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二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知识点总结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二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知识点总结01
    初二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知识点总结02
    初二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知识点总结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二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知识点总结

    展开
    这是一份初二语文下册:《礼记》二则知识点总结,共7页。

    ()虽有嘉肴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zhǐ)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弗:不

    (2)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3)不知其善也 善:好

    (4)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

    (5)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嘉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主旨

    (3)教学相长 古义:教与学 今义:教书

    5.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C)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食,不知其旨也

    C.其此谓乎       D学,不知其善也

    (解析:C项“其”是副词,表推测,大概。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填空。

    (1)《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作者)编纂的,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间儒家(学派)论著的汇编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也。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虽有至道,学,不知其善也”强调了什么问题?

    强调了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9.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文章的中心论点的。

    先以“虽有嘉肴,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学,不知其善也”;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

    10.“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作为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

    11.学完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示例】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03  拓展阅读

    (六盘水中考改编)

    【甲】虽有嘉肴,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輮②以为轮,其曲中。虽有暴③,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 ①中(zhò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④参:通“叁”,多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2)然后能自强也   强:勉励

    (3)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4)故木受绳则直   故:所以,因此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輮使之然也/其此谓乎

    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无过

    C.虽有嘉肴/虽有

    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A.代词,代指木条/宾语前置的标志;B.知道/机智;C.均为“即使”;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谓乎!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

    15.【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乙】文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16.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略。(要求:提出观点、看法;阐述理由;联系学习生活,紧扣文章内容)

    附【乙】文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的工艺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合乎圆的标准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变得挺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大道之行也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guān)    男有分(fè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  能:才干出众

    (2)讲信修睦 修:培养

    (3)不独亲其亲 亲:父母

    (4)独子其子 子:子女

    (5)、孤、独、废疾者     :老而无夫者:……的人

    (6)男有分 分:职分,职守

    (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作:兴起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2)、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

    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不独亲其亲

    亲: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亲

    (2)独子其子 

    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为子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2)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归来,归属

    (3)、孤、独

    古义:两个词。“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今义:一个词。独自一人

    (4)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害人 今义:小偷,窃贼

    (5)故外户而不闭  古义:门    今义:窗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也

    C.是故谋闭而不兴         D.是谓大同

    (解析:A.故人不独亲其亲。)

    7.填空。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照应此句的是: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出自本课的成语有:鳏寡孤独、夜不闭户、天下为公。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5)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气,憎恨它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8)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9)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9.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示例】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结构整齐,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社会状态。

    10.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理解并说说今后应怎么做。

    【示例】古代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没有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03  拓展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 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2)、孤、独、废疾者  孤:幼而无父

    (3)故制礼义以分之 故:所以

    (4)以养人之欲            以:来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使欲必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14.【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15.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附【乙】文参考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先王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进行区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