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学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学案第1页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学案第2页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学案第3页
    还剩6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学案,共6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锋面与天气,低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面与天气
    (一)气团与锋面
    1.气团
    (1)概念: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2.锋面特征
    (1)结构特征:图中A为暖气团;B为冷气团。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二)冷锋、暖锋过境与天气变化
    读冷锋、暖锋过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描述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或变化。
    提示:
    类型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阴天、下雨、刮风、降温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多出现连续性降水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2.比较冷锋、暖锋的降水特点差异(位置、范围、强度、历时)。
    提示:冷锋的雨区位于锋后,范围较窄,降水强度大,历时短;暖锋的雨区位于锋前,范围较宽,降水强度小,历时长。
    (三)准静止锋与天气变化
    1.一般规律
    图解
    规律

    过境时,降水强度小,多连续性降水或雾天
    2.典型案例
    类型
    形成
    天气特征
    江淮准
    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江淮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的梅雨天气
    昆明准
    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
    高原东北地区阴雨寒冷,高原西南地区晴朗温暖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从气压角度看北半球气旋、反气旋与天气示意图

    2.从气流角度看
    项目
    近地面水平气流
    垂直气流
    高压中心(反气旋)
    从中心向四周辐散
    下沉
    低压中心(气旋)
    从四周向中心辐合
    上升
    3.从天气状况看:高压中心(反气旋),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气旋),多阴雨天气。


    命题视角(一) 锋面的判断
    案例法学习
    [把握教考导向]
    一、教材这样学(选自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
    昆明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它是来自北方的冷气团与西南暖气团相遇,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滞而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的锋区位置多在贵阳与昆明之间,一般呈西北—东南走向。昆明准静止锋主要出现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一次天气过程常持续10~15天,因而会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贵州“天无三日晴”天气特征的形成,就与昆明准静止锋的活动有关。

    [思考探究]
    贵州“天无三日晴”天气特征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来自南、北两侧的冷暖气团相遇,南侧的暖湿气流受地形影响在北方冷气团之上,随着冷气团南下,暖气团被迫抬升,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形成降水。又因锋面相对静止,因此贵州出现阴雨连绵天气。
    二、高考这样考(2020·山东等级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解题指导] 第(1)题,在锋面气旋中,冷锋在西侧,气温低,露点低;暖锋在东侧,气温高,露点高。第(2)题,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湿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第(3)题,从背景材料可知,干线附近的气团来自太平洋、墨西哥湾。结合北美洲地形分布可知,西部有南北向的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湿气团受山脉阻挡,在山脉西侧迎风坡形成降水,在山脉东侧背风坡下沉增温,湿度减小。北美洲中部为面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答案] (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教考导向]
    天气系统分为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和锋面气旋系统三部分。其中锋面系统尤为重要,高考试题多以等压线图为材料,以区域特殊天气为背景,考查天气系统的类型与天气现象。从上述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天气系统图的绘制这一全新的考查角度,成为高考的命题新导向。地图的绘制不仅考查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体现了“学以致用”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有用地理”的印证,又是“人才选拔”的彰显。新教材更多地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代表了高考的导向,备考时不可疏忽。
    [系统必备知能]
    1.依据概念判断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即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即为暖锋。从锋面移动的方向看,冷锋向暖气团所在区域移动,暖锋向冷气团所在区域移动。
    2.依据符号判断
    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虽然符号简单,但是信息量相当丰富。
    符号
    标明移动方向
    区别锋前、锋后

    黑三角的指向即为冷锋移动方向
    三角符号标注的位置为冷锋锋前,另一侧为锋后

    半圆突出的方向即为暖锋移动方向
    半圆符号标注的位置为暖锋锋前,另一侧为锋后
    3.依据结构判断
    (1)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2)看降水区的位置

    4.依据天气特征判断
    (1)气温、气压变化:锋面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的是冷锋;气温上升、气压下降的是暖锋。

    (2)降水强度:冷锋多为狂风暴雨,强度大(冷锋移动慢时为连续性降水);暖锋多为连续性降水,强度小。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等压线图中的天气系统
    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冷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
    B.冷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
    C.暖锋 距地面2.0~2.5千米 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
    D.暖锋 距地面1.5~2.0千米 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2.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D 2.C 第1题,锋面位于东部地区,甲地近地面是东南风,锋面应该向西北移动,应该是暖锋;乙地近地面是东北风,锋面向西南移动,东北风来自高纬度,气温较低,应该是冷锋。“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甲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1.5~2.0千米,乙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2.0~2.5千米。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以东北风为主,不是西北风,锋上是西南风,A错误。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由偏北风变为西南风,锋上是西南风,B错误。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是东南风,锋上是西南风,C错误。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是东南风,锋上是西南风,D正确。第2题,由上题可知,甲地为暖锋过境,乙地为冷锋过境。由图中等压线a>b>c可知,③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右侧,可知甲地此时为暖锋过境,C正确;①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左侧,可知甲地此时为冷锋过境,A错误;②图为高压系统,此时乙地风和日丽,与题意不符,B错误;由④图可知此时乙风向为东南风,与题意不符,D错误。
    题点(二) 统计表中天气系统及特征判断
    某年5月初,合肥市(31°49′N,117°13′E)经历了一次气温骤升骤降的过程,市民戏称“春如四季”。下图示意5月2日至6日合肥市天气状况。据此完成3~4题。
    日期
    天气
    气温(最高/最低)
    5月2日
    晴天
    26 ℃/11 ℃
    5月4日
    晴天
    28 ℃/14 ℃
    5月6日
    多云
    21 ℃/11 ℃
    3.5月4日至6日,合肥市(  )
    A.有暖锋过境  B.有冷锋过境
    C.有台风过境  D.受副高控制
    4.合肥市“春如四季”的原因是春季(  )
    ①我国南北温差大 ②我国南北气压梯度大
    ③大气运动速度慢 ④冬季风和夏季风转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3.B 4.B 第3题,5月4日至6日,合肥市气温下降,由晴天变为多云,昼夜温差变小。暖锋过境气温上升,A错误;冷锋过境气温下降,B正确;台风过境会带来狂风暴雨,C错误;副高控制会出现晴天,昼夜温差变大,D错误。第4题,时冷时热、时晴时雨是合肥春季气候的特点。合肥处于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区,春秋季节南北气流在这里相互交汇,冷暖空气时常“打架”,使得天气变化无常。合肥市“春如四季”的原因是春季我国南北温差大、南北气压梯度大风力大、冬季风和夏季风转换频繁,①②④正确;春季我国大气运动速度快,升温快、降温快,③错误。故选B。

    命题视角(二) 气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演绎法学习
    气旋、反气旋的结构和影响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1.分析气压分布特点
    先看等压线是否闭合,再看等压线数值变化趋势。气压中心低、四周高的为低气压,简称低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的为高气压,简称高压。
    2.分析气流运动状况
    (1)水平运动与风向
    ①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低压气流都是从四周流向中心,即辐合状态;高压气流都是从中心流向四周,即辐散状态。
    ②无论是高压还是低压,南、北半球气流的运动方向都相反;低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在南半球为顺时针辐合;高压在北半球为顺时针辐散,在南半球为逆时针辐散。


    ③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虚线箭头),再向右偏转30°~45°角,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
    (2)垂直运动与阴晴状况
    低压控制区域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高压控制区域为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3.气压变化状况及变化曲线
    由于气旋、反气旋过境前后的气团性质未发生改变,故只在过境时气压有变化,过境后气压将恢复到过境前状况。

    4.对接我国的典型天气现象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是气旋活动;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反气旋活动。
    命题点全训
    2021年3月15日至16日,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影响面积达46.6万平方千米,这也是近十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下图为2021年3月15日20时气压形势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的最大气压差可能是(  )
    A.57百帕 B.59百帕
    C.60百帕 D.62.5百帕
    2.某同学据图对本次沙尘天气如此强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附近数值1 040——一个强大的高压 ②我国北部边境线附近密集的等压线——强风 ③锋线——两侧气团湿度的差别巨大 ④丙、丁、戊附近等压线数值为1 015、1 015、1 020——多个强大的低压中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解析:1.B 2.C 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处于高压(反气旋)中心,气压数值为1 040~1 042.5百帕,乙地处于低压(气旋)中心,气压数值为982.5~985百帕,因此甲、乙两地的气压差为55~60百帕,则最大气压差接近60百帕,但小于60百帕,因此B项正确。第2题,冷锋后方的冷气团势力强大,与前方暖气团交界处等压线密集,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劲,形成扬尘、风沙天气,因此①②正确。

    读世界某地区某天气系统的风流场(某一时刻气流运动的空间分布)图,完成3~4题。

    3.该地可能位于(  )
    A.北美洲 B.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4.据图可知(  )
    A.甲地降水最多 B.乙地吹东南风
    C.丙地海水温度最高 D.丁地气压最低
    解析:3.D 4.C 第3题,读图可知该天气系统为气旋,从旋转方向可以看出为南半球,再根据大陆轮廓和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可判断该地位于大洋洲。第4题,甲地位于气旋中心,降水并不是最多;读图可知乙地风向为东北风;丙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故水温最高;丁地并不位于气旋中心,所以气压不是最低。
    命题视角(三) 锋面气旋
    演绎法学习
    锋面气旋是锋面与气旋结合而成的共同体。判读锋面气旋(如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判断是否存在锋面气旋:看是否存在锋面,是否有低压中心。
    2.判断该锋面气旋所在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为北半球,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上图,根据风向可判断该地为北半球。
    3.判断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团在此相遇。
    4.锋面类型的判读
    确定槽线两侧气流(气团)性质
    依据: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是暖气团(如上图,甲、丙为冷气团,乙为暖气团)
    根据气旋的移动方向判断锋的类型
    依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取决于其所在气旋系统的旋转方向(如上图为北半球的气旋,即逆时针旋转)
      5.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1)锋面气旋的东部低压槽受暖锋控制,故在其锋前(冷气团一侧)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2)锋面气旋的西部低压槽受冷锋控制,故在其锋后(冷气团一侧)出现狭窄的冷锋云系及降水天气。
    (3)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出现阴雨天气。
    命题点全训
    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40°N以北地区沿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示意图与图示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可能出现的是(  )
    A.甲地大雨滂沱,气温明显下降
    B.乙地晴朗无云,气温日较差小
    C.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
    D.乙地连风雨交加,气温升高
    解析:1.A 2.C 第1题,由图可知,甲处锋面坡角较大,为冷锋,而乙处锋面坡角较小,为暖锋,再结合题文“我国”,说明为北半球,因此锋面气流方向为逆时针,西侧为冷锋,A项正确。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甲地位于冷锋后,此时为4月份,不可能出现大雨滂沱,可能受西北冷空气影响,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较低,A项错误,C项正确;乙地位于暖锋锋前,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但不会有大风天气,B、D项错误。
    飞机飞过暖锋前缘晴朗的天空时,其排出的水汽常凝结成白色云带。这种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人们常以此来预报暖锋的到来。下图为某时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飞机尾部凝结的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强紫外线照射 B.处在逆温层之中
    C.处在强烈对流中 D.受冷锋云系挤压
    4.符合甲地沿线剖面天气系统分布的是(  )

    解析:3.B 4.C 第3题,由关键信息“晴朗的天空”“云带能较长时间存在”可推断出大气层结稳定,据此推断选项。第4题,①图示信息:甲地位于锋面气旋中心附近,且位于冷锋锋前,即受暖气团控制。②基础信息:北半球锋面气旋,西侧是冷锋,东侧是暖锋。③选择项信息:云层形态及相对东西位置(坐标方向不同)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为该地当日14时至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至17时 B.17时至18时
    C.18时至19时 D.19时至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解析:1.C 2.B 第1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知,18时至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可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第2题,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4.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解析:3.A 4.B 第3题,根据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⑦⑧两点位于气旋西侧,⑦⑧两点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带来的是较冷的气流,形成冷锋。
    下表为2021年10月我国某地天气变化表。据此完成5~6题。
    日期
    天气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
    风向风力
    7日

    10
    -2
    西北风3~4级
    8日

    16
    4
    微风
    9日

    20
    8
    东南风3~4级
    10日

    22
    8
    东南风3~4级
    11日

    22
    14
    南风3~4级
    12日
    多云
    25
    14
    南风3~4级
    13日
    阵雨
    23
    4
    北风4~5级
    14日
    小雨
    6
    -1
    北风4~5级
    5.7日到12日,该地区气温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有(  )
    ①太阳辐射较强 ②盆地地形,热量积聚 ③暖气团持续补充 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13日该地有冷空气影响,其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  )
    A.凌晨 B.中午
    C.午夜 D.傍晚
    解析:5.B 6.D 第5题,7日到12日天气以晴朗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①正确。7日到12日风向由西北风逐渐转成南风,对我国而言,南风带来的为暖气团,③正确。依据表中信息无法判断地形类型,②错误。表中增温幅度大不会是洋流的影响,④错误。故B正确。第6题,与12日相比,13日最高温降温幅度小,原因是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冷空气还未到达。一天中最高温一般出现在14时前后,故排除A、B。如果是午夜到达,那么13日将不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也不会骤降,故不可能是午夜,C错误。最低温大幅下降,应是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一般出现于日出前后(14日日出前后),因此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傍晚。故D正确。
    如图为2021年12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7~9题。

    7.当日14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7.C 8.D 9.B 第7题,根据风向可判断出,图示区域西部有低压槽,进而可以判断出四地中气压最低的是③。第8题,根据图示等压线的分布,当日2时至14时,选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④,该地等压线变化幅度最小且一直是东风,D正确。①处由西北风转为东北风,A错误。②地可能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B错误。③地可能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C错误。第9题,结合等压线形态,当日2时至14时,选项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②,由受低压槽控制转化为受高压脊控制,B正确。①④始终受高压脊控制,③始终受低压槽控制,天气变化小,A、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读某地近地面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据图示信息,说明两条判断依据。
    在温度等其他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
    (2)上图中,甲、乙、丙三处,最有可能形成“干线”的是哪一个?据图说明原因。
    (3)根据天气图,预测A地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解析:第(1)题,风矢图中,长线为风杆,表示风向;短线为风羽,代表风速,比如“说明”中所示风矢图,表示西北风4级,其他类推。由此可知,该地近地面风向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第(2)题,根据文字信息可知,“干线”是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形成的。因此,首先判断图中气流的干湿性质,进而注意到图中“海洋”这个信息,来自海洋的气流湿度大。另外,还需注意,丙线东西两侧温度差异不大。结合风向,丙线是西侧干空气主动向东侧湿空气移动。第(3)题,结合上题可知,A地此时位于“干线”锋前。由于“干线”类似冷锋,且会带来湿度下降。结合锋面气旋知识,乙线为冷锋锋线,并向东移动,也将影响A地,结合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进行分析。注意天气特征需从气温、降水(阴晴)、风力等角度回答。
    答案:(1)北半球。判断依据:北部地区气温普遍低于南部地区,符合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根据风矢图,该区域水平气流方向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为北半球气旋。 (2)丙。丙线东西两侧温度接近;丙线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西侧的干空气为偏西风,主要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 (3)“干线”过境时,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出现降水;“干线”过境后,受暖干空气控制,天气转晴,湿度下降;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可能出现降水;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较低。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2)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3)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T时刻北部的冷锋锋面并不完全与低压槽吻合,说明冷锋不是与低压系统相伴形成的,因此在T时刻之前应该是2个冷锋,1个暖锋,共3个锋面。原因一方面从低压中心冷暖气团的辐合角度来解释,另一方面从北部冷空气南下来解释。第(2)题,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和气温变化即可。第(3)题,注意题目限定词“该区域春季”。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该区域升温快,而此时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则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且春季为冬季风与夏季风的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大气运动快,因此天气系统活跃。
    答案:(1)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2)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低。 (3)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度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基础——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据图指出a、b、c所代表的环流圈。
    提示:a为低纬环流圈,b为中纬环流圈,c为高纬环流圈。
    2.补充完成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
    (1)七个气压带
    (2)六个风带
    3.描述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提示:①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②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连线)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1)北半球

    (2)南半球
    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状分布。
    2.典型气压中心与冬夏季风
    (1)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①M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
    ②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③此时,东亚盛行A西北风,南亚盛行B东北风。
    (2)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①N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
    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③此季节,东亚盛行C东南风,南亚盛行D西南风。

    命题视角(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案例法学习
    [把握教考导向]
    一、教材这样学(选自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
    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皆夏,气温季节变化小。太阳一年两次直射,辐射强烈,全年昼夜长短差别很小,年平均气温在26 ℃左右。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分配比较均匀,年降水量大多在2 000 毫米以上。南、北两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是世界主要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美洲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迎风的大西洋沿岸,呈狭长带状分布。非洲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向西为沿几内亚湾北岸及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分布带;在马达加斯加岛东岸迎风地带呈带状分布,其南端已达南回归线。亚洲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
    [思考探究]
    1.简述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
    提示: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即南北纬10°之间。
    2.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北纬10°之间是赤道低气压带的分布范围,这一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易形成降水,因此终年多雨。
    3.在南北纬30°附近的内陆地区,易形成什么气候?原因是什么?
    提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二、高考这样考(2021·浙江1月选考)
    读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季,甲为东北信风带,其风向无明显季节变化;乙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气流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丙为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变成西南风;东南信风为大陆东岸带来充足水汽,使大陆西岸变得更加干燥。第(2)题,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我国黄河流域降水丰富,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答案] (1)C (2)B
    [教考导向]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一内容既是高考的重点,亦是高考的热点。从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角度阐述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气候的影响,从人地协调的角度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命题新视角所在。新教材湘教版以案例的形式再现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新教材内容与高考“不谋而合”,在备考中应引起重视。
    [系统必备知能]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热力型成因
    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型成因
    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一般来说,纬线0°、30°、60°和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七个气压带南北对称,且高低压相间分布。六个风带呈对称状分布于相邻的高低气压带之间。从不同角度观察气压带和风带,其有不同的图形表现形式,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对气温的影响
    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降水的影响
    项目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东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中纬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极地东风带
      3.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命题点全训
    题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特点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该图为近地面局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则(  )
    A.甲不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
    B.乙一定是赤道低气压带
    C.丙不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①可能是盛行西风带
    2.若该图为北半球近地面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
    A.甲地气压较乙地高 B.丙地气温较乙地高
    C.①地盛行东南风 D.②地盛行西北风
    解析:1.D 2.A 第1题,读图可知,甲、丙为气流流出区,因此为高压,甲、丙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若甲为极地高气压带,则该图位于南半球,①为极地东风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②为西风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若丙为极地高气压带,则该图位于北半球,则②为极地东风带,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①为西风带,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正确。第2题,图中气流由甲、丙流向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丙气压高于乙,故A正确。在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低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因此乙地气温较丙地高,B错误。①处为西南风,②为东北风,C、D错误。
    题点(二)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3~4题。

    3.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个地点最可能分属(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4.图中五个地点中,纬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解析:3.B 4.A 第3题,①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②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③④两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⑤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B。第4题,因信风带的纬度低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再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地纬度最低,故选A。

    命题视角(二) 季风环流
    演绎法学习
    一、运用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一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七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
    生产的
    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命题点全训
    如图为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判断其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最可能是(  )
    A.某一天气系统 B.某一板块范围
    C.季风区地理分布 D.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区
    2.与图中甲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海陆位置 B.洋流
    C.地形 D.信风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理现象主要位于亚洲的东部、南部,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及澳大利亚西北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亚洲东部地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而亚洲南部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几内亚湾沿岸,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所以该图示意季风区地理分布。第2题,甲处风向在冬、夏季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由于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甲处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东北信风;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为西南风。
    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4.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解析:3.B 4.A 第3题,由图可知,北京位于高压(反气旋)中心的东部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A错。据图判断,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气流上升强烈,水汽易凝结,形成强降水天气,B对。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此时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北京的西北部,即蒙古、西伯利亚一带,C错。由图中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是高压中心可推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而热带太平洋的台风主要生成于夏秋季节,D错。第4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四个选项中只有冬至是冬季的节气。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②—高气压带—空气冷却下沉形成
    B.⑤—低纬信风带—东南风
    C.③—低气压带—冷暖空气相遇形成
    D.⑥—中纬西风带—西北风
    2.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
    A.①与⑤ B.②与⑥
    C.③与⑦ D.②与⑤
    3.当图中②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
    A.武汉可能伏旱 B.孟买吹东北风
    C.洛杉矶阴雨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解析:1.C 2.B 3.A 第1题,根据图中纬度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判断是北半球。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A错误。⑤是低纬信风带,北半球的信风带是东北风,B错误。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冷暖空气运动在这里相遇形成,C正确。⑥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的西风带是西南风,D错误。第2题,图中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⑥是盛行西风带,地中海气候是二者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正确。第3题,②地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武汉此时可能是伏旱现象,A正确。孟买位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B错误。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误。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误。
    下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上述“某月”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5.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6.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
    解析:4.C 5.A 6.D 第4题,30°附近为副热带高压,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的规律可知,该月份气压带、风带北移,则“某月”最可能是7月。第5题,由图可知,甲地该月份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吹东南风。第6题,乙地大约位于地中海区域,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下图示意①②③④四地不同时间气压带和风带影响时段。据此完成7~8题。

    7.③气候的特点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终年温暖湿润 D.终年寒冷干燥
    8.气候类型相似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7.B 8.D 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其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B正确。第8题,①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和④地均是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的地中海气候,区别在于②在北半球,④在南半球。故D正确。
    下图为澳大利亚一处国家公园的位置图,该公园是观赏野生动物的胜地。下表为当地原住民对一年中季节的划分表。据此完成9~11题。

    季节(按月份顺序)
    现象或特征
    古吉格
    怒吼的瀑布、咆哮的闪电
    班格轮
    死水潭、水鸟众多
    耶格
    凉爽、晴朗
    乌尔真
    凉爽、晴朗
    谷融
    炎热干燥
    滚弥冷
    湿度递增
    9.“谷融”最有可能是(  )
    A.4—5月 B.7—8月
    C.8—9月 D.11—12月
    10.该地最适宜观赏野生动物的季节的环流系统及游客需注意的事项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防雷
    B.东南信风带 防晒
    C.副热带高气压带 防寒
    D.东北信风带 防中暑
    11.“古吉格”季节,我国某游客在此地发朋友圈,其内容可能为(  )
    A.我到澳洲避暑 B.我骑骆驼驰骋
    C.异国他乡过新春 D.静谧午后沙滩浴
    解析:9.C 10.B 11.C 第9题,结合图示可知,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由表中不同季节的现象或特征可知,“谷融”是干季的末尾,可推测“谷融”应是每年的8—9月,此时太阳直射点自北半球向赤道移动,9月下旬该地开始进入湿季。第10题,干季晴天多,且野生动物多集中到有限的水源地附近饮水,有利于观赏。当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受东南信风控制,阴雨天气少,需要注意防晒。第11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古吉格”应为湿季,可能是1—2月。此时我国为冬季,该游客不需要去海外避暑,且澳洲正值夏季,A错误;热带草原气候区并不是骆驼的栖息地,B错误;1—2月恰逢我国春节,C正确;沙滩浴适合在阳光明媚的干季进行,D错误。
    下图为亚洲东部(115°E以东)多年平均南、北风向在各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图,箭头长短代表风力大小。据此完成12~13题。

    12.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亚洲高压 B.冰岛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副热带高压
    13.能正确描述亚洲东部冬、夏季风特征的是(  )
    A.夏季风影响范围更广
    B.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
    C.夏季风北进快于南退
    D.冬季风影响不到海南
    解析:12.D 13.B 第12题,亚洲东部(115°E以东)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为偏南风。读图可知,图中曲线为南风北界,即夏季风的北界,夏季风北界的南北移动是由西太平洋高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太平洋西部的分支,简称副高)势力强弱、南北进退位置决定的,因此影响图中曲线分布最北端纬度位置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副热带高压,与其他选项关系不大,D正确。第13题,与夏季风相比,冬季风控制整个亚洲东部的时间超过半年,而夏季风的控制时间不到半年,因此冬季风强盛时间更长,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及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现象,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会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挟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风向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第(3)题,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第(4)题,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选择可干预可从沙尘暴的危害、人类治理沙尘暴的有效措施等方面进行作答;选择不应干预可从沙尘暴影响范围广、治理难度大、见效慢,甚至会因过度干预引发其他环境问题等方面进行作答。
    答案:(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主,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可干预。理由:沙尘暴会导致环境污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等,会干扰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人类可通过建设阻风滞沙的工程设施,减小风速;通过植树造林等,保持水土,减轻沙尘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减少沙尘暴发生的频次,降低沙尘暴的强度。 或不可干预。理由:沙尘暴发生的范围广,干预难度大,人类的力量微弱;沙尘暴的发生时间有限,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小;人类过度干预或者干预方式不当,可能会引发其他环境问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鄂霍次克海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季风环流影响显著。鄂霍次克海港口较多,但航运不发达。下图为鄂霍次克海的范围与主要港口分布图。

    (1)阐释鄂霍次克海季风环流显著的主要原因。
    (2)分析季风环流对鄂霍次克海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阐释主要原因即可。第(2)题,从风力、季风与气候的关系角度分析季风环流对其航运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答案:(1)鄂霍次克海所处纬度较高,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距离阿留申低压中心近,冬季风风力大,势力强;夏季大陆形成低压,海洋为高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力与风向稳定。 (2)冬季与夏季受强大的冬、夏季风影响,海上风急浪高,不利于航运;冬季受寒冷的冬季风影响,海面结冰时间长,冰层厚,南部海域出现浮冰,阻碍航运;暖湿的夏季风受鄂霍次克海冷洋面作用,形成大雾,能见度小,阻碍海上交通。
    第三节 气候的分布、成因与特征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及其分布是高考重点,备考时须重点关注。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G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E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H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A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D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C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30°~60°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I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至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凉爽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F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命题视角(一) 气候的影响因素
                 演绎法学习
    分析某地的气候成因应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气温和降水特征。

    命题点全训
    下图为某岛屿沿18°S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  )
    A.1月份降水量最多
    B.2—6月的降水量逐月增加
    C.1月份气温最低
    D.8—12月的气温呈递增态势
    2.乙地年降水量比甲地多,是因为乙地(  )
    A.处于迎风坡,而甲地则相反
    B.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径流量大,水循环比较活跃
    D.海拔高度低于甲地
    解析:1.D 2.A 第1题,根据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可知两地位于南半球,乙地2月份降水量最多,两地2—6月份降水量逐月减少,7月份气温最低,8—12月份气温呈递增态势。故D正确。第2题,由题干可知,该岛屿位于18°S附近,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故选A。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该地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毫米,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毫米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厘米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3~4题。

    3.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涵养水源,保持土壤水分
    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解析:3.A 4.C 第3题,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以降雪的形式存在,降雪量大且稳定。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故选A。第4题,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风沙较大,植被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故选C。
    命题视角(二)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演绎法学习
    1.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热量带
    位置
    纬度0°~30°为热带,30°~40°为亚热带,40°~60°为温带(受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影响,实际分布略有差别,如我国的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约34°N,而日本的为40°N)
    海陆
    位置
    如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在大陆西岸;季风气候仅分布在大陆东岸(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
      
    2.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判断气候类型
    区域自然特征主要受气候类型影响,如典型植被、典型动物、水文特征、土壤等。
    3.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1)信息获取:从文字材料或气候资料图中获取气温和降水的相关信息进行判断,判读关键是从气候资料统计图中读出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及降水。
      (2)步骤及方法
    ①根据温度确定所属半球。
    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8月
    1—2月
    峰形(凸形)
    南半球
    1—2月
    7—8月
    谷形(凹形)
    ②判断其所属热量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寒带
    最冷月
    均温值
    >15 ℃
    0~15 ℃
    15 ℃
    Ⅲ B.Ⅰ

    相关学案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2讲 大气运动和降水(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第12讲 大气运动和降水(含解析),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运动与降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节大气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第2节大气运动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考点03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3大气运动规律考点03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高考解密,真题探究,核心精要,变式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