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 水综合(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 水综合(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 水综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尽管地球上拥有大量的水,但是“水荒”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因此人人都要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下列标志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是( )
A. B. C. D.
2.(2分)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后句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三者都不是
3.(2分)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中的各量变化正确的是( )
A.硝酸钠溶解度的变化 B.溶质质量的变化
C.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D.溶液质量变化
4.(2分)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科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下列是他研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是( )
A.水的表面积 B.水的温度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 D.水的质量
5.(2分)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 验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未溶解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68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的方法
C.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34
D.实验②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6.(2分)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个比赛项目是冰壶。冰壶比赛充满着科学知识,比如,比赛的冰面比较特殊,在一块平整的大冰面上,由制冰师①撒上均匀的小水珠,形成直径0.3mm的小冰珠。比赛者在擦冰时,②摩擦生热,小冰珠变成水,摩擦力减小,冰壶的速度会增大。下列关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小水珠变成冰珠属于熔化
B.②中小冰珠变成水属于凝华
C.①中小水珠变成小冰珠需要吸热
D.②中小冰珠变水需要吸热
7.(2分)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
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
8.(2分)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1中得到氢气 B.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有助燃性
C.水电解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9.(2分)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体积变小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结构不同
10.(2分)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生石灰 B.食盐 C.硝酸铵 D.植物油
题10图 题11图
11.(2分)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食盐 B.生石灰 C.氯化镁 D.硝酸铵
12.(2分)今有6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欲将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采用的方法是(以下操作无晶体析出或固体全部溶解)(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6g氢氧化钠固体
C.把溶剂蒸发掉30g D.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
13.(2分)现有100g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采取了以下方法
①再加入10g硝酸钠
②蒸发掉一半溶剂
③蒸发掉50g水
④再加入100g10%的该溶液
⑤与100g30%的该物质溶液混合。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2分)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15.(2分)T℃时,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n点表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C.图中m点表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二、填空题(共7题;共41分)
16.(2分)根据如图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1分)我国的南水北调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环节是 (填序号)。
(2)(1分)目前,许多城市正在应用“雨水银行”新技术,即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非雨季将净化后的雨水用于浇灌绿地。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主要影响的是 环节(填序号)。
17.(4分)在农业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需要配制20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 kg,水的质量是 kg.
18.(6分)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构成,其中海洋面积约占 ,陆地面积约占 ;人们常将其概括为 “ ”。
19.(7分)华北大地四季分明,初春阳光普照,冰雪融化,我们仍感到“春寒料峭,咋暖还寒”冬季大地封冻,雪花飞舞,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雪不冷,化雪冷”等谚语。请你回答
(1)(1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是经过多日的寒冷才会结成厚厚的冰,结冰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2)(1分)初春“乍暖还寒”的原因是
(3)(1分)“下雪不冷”是因为雪的形成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化雪冷”则是因为化雪是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 热。
20.(4分)“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百姓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
21.(12分)下列各种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①夏天吃冰棍儿解热属于 ;
②﹣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 ;
③铁水浇成铁杆 ;
④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属于 ;
⑤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属于 ;
⑥热风干手器使手上的水很快干了属于 .
22.(6分)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Q点的含义是 ;
(2)(1分)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方法);
(3)(1分)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甲;
(4)(1分)t2℃时,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5)(2分)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甲>丙
三、解答题(共3题;共29分)
23.(8分)现有 60 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欲使其质量分数增大 1 倍,可采取的措施是:
(1)(4分)若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则需要蒸发掉多少水?
(2) (4分)若采用加入溶质的方法,应加入多少固体氯化钠?
24.(8分)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1)(2分)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2分)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
A.30% B.40% C.60% D.90%
(3)(2分)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
25.(13分)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
下表是20℃时,氯化钠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20
4
24
②
20
6
26
③
20
8
27.2
④
20
10
m
(1)(2分)表中m= ;
(2)(2分)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
(3)(4分)计算第3次实验得到的氢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5分)20℃时,实验室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
请计算需加入水多少克?
参考答案
1.C 2.B 3.C 4.A 5.C
6.D 7.C 8.C 9.B 10.C
11.B 12.C 13.B 14.D 15.D
16.(1)⑤
(2)⑦
17.32;168
18.71%;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9.(1)凝固;放
(2)冰熔化吸热,使外界温度降低
(3)凝华;放;熔化;吸
20.液化;不会
21.熔化;升华;凝固;凝华;液化;汽化
22.(1)表示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增加溶质;升高温度,恒温蒸发水分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80
(5)C
23.(1) 设蒸发到水后溶液的质量为x,
60g×10%=x×20%
解得:x=30g;
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60g-30g=30g;
(2)原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60g×10%=6g;
设应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
x+6g=(60g+x)×20%
解得:x=7.5g
24.(1)D
(2)B
(3)升高;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25.(1)27.2
(2)③④
(3)解: ×100%=26.5%
答:第三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4)解:m溶质=100g×20%=20g
m溶质= = 400g
m水=400g-100g=30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300g。
解析部分
1.C
【知识点与解析】水资源的保护
根据每个标志表示的意义分析解答。
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循环利用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鸣喇叭,属于交通标志,故选项错误。
2.B
【知识点与解析】水循环
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表面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从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地表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都流入海洋或蒸发到大气中。
由题,百川归大海,指的是河流水最终流入大海中,参与是的海陆间水循环,B正确。
3.C
【知识点与解析】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根据对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判断。
t℃时,一定量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由于温度不变,因此硝酸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
硝酸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时,溶剂的质量减小,析出晶体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小,那么溶液质量减小,故D错误;
硝酸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后依然为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不变,因此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正确。
4.A
【知识点与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小有关,根据图片确定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水滴的温度和上方空气流速相同,只是表面积大小不同,因此它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为液体的表面积,故A正确,而B、C、D错误。
5.C
【知识点与解析】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饱和,据此根据表格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即可;
(2)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判断;
(3)用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减去未溶解的质量得到溶质质量,再与溶剂质量作比即可;
(4)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分析判断。
A.根据第②组数据可知,当加入20g氯化钠时未溶解的氯钠的质量为2g,则此时溶质质量为:20g-2g=18g,即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g,也就是68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的方法,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实验②中溶质质量为18g,而溶剂质量为50g,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8g:50g=9:25,故C错误不合题意;
D.根据表格可知,实验②③④中存在未溶解的氯化钠,则三者都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6.D
【知识点与解析】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确定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从而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A.①中小水珠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冰珠,发生凝固现象,故A错误;
B.②中小冰珠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熔化现象,故B错误;
C.①中凝固向往放热,故C错误;
D.②中熔化需要吸热,故D正确。
7.C
【知识点与解析】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2)熔化前,晶体为固态;熔化后,晶体为液态;熔化中,晶体为固液混合态。
(3)(4)凝固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A.根据甲图可知,该物质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为10~20min,则从10min时开始熔化,故A错误;
B.第15min时,该物体在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混合态,故B错误;
C.该物质的熔点为-2℃,而冰的水的凝固点为0℃,因此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能够在该物质中继续放热,水会凝固成冰,冰的质量会增大,故C正确;
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放热后,水凝固成冰,但是温度不变,故D错误。
8.C
【知识点与解析】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
在水的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大约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试管1内为氢气,2内为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试管2中为氧气,它具有助燃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9.B
【知识点与解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1)根据对分子的认识判断;
(2)根据分子运动的知识判断;
(3)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结论判断;
(4)物理性质与原子的排列方式有关。
A.把液化气压缩进钢瓶——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A错误;
B.公园里闻到花的香味——分子不断运动,故B正确;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碳原子的片排列方式不同,故D错误。
10.C
【知识点与解析】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当瓶内气压增大时,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当瓶内气压减小时,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据此分析判断。
生石灰遇到水会放出大量的热,从而使瓶内气压增大,那么U形管左低右高,故A不合题意;
食盐溶于水时不吸热不放热,U形管内液面几乎不变,故B不合题意;
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从而使瓶内气压减小,则U形管液面左高右低,故C符合题意;
植物油加入水中后,不吸热也不放热,因此瓶内气压不变,则U形管内液面几乎不变,故D不合题意。
11.B
【知识点与解析】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根据物质溶解时吸热还是放热的知识分析判断。
水与固体碎块混合后,杯内实物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该物质溶解时放热。
食盐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生石灰溶于水时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氯化镁溶于水时没有明显的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
12.C
【知识点与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分析判断。
60g氢氧化钠中溶质质量:60g×10%=6g,溶剂质量=水的质量=60g-6g=54g。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那么溶剂减小的质量为:54g×12=27g,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6g60g−27g×100%≈18.2%,故A不合题意;
B.加入6g氢氧化钠固体,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6g+6g60g+6g×100%≈18.2%,故B不合题意;
C.把溶剂蒸发掉30g,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 6g60g−30g×100%=20%,故C符合题意;
D.加入20%的氢氧化钠溶液30g,加入溶质的质量为:30g×20%=6g,此时溶质质量分数为:6g+6g60g+30g×100%≈13.3%,故D不合题意。
13.B
【知识点与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据此进行计算即可。
100g10%的硝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g×10%=10g,水的质量为:100g-10g=90g;
①再加入10g硝酸钠,溶质质量分数:10g+10g100g+10g×100%=18.18%≠20%;
②蒸发掉一半溶剂,溶质质量分数:10g10g+90g×12×100%=18.18%≠20%;
③蒸发掉50g水,溶质质量分数:10g100g−50g×100%=20%;
④再加入100g10%的该溶液,由于前后两种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所以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还是10%;
⑤100g30%的该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30%=30g,那么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10g+30g100g+100g×100%=20%。
那么正确的是③⑤。
14.D
【知识点与解析】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1)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分析;
(2)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分析水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4)根据溶解度的变化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A.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不变,而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可知,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A错误;
B.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溶液在同一温度下保持饱和状态,因为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在③→④过程中,由于有未溶的晶体存在,因此溶液始终饱和。由于溶解度的增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水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错误;
D.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故D正确。
15.D
【知识点与解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1) 根据图像提取信息判断;
(2)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3)如果溶质质量等于或大于溶解度,那么该溶液饱和;否则,溶液不饱和;
(4)根据溶解度的定义判断。
A.在图像中,溶液的温度保持T℃不变,因此无法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故A错误;
B.n点时水的质量为100g,固体质量为25g,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5g25g+100g×100%=20%,故B错误;
C.根据图片可知,m点时的溶质质量小于饱和时的溶质质量,因此溶液不饱和,故C错误;
D.根据图片可知,T℃时,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该物质的质量为50g,即该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故D正确。
16.(1)⑤
(2)⑦
【知识点与解析】水循环
水循环图中:③海水蒸发;②大气降水;①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⑦下渗;⑧地下径流;⑥蒸腾。
(1)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将长江流域的水调往西北、华北等地。是对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⑤表示地表径流。
(2)在雨季过滤并储蓄雨水,减少了地表水下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⑦下渗。
17.32;168
【知识点与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分析;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分析。
配制200kg 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200kg×16%=32kg,水的质量是200kg-32kg=168kg;
18.71%;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知识点与解析】地球上的水体
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所以从太空看地球更像“水球”。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分析】本题考查海陆面积的比例,属于基础题。
19.(1)凝固;放
(2)冰熔化吸热,使外界温度降低
(3)凝华;放;熔化;吸
【知识点与解析】(1)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放出热量;(2)初春“乍暖还寒”的原因是冰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外界温度降低,所以会“乍暖还寒”;(3)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为固态小冰晶而形成的;化雪是固态的雪吸收热量发生熔化变为液态水的过程。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变化是凝固,物质凝固时要放出热量;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变化是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变化是凝华,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20.液化;不会
【知识点与解析】沸腾及沸腾条件;液化及液化现象
(1)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根本看不到,而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2)沸腾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果汤和水的沸点相同,则汤不能从水中吸收热量,自然不会沸腾。
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百姓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液化现象。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液化;不会
21.熔化;升华;凝固;凝华;液化;汽化
【知识点与解析】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及升华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从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①夏天吃冰棍儿解热,是冰熔化成水的过程.②﹣10℃的寒天,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是冰升华成水蒸气的过程.③铁水浇成铁杆,是铁水凝固成铁杆的过程.④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结了一层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冰的过程.⑤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的过程.⑥热风干手器使手上的水汽化成水蒸气的过程.
故答案为:①熔化;②升华;③凝固;④凝华;⑤液化;⑥汽化.
22.(1)表示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增加溶质;升高温度,恒温蒸发水分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4)80
(5)C
【知识点与解析】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1)Q点为两个图像的交点,根据交点的含义解答;
(2)根据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解答;
(3)当物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非常明显时,可以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局;否则,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4)首先根据溶解度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甲的质量,然后与35g比较,从而确定溶质质量,并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即可;
(5)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据此分析比较即可。
(1)根据图像可知,Q点的含义为: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图像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换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为:增加溶质;升高温度;恒温蒸发水分。
(3)根据图像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多,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则: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4)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30g。因为35g>30g,所用此时溶液饱和,即形成溶液的质量:30g+50g=80g。
(5)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即它们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时,仍然为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的溶解度乙>甲,所以此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丙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即二者此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因此溶质质量分数甲>丙。
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23.(1) 设蒸发到水后溶液的质量为x,
60g×10%=x×20%
解得:x=30g;
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60g-30g=30g;
(2)原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60g×10%=6g;
设应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x,
x+6g=(60g+x)×20%
解得:x=7.5g
【知识点与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1)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列出方程计算出蒸发后溶液的质量,然后前后溶液的质量之差就是需要蒸发水的质量;
(2)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计算出原来溶质的质量,然后列出方程计算出应该加入氯化钠的质量。
24.(1)D
(2)B
(3)升高;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知识点与解析】(1)通过图表分析可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降低,当防冻液含量由6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升高,所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2)因为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图表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28℃即可满足条件,所以选择防冻液含量为40%;(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就会导致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而混合液的沸点会随着含量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就会升高。
【分析】混合液的沸点会随防冻液在混合液中的含量变化而变化。
25.(1)27.2
(2)③④
(3)解: 7.2g27.2g ×100%=26.5%
答:第三次实验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5%。
(4)解:m溶质=100g×20%=20g
m溶质= 20g5% = 400g
m水=400g-100g=300g
答:需要加入水的质量是300g。
【知识点与解析】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1)当溶液的质量小于水和氯化钠的总质量时,说明此时溶液已经饱和,据此确定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m的值;
(2)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计算;
(4)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100g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5%的溶液质量,最后将两个溶液质量相减得到加水的质量。
(1)在第③次实验中,水和氯化钠的总质量为:20g+8g=28g。因为27.2g7.2g,因此④仍然饱和,那么溶液质量不变,依然为27.2g,即m=27.2g。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20℃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③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 地球上的水课后复习题,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 空气综合(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 生物综合(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