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展开2023年福建省福州重点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 B. 液氮 C. 石油 D. 赤铁矿
2.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春风化雨 B. 滴水成冰 C. 火上浇油 D. 刻舟求剑
3. 中国菜肴讲究色、香、味、形、器,一代代厨师研究出五花八门的菜式也是极受大众喜爱,例如北京烤鸭、兰州拉面、福州牛滑等,其中福州牛滑主要富含的营养成分是( )
A. 无机盐 B. 维生素 C. 蛋白质 D. 糖类
4. 202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日常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 农业上提倡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C. 工厂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D. 积极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5. 古代“打火机”—火折子是将少量硫磺、土纸和棉花等混合物点燃后置于竹筒中,使火种不熄灭(仅剩火星)。使用时拔下竹帽,对着竹筒吹气,即刻出现火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竹筒和竹筒内的填充物均属于可燃物
B. 吹气降低了“火折子”中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吹气增加了竹筒里的氧气的含量,火种才重新燃烧
D. 盖上竹帽竹筒里仍有少量的空气,火种才没有熄灭
6.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 给氧气验满
C. 测定溶液pH
D. 蒸发
7. 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裁体之一,茶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C8H10N4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茶碱中含有4种非金属元素 B. 茶碱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C. 茶碱中含有24个原子 D. 茶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在t1℃时,甲、乙两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在t2℃时,H点表示甲物质的饱和溶液
D. 由t1℃升温到t2℃时,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9.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nO2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将生锈的铁丝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C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鉴别CuSO4、CaCO3、NaCl三种白色固体
取样,加适量水,搅拌,观察
A. A B. B C. C D. D
10. 某研究小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验证实验。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白磷,按图1装置连接好。数据采集开始后,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引燃白磷;待火星熄灭后,将试管放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通过初始压强(P1)与反应结束后的压强(P2),可以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O2%=(P1−P2)/P1×10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气体受热膨胀
B. b−c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放热,气体急速膨胀
C. c−e段,压强减小是因为试管放入冷水中,气体冷却体积变小
D. P1和P2的压强分别为a和e所对应的压强
11. 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翘盼已久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亲人入驻“天宫”,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飞船制造中使用了镁铝合金和钛合金,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增大,熔点 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
(2)火箭发动机动力源自液氢和液氧,氢气是公认的最清洁的燃料。请写出液氢和液氧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3)航天员出舱需携带高压氧气罐,并将氧气罐集成到“飞天”舱外航天服上。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氧气罐中,请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______ 。
(4)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制动时利用联氨液体(N2H4)和双氧水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N2+4X,其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2. 新型高导热镁合金常用作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散热器。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图1可知,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镁元素位于第 ______ 周期。
(2)图2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的数值为 ______ 。表示镁离子的符号为 ______ 。
(3)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叫价类二维图。图3为镁的价类二维图,B处的物质类别是 ______ 。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4)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金属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可以生成A和氢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3.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在潭出容辞的责任。
(1)利用图1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转化为淡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_ (填标号)。
A.大容器中得到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小容器中的水为淡水
C.获得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 ______ ,用来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杂质,除去臭味。
(3)如图2为水在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和太阳光的作用下分解的原理图,其中反应Ⅱ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4)图3是电解水和氢氧燃料电池的组合装置。断开S2,闭合S1,理论上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再断开S1,闭合S2,观察到小灯泡发光,此时是将 ______ 能转化为电能。
14. 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Ⅰ.碳的多样性
(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 ______ 。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 ______ (填“单质”或“化合物”)。
Ⅱ.“碳中和”的实现“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______ 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 ______ 。
(4)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 ______ (填化学式),MgO的作用是 ______ 。
15. 活性氧化锌是重要的工业添加剂。某工厂利用硫酸与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是ZnO、CuO,还含有少量SiO2和Fe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取活性氧化锌,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在60℃时的分解率为50%,90~100℃时分解率达90%。
(1)为提高“酸浸”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 (写一条)。
(2)“除铜”时,加入过量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写一个)。
(3)“氧化”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______ 。
(4)“操作Ⅰ”的名称是 ______ 。
(5)氨水除用于工业生产外,还在生活、农业、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用途,请试举一例 ______ 。
(6)Zn2(OH)2CO3“焙烧”除得到产品外,还生成H2O和C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6. 某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填标号)。
(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 ______ (填“m”或“n”)端通入。取少量C中的溶液滴加到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______ 。
17. 我国高铁创造的中国速度令世界瞩目。高铁建设过程中因锈蚀报废了部分钢铁材料。某学习小组对钢铁锈蚀的因素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铁锈蚀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氯化钙是常用的干燥剂。
【设计实验】
实验一:定性探究影响铁锈蚀的因素
取五枚大小相同的洁净无锈铁钉分别放入试管,进行如图实验。
一段时间后,A、D、E中铁钉生锈,B、C中铁钉无明显锈蚀。
【得出结论】
(1)对比试管A、B和 ______ 中实验现象,说明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作用的过程。
(2)试管D、E中铁钉比试管A中铁钉锈蚀程度严重,通过对比,说明铁锈蚀与溶液中 ______ (填具体微粒符号)有关。
实验二:定量探究溶液的pH对铁锈蚀的影响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三颈烧瓶中放入3.5g相同的生铁粉末,向分液漏斗内加入10mL不同浓度的稀盐酸。
实验组
盐酸pH
压强p/kPa
氧气浓度开始降低时间/s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①
2.0
90.8
91.8
第131
实验②
4.0
90.8
90.3
第24
实验③
6.0
90.8
90.6
第175
已知:铁与盐酸接触即发生反应,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3)实验①反应后压强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4)实验①②③中,铁粉与盐酸、铁粉与氧气的反应 ______ (填“能”或“不能”)同时开始。
【得出结论】
(5)当pH= ______ 时,铁粉的锈蚀程度最大。
【延伸拓展】为了研究溶液中不同离子对铁钉锈蚀速率的影响,该小组利用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NaNO3溶液、NaCl溶液分别进行行实验,用数字传感器测定装置内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6)两条曲线都呈现“先陡后缓”的趋势,即锈蚀速率先快后慢,请结合图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18. 白云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Mg(CO3)2。利用白云石可制备高纯度的氧化镁,反应原理是CaMg(CO3)2=高温CaO+MgO+2CO2↑。若要制备80t的氧化镁,同时会产生多少质量的二氧化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液氮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赤铁矿中有氧化铁和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石油、赤铁矿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C
【解析】解:A、春风化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火上浇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刻舟求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C
【解析】解:福州牛滑主要是由牛肉制作而成的,主要富含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
故选:C。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只有均衡地摄取各种营养素,才能促进人体健康。
4.【答案】C
【解析】解: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农业上提倡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避免造成水体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加高工厂烟囱,不会减少向大气中排放废气,不有利于保护环境,C符合题意;
D、积极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有利于保护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与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5.【答案】B
【解析】解:A、土纸和棉花等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物,该选项正确。
B、吹气会燃烧是因为补充了空气,使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且可燃物的着火点为固有属性,不会降低,该选项不正确。
C、吹气会燃烧是因为补充了空气,使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该选项正确。
D、竹筒内火星不熄灭,仍在微弱燃烧,说明仍有空气,该选项正确。
故选:B。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6.【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属于易潮解物质且具有腐蚀性,称量时要放在玻璃容器中称量,故A错误;
B、给氧气验满时,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进集气瓶中,故B错误;
C、测定溶液的pH,要玻璃棒沾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不能将pH试纸上直接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C错误;
D、蒸发食盐水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氢氧化钠属于易潮解物质且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验满操作进行分析;
C、根据测定溶液的pH进行分析;
D、根据蒸发食盐水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规范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常见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答案】A
【解析】解:A、茶碱由碳、氢、氮、氧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故A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燃烧产物一定含有含氮元素的物质,不能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故B错误;
C、茶碱由茶碱分子构成,1个茶碱分子含有8+10+4+2=24个原子,故C错误;
D、茶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8):(1×10):(14×4):(16×2)=48:5:28:16,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茶碱由碳、氢、氮、氧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C、根据茶碱由茶碱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D
【解析】解: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A不正确;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因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未指明溶液的状态,无法比较甲、乙两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B不正确;
C、在t2℃时,H点在曲线甲的下方,因此在t2℃时,H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故C不正确;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t1℃升温到t2℃时,甲物质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分析,交点表示在某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固体溶解度曲线上及曲线上方的点都表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能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在改变温度时,溶液中有关量的变化等.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该选项合理;
B、将生锈的铁丝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选项不合理;
C、取样,加入熟石灰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硫酸铵,该选项合理;
D、加水,不溶于水的是碳酸钙,形成蓝色溶液的是硫酸铜,形成无色溶液的是氯化钠,该选项合理。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C
【解析】解:A、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将试管放入热水中恒温加热,气体受热膨胀,故选项说法正确。
B、b−c段,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压强增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放热,气体急速膨胀,故选项说法正确。
C、c−e段,压强减小,主要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P1表示初始压强,P2表示反应结束后的压强,则P1和P2的压强分别为a和e所对应的压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降低 2H2+O2=点燃2H2O 化合反应 分子间有间隔 H2O
【解析】解:(1)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增大,熔点降低;
(2)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氧气罐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N、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8、4,反应后N、H、O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0、0,则4X中含有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降低;
(2)2H2+O2=点燃2H2O;化合反应;
(3)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H2O。
(1)根据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增大,熔点降低进行分析;
(2)根据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生成水进行分析;
(3)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氧气罐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合金的特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24.31 三 12 Mg2+ 盐 3:2 Mg+2H2O=一定条件下Mg(OH)2+H2↑
【解析】解:(1)根据每元素周期表小方格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电子层数与元素的周期数相等,故镁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故答案为:24.31;三;
(2)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的数字表示质子数,镁原子在形成离子时质子数不发生改变,故x=12;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镁离子的符号表示为Mg2+;
故答案为:12;Mg2+;
(3)根据图示可知,B处对应的物质为碳酸镁,是由镁离子与碳酸根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类;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可知,MgO中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6=3:2;
故答案为:盐;3:2;
(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A为镁离子与氢氧根构成的碱,故A为氢氧化镁,镁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2H2O=一定条件下Mg(OH)2+H2↑;
故答案为:Mg+2H2O=一定条件下Mg(OH)2+H2↑。
(1)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方格进行分析;
(2)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中的数字表示质子数,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进行分析;
(3)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
本题对元素周期表、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知识点进行了考查,题目相对简单。
13.【答案】AC 活性炭 2H2O2=C3N4/CQDs2H2O+O2↑ 1:2 2H2O=通电2H2↑+O2↑ 化学
【解析】解:(1)A、大容器中得到的溶液不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小容器中的水为淡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获得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获得淡水越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C;
(2)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的过程中,常加入活性炭,用来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杂质,除去臭味;
(3)反应Ⅱ是过氧化氢在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和太阳光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C3N4/CQDs2H2O+O2↑;;
(4)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可知,论上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再断开S1,闭合S2,观察到小灯泡发光,此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1)AC;
(2)活性炭;
(3)2H2O2=C3N4/CQDs2H2O+O2↑;
(4)1:2;2H2O=通电2H2↑+O2↑;化学。
(1)根据大容器中得到的溶液不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小容器中的水为淡水,获得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即温度越高获得淡水越快,进行分析;
(2)根据加入活性炭,用来吸附水中一些溶解性杂质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在新型复合光催化剂(C3N4/CQDs)和太阳光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一、负氢二”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4.【答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单质 温室效应 尽量采用公共出行 H2O 催化作用
【解析】解:(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是因为其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单层石墨片其本质仍然是石墨,属于碳的单质;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生活中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可实现“碳中和”可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4)由流程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烷和水,水的化学式为:H2O;由流程图可知,在反应过程中,MgO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改变,故作用为催化作用。
故答案为:(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单质;
(3)温室效应;尽量采用公共出行;
(4)H2O;催化作用。
(1)根据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分析;
(2)根据单层石墨片其本质仍然是石墨进行分析;
(3)根据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进行分析;
(4)根据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氢气,生成物为甲烷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答案】将氧化铜锌矿粉碎成细颗粒 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 过氧化氢在60℃时的分解率为50%,90~100℃时分解率达90% 过滤 生产化肥 Zn2(OH)2CO3=高温2ZnO+H2O+CO2↑
【解析】解:(1)为提高“酸浸”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为将氧化铜锌矿粉碎成细颗粒,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除铜”时,加入过量铁粉,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3)“氧化”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是因为过氧化氢在60℃时的分解率为50%,90~100℃时分解率达90%;
(4)由流程图可知:“操作I”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故为过滤;
(5)氨水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尿素是一种常用的氮肥,故用途可以为生产化肥;
(6)Zn2(OH)2CO3“焙烧”除得到产品氧化锌外,还生成H2O和CO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OH)2CO3=高温2ZnO+H2O+CO2↑。
故答案为:(1)将氧化铜锌矿粉碎成细颗粒;
(2)Fe+CuSO4=FeSO4+Cu或Fe+H2SO4=FeSO4+H2↑;
(3)过氧化氢在60℃时的分解率为50%,90~100℃时分解率达90%;
(4)过滤;
(5)生产化肥;
(6)Zn2(OH)2CO3=高温2ZnO+H2O+CO2↑。
(1)根据提高“酸浸”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升温或把氧化铜锌矿研碎等分析。
(2)根据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3)根据“氧化”时,反应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分析。
(4)根据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分析。
(5)根据氨水中含有氮元素,可以用作氮肥分析。
(6)根据高温条件下Zn2(OH)2CO3分解生成氧化锌、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试管 CaCO3+2HCl=CaCl2+H2O+CO2↑ A m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解析】解:(1)由图可知,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
(3)为制得CO2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m端通入,使CO2充分溶解在水中;CO2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属于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取少量C中的溶液滴加到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4)绿色水草在有水、二氧化碳和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并生成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故答案为:(1)试管;
(2)CaCO3+2HCl=CaCl2+H2O+CO2↑;A;
(3)m;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常温进行分析;
(3)根据制取二氧化碳水溶液,二氧化碳要和水接触,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
(4)根据检验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7.【答案】C Cl−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气体增多,压强增大 不能 4.0 溶液中Cl−加快铁钉锈蚀的能力强于NO3−
【解析】解:(1)A中铁钉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B中铁钉只与水接触,C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且A中铁钉生锈,B、C中铁钉无明显锈蚀,对比可知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作用的过程;
(2)试管A内液体为水,试管D中溶液为氯化钠溶液,试管E中溶液为盐酸,试管D、E溶液中均含有氯离子,两试管中铁钉比试管A中铁钉锈蚀程度严重,说明铁锈蚀与溶液中的氯离子有关;
(3)加入盐酸时,由于铁与盐酸接触就能反应,且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气体增多,压强增大;
(4)由表中数据可知,各组实验中氧气浓度不是一开始就减少,且盐酸的浓度不同,氧气开始降低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实验①②③中,铁粉与盐酸、铁粉与氧气的反应不是同时开始的;
(5)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②中氧气浓度开始降低所需的时间短且反应前后压强减小得多,则说明pH为4.0时,铁粉的锈蚀程度最大;
(6)分析图可知,加入NaCl溶液的实验中最终氧气的浓度小于加入NaNO3溶液的实验,故可得出的结论是溶液中Cl−加快铁钉锈蚀的能力强于NO3−。
故答案为:(1)C;
(2)Cl−;
(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气体增多,压强增大;
(4)不能;
(5)4.0;
(6)溶液中Cl−加快铁钉锈蚀的能力强于NO3−。
(1)根据控制变量法及各试管内的药品、现象进行分析;
(2)结合试管A、D、E中溶液内含有的微粒及铁钉锈蚀的程度进行分析;
(3)结合氧气浓度开始降低的时间及铁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4)结合表中信息,氧气的浓度不是从一开始就降低进行分析;
(5)结合表中数据,比较各组实验中氧气浓度开始降低的时间及反应前后压强的减小量进行分析;
(6)根据加入NaCl溶液的实验中最终氧气的浓度小于加入NaNO3溶液的实验,据此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铁锈蚀条件的探究,考查了学生依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中科学探究与实践这一核心素养。
18.【答案】解:设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Mg(CO3)2=高温CaO+MgO+2CO2↑
40 88
80t x
4088=80tx
x=176t
答:同时会产生176t二氧化碳。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代入氧化镁的质量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和规范性,注意单位的统一,最后要有“答”。
2023年福建省福州八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福州八中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96g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重点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卷(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重点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卷(无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三牧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三牧中学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