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展开新人教版2023年高一下期历史暑假作业(五)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一、单选题
1.鸦片战争后,浙江南浔“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而上海松江地区却因“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些现象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B.西方对华倾销工艺品
C.中国传统手工业技术创新 D.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2.魏源认为:“东不足者西有余,以其所有易所无,气运贸迁,乌见失诸此者不可偿诸彼乎?夫惟有度外之人,则能通自古未通之绝域,致自古未致之货币。”这一观点( )
A.拉开了向西方学习序幕 B.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顺应了时代变局的需要 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政府与世界诸国的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三类国家关系: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国属于这一类型;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国就属于这一类型;三是近代条约关系,西方侵略者都属于这一类型。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传统外交格局受到冲击 B.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C.近代外交理念完全确立 D.仍然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4.1857年,美国驻华专属秘书卫三畏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如果西方最强大的四国能够真诚合作,共同强迫中国政府建立更多的外交关系,这是清朝最好的安全保障。”“我认为这四国兵舰和公使们汇集在中国的京都附近,是传教工作进行中的一部分。”信中的这些内容( )
A.呈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 B.意在为西方列强侵华寻找借口
C.反映出清廷外交近代化趋势 D.表明中外军事冲突的不可避免
5.1875年,左宗棠主张收复被俄国占领的新疆,,李鸿章考虑到军费问题,并认为中国真正的大患是日本,应集中全国力量促进沿海和腹地各省开发,不应对新疆用兵。由此展开一场辩论,最终多数官员支持左宗棠的意见,朝廷决定对新疆用兵。这反映出( )
A.洋务派内部已面临分裂 B.传统边防观念根深蒂固
C.李鸿章不考虑民族利益 D.中日之间海战一触即发
6.1872年《纽约时报》报道第一批中国政府派送的留学生坐船到了美国。新闻称:昨天到达这里的30多名中国学生,他们都是很勤奋和优秀的小姐和绅士,容貌俊秀⋯⋯有三名身为中国官员的教师陪同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对此报道分析最合理的是( )
A.留洋女学生可能是指陪同官员的家眷 B.这是洋务运动在教育领域的进步措施
C.师夷长技以制夷会成为此行最大目标 D.当时只有富家子弟才有资格出国深造
7.太平天国运动中宣传建立“四有二无”的人间天国,《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却无法真正施行,到后期采取的依旧是"照旧交粮纳税",和其他封建政权的土地政策并无多大差异。这说明( )
A.封建土地制度不易替代 B.太平天国受现实环境制约
C.法令政策可以随意更替 D.天国领导进取之心已锐减
8.1898年3月,总理衙门先后两次上奏朝廷,建议将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和直隶秦皇岛三地“开设通商口岸”,当即获旨允准。8月,朝廷再次颁布谕旨,号召各省督抚将军积极响应,在全国范围内增开口岸。清廷自开商埠的目的是( )
A.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B.鼓励民间创办近代企业
C.与外商竞争欲收回主权 D.开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9.梁启超回忆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张之洞对《时务报》大力支持,规定将《时务报》按期寄送湖北全省各衙门、各局、各书院、各学堂,报费由官府支付。材料反映了( )
A.政治变革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B.《时务报》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阵地
C.洋务派成为支持维新变法的主要力量 D.甲午战败推动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10.1905年8月4日《时报》刊登的一篇评论即指出:“今为抵制美约,不用美货,办法文明,民志齐一,正我制造改良土货,杜绝外货之机会。倘能及此振作,事事改良,则中国商业之发达,借此一举”。这反映了( )
A.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B.民主革命日渐兴起
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1.1901年,梁启超总结出独立的双重内涵:“一对外独立,一对内独立。政府之奴隶国民,日施压制,久之则民智日愚。民愚则种衰,种衰则国必不振,其终必循至为外所灭。”梁启超意在说明(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现实因素 B.推翻清政府成为人民大众共识
C.对外独立和对内独立相互矛盾 D.启发民智对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12.1896-1911年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新建铁路总里程约为此前的22倍。下图为铁路投资构成示意图。由此可知( )
A.清政府一直以来重视铁路修筑 B.铁路建设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C.铁路修筑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 D.国人的阻碍严重制约铁路修筑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海外贸易分为官办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种。明初,朝贡贸易被作为怀柔海外藩属国的重要手段,政治色彩浓厚而经济功能较弱。由于不堪重负,明中叶以后对朝贡贸易有诸多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早在宋代和元代就有大发展,但明初朝廷为了集中精力对付来自蒙古人等北方势力的侵袭,消除东南沿海的倭患,严禁民间海外贸易。尽管如此,海上走私仍屡禁不绝。明中叶以后,民间贸易因政策放宽而得到发展,主要贸易对象从亚洲其他地区变为欧洲。明清海外贸易政策时紧时松,政策放宽时海外贸易就得到较大发展,贸易网络不断扩大。有确切证据表明,直到19世纪初,中国海外贸易都是顺差,中国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王信《明清与当今中国的外贸顺差之比较》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为了更便利地筹措海外贸易资金和降低投资风险,一些国家建立国家银行,政府充当担保人,受政府扶持和保护的民间合股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欧洲则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海外贸易的不同,并说明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地位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历史影响。
新人教版2023年高一下期历史暑假作业(五)
参考答案:
五单元 1.A 2.C 3.A 4.B 5.B 6.B
7.B 8.D 9.D 10.C 11.D 12.B
13.(1)不同:贸易政策不同,中国推行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欧洲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即重商主义政策)贸易主体不同,中国海外贸易中官方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欧洲海外贸易中民间贸易所占比重较大;贸易发展趋势不同,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渐趋萎缩,欧洲海外贸易不断发展。
主要原因:政治上,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统治日趋没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而欧洲民族国家诞生并日益发展。经济上,明清时期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而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不断发展。思想上,明清时期中国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而欧洲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2)变化:中西方贸易由中国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变为欧洲居于优势地位。
历史影响: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趋向瓦解,客观上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其世界主导地位日益形成;客观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拓展。
单元检测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单元检测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作业(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这是一份暑假作业(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作业(十)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这是一份暑假作业(十)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