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11 *百年孤独(节选)当堂检测题
展开11百年孤独(节选)
课后巩固与提升
一、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河的第三条岸
[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
父亲是一个尽职、本分、坦白的人。他并不比谁更愉快或更烦恼,只是更沉默寡言一些。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在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姐姐、哥哥和我。
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父亲竟自己去订购了一条船。
父亲对船要求很严格,它要用含羞草木特制,牢固得可以在水上漂二三十年,大小恰好可供一个人使用。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丈夫是突然想去做渔夫吗?父亲什么也没有说。
离我们家不到一英里,有一条大河流过,水流平静,又宽又深,一眼望不到对岸。
我总忘不了小船送来的那天。父亲并没有显示出什么特别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样戴上帽子,对我们说了一声再见。没带食物,也没拿别的什么东西。我原以为母亲会大吵大闹,但她没有。脸色苍白,从头到尾她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父亲没有吭声,他温柔地看着我,示意我和他一起出去。我们一起向河边走去。我强烈地感到无畏和兴奋。“爸爸,你会带我上船吗?”
他只是看着我,为我祝福,然后做了一个手势,要我回去。我假装照他的意思做了,但当他转过身去,我伏在灌木丛后面,偷偷地观察他。父亲上了船,划远了。
父亲再没有回来。其实他哪儿也没去。他就在那条河里划来划去,漂来漂去。每个人都吓坏了。从未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却发生了。
每个人都猜想父亲疯了。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
河边的行人和两岸附近的居民说,无论白天黑夜都没见父亲踏上陆地一步。他像一条被遗弃的船,孤独地、毫无目的地在河上漂流。人们一致认为,对于父亲而言,食物是一个大问题,他一定会离开大河,回到家中。
他们可是大错特错了。父亲有一个秘密的补给来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带给他。后来我惊异地发现,母亲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从不踏上泥土、草地或河岸一步。从没生过火,他的船上没有一丝光亮。他的身体怎样?不停摇桨要消耗他多少精力?河水泛滥时,他又怎么能幸免于难?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她坚持要让父亲看看外孙。那天天气好极了,我们全家来到河边。姐姐穿着白色的新婚纱裙,高高地举起婴儿,姐夫为他们撑着伞。我们呼喊,等待。但父亲始终没有出现。姐姐哭了,我们都哭了,大家彼此携扶着。
后来,姐姐搬走了,哥哥也到城里去了。母亲最后也走了,和女儿一起生活去了。我一个人留了下来。我从未考虑过结婚。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我知道他需要我,尽管他从未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管怎么样,我都不会因这件事责怪父亲。
我的头发渐渐地灰白了。我到底有什么不对?渐渐地,我因年老而心瘁力竭,生命踌躇不前,同时爱讲到疾病和死亡。他呢?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终有一天,他会精疲力竭,只好让小船翻掉,或者听任河水把小船冲走,直到船内积水过多而沉入激流之中。哦,天哪!
我等待着,等待着。终于,他在远方出现了,那儿,就在那儿。我庄重地指天发誓,尽可能大声地叫着:
“爸爸,你在河上浮游得太久了,你老了,回来吧。你不是非这样下去不可,回来吧。无论何时,我会踏上你的船,顶上你的位置。”
他听见了,站了起来,挥动船桨向我划过来。他接受了我的提议。我突然浑身战栗起来。因为他举起手臂向我挥舞。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我不能……我害怕极了,发疯似的逃掉了。因为他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人。
极度恐惧给我带来一种冰冷的感觉,我病倒了。从此以后,没有人再看见过他,听说过他。
(选自余华《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尽职、本分、坦白、沉默,面对母亲不停的唠叨,选择了一种独自“漂流”的生活状态。
B.母亲对父亲的离开,没有大吵大闹,只是丢给他一句话:“如果你出去,就待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C.面对村民的议论、猜测,母亲感到羞辱,她保持镇静,她知道父亲最终会有回心转意的那一天。
D.父亲在河中漂流了很多年,执着且坚定,直到“我”答应他顶上他的位置他才再次出现,但“我”却害怕了。
答案:C
解析:C项,“她知道父亲最终会有回心转意的那一天”说法错误,母亲并不理解父亲,父亲一直没有“回心转意”。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的第三条岸”在小说中指的是父亲的小船。小船象征的是一种远离现实、自由自在的浪漫生活状态。“河的第三条岸”既隐喻了人生的另一种选择,也暗示了这种选择的理想主义特征。
B.父亲在家里没有地位。在小船上的生活艰苦、孤独,但是他选择了这种生活,完全是因为他对原来没有地位的生活的厌恶,上船之后,至少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可以做主,是自由的。
C.小说中写道:“父亲,孤独地在河上漂流的父亲需要我。”父亲为什么需要“我”?一是父亲需要“我”每天给他送食物,二是父亲渴望“我”能够理解并继承他的追求。
D.“我留下来独自面对一生中的困境”中的“困境”指“我”既不能追随父亲去河流上漂荡,也不愿追随母亲去城里生活。“我”既割舍不了难以令人满意的现实生活,也没有勇气追求自主、自由的生活。
答案:B
解析:B项,“完全是因为他对原来没有地位的生活的厌恶”表述有误,对父亲选择上船生活的原因概括不全,父亲选择上船,也是出于对自由的渴求。
3.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母亲是一个严厉苛刻、忍辱负重、情感深挚的家庭主妇。①她严厉苛刻,性格强势。小说第1段通过“我”的叙述介绍了母亲“掌管着我们家,她天天都责备我们”,第3段写了“母亲唠叨不停,牢骚满腹”。②她忍辱负重,性格坚毅。母亲掌管着全家人的生活,第9段写父亲出走之后,“母亲觉得羞辱,但她几乎什么都不讲,尽力保持着镇静”,依然辛苦维持全家人的生活。③她感情深挚,拙于表达。母亲对家人怀有感情,第11段写当母亲知道“我”偷食物给父亲后“总是把食物放在我轻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怀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4.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小说中,“我”对父亲这种追求的态度发生过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我”对父亲的人生追求并不理解,因此对父亲坚定执着的非世俗行为持复杂的矛盾态度。最初,“我”对父亲的行为感到“无畏和兴奋”。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对他变为关心和同情。当全家人都走后,“我”在漫长的守候中,既渴望拯救父亲,又深感惘然和恐惧。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被雨淋湿的风,以29摄氏度的体温降临人间。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从窗口游进来,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领养了皮肤上的灼热。
风渗进肌肤、血液,如雨水渗进一棵树,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一场风,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凉爽,① 。无与伦比的宁静里,风消失了,其实到了天上,它拂去了月亮身上的云。月亮看看自己,仔细一想,我要云这块破布干什么,我要满天的乌烟瘴气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么,赤脚走,多自在。月亮是天空的心,心袒露了,天地一片清白。
我觉得改得好!风从天上下来,落在多年不睡的凉席上,凉席瞬间复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动着丰满的绿意。凉席裸露在雨后的夜风里,我裸露在凉席上,如同② 。我将脸紧紧贴着它,鼻尖抵上它,便清晰地闻到了竹子的清香。曾经,多年前的盛夏,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那些诗一样的旧光阴,被风带到哪儿去了?
5.对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拟人、对偶 B.借代、对比、对偶
C.借代、对比、排比 D.比喻、拟人、排比
答案:D
解析:文中没有用对偶和借代手法。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夜风从窗口进来,吹到身上,带走灼热。”相比之下,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①原文用“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比喻“被雨淋湿的风”,生动形象;“拥抱”“领养”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特性,生动活泼;②“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化大为小,写出了身体各个部位被风渐次吹拂的细腻感受,有过程性和层次感,有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意思答对即可)
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示例:①而是无与伦比的宁静 ②裸露在夜的竹林里
8.下面的文字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造纸术不仅在中国推广,很快也传播到世界各地。纸和纸写本的迅速增加,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变化。②东汉时期洛阳太学学生多至3万人,是世界上当时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③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造就了一支庞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他们还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大量新作品纷纷面市。④《汉书》(艺文志)列举的当时著作目录有678家14994卷,出现算学、天文学、医学、农学等优秀新著。⑤用各种纸写成的官方文书等,比用其他书写材料更方便,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⑥各地纸厂建立后,促进了当地经济和工商业。纸本的公私契约、票据,也保证了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
参考答案:②“当时”应置于“世界”之前;③“面市”应改为“面世”;④“《汉书》(艺文志)”应改为“《汉书·艺文志》”;⑥在“经济和工商业”后加“的发展”。
9.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不超过25字。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提到“历过一番梦幻”“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不敢失其真;另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余地,留下了纵横驰骋的空间,留下了创作的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参考答案:给作者和读者分别留下了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自由。
解析:题目要求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首先,要明确作用于谁,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也为读者留下了……”可知,主要是对创作者和读者的作用;其次,要明确有什么作用,由“留下了……余地,……留下了创作的自由;……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可提炼出“留下了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自由”。
高中语文11 *百年孤独(节选)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1 *百年孤独(节选)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11 *种树郭橐驼传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1 *种树郭橐驼传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