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3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试题
    语文
    2022.06
    命题单位:滨湖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制卷单位: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
    一、基础知识与能力(26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秦可卿托梦王熙凤说:“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但王熙凤并未在意,整个荣府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的“______,______”,极尽奢华,沉迷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假象中,最后落得个“盛筵必散”的下场。
    (2)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布局数千年变化不大。林黛玉进入贾府时,“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以明清标准,一射之地明确有130步,由此可知《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建筑之密。
    (3)面对中秋美景,心怀不同,感触自然也不同。张孝祥内心悠游自在,感到文字无法传达他所看到的月夜洞庭之景,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只能啧啧赞道“______,______”;林黛玉则触动身世,倚栏垂泪,开口便是“寒塘渡月影,冷月葬诗魂”,预示着她的不幸命运。
    【答案】 ①. 不念居安思危 ②. 戒奢以俭 ③. 五步一楼 ④. 十步一阁 ⑤. 悠然心会 ⑥. 妙处难与君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戒”“奢”“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______)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忍,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______)就倒下,叹了一声,说道:“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______)要受了暑。我虽然挨了打,(______)不觉疼痛。我这个样儿,只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与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不可认真。”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2.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犹 还 就 也 B. 乃 还 就 并
    C. 乃 仍 又 也 D. 犹 仍 又 并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才觉利害。
    B. 此时林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
    C. 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才觉利害。
    D. 此时虽林黛玉不是嚎啕大哭,然无声之泣越是这等,噎气堵喉,更觉利害。
    【答案】2. D 3. B
    【解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犹”,还;仍然,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相当,本处照应上文,虽然客观上眼睛已经看到了是黛玉,但心理上依然担心,误以为是梦境,所以用“犹”;
    第二空,“仍就”属于固定搭配,是“就、便”的意思,照应上文,强调与之前一样,“还”表递进,放在这里不符合逻辑,故用“仍”;
    第三空,“就要”是“将要”的意思,“又要”是“还要”的意思,表示加重语气、更进一层,根据语境“受了暑”表示担心,是语气加重,故用“又”;
    第四空,“并不”加强否定,这里的“并”是副词,用在否定词前面加强否定的语气,强调说明事实不是对方所说的或一般认为的那样。“也不”表并列,则无此效果。故用“并”。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错误,都是语序不当:
    (一)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后句主语一致,关联词“虽”应放主语“林黛玉”之后,排除CD。
    (二)“这等”做定语,修饰“无声之泣”,应放其前面;“这等无声之泣”作宾语,应放到“是”的后面。排除A。
    “气噎喉堵”强调林黛玉“气”“喉”的感觉,为“噎”“堵”,照应“利害”。
    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
    故选B。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女子,一个寻常而鲜活的女性世界,它首先是美的。花团锦簇,______,红楼女性的形貌美、才智美、性情美以及不同年龄特有的风神美,都在书中绽放异彩。然而,没有一个女子是尽善尽美的。红楼女子的美,绝不集于一身,( ① ):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红楼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项优势,( ② ),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就像作者在第一回里借石头之口所______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______,而是一群或情或痴的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各有一份善良,各有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个别的、互补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______,少有重合,鲜有雷同,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光溢彩 宣告 样板 光怪陆离
    B. 金碧辉煌 宣扬 模板 斑驳陆离
    C. 流光溢彩 宣扬 样板 斑驳陆离
    D. 金碧辉煌 宣告 模板 光怪陆离
    5. 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4. A 5. ①其显性的特征有三 ②却没有全能冠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处,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此处形容“红楼女子”,再结合后文的“都在书中绽放异彩”,可知此处应用“流光溢彩”。
    第二处,宣告:宣布(多用于重大事件)。宣扬:广泛宣传,使大家知道。此处是说作者借石头之口宣布某些内容,应用“宣告”。
    第三处,样板:比喻学习的榜样。模板:是指作图或设计方案的固定格式,有时也指DNA复制或转录时,用来产生互补链的核苷酸序列。此处指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这样的榜样,应用“样板”。
    第四处,光怪陆离:形容五光十色,形象奇异。斑驳陆离:形容色彩杂乱不一。此处形容性情千姿百态,什么性情的人都有,应用“光怪陆离”。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后面是一个“:”,说明此处是一个总结句,结合后文的“特征一”“特征二”“特征三”可知,此处可填“其显性的特征有三”。
    第二处,前文说“红楼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项优势”,说明各有各的美,后文说“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再次证明红楼女性都很美,再根据前文总结“美,是散落的”,说明没有任何一个人集“美”于一身,故此处可填“却没有全能冠军”。
    6. 下列能补全《红楼梦》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______”回目的一项是( )
    A.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B.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C.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D.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对联的能力。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主要内容:芒种节前,黛玉过怡红院,敲门不开而闻宝钗笑语,因而临风洒泪,群鸟惊飞。本回,芒种节,大观园众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祭饯花神。宝钗扑蝶,而无心听到红玉和坠儿的对话。于是用“金蝉脱壳”的方法,无意间黛玉作了她的掂脚之石。凤姐发现怡红院红玉说话简短,办事爽利,拟收为手下干将。探春要宝玉给她买各种精致的艺术品,谈及给宝玉做鞋,宝玉因说做鞋之奢华,引出赵姨娘的妒忌。宝玉寻黛玉,却发现她在葬花,并哭咏《葬花吟》。宝玉不禁痴倒。
    本题还考查了学生对对联的掌握情况。《红楼梦》属于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章回小说的每一回合的标题往往是一个对仗工整、整齐划一的概括性词句,比如《三国志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都能极好地概括出每一回大致上的内容。这也符合了当时民间艺人为了吸引听众而使用这样的标题来点明内容。标题一般也比较简略,使人通俗易懂。
    “杨妃”属于对人的称呼,名词性质,与“春困”“艳曲”不能对应,能照应人名“飞燕”,“杨妃”与“飞燕”均为美女,对应整齐。
    “滴翠亭”对应“埋香冢”,其中“滴”和“埋”均为动词,而“宴宁(安宁)”属于形容词,“潇湘”“牡丹”为名词,排除ACD。
    故选B。
    7. 有人推测贾宝玉的大名应为“贾珏”,请你根据下表写出两条他判断的依据。
    排行
    性别





    元(原)春
    迎(应)春
    探(叹)春
    惜(息)春

    贾珠(株)
    贾琏(连)
    贾__(__)
    贾环(宦)

    【答案】①都是“王”字旁;
    ②四姐妹和四兄弟的名的谐音,组成一副对子,暗示人物命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和推理能力。
    关于“贾宝玉的大名叫什么”,一直是《红楼梦》爱好者们争论的热点话题,在书中,曹雪芹交代了贾府中男丁取名的特点,同辈中人,名字都会有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偏旁部首,比如贾敬、贾政、贾赦,贾珠、贾琏、贾珍等人。根据“贾珠、贾琏、贾珍”的偏旁部首,可以推断贾宝玉的大名应为“王”字旁;根据字数可推测应为单字;根据小名“宝玉”可推测应与“玉”有关;根据四姐妹的名字谐音与人物命运有关,可推测读音。综合以上可以推测贾宝玉大名应为“贾珏”。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桦叶述闻》八卷,长白西清撰。记载宏博,足资考证,惜未刊行。有一则云:“《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曹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雪芹名霑,汉军也。其曾祖寅,字子清,号楝亭,康熙间名士,累官通政。为织造时,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墂半生以死。宗室懋斋(名敦敏)、敬亭,与雪芹善。懋斋诗:‘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敬亭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两诗画出雪芹矣。”
    (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卷八)
    语段二:
    康熙间,曹练亭①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人问:“公何好学?”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见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耳。”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人以此重之。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明我斋②读而羡之。当时红楼中有某校书③尤艳,我斋题云:“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差些。”“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丁未八月,余答客之便,见秦淮壁上题云:“一溪烟水露华凝,别院笙歌转玉绳。为待夜凉新月上,曲栏深处撤银灯。”“飞盏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绿荷包。榜人能唱湘江浪,画桨临风当板敲。”“早潮退后晚潮催,潮去潮来日几回?潮去不能将妾去,潮来可肯送郎来?”三首深得《竹枝》风趣。尾署“翠云道人”,访之,乃织造成公之子啸崖所作,名延福。有才如此,可与雪芹公子前后辉映。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袁枚④《随园诗话》卷二、卷十六)
    【注】①练亭,应为“楝亭”之误;练,繁体作“练”。②明我斋,即富察明义,曹雪芹的好友。③校书,乐伎歌伎。④袁枚,清代著名文学家,世称随园先生;生于乾隆四年,卒于嘉庆二年。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惜未刊行 刊:修正 B. 残杯冷炙有德色 德:感激
    C. 人以此重之 重:推崇 D. 余答客之便 答:回答
    9. 下列对语段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雪芹小时候过着任性的生活,经历过繁华,后半生却历经坎坷,际遇悲凉。
    B. 《红楼梦》刚面世时,读者都说作者是曹雪芹,但又大多对曹雪芹不太了解。
    C. 敬亭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用劝勉的方式表现出曹雪芹的气节。
    D. 关于曹寅和曹雪芹的关系,西清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曾孙,袁枚认为两人是父子。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
    (2)素与江宁太守陈鹏年不相中。及陈获罪,乃密疏荐陈。
    11. 围绕《红楼梦》的成书时间、作者和后人评价,你能从材料中推断出哪些信息?
    【答案】8. D 9. C
    10. (1)每次出门,都有八个侍从簇拥着,而且必带一本书,没完没了地阅读赏玩。
    (2)他向来和江宁太守陈鹏年不和,等到陈鹏年犯罪,却秘密上书推举他。
    11. (1)《红楼梦》受到百姓喜爱。
    (2)曹雪芹少历繁华,老年悲凉。《红楼梦》写的非常艰难。
    (3)西清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曾孙,袁枚认为两人是父子。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刊:出版。句意:惜没有出版发行。
    B.德:有恩德。句意:权贵施舍一点残羹冷饭,就会摆出一副有恩德的嘴脸。
    C.重:敬重。句意:人们都因为这件事而敬重他。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用劝勉的方式表现出曹雪芹的气节。”错。这句诗的意思是“共勉莫弹铗不作食客权门下,别敲富人门免遭白眼奚落”,赞扬了曹雪芹杰出的诗才和傲岸不羁的性格,鼓励他在艰苦的条件下将文学的创作坚持下去,而不是表现曹雪芹气节。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驺”:古代给贵族掌管车马的人;“书一本”:定语后置,一本书;“辍”:停止。
    (2)“素”:向来;“不相中”:不和;“及”:等到;“荐”:推举。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
    (1)从原文“《红楼梦》始出,家置一编,皆曰此曹雪芹书,而曹雪芹何许人,不尽知也”可知,人们虽然不知道曹雪芹,但是都知道《红楼梦》,备受欢迎。
    (2)从原文“雪芹随任,故繁华声色,阅历者深,然竟坎墂半生以死”“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可知,曹雪芹少历繁华,晚景悲凉。好友写诗鼓励他继续写作下去。
    (3)从原文“其曾祖寅”“雪芹者,曹练亭织造之嗣君也”可知,西清认为曹雪芹是曹寅的曾孙,袁枚认为两人是父子。
    参考译文:
    语段一:
    《桦叶述闻》八卷,长白西清撰写。记载宏伟广博,足以提供考查证实,可惜没有出版发行。有一卷说:“《红楼梦》刚开始出现,每家都有一部书籍,都说这是曹雪芹的书,但是曹雪芹是哪里人,不都知道。曹雪芹名霑,是汉军。他的曾祖父是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是康熙年间的名士,积功升官到通政。他做织造的时候,曹雪芹和他一起去赴任,因此繁荣热闹歌舞和女色,深深的亲身经历过,然而终究坎坷半生直到死去。宗室懋斋(名敦敏)、敬亭,与雪芹交好。懋斋的诗:‘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敬亭的诗:‘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两诗描绘的就是雪芹。”
    (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卷八)
    语段二:
    康熙年间,曹练亭担任江宁织造,每次出门,都有八个侍从簇拥着,而且必带一本书,没完没了地阅读赏玩。有人问:“你怎么这样勤奋好学?”他回答说:“不是好学。我不是地方官,可是百姓见到我却要起立,我心里很不安,因此借书本来遮眼罢了。”他向来和江宁太守陈鹏年不和,等到陈鹏年犯罪,却秘密上书推举他。人们都因为这件事而敬重他。他的儿子曹雪芹写了《红楼梦》一书,详细地记述了男女情爱和地方繁荣华丽的盛况。明我斋读后十分赞赏。当时红楼中有妓女十分美丽,明我斋题诗说:“病容憔悴但容颜仍然胜似桃花,中午出一回汗更感闷热。恐怕意中人看出自己身体不适,勉强说自己身体好些了。”“像山河一样,仪表威武严肃而文雅安闲,仪表体态不是有文彩的丝织品所能遮蔽的。不像小家碧玉那样拘谨不自然的样子,笑的时候少而沉默不语的时候却很多。”
    丁未八月,我回答客人之机会,看到秦淮壁上有题字说:“一溪烟水露华凝,别院笙歌转玉绳。为待夜凉新月上,曲栏深处撤银灯。”“飞盏香含豆蔻梢,冰桃雪藕绿荷包。榜人能唱湘江浪,画桨临风当板敲。”“早潮退后晚潮催,潮去潮来日几回?潮去不能将妾去,潮来可肯送郎来?”三首诗很有《竹枝》的幽默趣味。末尾书名“翠云道人”,去拜访他,是织造成公的儿子啸崖所写的,名字叫延福。有这样的才华,可以和曹雪芹前后相辉映。曹雪芹,是曹练亭织造的儿子。他们相隔已一百多年。
    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卷十六)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这首《红楼梦》中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内容分析,本诗是“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这一回中内容
    B. 第二句化用陶潜《饮酒》中的诗句,意在抒发人物厌倦贾府争斗、归隐田园的愿望。
    C. 颔联、颈联扣住诗题中的“问”字,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与人物的性格相映衬。
    D. 尾联以拟人手法开导菊花,突出人物与菊的惺惺相惜,显现出人物更深层的悲哀。
    13. 托物抒情是本诗的写作特色,下列对人物情感态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标傲世的清高 B. 知音难觅的寂寞
    C. 环境摧残的愤慨 D. 寄人篱下的自怜
    14. 《红楼梦》中湘云评价此诗:“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请简要分析颔联发问的角度。
    【答案】12. B 13. C
    14. 抓住菊花的文化个性与品位发问;抓住菊花的自然特性发问。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归隐田园的愿望。”“喃喃负手叩东篱”意思是:我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地叩问东篱下栽种的菊花。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问菊就是问自己,答案也都包含在问题之中。但未有“归隐田园”之意。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
    首联即直切“问”字,所谓“讯秋情”即问讯菊花的情怀意向。
    颔联“孤标傲世”,是说菊花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性情。
    颈联“何寂寞”“可相思”是说“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南归、蟋蟀停止了鸣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林黛玉一再向那寄托在东篱之下的菊花发问,其实是暗喻自己寄人篱下,缺少知音。
    尾联“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就把这层意思明白点出:不要感叹没有知音,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如果菊花能说话,咱们就好好聊一会吧。但全诗都采用问的口气,一方面与诗的标题紧扣,另一方面使诗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所以本诗中,诗人借菊花寄托了自己孤标傲世的清高、知音难觅的寂寞和寄人篱下的自怜。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鉴赏诗歌写作角度的能力。
    颔联“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意思是“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问菊就是问自己,答案也都包含在问题之中。你那样标高气逸,傲然独立于尘世风霜之中,没人能和你结伴生活。孤标傲世,是陶渊明给菊花涂染上的文化个性;花朵同样俊秀,你不在春天和百花一起开放、争妍斗艳,却到了深秋才开放。这一问抓住菊花“开得迟”的特性和“孤标傲世”的文化个性发问,一种深沉的寂寞感,孤扯感扑面而来。
    三、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自处方遣药精巧出奇的冷香丸到仅有四色如烟如雾的软烟罗,无论是费尽心机详尽叙述或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一部《红楼梦》写到的华美精致器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物画卷。曹雪芹对上层社会的奢靡与风雅信手拈来,著作中随处可见其化用。
    《红楼梦》一书,食色性俱全,大场面比比皆是。但在这等繁奢中,却往往没有对佳肴进行详细描述。第五十四回元宵夜宴,众人面前是何珍馐不得而知,宵夜之丰盛却通过王熙凤之口一一道来。贾母夜长饥饿,凤姐提出油腻的鸭子肉粥、温甜的红枣米粥均不合老太太口味,最后的杏仁茶中选时,贾府已现衰颓之势,元春省亲时雍容华贵的万千气象已不复存在,但强弩之末的光彩却仍十分炫目,仅是宵夜就如此面面俱到,不能不感慨贾家惊人的奢侈。
    大场面如此,温馨的小场景也少不得彰显贾府的富丽。黛玉初进贾府,所提到的药品便是人参养荣丸。人参是贵重药品,也是贾府富贵的象征,与其兴衰密切相关。彼时的贾府视人参为区区小事,然而七十七回中翻遍全府却找不出二两上等人参,也正预示了贾家的衰败。
    除了人参养荣丸外,书中最令世人熟知的另一味药便是薛宝钗吃的冷香丸。冷香丸遍采春夏秋冬四季的白花之蕊,又须尽集雨水、白露、霜降、小雪四时的雨露霜雪,还要辅以白糖、蜂蜜,黄柏煎汤方能服下。这匪夷所思的配方在极尽雅致的同时,更非人力、财力双全不能做到,薛家殷实的家底也被写到了极致。
    自第八回宝钗正面出场以来,其人物形象在细节之中日渐丰满。宝玉初见宝钗之时,宝钗身着“一色半新不旧”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坐在炕上做针线,“看去不觉奢华”。但在中国古代工艺中,二色金需要以不同成色的黄金打成极薄的金箔,再制成金线,最终才能呈现颜色不同的效果。不过一件家常旧衣,便已如此贵重,薛家全盛时期的富贵可想而知。孟晖对曹公此处随手带过并不多提的做法笑言:“曹雪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对这些实在太熟了。”
    另外,作为贵族世家,贾府用器数量之巨大、质量之精良自不必多言,但真正能入得了见多识广的贾家主子法眼的,多数并不在这中间。阅尽百样纱罗的凤姐也将其认成普通蝉翼纱的软烟罗便是一处,受了老祖宗贾母的一顿教训才长了见识。贾母教她软烟罗分雨过天晴、秋香色、松绿、银红四色,既有折枝花样,也有百蝶穿花、流云万蝠花样。而康雍乾时期,最为流行的纹样之一便是流云百蝠。
    相较于清雅富贵的大观园众人,来自乡下的刘姥姥则是尘俗的代表。二进大观园时,贾母带着刘姥姥前往栊翠庵,又将自己的“老君眉”递给她尝。刘姥姥一口喝干,只说这茶太淡,自己喜欢喝浓茶。茶水无论优劣,在刘姥姥看来只有冷热浓淡之分,再无其他。而这也正是她来自乡村生活感官的粗粝感受。但是,书中的刘姥姥也给了世人一个以粗俗平常的眼光重审豪奢的机会,并创造出了一种错觉。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尽管“秤砣”钟表新奇不已,最终使刘姥姥折服的却是“几十只鸡配它吃不出原味”的家常菜——茄子。
    (摘编自曾心仪《从冷香丸到软烟罗——器物之道解读<红楼梦>雅与俗》)
    材料二:
    “晴雯补裘”是《红楼梦》中著名的情节。宝玉第一眼看时只见“金翠辉煌,碧彩闪灼”;接着借贾母、王夫人之口强调“就剩下了这一件”“仔细穿,别糟踏”,突出其独一无二、不可再造;随后,通过外间织补匠人、裁缝绣工都不认得、不敢碰,说明其稀罕难得、人所未见。总之,多方铺垫,把“雀金裘”这件服饰的华美贵重推到了极致。偏偏这样一件人间“尤物”,陡然残缺,后襟上烧了指顶大的一个洞眼。这与其说是宝玉的粗心,不如说是作家的匠心。
    再次,雀金裘谁能补、谁肯补成了火烧眉毛的当务之急。“补裘人”的角色谁属?晴雯成为独一无二的人选,具有“唯一性”。晴雯的针线女工素为贾母赏识,丫环虽多,只有晴雯会界线织补之法。偏偏此刻晴雯已卧病数日,脸面烧得飞红,身上热得烫手,鼻塞声重,头痛难忍,加之为坠儿小窃动气受风,病上添病。尽管如此,她还是挣命咬牙,漏夜赶工,硬撑着把这个细巧活计从拆开里子、钉牢竹弓、刮松破口,到分出经纬、界出地子、一针一线地织补完工,再用小刷剔出绒毛。真是何等精细,何等工巧,足可乱真。而此刻晴雯已经力尽神危、颓然倾倒了。
    总之,“补裘”犹如一个聚集点,为解宝玉急难,晴雯殚精竭虑、一力承当、肝胆照人。较之全书中刻画晴雯的“撕扇”“拒抄”“诀别”诸节,“补裘”更有特点,更见精彩。晴雯个性,犹如这件雀金裘一般高贵、闪灼生辉。可以说,崭新的完好无损的雀金裘固然令人惊艳,自有其审美价值;然而被烧破的、经晴雯织补的雀金裘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因为它对结撰故事情节、深化人物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件服饰,它的文学功能——以物寄情被发挥到了极致。恐怕只有在《红楼梦》里,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人文风景,即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的渗透力和能动性。
    类似以服饰写人寄情的,还可以举出“香菱换裙”。香菱此裙叫做“石榴裙”,是条刚上身的新裙子,在大观园中戏耍时拖在一汪积水里污湿了半扇,十分狼狈,恰被宝玉瞧见。宝玉固然可惜这新裙子,却更怜惜香菱其人,于是出主意以袭人同样的裙子替换,帮助香菱排忧解难。在这里,宝玉出于一贯体贴女儿的本性,以尽心服役为乐。
    (摘编自吕启祥《江宁云锦映红楼——漫说作为文学元素的红楼服饰》)
    1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参养荣丸的细节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象征;冷香丸的配方令人匪夷所思,写出薛家家底的殷实。
    B. 虽然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看起来“一色半新不旧”,但二色金的制作工艺显示出贵族生活的奢华。
    C. 曹雪芹将雀金裘以物寄情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使读者领略到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独有的渗透力和能动性。
    D. “石榴裙”结撰起情节以及宝玉、香菱和袭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开始彰显宝玉体贴女儿的形象特征。
    16.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宝玉之口将宝钗二色金银鼠比肩褂带过,并不代表此物不值多提,而是显示出作者对贵族生活的熟谙。
    B. 凤姐将软烟罗误认成蝉翼纱与刘姥姥将钟表误认为作“秤砣”,本质上都显示出人物的粗俗和源自生活的粗粝感受。
    C. 晴雯作为“补裘人”角色的唯一性,以及雀金裘因晴雯病中之补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均显示了作者巧妙的文学构思。
    D. “晴雯撕扇”中扇子这个物件,也和雀金裘一样发挥了用物来写人寄情的作用,多角度刻画出晴雯的人物形象。
    17. 下列器物中不具有“雀金裘”“石榴裙”写人寄情功能的一项是( )
    A. 祥林嫂拄着的竹竿 (《祝福》)
    B. 老军给林冲的酒葫芦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C. 华连卡骑的自行车 (《装在套子里的人》)
    D. 村中少年养的“蟹壳青” (《促织》)
    18.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写作脉络。
    19. 有同学想尝试写网络历史小说,请你根据材料一,为该同学的小说中可能涉及的生活器物的选用提三点建议。
    【答案】15. B 16. B 17. D
    18. 先指出雀金裘被烧了洞眼是作家匠心所在,接着从晴雯补裘的“唯一性”来具体阐释作家的匠心,然后以雀金裘为例总结《红楼梦》发挥了服饰的文学功能,并以香菱换裙的情节来印证。
    19. ①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器物样式,可以通过描写器物来展现时代的生活风貌。
    ②可以所用器物的前后变化来表现世事和人物生活的变迁。
    ③可以借人物对器物的态度展现人物性格、构成人物关系。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人参养荣丸的细节是贾府由盛转衰的象征”错,原文是“人参是贵重药品,也是贾府富贵的象征”,可见此时的人参养荣丸代表的是贾府的富贵。
    C.“使读者领略到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独有的渗透力和能动性”错,结合原文“恐怕只有在《红楼梦》里,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人文风景,即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的渗透力和能动性”可知,这是作者的感受。
    D.“开始彰显”错,原文是“宝玉出于一贯体贴女儿的本性,以尽心服役为乐”。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都显示出人物的粗俗和源自生活的粗粝感受”错,原文是“阅尽百样纱罗的凤姐也将其认成普通蝉翼纱的软烟罗便是一处,受了老祖宗贾母的一顿教训才长了见识”,可见凤姐错认是想表现“贾府用器数量之巨大、质量之精良”。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A.“祥林嫂拄着的竹竿”是她已经成为乞丐的象征,足见她的人生已走到末路,有写人寄情的功能;
    B.“老军给林冲的酒葫芦”推动后文林冲沽酒、借宿山神庙等情节,对林冲性格塑造起到一定作用,有写人寄情的功能;
    C.“华连卡骑的自行车”写出华连卡的青春与活力,与别里科夫格格不入,有写人寄情的功能;
    D.“村中少年养的‘蟹壳青’”对塑造成名的形象及表现主题没有什么作用,不存在写人寄情的功能。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第一段通过贾母、王夫人与外间织补匠人、裁缝绣工的表现突出“雀金裘”华美贵重到极致,然后亮出观点,“偏偏这样一件人间‘尤物’,陡然残缺,后襟上烧了指顶大的一个洞眼。这与其说是宝玉的粗心,不如说是作家的匠心”,先指出雀金裘被烧了洞眼是作家匠心所在;
    接着第二段论述“‘补裘人’的角色谁属?晴雯成为独一无二的人选,具有‘唯一性’”;
    第三段论述“‘补裘’犹如一个聚集点,为解宝玉急难,晴雯殚精竭虑、一力承当、肝胆照人”“它对结撰故事情节、深化人物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件服饰,它的文学功能——以物寄情被发挥到了极致”“恐怕只有在《红楼梦》里,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的人文风景,即服饰作为文学元素的渗透力和能动性”,从晴雯补裘的“唯一性”来具体阐释作家的匠心,然后以雀金裘为例总结《红楼梦》发挥了服饰的文学功能;
    最后再引例证,“类似以服饰写人寄情的,还可以举出‘香菱换裙’”,以香菱换裙的情节来印证。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一部《红楼梦》写到的华美精致器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物画卷”,可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器物样式,可以通过描写器物来展现时代的生活风貌。
    材料一“人参是贵重药品,也是贾府富贵的象征,与其兴衰密切相关。彼时的贾府视人参为区区小事,然而七十七回中翻遍全府却找不出二两上等人参,也正预示了贾家的衰败”,可见可以所用器物的前后变化来表现世事和人物生活的变迁。
    材料一“二进大观园时,贾母带着刘姥姥前往栊翠庵,又将自己的‘老君眉’递给她尝。刘姥姥一口喝干,只说这茶太淡,自己喜欢喝浓茶。茶水无论优劣,在刘姥姥看来只有冷热浓淡之分,再无其他。而这也正是她来自乡村生活感官的粗粝感受”“书中的刘姥姥也给了世人一个以粗俗平常的眼光重审豪奢的机会,并创造出了一种错觉。其中最典型的便是,尽管‘秤砣’钟表新奇不已,最终使刘姥姥折服的却是‘几十只鸡配它吃不出原味’的家常菜——茄子”,可见可以借人物对器物的态度展现人物性格、构成人物关系。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姐儿笑道①:“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得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凤姐儿笑道②:“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儿道:“你去瞧瞧,要是有人有事,就罢;得闲儿呢,就回,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管事的来回话。
    平儿回了,凤姐道:“我这里陪客呢,晚上再回;若有很要紧的,你就带进来现办。”平儿出去一会,进来说:“我都问了,没有什么紧事,我就叫他们散了。”凤姐儿点头。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刚说到这里,只听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的小大爷进来了。”凤姐忙止刘姥姥不必说了,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那里呢?”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夭娇,轻裘宝带,美服华冠。刘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凤姐笑道③:“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刘姥姥方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贾蓉笑道:“我父亲打发我来求婶子,说上回老舅太太给婶子的那架玻璃炕屏,明日请一个要紧的客,借了略摆一摆,就送过来的。”凤姐儿道:“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说,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下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凤姐笑道④:“也没见我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一般你们那里放着那些东西,只是看不见!我的才好罢!”贾蓉笑道:“那里如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道:“确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了!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⑤:“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道:“这姥姥不知可用过饭没有呢?”刘姥姥忙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凤姐说道:“周姐姐好生让着些儿,我不能陪了。”
    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凤姐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方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同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做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儿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二奶奶裁度着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说话时,刘姥姥已吃毕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抹嘴的道谢。凤姐笑道⑥:“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的。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作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们不嫌少,就暂且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的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傍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听了,笑而不睬⑦,只命平儿:“把昨日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间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起来了。
    (选自《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有删改)
    20.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凤姐对刘姥姥说贾府“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显示她对贾府现状的清醒认识。
    B. 凤姐让周瑞家的去请示太太应如何打发刘姥姥,暗示凤姐在处理家事上缺乏主见。
    C. 刘姥姥原本不好意思说来意,见凤姐对来借东西的贾蓉的态度,胆子就壮了起来。
    D. 凤姐、周瑞家的为刘姥姥提供了帮助,表明贾府在对待人情世故上是比较周全的。
    21. 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周瑞家的两次使眼色提醒刘姥姥,衬托出刘姥姥老实巴交、木讷呆板的乡村老妪形象。
    B. 选文插入贾蓉求取玻璃炕屏一事,巧妙自然,丰富了凤姐的形象,突出她惯用权术的特点。
    C. 选文写刘姥姥进府讨钱,情节紧凑,过程曲折,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贾府的富奢和等级森严。
    D. 选文中凤姐和刘姥姥的话都使用了俗语,既与人物的文化水平相关,也丰富了文章的语言。
    22. 某导演欲拍摄新版《红楼梦》,凤姐的饰演者对文中七处凤姐“笑”的理解不太有把握,请帮助她揣摩其意蕴。
    【答案】20. D 21. A
    22. ①看似通情达理,实则拿腔捏调,优越感十足;②自大自得,有权势感; ③虽感觉刘姥姥说话粗鄙,有嘲笑之意,但能宽容理解。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表明贾府在对待人情世故上是比较周全的”错误,凤姐、周瑞家的为刘姥姥提供了帮助,体现出她们的虚荣心和显摆,选项说“表明贾府在对待人情世故上是比较周全的”过于美化贾府的形象。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A.“衬托出刘姥姥老实巴交、木讷呆板的乡村老妪形象”错误,原文说“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周瑞家的在傍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周瑞家的两次使眼色提醒刘姥姥,说明刘姥姥是一个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的农村老妇人形象。选项说“老实巴交、木讷呆板”曲解了文意。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面对远远不如自己的刘姥姥,凤姐的“笑”看似通情达理,实则拿腔捏调,虚荣心极强,优越感十足。
    “凤姐笑道:‘你只管坐着。这是我侄儿’”“凤姐笑道:‘也没见我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一般你们那里放着那些东西,只是看不见!我的才好罢’”“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王熙凤是贾府的当家人,管理府中的生活起居种种事务,许多事情都可以自己拿主意,可以说风光无限了。这四处凤姐的“笑”体现了她自大自得,有权势感。
    “周瑞家的在傍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日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凤姐虽感觉刘姥姥说话粗鄙,有嘲笑之意,但能宽容理解。
    五、整本书阅读(本题共1小题,6分)
    23. 阅读《红楼梦》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语段一:
    探春因又接着说道:“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不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的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馀,以补不足,未为不可。”
    语段二:
    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帐房的辖制,又不与凤姐去算账,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常,都齐声说:“愿意。强如出去被他们揉搓着,还得拿出钱来呢。”那不得管地的听了每年终又无故得分钱,也都喜欢起来,口内说:“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贴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坐吃三注的!”
    贾探春的改革措施为什么能得到下面“老妈妈”的拥护,请你用《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中国乡土社会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伸的差序格局,群己、人己界限可伸可缩;以“己”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实则是自我主义。探春的措施之所以能得到“老妈妈”的拥护,正是因为“老妈妈”们从这些措施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可以形成以“己”为中心的一个团体;而在这个团体中,可以根据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亲疏影响其他人收益的多少,因而这个提议受到老妈妈们拥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有关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在这种关系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
    依据原文“不如在园子里的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成能知园圃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可知贾探春的改革措施是找出几个老实本分,懂得园艺的老妈妈料理大观园,她们不需要交租,只需要一年孝敬一些什么就可以了;
    依据原文“老妈妈们也可借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贾探春这样做,既可以节省开支,最主要是可以让那些老妈妈们得到利益;“那不得管地的听了每年终又无故得分钱”,那些离“己”远些的也可多少分的一点利益;那些老妈妈们觉得有利可图,就十分赞同贾探春的改革。
    六、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材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作。
    “痴”本是一种生理疾病,意为呆傻之状;魏晋时期,“痴”逐渐由贬义词变成带有智慧色彩的褒义词;到明清时期,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将“痴”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发展……
    (1)请以“红楼最痴人”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
    (2)如果把你所在的班级比作大观园,你和你的同学又在书写着怎样的青春故事?请以“痴人×××”为题,写一篇记人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如选后一题,×××应用化名);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红楼最痴人
    《红楼梦》一书中,“痴”字用得很多,以回目为例,含“痴”字的回目就有六回之多:比如第二十九回“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那么,《红楼梦》里的最痴人是谁呢?
    若论“情痴”,非宝玉莫属。清人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有云:“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共有之情,为天情。”又曰:“圣人尽性,唯宝玉能尽情”,“宝玉圣之情者也。”
    他对林黛玉的情就是“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
    这种“至情”在他与林妹妹相识、相处到相爱的全过程中表现的最充分,也最感天动地,令人感到刻骨铭心。从相见时的“砸玉”到挨打后遣晴雯“送帕”;从“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到“病神瑛泪洒相思地”,最终“悬崖撒手”,已达到了“情极之毒”。贾宝玉对爱情的痴,亘古无一人能做到。他是古今第一大情人,也是天地间第一大痴人。
    宝玉主张“世法平等”,重视的是“不失其赤子之心”。可以这样说,宝玉就是作者理想社会中的新人。
    一花一时,一草一木,是“无情者”,可在宝玉的心目中那些花草树木仿佛也有了生命。第二十三回写他在沁芳闸桥边的石头上坐,读《会真记》。当一阵风吹来,桃花“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他“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些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让花瓣“流出沁芳闸区”。他把花视为有生命的,而生命是美丽的,所以爱花,惜花,让花儿“质本洁来还洁去”,此正是诗人宝玉所见之景,所生之情,景情融为一体。面对没有生命的植物,他都能发出感慨,何况于人。
    认识万物之灵,宝玉之情、之痴更表现于人,尤其是对大观园女儿们的关怀上。在宝玉眼里,“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作为贾府第一大公子,宝玉对所有女性没有尊卑之界,没有主仆之分,他始终把自己放在他人之下。
    “龄宫画蔷痴及局外”,宝玉隔着篱笆洞看龄官在地上写蔷字,写了一个又一个,“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是这个情景,心里不知怎么煎熬。看他的摸样儿这般单薄心里还搁得住煎熬?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虽然同在一园,但并不相识,宝玉却能看的痴想的痴。直到天空落下大雨,宝玉告诉人家避雨,怕那女孩儿被骤雨激了,自己却不觉得淋了雨。待到自己跑回怡红院,还记挂着那女孩有没有避雨处,正所谓言情愈真,写境愈真,记事亦愈真。
    宝玉虽痴,痴的有些偏执,但至少他至真至情至性,没有太多的虚伪;他为情所困,困得自己无法解脱,但至少这感情令人回肠荡气。这样的宝玉叫我们怎能不爱,这样的“痴”宝玉,叫我们怎么能不感到疼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解读了“痴”的本义以及“痴”的文化意义。考生应对“痴”的内涵和文化意义进行解读。痴”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所表示的含义是纯粹的上层精神世界,与世俗之意明显不同。比如魏晋名士中不乏痴人,“写经换鹅”的王羲之,嗜酒如命的刘伶,弹奏广陵散的嵇康……“痴”的背后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真性情。
    (1)《红楼梦》中的“痴人”还真不少,首先是贾宝玉,他是情痴——对世间之美都有情。从本质上看,是宝玉的痴情“对于天下所有美好的人与物自然兴起的一种珍惜赏爱之情”。他一生可以归结为一个“痴”字,他是一个完全不被世人所接受的理想主义者,他“痴”的对象不仅是个性自由、心灵美好、才貌相容的女孩儿,就连一切不被世人在意的花草虫鱼,在宝玉看来却“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他的痴不是爱好而是信仰,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自然壮美的痴,不是后天的迷恋,而是一种天然而生的气质。
    其次是林黛玉,她的痴也在于“情”。宝玉对万物都有情,而黛玉则只对宝玉一人有痴情,黛玉为绛珠仙草下凡还泪,还泪的起因是在仙界中神瑛侍者日夜浇灌所致,而在俗世所有的泪都是因情所致,每一滴泪水都是爱的试探和心的轨迹。黛玉对宝玉的爱是热烈的,同时也是贞洁的,她的痴又上升了一个境界,不仅是对爱情的痴,更是她对精神与灵魂的自我看重。
    还有晴雯之“痴”,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丫鬟婢女来看待,她对宝玉痴情是站在“人”高度上,不是卑躬屈膝,也没有一点温柔和顺,她的痴情是作为一个和宝玉地位平等的真正的女子之“痴”。
    《红楼梦》中的“痴”是真情的流露,是对世俗理性的揭露与反叛,希望挣脱一切尘世的束缚,“痴”是对自由纯美人格的不断追求。《红楼梦》中的“痴”更是寓真挚爱情、高尚人格、执着精神、美好理想于一体,作者借“痴”让读者看到了美的灵魂、情感,感受纯净的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力量。
    “红楼最痴人”,要体现出“最”字,需要结合人物的具体事例来体现其“痴”,阐述“痴”的内涵,解读“痴”的深层意义。作为评论文章,要跳脱出作品的时代局限,分析出人物“痴”的典型意义。
    (2)以“痴人×××”为题,写一篇记人文章。所写之人是自己班级的同学,体现其“痴”的特点。现代人物身上的“痴”自然不能同《红楼梦》中的“痴”含义一样,同学的“痴”可以表现在对自己所钟爱的事物达到一种极致的痴迷,古往今来,这样的痴人不甚枚举,吃馒头蘸墨的王羲之,为买书花光积蓄只能以“书饼”充饥的黄裳,还有将怀表当鸡蛋放在锅里煮的牛顿,都属于痴人;或者表现为一种执着的精神品质,比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那种草食瓢饮、孜孜以求的痴劲,怎能采摘“哥德巴赫猜想”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中国女排如果没有那种为国争光发愤拼搏的痴劲,怎能登上“五连冠”的宝座。痴的志趣可取,痴的韧劲可贵。
    写人的文章自然少不了对人物的描写,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等展现其“痴”的特点,通过记叙其“痴”的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特征,表达对他的赞颂。
    立意:
    1. 有痴好的人生才丰盛。
    2. 痴念,是执着不屈的信念。
    3. 红楼最痴人——贾宝玉。




    相关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3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共11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