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1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2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湘教版必修第二册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湘教版必修第二册,共11页。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表为世界部分国家城镇化率(单位:%)。据表完成1~2题。1.表格反映(  )A.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速度较快B.巴西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C.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水平均较低D.印度存在滞后城镇化问题2.与中国所处的城镇化阶段相符的是(  )下图为成都市区用地结构图。据此完成3~4题。3.甲、乙、丙、丁用地类型分别是(  )A.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绿化用地、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绿化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C.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绿化用地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绿化用地4.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模式下图为我国海南省海口市的骑楼街景图。据此完成5~6题。5.骑楼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A.地势低平 B.河流众多C.湿热多雨 D.大风多沙6.骑楼的建筑风格能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是(  )A.人地和谐 B.封闭性C.相对稳定性 D.开放性和包容性全球气候变化与大规模城镇化关系密切。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可持续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下图为城镇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图。读图,完成7~8题。7.城镇化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有(  )A.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事件增加B.地表下垫面改变、疾病传播C.化石能源消耗、地表下垫面改变D.化石能源消耗、海平面上升8.下列叙述符合可持续城镇化的是(  )A.鼓励人口向大城市集聚B.土地集约利用,拓展城市绿色空间C.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量D.努力提高现代社会的整体消费水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两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模式Ⅰ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促进劳动力就业C.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D.提高城镇化水平10.有关模式Ⅱ中乡村聚落空间的演化,叙述正确的是(  )A.演化的总趋势是均衡布局B.从受自然要素转向受社会经济要素影响C.演化的总趋势是分散迁移D.从受社会经济要素转向受自然要素影响下图为我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代表作,该画以黑、白、灰三种颜色为主,用不同的线条勾勒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画面充满诗意。读图,完成11~12题。11.图中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C.云贵高原 D.长江三角洲12.形成图示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崎岖,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风力强劲彩色林是一类在春夏秋三季树叶均呈现彩色的植物。2007年,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开始实施生态景观改造工程,该公园新栽种了1万多棵开花树与色叶树等彩色林,让整个森林公园一年四季花开灿烂。目前我国不少城市正将其用于城市绿地建设中。据此完成13~14题。13.与传统绿地相比,彩色林用于城市绿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丰富景观类型 B.便于清扫落叶C.减轻城市内涝 D.扩大绿地面积14.在市中心大规模进行彩色林建设将导致(  )A.城市地租大幅上涨 B.生态环境大幅改善C.城市用地趋于紧张 D.绿化建设成本上升下图为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5~16题。15.图中①②③的功能区类型分别是(  )A.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C.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16.形成该街道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C.行政因素 D.历史因素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下图显示我国东部某城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据此回答17~18题。17.据图推测,在距市中心相同距离的地点,地租水平最低的位于(  )A.南方 B.北方C.东方 D.西方18.下列工业部门中,适宜布局在甲地的是(  )A.电子工业 B.钢铁工业C.化学工业 D.酿造工业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的房屋依山而建,每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过去,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成各种颜色涂在自己房屋上,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下图为智利示意图和瓦尔帕莱索景观图。据此完成19~20题。19.瓦尔帕莱索城镇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  )A.城镇色调 B.城镇建筑C.城镇空间格局 D.民居建筑构造20.过去,修船工用油漆调成各种颜色涂在自家房屋上的主要目的是(  )A.色彩鲜明使人愉悦B.防止海风对木质房屋的侵蚀C.充分利用剩下的油漆D.五颜六色吸引游客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为了了解身边的应急场所分布及设施配置状况,调查了北京市部分地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并绘制了左图,还拍摄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景图(右图)。读图,完成21~22题。21.据图可知,应急避难场所分布的特点不包括(  )A.多位于交通干线附近B.多位于开阔场所C.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D.分布靠近居民区22.同学们看到的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是(  )下图表示某城市自市中心向东甲、乙、丙、丁四种产业活动的付租能力变化曲线。读图,完成23~25题。23.甲、乙、丙、丁四种产业活动,下列排序正确的分别是(  )A.证券市场 大型花卉种植中心 仓储式家电商场 中学生校服生产厂B.证券市场 仓储式家电商场 中学生校服生产厂 大型花卉种植中心C.仓储式家电商场 大型花卉种植中心 证券市场 中学生校服生产厂D.仓储式家电商场 中学生校服生产厂 证券市场 大型花卉种植中心24.若该城市修建自市中心向东的4km长地铁线路,则地租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4km处南北方向地租差值减小B.4km处地租降低C.市中心处地租变化最明显D.6km外地租会增加25.伴随城市发展,城市(  )A.各功能区用地规模扩大B.原功能区用地规模不变C.服务种类可能发生变化D.职能不变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9分)(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______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_____区占地面积最大。(4分)(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_______,试简述其理由。(5分)(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4分)(4)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8分)(5)简述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的影响。(8分)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省领导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路南报》诞生于糯黑村(下图)。该村始建于1816年,长年盗匪横行,直至解放。糯黑村的传统建筑以木为架、垒石作墙。近年来,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来村游客增多,村民新建了不少现代建筑。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当地政府在糯黑村划分了现代与传统建筑的建设区域。(1)从地形角度,说明糯黑村选址的合理性。(6分)(2)分析糯黑村传统建筑以木为架、垒石作墙的原因。(6分)(3)说明旅游业发展后该村地域文化可能出现的变化。(9分)单元检测二1~2.答案:1.D 2.B解析:第1题,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在1950年达到城镇化的中期、后期阶段,城镇化后期阶段速度较慢,A选项错误;巴西的城镇化水平达到后期阶段,城镇化率高,发展速度减缓,B选项错误;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低,起步晚,水平有所差异,巴西达到城镇化后期,水平高,C选项错误;滞后城镇化是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印度城镇化率一直较低,存在滞后城镇化问题,D选项正确。所以选择D选项。第2题,中国所处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相协调属于同步城镇化阶段,人口从农村和郊区向城市中心聚集,B选项正确;A、C、D选项表现出人口由城市中心向外围迁移的趋势,城镇化中期阶段特征不符合这种趋势,A、C、D选项错误。所以选择B选项。3~4.答案:3.C 4.A解析:第3题,根据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征判断甲乙丙丁四种土地利用类型,甲地面积最大,住宅区是城镇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所以甲为居住用地;乙地分布在城镇中心、交通线路汇聚,商业区多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所以乙地为商业用地;成都市工业发达,工业区面积较大,丙地呈块状分布在城区外围,面积较大,应为工业用地;丁地在城市内外都有分布,靠近居住区,整体面积不大,最有可能是绿化用地。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第4题,通过读图观察可以看出,住宅区呈同心圆环一样包围商业区,呈现出同心圆模式,A选项正确;扇形模式的特征主要为从中心发散出一块扇形区域作为一种主要功能区,B选项错误;多核心模式,能够在一个区域内找到多个商业中心,C选项错误;条带状模式有着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D选项错误。故选A。5~6.答案:5.C 6.D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骑楼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骑楼楼顶为坡度较大的屋脊,便于排水,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即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的公共人行空间主要是为行人遮阳避雨,适合在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的地区修建,C正确。骑楼的窗户较大,上楼下廊,不利于防风沙侵袭,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不是大风多沙,D错误。骑楼建筑形式以上楼下廊为主,建筑格局利于行人避雨,不具备利于排水的功能,形成骑楼这种建筑格局的自然条件不是地势低平,A错误。骑楼无法反映出当地河流众多的特点,B错误。故选C。第6题,骑楼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而至中国。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可骑楼的造型一般不用正宗的欧洲柱式建筑或拱廊,骑楼是一种欧洲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建筑形式,骑楼这种外廊式建筑成为具有中西合璧的特有建筑,能体现当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D正确。不能体现当地具有封闭性、相对稳定性和天人合一的地域文化特点,A、B、C错误。故选D。7~8.答案:7.C 8.B解析:第7题,结合图中的箭头可以看出,化石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影响气候变化;城镇化将路面变成了不透水地表,改变了下垫面状况,C正确;极端天气是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结果,不是城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的,A错误;疾病传播是由极端天气、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等造成的,B错误;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化造成的,D错误。故选C。第8题,鼓励人口向大城市集聚会增加城市问题的产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绿色空间,既可以避免浪费,又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B正确;提高化石能源的使用会导致污染加剧,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C错误;提高消费水平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D错误。故选B。9~10.答案:9.C 10.B解析:第9题,结合图例可看出,模式Ⅰ中人口由生态功能区迁往经济功能区,可推测出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环境敏感区,C正确;增强功能区竞争力、促进劳动力就业、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是其主要目的,A、B、D错。故选C。第10题,从图中看,模式Ⅱ中乡村聚落开始趋向于沿河流分布,后趋向于沿公路分布,可知从受自然要素转向受社会经济要素影响,B正确、D错;从图中看,乡村聚落由分散向沿公路分布,空间分布不均,总趋势不是均衡布局,A错;乡村聚落一般规模不大,分散迁移不太实际且没必要,C错。故选B。11~12.答案:11.D 12.B解析:第11题,从图中看,以小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多小桥,房屋临河布局,可推测出该地河网密布,地形平坦,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景观,D正确,A、B、C错。故选D。第12题,图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A错;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降水丰沛,因此河网密布,多小桥,B正确;长江三角洲属于平原地形,地形平坦,C错;平原地形为主,山河相间不符合该地特征,且位于南方,风力强劲说法不符,D错。故选B。13~14.答案:13.A 14.D解析:第13题,结合材料可以看出,彩色林较传统绿地植被在颜色变化上更加丰富,有利于丰富城市观赏景观,A正确;材料中没有彩色林比传统绿地落叶更少的相关信息,B错误;城市绿地中树木的类型对城市内涝的影响较小,C错误;选择什么树木类型并不会影响城市绿地面积,D错误。故选A。第14题,对城市中心而言,土地租金受区域交通、教育、医疗资源、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彩色林建设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美化环境,但单一因素不会带动地租大幅度提升,A错误;彩色林建设用地一般以替换以前传统绿地为主,未大规模增加绿地面积,并不会带来生态系统大幅改善,也不会导致城市用地趋于紧张,B、C错误;结合材料可以得知,彩色林需要特定树种,大规模建设必然会使成本上升,D正确。故选D。15~16.答案:15.B 16.B解析:第15题,读图分析可知,③位于城市中心,建筑物高大,符合城市中心商业区的特征;①有烟囱景观,有绿化带与其他区域隔开,且分布在城市外缘,为工业区;②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既便于购物,又便于上下班,所以应为住宅区。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第16题,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因素,它是城市功能区形成的基础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在早期它一般决定城市功能区的形状和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功能区的模式,一般经济越发达城市功能区模式越丰富。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向外为居住区,最外环为工业区,主要是由于各个经济活动的付租能力决定的,因此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18.答案:17.B 18.A解析:第1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同一条地租变化曲线在北方距离市中心的距离最近,说明地租水平最低,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第18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盛行风为东南风和西北风,甲地地租水平较高,且位于城市的东南方向,位于盛行风上风向,应该布局经济效益较高且对大气影响较小的产业,电子工业对于大气的影响较小,适宜布局,A正确;钢铁工业、化学工业、酿造工业对于大气质量的影响较大,不适宜布局,B、C、D错误。所以选A。19~20.答案:19.A 20.B解析:第19题,由材料可知,该城市每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由此可见,瓦尔帕莱索城镇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城镇色调,A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该城市的建筑、空间格局、民居建筑构造的突出特点,B、C、D错误。故选A。第20题,瓦尔帕莱索为海港城市,海风腐蚀性强,而油漆能防海风的侵蚀,B正确;过去,旅游业不发达,给自家房屋涂色主要是保护房屋,而不是获得精神享受和充分利用剩余油漆,A、C、D错误。故选B。21~22.答案:21.C 22.B解析:第21题,读图可知,右下角交通线路密集,通达度最高,因此是市中心区,而右下角没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图中的交通干线附近,离市中心较远的居民区中,开阔的公园场所等处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依据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2题,图A为洗手间(公共厕所)标识,A错误;图B是应急避难场所标识,B正确;图C是紧急出口标识,C错误;图D是停车处标识,D错误。故选B。23~25.答案:23.B 24.D 25.C解析:第2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土地租金的一般分布规律: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逐渐向外递减;并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地租较高;甲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地租变化最快为商业,证券市场属于金融产业,适合布局在甲,C、D错误。仓储式家电商场适合布局在市中心附近,中学生校服生产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布局在住宅区附近;大型花卉种植中心占地面积大,距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应布局在郊区;丁受距市中心距离变化地租变化最慢,应布局大型花卉种植,据分析,A错误,B正确。故选B。第24题,由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修建自市中心向东的4 km长地铁线路,4 km处地租达到次高峰,地租上升,6 km外交通通达度比原来好,地租会增加,B错误,D正确。城市修建自市中心向东的4 km长地铁线路,对东西方向的地租影响大,对4 km处南北方向地租差值影响不大,A错误。市中心处人口流动量最大,交通最便捷,地租变化不大,C错误。故选D。第25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伴随城市发展,随着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要,服务种类可能发生变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C正确。伴随城市发展,原功能区用地规模有的可能增加,有的可能减小,城市职能也因此而发生变化,A、B、D错误。故选C。26.答案:(1)文教 住宅(2)①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距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3)河流下游方向,对城市水源污染小;最小风频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4)东北部: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捷的交通;靠近工业园,公用设施基础好,便于工人上下班。(西南部:地势较高,河流上游,盛行风上风向,环境较好;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5)利: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弊: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上学困难,给城市及基础设施形成压力,社会治安混乱等。解析:本大题以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1)结合图例可读出,文教区属于公共事业用地;从图中看,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住宅区。(2)批发市场对交通通达度的要求较高,且占地面积较大,要求地租相对较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①靠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同时,离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最适合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3)化学工业园区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读图可知,甲位于河流的下游方向,对城市的水源污染较小。结合图中风频图可知,甲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市大气污染小,所以其布局合理。(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观点并阐述理由即可。观点1,东北部。读图可知,东北部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等经过,交通便利。同时,靠近甲工业园,公用基础设施较好,便于工人的上下班。观点2,西南部。西南部位于河流的上游地段,地势较高。同时,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读图可知,西南部有大面积的荒地,对耕地的占用少。(5)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回答;有利影响为,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是劳动力,又是消费人群,可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消费人口,可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繁荣城市经济。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会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上学困难等,也会带来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27.答案:(1)海拔较高,夏季凉爽;三面环山,受冬季冷空气影响小,且利于夏季风深入;地形封闭,利于防御。(2)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喀斯特高原,多木材、石材;木架结构利于防震,石墙厚实坚固,利于防御。(3)旅游服务设施的修建,可能破坏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服务业的发展,可能改变村民的传统生产方式;外来游客带来的文化,可能冲击传统文化。解析:(1)由图示可知,区域海拔在两千米以上,地势高,夏季凉爽;糯黑村东北、西南和西北部三面环山,南下的冬季风对其影响较小,冬季温和,并且有利于夏季风深入;据材料可知,区域内盗匪横行,该处地形比较封闭,有利于防御盗匪。(2)该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喀斯特地貌地区,区域内石灰岩广布,山间坝子有树林,为建筑提供了丰富的石材、木材;木架结构有利于防震;石墙坚固,有利于防御盗匪。(3)新建旅游服务设施可能会破坏原有的传统建筑风格;随着旅游业发展,会使大多数村民由原来从事种植业转移到旅游服务业,从而改变生产方式;外来游客来自世界各地,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可能会冲击传统文化。 中国英国美国日本巴西印度1950年11.87964.253.436.212.42011年51.379.682.491.384.631.3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