______),余数是(______)。
5.在小数34.3中,小数点左边的3是右边的3的(______)倍.
6.15厘米=(______)米 1.46元=(______)元(______)角(______)分
1千克80克=(______)千克 5分米=(______)米
7.某地最高气温是零上5℃,记作+5℃;最低气温是零下2℃,记作_____℃,从温度计上看这一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_____℃.
8.0.4与0.6之间有________个一位小数。
9.当B、C都不等于0时,A÷B÷C=A÷(_______)
10.在( )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______)26 (______)5
11.2018年,全国强制戒毒在所人员九万四千七百人,这个数写作(________),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________)。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某小学教师平均年龄是31岁,李老师54岁了,他不可能是这个学校的老师。(________)
13.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是S=a·a=2a。(______)
14.在计算器上按出39×180后,再按“+”键,屏幕上显示的是计算出的积.(_______)
15.因为3和3.0相等,所以它们都是整数。(______)
16.3×2+8=2x是方程。 (______)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把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米,第二段占全长的,那么( )。
A.第一段长 B.两段一样长 C.第二段长
18.和4.8km相等的数量是( ).
A.4800m B.480m C.4km8m D.4km80m
19.比 x 的 6 倍少 12 的数是( ).
A.12-6x B.6x-12 C.6x+12
20.分数的分子扩大为原来的2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变为( )。
A.8 B.18 C.27
2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30份长( ).
A.0.30米 B.30分米 C.0.3分米 D.3厘米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直接写出得数.
120×50= 16×500=
170×20= 20×50=
125×5×8= 60×70=
300×40= 25×(13×4)=
23.能简算的要简算.
4.87-1.66+5.13-2.34 154÷[2×(634-623)] 3200÷25÷4
24.列综合算式并计算。
49.6连续减去2个15.5,是多少?
五、操作题
25.在直线上用点表示出0.03、0.12、0.30的位置,将数写在对应的点的上面。
26.画出并量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高。
(1)
底
( )厘米
(2)
底
( )厘米
(3)
底
( )厘米
六、解决问题
27.李叔叔驾驶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当行驶到超过中点10千米时,离终点还有140千米.李叔叔每小时行60千米,他要行驶多少小时才能从甲地到达乙地?
28.李军和王亮沿着龙湖公园的环形跑道跑步,他们从同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李军的速度是225米/分,王亮的速度是245米/分,经过12分钟两人相遇。龙湖公园的环形跑道全长多少米?
29.书法比赛中,7位评委给王伟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0分、92分、88分、91分、89分、99分、88分.
(1)这7位评委打出的平均分是多少?
(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那么这时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30.下面是某市健康研究所对中、小学生视力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中小学近视程度统计表
项目 | 轻度 | 中度 | 高度 |
小学生 | 95 | 100 | 105 |
中学生 | 105 | 110 | 110 |
(1)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①中度近视的中学生比小学生多( )人。
②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有( )人。
③轻度、中度、高度近视的小学生有( )人,这些小学生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平均每个年级有( )人近视。
④结合这个统计图,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31.熊大做仰卧起坐练习,第一次做了29个,第二次做了31个,它想要三次的平均成绩恰好达到32个,第三次它需要做多少个?
参考答案
一、用心思考,认真填写。
1、< > > = > <
【分析】小数大小的比较:先看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的,再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这个数就大……;带有单位的数大小比较时,先要统一单位,再比较。
【详解】6.55<6.551;
10.01>9.99;
23dm=2.3m,2.3m>0.3 m,所以 23dm>0.3m;
2.4 t=2400kg;
3m24dm2=3.04 m2,3.4m2>3.04 m2,所以3.4m2>3m24dm2;
125 g =0.125kg,0.125kg <1 kg,所以125 g<1 kg
本题较易,一定要熟练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带有单位的数大小比较时,一定要先统一单位。
2、4007.57 4007.6
【解析】略
3、0.700
【解析】【考点】小数的性质及改写
【解答】0.7=0.700
故答案为:0.700
【分析】小数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5 400
【分析】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相应的倍数。
【详解】34除以6的商是5,余数是4,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0倍,那么商不变,仍是5,但余数也随之扩大100倍,是4×100=400。
此题考查了商不变的性质在有余数除法中的应用。
5、100
【解析】略
6、0.15 1 4 6 1.08 0.5
【分析】(1)厘米换算为米,除以进率100;
(2)1.46元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点后第一位表示角,小数点后第二位表示分,由此解答;
(3)先将80克换算为千克,除以进率1000,再和1千克合起来;
(4)分米换算为米,除以进率10。
【详解】15厘米=0.15米 1.46元=1元4角6分
1千克80克=1.08千克 5分米=0.5米
此题考查名数的换算,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7、﹣2 7
【详解】从温度计上看这一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5﹣(﹣2)=7℃.
8、1
【分析】在0.4和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但一位小数只有0.5,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0.4与0.6之间有1个一位小数,故答案为:1。
此题考查学生对小数位数的判断能力,注意如果不限制小数位数,那么就有无数小数。
9、B×C
【解析】略
10、+ ÷
【分析】(1)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填空;
(2)根据除法的性质进行填空。
【详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和连除的性质,要灵活掌握。
11、94700 9.47万
【分析】整数的写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据此写出这个数。将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在万位后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并加上一个“万”字。
【详解】九万四千七百,写作94700。
94700=9.47万,则把它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47万。
故答案为:94700;9.47万。
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果是整万数,只要省略万位后面的0,并加一个“万”字。如果不是整万数,要在万位的后边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并加上一个“万”字。
二、仔细推敲,认真辨析。
12、×
【分析】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应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某小学教师平均年龄是31岁,则李老师的年龄可能大于31岁,可能小于31岁,也可能等于31岁。
【详解】某小学教师平均年龄是31岁,李老师54岁了,他可能是这个学校的老师。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含义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能反映这组数据的中所有数据的大小。
13、×
【解析】略
14、√
【详解】略
15、×
【分析】根据整数和小数的意义之间的区别即可进行判断。
【详解】3是整数,3.0是一位小数。故判断错误。
本题考查学生对整数和小数的认识,在数字上要判断是整数还是小数,只需看是否有小数点。
16、对
【解析】略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7、A
【分析】根据题意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二段占全长的,则第一段占全长的1-=,>,所以第一段长,由此解答。
【详解】1-=
>
所以第一段长。
故答案为:A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分率和具体数量的理解,要注意第一个米,带有单位名称,表示具体的数量,而第二个表示占全长的分率,不要被数据所迷惑。
18、A
【解析】略
19、B
【解析】略
20、B
【解析】略
21、A
【分析】1米=100厘米,30份是30厘米
【详解】30厘米=0.3米=3分米,只有B符合。
故答案为:B
本题考察了小数与单位换算,熟记进率。
四、细心计算,认真检查。
22、6000 3400 5000 12000 8000 1000 4200 1300
【解析】略
23、6 7 32
【分析】4.87-1.66+5.13-2.34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
3200÷25÷4应用的是除法的性质。154÷[2×(634-623)]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
【详解】4.87-1.66+5.13-2.34
=4.87+5.13−1.66−2.34
=(4.87+5.13)−(1.66+2.34)
=10−4
=6
154÷[2×(634-623)]
=154÷[2×11]
=154÷22
=7
3200÷25÷4
=3200÷(25×4)
=3200÷100
=32
遵循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律、仔细观察再动笔。
24、18.6
【分析】49.6减去1个15.5是49.6-15.5,再减去1个15.5是49.6-15.5-15.5。即49.6连续减去2个15.5,是49.6-15.5-15.5。
【详解】49.6-15.5-15.5
=34.1-15.5
=18.6
则49.6连续减去2个15.5,是18.6。
小数减法计算时,要先对齐小数点,再根据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解答。
五、操作题
25、
【分析】根据一个大的单位长度表示0.1,然后把0.1平均分成10份,每份表示0.01;由此画出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
明确每个单位长度表示0.01,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测量略
【解析】略
六、解决问题
27、5小时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两地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是150(140+10=150)千米,据此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两地之间的距离除以李叔叔每小时行的路程,求出他要行驶多少小时才能从甲地到达乙地即可.
解:(140+10)×2÷60
=150×2÷60
=300÷60
=5(小时)
答:他要行驶5小时才能从甲地到达乙地.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8、5640米
【分析】首先用李军的速度加上王亮的速度,求出两人的速度之和是多少;然后用它乘两人相遇用的时间,求出环形跑道长多少米即可。
【详解】(225+245)×12
=470×12
=5640(米)
答:龙湖公园的环形跑道全长5640米。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人的速度之和是多少。
29、(1)91分;(2)90分.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将7位评委的打分相加,求出它们的和,然后除以7即可;
(2)去掉一个最高分99分和一个最低分88分后,将剩下的5个得分相加,然后用它们的和除以5即可.
解:(1)(90+92+88+91+89+99+88)÷7
=637÷7
=91(分)
答:这7位评委打出的平均分是91分.
(2)去掉一个最高分99分,一个最低分88分,
(90+92+88+91+89)÷5
=450÷5
=90(分)
答: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时的平均分是90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等于所有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30、(1)
(2)①10;②215;③300;75;④随着年级的增高,近视率越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眼睛的防护。
【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按图例的样子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中学生和小学生不同的数据。
(2)①通过统计表中的数据得知:中学生中度近视的110人,小学生中度近视的100人,中度近视的中学生比小学生多110-100=10人。
②高度近视的中学生110人,高度近视的小学生105人,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有110+105=215人。
③小学生轻度近视95人,中度近视100人,高度近视105人,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有95+100+105=300人;三至六年级是四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有300÷4=75人近视。
④在轻度、中度、高度近视三项的统计中,中学生人数都比小学生人数多。
【详解】(1)
(2)①中度近视的中学生比小学生多10人。
②高度近视的中、小学生有215人。
③轻度、中度、高度近视的小学生有300人,这些小学生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平均每个年级有75人近视。
④随着年级的增高,近视率越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做好眼睛的防护。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长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短表示数量越短。
31、36个
【分析】用三次的平均成绩乘以3得三次的成绩和,减去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成绩就等于第三次它需要做的个数。
【详解】32×3―(29+31)
=96-60
=36(个)
答:第三次它需要做36个。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洛阳市孟津县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洛阳市孟津县2022-2023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神奇小帮手,我是小法官,快乐ABC,勤奋的你来算一算,操作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3年四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3年四下数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作图题, 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数学三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数学三下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填空题, 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题, 作图题, 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