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2023年初三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练习
化学试卷
满分:8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8小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S-32 Cl-35 Ca-40 Fe-56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只有1个正确选项。1-10每题1分,11-20每题2分,共30分)
1.2023年3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又发掘出大量青铜器。火法炼铜主要发生的反应为Cu2S+C2Cu+S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 H B. Ca C. O D. C
3.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木材燃烧 B. 酒精挥发 C. 铜丝弯曲 D. 水结成冰
4.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 甜面酱 B. 豆奶粉 C. 花生油 D. 白砂糖
5.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银有金属光泽,可用于制造电线 B.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溶剂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霓虹灯 D.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7.反应,生成的次氯酸(HClO)可杀死自来水中的细菌,起到消毒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l2表示2个氯原子 B.H2O由原子构成
C. HClO中氯的化合价为-1价 D.盐酸可用于除铁锈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A.H2OH2 B.NaClNa2SO4
C.FeFe2O3 D.ZnZnCl2
9.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效。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硒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78.96
C.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D.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形成阳离子
10.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2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概念 | X | 氧化物 | 有机物 | 饱和溶液 | 碳酸盐 |
Y | 单质 | 糖类 | 不饱和溶液 | 盐 |
A.A B.B C.C D.D
11.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提到可试用利托那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利托那韦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利托那韦说法正确的是
A. 由5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 每个分子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6:5
C. 每个分子中含2个硫元素 D.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2.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遇热或碱即失去抗菌活性,但不受酸的影响。新鲜大蒜中并没有大蒜素,只含有蒜氨酸。蒜氨酸受撞击后,蒜氨酸酶被激活催化蒜氨酸转化为大蒜素。下列有关大蒜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拍碎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煮熟食用比生食抗菌效果更好
C.与醋一起食用抗菌效果变差 D.储存时不可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13.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 碳酸盐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14. “价-类”二维图能反映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图3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4
B.图中X点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单质
C.图中Y点对应的物质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D.X、Y、M、N点对应的物质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Z
15.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物有2种
B. 46g甲酸完全分解可获得氢气2
C. 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 该反应过程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发生改变
16.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去除CO2中的HCl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
B | 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分别向盛有铜和银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
C |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 分别与少量熟石灰混合后,研磨,闻气味 |
D |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
17.NH4C1和Na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1的溶解度小于NH4C1的溶解度
B.T1℃时,NaCl、NH4C1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50°C时,将50g NH4C1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
D. 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NH4C1,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8.《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锌的冶炼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如图6所示),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罐取出”。查阅资料可知:锌的熔点为419°C,沸点为907°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区中,ZnCO3先分解生成ZnO和另一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区中,接着C与ZnO发生置换反应得到Zn,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C.冷凝区中,锌由气态转化为液态,理论上该区应控制温度在907°C以上
D. “冷定”后方能“毁罐”取锌,其原因是防止生成的锌在较高温度下又被氧化成氧化锌
19.实验研究铁锈蚀影响因素,记录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 | 序号 | 其他试剂 | 200s时O2的含量 |
① | 干燥剂 | 21% | |
② | 10滴水 | 15% | |
③ | 10滴水和1.0g食盐 | 8% |
A.①②③证明炭粉对铁锈蚀有影响 B.①②证明水对铁锈蚀有影响
C.②③证明食盐能加快铁锈蚀 D.②③中O2含量减少表明铁已锈蚀
20.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将30g盐酸分3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稀盐酸的用量 | 第1次加入10g | 第2次加入10g | 第3次加入10g |
剩全固体的质量 | 2.0 | 1.0g | 0.6g |
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 3.65% B.5% C. 7.3% D. 10%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请回答以下21-23题。
21.(3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
(2)酿米酒。酿造米酒时需要一定量的水,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放烟花。某种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为硝酸钾、硫磺、炭粉、镁粉等。其反应原理为: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2.(3分)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1)在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俗。蛋黄肉粽因其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蛋黄中含有C、H、O、N、P等_________(选填“元素”、“分子”或“单质”)。瘦肉中的_____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氨基酸。
(2)我国民间还有端午节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黄酮素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23.(4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中秋节,吃月饼,赏圆月。月饼的包装袋内常有一个装生石灰的纸袋,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某品牌的雪月饼备受青睐。为防止雪月饼上的冰激凌融化,通常把月饼放在干冰中保存。对CO2气体加压、降温,可获得干冰。从构成物质的微粒视角分析,该过程主要改变的是____________。.
(3)中秋时节,正是桂花盛开季节。人们观赏桂花时闻到桂花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24.(6分)图7是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装置。
(1)仪器组装完毕,下一步的实验操作应该是_________。.
(2)制得所需气体后,请你完善以下实验方案,验证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性质。
①实验操作: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中;
②实验现象_______;
③实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
25.(7分)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利用海水可以提取食盐,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镁和溴,其制取工艺流程如下:
(1)流程中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粗盐水”中常含有NaCl、MgCl2、CaCl2等物质,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果将步骤②和步骤③的顺序颠倒,则所制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26.(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CaO可在较高温度下捕集CO2,在更高温度下将捕集的CO2释放利用。在较高温度下可分解制备氧化钙,同时得到三种氧化物。研究表明:用该反应生成的氧化钙比用碳酸钙分解得到的氧化钙更加疏松多孔,捕集二氧化碳效果更好。
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化学吸收法用氨水()作为吸收剂,控制30°C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分离后的CO2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8所示。
我国科学家们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破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森林碳汇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吸收并固定的过程。此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能。
(2) 分解制各得到的氧化钙比用碳酸钙分解得到的氧化钙更加蔬松多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采用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____________。
a. 高温 b. 低温 c. 高压 d. 低压
(4)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温度要控制在30°C左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用CO2与H2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由图8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 碳中和的“碳”指的是碳单质
b. “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c. 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27.(9分)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无机物质。实验室以工业绿矾(主要成分FeSO4·7H2O为原料模拟制备四氧化三铁的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①硫酸亚铁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 10 | 30 | 50 | 60 | 70 | 80 | 90 |
溶解度/g | 14.0 | 17.0 | 25.0 | 33.0 | 35.3 | 33.0 | 30.5 | 27.0 |
②Fe(OH)2易氧化:
③获得的反应原理为
(1)制取氧气: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结合实验原理从下图中选择该反应的最佳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
(2)生产流程:
制备过程:步骤一:将绿矾研磨之后加入50-80°C的热水溶解,然后过滤;
步骤二:向滤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三:控制合适条件,缓慢通入一定量氧气,充分反应后,得到大量沉淀;
步骤四:将沉淀过滤出后,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①溶解时,需用50°C至80°C的热水目的是:一是可以加快并使其充分溶解;二是__________。
②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等。
③步骤二中所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④步骤三中需控制“一定量氧气”,不能通足量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⑤步骤四中洗涤之后,检验是否洗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_____(请补充完整后续过程)。
28.(10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Ⅰ. 认识燃烧
(1)酒精、煤、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Ⅱ. 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某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按图9组装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室温下,在锥形瓶中装入细沙和白磷,充满CO2(密度为1.997g/L),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g;
步骤3:将锥形瓶浸入80°C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4: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 mLO2 (密度为1.429g/L),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g;
步骤5: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C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6: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Ⅲ.再探铁的燃烧
(4)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等。
(5)铁和碳可以形成一系列的铁碳化合物,化学式可以用表示。将9g某铁碳化合物在氧气流中完全反应,得到2.2gCO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铁碳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2023年初三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练习
参考答案
说明:
1.化学方程式2分一个,写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得1分。条件和配平再得1分。
2.凡专用名词写错别字均不给分。
3.答主观题时,若使用与参考答案不同的其他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1-20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C | A | D | B | D | D | A | A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D | A | C | B | C | D | D | A | C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1. 稳定;煮沸;KNO3
22.元素;蛋白质;180:10:2或90:5:1
23.化学方程式略;分子间的间隔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4.(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略
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25. 过滤;化学方程式略;CaCl2;2NaBr+Cl2=Br2+2NaCl;Cl2
26. 化学; CaC2O4·H2O分解制备得到氧化钙的同时生成三种气体,所以氧化钙更加疏松多孔;bc
防止氨水分解(防止碳酸氢铵分解等,答案合理即可)
化学方程式略 氧化铜质量分数为50%时,甲醇的产率最高;a
- (1)化学方程式略 D
(2)该温度范围内,硫酸亚铁的溶解度相对较大;漏斗;化学方程式略
通入足量的氧气,所有的氢氧化亚铁都氧化成氢氧化铁,后续无法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氯化钡溶液,无现象,说明沉淀已洗净。
(1)b;(2)化学方程式略
步骤3中白磷不燃烧,步骤5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m1>m2=m3
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答案合理即可)
算出碳元素0.6g得1分,算出铁元素8.4g得1分,得出化学式Fe3C得1分。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醛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新吴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新吴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