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适用2023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时训练
展开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商周贝币)向人工货币(春秋战国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向统一形态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的货币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
2.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的意思是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以重量命名的货币将不再流通
C.古人对货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D.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身价倍增
答案:C
解析:“开元通宝”钱的铸造与流通,在我国钱币形制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通宝”意指通行宝货,铜钱名为通宝,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故选C项。
3.北宋四川地区通行的铁钱体重值小。大铁钱每十贯重60千克,小铁钱每十贯重32.5千克。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达65千克,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出现了( )
A.钱引 B.交子
C.关子 D.会子
答案:B
4.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这表明( )
A.明朝白银货币化始自民间
B.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明朝出现了银贵钱贱的现象
D.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诏令颁布后白银在法律上是允许流通的,即白银取得法律上的合法地位,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官方行为而非民间行为,故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材料“一钱以下,只许用钱”,可知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银贵钱贱的信息,故C项不符合题意。
5.1933年6月5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会通过的《放弃金本位法令》。1934年1月31日,联邦政府颁布了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相当于1900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59.06%,即美元贬值了41%。美国的这一做法( )
A.实现了美国银行业的迅速恢复
B.消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有利于美国扩大商品出口
D.缓和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答案:C
解析:美元贬值与银行业的恢复无关,故A项错误;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可能消除,故B项错误;1933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之中,美元贬值有利于扩大商品出口,故C项正确;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矛盾加剧,故D项错误。
6.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说明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故A项正确。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国际货币领域的混乱局面与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了( )
A.金本位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欧洲统一货币
D.多种新货币体系
答案:B
8.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这说明( )
A.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丧失
B.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不再
C.各国与美国的矛盾加剧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答案:D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实行固定汇率。题干材料“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故选D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宋朝正式发行交子起,历经钱引、关子、会子等各种名目的纸币,到南宋灭亡止,有250多年的历史。因为缺乏有效的制度限制纸币的发行,所以纸币总是引起恶性通胀。元朝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纸币发行史,最终结果是同样的。但唯一的亮点仍然是白银。宋朝以前的价值尺度是铜钱,自元朝起,“中国改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用白银为流通手段”。明朝于1436年“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一条鞭法规定赋税各项皆用银折纳,是白银确立本位货币地位的标志。
——摘编自杜恂诚、李晋《白银进出口与明清货币制度演变》
材料二 清末虽然基本建立银元、铜元的货币系统,但由于民间仍有银两、制钱流通,加上大量外国银元充斥国内市场,市面流通的货币有几十种之多,中国货币市场极为混乱。1914年,北洋政府大量发行银元,但并未取缔其他银元。各种银元银两成色不一,交易时须经换算,币制实际上是“两”“元”并存。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禁止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颁行法币,国内币制基本统一。
——摘编自张志玉、王增强《从档案记录看近代中国货币统一进程
——对民国时期诸城货币市场的个案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时期货币演变的趋向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货币发展的主要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宋明时期和近代中国货币发展演变的共同因素。
参考答案:(1)趋向:逐步确立银本位制。成因:缺乏有效的制度限制纸币发行,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元明政府货币和赋税政策的变化;白银增多;商品经济发展。
(2)特点:币制混乱持续时间长;纸币取代银元,币制走向统一。
(3)共同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经济政策;国家的政治状况。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用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材料二 1943年,美国提出怀特计划,建议设立总额为50亿美元的国际货币基金,由各国根据自己的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自己的投票权。而英国提出的凯恩斯计划,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双方谈判后,同意根据怀特计划来组建战后国际经济体系。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宣告成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镑的国际地位。
(2)比较说明材料二中怀特和凯恩斯关于“国际经济主导权”观点的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怀特计划被采纳的原因。
参考答案:(1)地位:英镑处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中心地位。
(2)相同点:争夺世界经济霸权。不同点:解决经济主导权的方式不同。(或怀特主张根据黄金外汇储备和国民收入来决定投票权;凯恩斯主张根据国际进出口贸易来决定各国的份额。)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等欧洲国家,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综合实力雄厚,美国的黄金储备量占有绝对优势。
二、能力提升
1.1976年,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挖到了妇好墓。墓葬中“海贝成堆”,共6 800枚。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深受人们喜爱
D.贝是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答案:D
2.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表明交子是民间交易的一种凭证,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交子的使用导致民间商业纠纷现象的出现,并不能说明交子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交子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3.明初,以铜钱、纸钞为法定货币,白银在禁止流通之列;到明朝中期,民间使用白银已较普遍,清朝用银之势已不可遏制。这主要说明当时( )
A.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
B.商业发展推动白银普遍使用
C.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
D.白银等矿产被大量开采出来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白银在流通中广泛应用,故B项正确;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特征,而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央的控制力遭到削弱,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白银被大量开采,故D项错误。
4.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局面,但是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
A.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B.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修改海禁政策,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进出口贸易失衡,导致白银数量激增,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故A项正确。
5.北宋出现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朝中期基本放弃纸币,最终白银获得政府认可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古代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政府曾试图大力推行纸币,但是都以失败告终,还是把白银作为主要的支付手段,这表明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遭遇挫折。故选C项。
6.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废两改元”,废除了银两,确立了银元本位制,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1935年,又实行法币改革,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
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
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
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
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
答案:A
解析:因为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所以国民政府发行了法币,这说明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遏制白银外流,稳定经济秩序,故A项正确。
7.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量大量增加,这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沉重的打击和摧残,故C项正确。
8.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金本位制,19世纪70年代后各工业国都实行金本位制。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这可以说明( )
A.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B.西方国家依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
C.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
D.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
答案:D
9.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在此,苏联代表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
A.是世界控制美国经济的工具
B.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最终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可知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加强了对世界金融的控制,故选B项。
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美元变成了稀缺的宝贝,欧洲各国政府利用日益增长的国际贸易盈余换取美元,把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储备资产,以保证国际贸易结算的进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C.欧洲联盟初具规模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B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前,大明宝钞和铜钱是法定货币;成化、弘治以降,白银上升为事实上的货币,和铜钱一起成为国家法定货币。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从宋到明,中国银矿的产额略呈减少的趋势,晚明由海外输入的白银总量,大概是国内产银量的十倍。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白银政策使中国政府陷入白银持续外流、通货紧缩的灾难之中。国民政府于1935年11月4日宣布中国实行法币政策,主要内容是:(1)确定法币,统一发行。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的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使用银元。(2)法币与英镑汇价稳定。(3)全部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1936年5月,中美签订《中美白银协定》,规定美国向中国承购白银7500 万盎司,价款以美元支付,但是需要将美元存于纽约的美国银行以作为法币的海外准备金。法币改革隔断了中国货币同白银的直接联系,此后世界银价的涨落不会再对中国发生大的影响,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
——摘编自尹全洲《论中国的法币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货币流通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白银货币化。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大明宝钞贬值,失去民众信任;铜钱使用不便和铜的成色不足;政府赋役折银改革的推动;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涌入中国。
(2)影响:积极方面,法币改革使中国货币与白银脱钩,稳定了国内货币金融秩序;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了资金,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法币与英镑、美元联系,为中美英构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创造了条件。消极方面,中国法币成为英美的附属货币,便利了英美扩大在华利益;在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法币贬值,加剧统治危机。
1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 | 概况 |
商周 |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
春秋战国 |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三晋两周地区使用圜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
秦 |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
汉 |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
唐 |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钱帛并行 |
宋 |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
元 |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
明 |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
清 |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晚清开始铸造银元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结论一: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
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
结论二:中国古代货币经历了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同步测试题,共6页。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课一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