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试卷

    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1页
    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2页
    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教版新教材 第4章 免疫调节 第1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共11页。
    4 免疫调节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免疫系统,这是进行免疫调节的基础,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有胸腺、淋巴结、垂体、扁桃体等B.在骨髓中成熟的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巨噬细胞C.免疫活性物质如溶酶体,不能随循环系统到达身体各个部位D.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是抗原呈递细胞2.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B.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分布在体液中具有杀菌作用C.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D.胸腺是T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3.(2021安徽蚌埠实验中学月考)下列关于抗原、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入人体后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天花病毒、花粉都是抗原B.抗原表面的一些特定蛋白质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免疫反应C.抗体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抗原都是蛋白质D.抗体都是蛋白质,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结是淋巴细胞集中的地方,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B.人体一旦切除扁桃体,机体的防御能力降低,对全身免疫系统影响很大C.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机体进行免疫调节的结构和物质基础D.被病原微生物侵染后,如果病原体不被清除会导致脾、扁桃体和淋巴结肿大5.(2022湖北荆州江陵期中改编)科学工作者利用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成功培育出树突状细胞。研究证实,在人体皮肤等组织中广泛存在着树突状细胞,一旦发现机体中存在病原体,该细胞就会及时通知其他免疫细胞将其清除,保护机体不受病原体的侵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造血干细胞培育成树突状细胞,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树突状细胞具有树突状突起的形态结构,与其具有识别功能密切相关C.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树突状细胞识别并直接攻击病原体,这个过程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题组二 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6.(2022湖南岳阳一中月考)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下列关于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抗体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7.(2022河北衡水武邑中学期中改编)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具有的,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B.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C.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由特异性免疫来实现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免疫功能8.(2022江西南昌实验中学期中)下列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排除新型冠状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功能,故不可能导致组织损伤C.艾滋病患者易患恶性肿瘤,是因为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D.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能维持内环境稳态9.人的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稳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引发免疫反应B.伤口感染后局部会出现红肿、化脓现象,白细胞吞噬细菌形成脓液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免疫细胞被称为细胞战士、抗体被称为分子武器,它们能消灭非己成分维持机体稳态D.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消灭病原体的战场10.(2021黑龙江哈尔滨期末改编)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会出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伴有发热、咳嗽、气短及呼吸困难,严重时会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首先要突破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都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因此叫作    免疫。其中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    (如溶菌酶)    组成的。 (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其表面的一些特定的    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    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等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3)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细胞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     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   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4)从免疫系统的功能来说,机体清除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利用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称为        
    能力提升练题组 判断并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1.(2021湖南名校联考改编)研究表明,持续的肺部炎症会导致休眠癌细胞周围出现两种名为ELANE(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酶,它们能将肺部组织中的层粘连蛋白切割,这会改变层粘连蛋白的形状,使它暴露出一个名为表位的新表面,附近的休眠癌细胞能识别表位并被唤醒。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发出一种能与表位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是防止癌症复发的有效途径B.休眠癌细胞膜表面可能有与表位结合的受体蛋白C.被唤醒的癌细胞的清除依赖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D.休眠癌细胞之所以能在治愈患者体内长期存在,可能是因为它能躲避和欺骗免疫系统2.(多选)(2022河北衡水中学检测)如图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新机制研究,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信号分子VEGF-C的表达。VEGFR-3形成反馈环路,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发生的可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EGFR-3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细菌的脂多糖LPS属于抗原B.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kB的表达来实现的C.若该细胞通过产生的溶菌酶直接杀死细菌,则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D.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存在VEGFR-3VEGF-C的反馈3.(2022山东烟台实验中学月考改编)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如图甲所示。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人的单核细胞经体外培养诱导生成DC细胞,DC细胞能携带特定抗原。图乙表示DC细胞与T细胞的作用模式图(S1S2表示信号分子)以及引起的免疫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DC细胞接受病毒、细菌等外来物质刺激后,可通过    的方式将其摄取,并进行处理、呈递,由此推测DC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的功能与    细胞类似。 (2)DC细胞具有长的突起,其生理意义是                          (3)DC细胞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后,可将     暴露在细胞表面,并与T细胞表面相应的     结合,激活T细胞内的信号分子,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效应。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练1.D2.C3.C4.B5.D6.C7.C8.B9.A       1.D 垂体是内分泌器官,不属于免疫器官,A错误;巨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B错误;溶酶体是细胞器,不是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2.C 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教材第66),A错误;溶菌酶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分布在体液中具有杀菌作用,B错误;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教材第67),C正确;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不是发生的场所,D错误。3.C 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C错误。4.B 扁桃体具有防御功能,主要抵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切除扁桃体不会对全身免疫系统造成太大的影响,B错误。5.D 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能识别病原体,但不能直接攻击病原体,而是发现病原体后及时通知其他免疫细胞将其清除,D错误。6.C 从内环境的角度分析,泪液、唾液等外分泌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细胞外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C正确。7.C 非特异性免疫能遗传,且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来实现,C错误。8.B 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该功能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教材第69),A正确,B错误;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该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C正确;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D正确。9.A 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教材第68),A错误。白细胞吞噬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正确。免疫细胞和抗体能消灭非己成分维持机体稳态;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地方,能消灭病原体,CD正确。10.答案 (1)非特异性 杀菌物质 吞噬细胞 (2)蛋白质  受体  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3)体温调节  甲状腺  (4)免疫防御 细胞凋亡解析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其中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的。(2)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内,其表面的一些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教材第68)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3)短时间发热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该症状的产生与体温调节有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其可以支配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调节体温,从而使产热增加。(4)机体清除外来异物的功能属于免疫防御功能。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能力提升练1.C 理清休眠癌细胞被唤醒的机理是解题的关键。被唤醒的癌细胞的清除依赖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C错误。2.ABD 理清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机制是解题的关键,即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提高VEGFR-3VEGF-C的表达;TLR4过度或持续性的活化引起过度炎症反应、败血症,VEGF-C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通路,促进TLR4胞吞,从而抑制NF-κB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化学本质最可能为糖蛋白,细菌的脂多糖LPS能引起免疫反应,脂多糖LPS相当于抗原,A正确;结合上述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机制可知,BD正确;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可参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该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3.答案 (1)胞吞 巨噬 (2)增大了与T细胞的接触面积,利于DC细胞呈递抗原 (3)抗原信息 (特异性)受体解析 (1)(3)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于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