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六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练习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六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练习含答案01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六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练习含答案02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六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练习含答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六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六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练习含答案,共7页。

    题组六 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

    限时: 20分钟  总分: 23分  得分:______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①祐之弟:辛助,字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浮梁:县名,宋属饶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3分)

    A.上阕首句通过借代手法写词人对官宦和隐居的生活都感到虚无,表达对现实的厌倦和不满。

    B.上阕写秋饮美酒,夜吟佳句,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要有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不要因失意而哀伤。

    C.下阕前两句截取往昔相聚的画面,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却无哀伤之感。

    D.上阕对祐之的劝解,以议论为主;下阕对祐之归途中情景的想象,显得洒脱自然。

    【解析】A.这是作者的达观,表达的是无论富贵或隐居都要宠辱不惊的道理,并不是表达对现实的厌倦和不满。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分析下阕后三句。(3分)

    词人以设问引出末尾两句写景,运用比喻,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体现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虽是送别词,但不作悲戚忧伤之态,而是想象送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写得洒脱、豁达。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3~8题。

    材料一:

    以冬奥会为主题的京西皮影戏《寻找雪姑娘》在网络上热播,人们纷纷为画面中人物精美的造型装饰、浓郁的京腔京韵赞叹不已。其实不只是皮影戏,非遗文化与北京冬奥会的紧密融合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从苏州非遗剪纸中由真丝制成的“冰墩墩”作品到北京绢人技艺里(  )的运动员形象,再到耗时60天,融雕版、泥塑、糖人等数十项非遗文化于一体的定格动画大片《一切只为热爱》,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浪漫冰雪的激情碰撞。

        冬奥遇上非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延伸,也是“匠人”精神的(  )。在冬奥系列非遗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皮影戏中“花样滑冰”这一人物动作需要三个人的配合,为使“抛、托、转”的连贯表演更为真实,演员们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与练习,这种(  )的工匠精神,让人钦佩。除此之外,“京式雪花”缝制、冬奥风筝制作等非遗文化的“出圈”,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非遗文化悠远深厚承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百年奥运一脉相承,凝聚着(  )的奥林匹克精神。当非遗遇上冬奥,一提一拉,勾勒出花样滑冰的精彩轨迹;一笔一划,书写出双奥之城的时代传奇。文化的纽带联结起了中国与世界,相信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互动的体育平台上,冰雪奥运将续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篇章。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倒计时的表演以立春为题,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对应倒数秒数,配合多句隽永优美的古诗词,如,雨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夏至“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白露“__________,__________。”古老的文化魅力,在不经意间散发出来,引起观众连连赞叹。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书法:在冬奥会开幕式热场环节中,中国书法书写的巨幅红“福”字和“过年好”的字样出现在地屏上。北京冬奥的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主要由会徽图形、文字标志、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三个部分组成。会徽用书法表现出起伏的赛道,以及冰雪运动员的娇健身姿。会徽图形整体充满了昂扬向上之激情,奋进飞跃之动感,色彩丰富,构图完美,象征并激发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残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2009年,中国书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篆刻: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再次选用了篆刻艺术形式。北京冬奥会的30枚体育图标,包括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图标设计,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标以霞光红为底色,寓意着日出东方,代表着热情和希望。2009年,中国篆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三:

    这里是冰雪世界,               天地间永恒的梦乡。

                   一群天使般的精灵来了,          在冰雪世界摆开战场。

                  汗水和泪水在这里凝聚           胜利和失败在这里交响

                 呐喊和欢呼在这里起伏             激情和热血在这里流淌

                这里是勇敢者演绎人生的舞台,        这里是征服者走向成功的战场。

               拼搏、奋斗、夺冠,更高、更快、更强。

               加油,冰雪健儿!加油,在冬奥会再创辉煌!

    3.下列材料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人(juān)    刻(zhuàn)    轨迹  一脉相承

    B.郁(nóng)        佩(qīng)    交融   博大精深

    C.勾(Iè)         (zài)      娇健   昂扬向上

    D.意(yù)         永(juàn)     纽带   悠远深厚

    【解析】A.人(juàn);B.佩(qīn);C.矫健。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 )”里,最恰当的一项是(D)(3分)

    A.呼之欲出 薪火相传 精雕细琢 亘古不变

    B.惟妙惟肖 一脉相承 精雕细琢 颠扑不破

    C.呼之欲出 一脉相承 精益求精 颠扑不破

    D.惟妙惟肖 薪火相传 精益求精 亘古不变

    5.“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不仅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B.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激发起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C.不仅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也点燃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D.不仅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点燃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创造了更多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可能性。

    6.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二”的“______”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①也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

    ②既展现出冬季运动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特点

    ③彰显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理念和愿景

    ④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

    ⑤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

    A.④⑤③②①    B.⑤④③②①     C.⑤④②①③  D.③④⑤②①

    7.仿写“材料三”中画线的诗句。要求:题材不限,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4分)

    示例:信念和信仰在这里诞生,毅力和勇气在这里更强,超越和跨越在这里上演,荣誉和梦想在这里闪光。

    8.根据提示,补写“材料二”第一段横线上写“白露”的诗句。(1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等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十二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十)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十二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十)练习含答案,共7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八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六)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八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六)练习含答案,共7页。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七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五)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题组七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五)练习含答案,共7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题组六古代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四)练习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