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 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合集
2023年辽宁省朝阳三中、四中、五中等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朝阳三中、四中、五中等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实施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朝阳三中、四中、五中等中考生物二模试卷1. 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不一定存在信息交流.
B. 百米运动员在奔跑的过程中是靠骨骼肌收缩提供动力和能量
C. 家鸽的胸肌一端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
D. 鸭子在水面上漂浮不需要消耗能量2. 草原上的雄鹰经常捕食野兔,在成千上万的世代更替中,野兔奔跑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 )A. 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B. 一种生物的进化与周围生物没有关系
C. 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D. 自然选择在野兔和鹰的进化中没有发挥作用3.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
B. 一个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和稳定,各种生物的数量应该保持不变
C. 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互依存的
D.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在天然草原生态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狼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5. 如图是植物某生理作用的文字表达式,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a过程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过程有光无光都进行
B. 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
C. 植物完成a过程的器官只有植物体的叶
D. b过程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 关于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植物栽培过程中一般要施肥,主要是给植物提供有机物
B. 移栽植物时要留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成活率
C.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的目的是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D. 秋天砍的大白菜堆放在一起,时间久了发热腐烂是白菜进行呼吸作用放出热量导致的7. 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下列图示能正确表达马蛔虫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③④8. 下列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种性状只有一种表现型 B. 性状数目比染色体数目多很多
C. 表现型相同则基因型也相同 D. 父母所有的性状都能遗传给子代9.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物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中心 B. 男性的精子中只含有X或Y染色体
C. 近亲结婚的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会增加 D. 生物的变异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的10. 实施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A. 定向提取生物体的DNA分子 B. 定向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 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D. 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解:A、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有明确分工和合作,一定会有信息交流,它们可以利用声音、气味、动作传递信息,以完成共同工作,例如蜜蜂跳舞,告知同伴蜜源方向和远近,A错误;
B、骨骼肌收缩能产生运动的动力,但其能量是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有机物中最终的能量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B错误;
C、家鸽的胸肌一端附着在胸骨上,一端附着在翼骨上,骨骼肌只有附着在相邻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完成运动,C正确;
D、鸭子虽然漂浮在水面上不游泳,消耗的能量少,但呼吸、心跳等依然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没有信息交流,动物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其能量是由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鸟类的胸肌发达,一端连接在胸骨的龙骨突上,另一段连接在翅的基部,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
熟练掌握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协调配合原理、运动要靠多个系统配合才能完成等有关知识是答题关键。
2.【答案】C【解析】解:哺乳动物的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生存压力对奔跑速度的选择,跑的慢的野兔就会被雄鹰吃掉,这样跑的快的野兔就被选择,他们的后代也会跑的快,如此进化,就会越来越快。而对于雄鹰,同样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视觉不敏锐的雄鹰就不容易捕捉到野兔,就会被淘汰掉,这样,生存下来的雄鹰都是视觉敏锐快的,这样一代一代的进化,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因此,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雄鹰的视觉也越来越敏锐。该现象说明野兔和鹰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故选:C。
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叫自然选择。
关键对动物的运动的意义以及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3.【答案】C【解析】解:A、森林生态系统对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最弱,稳定性差,A错误;
B、一个生态系统要维持平衡和稳定,各种生物的数量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不是恒定不变),B错误;
C、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相互依存的,C正确;
D、消费者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经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再经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可见,消费者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作为生态系统分解者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物质循环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等知识点。
4.【答案】D【解析】解: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短时间内,鹿在缺少天敌且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会快速大量繁殖,鹿群数量会增加,但是鹿群数量会增加,会导致其食物草的数量的减少,同时,狼的数量开始增加,从而导致鹿数量降低。生态系统具备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又恢复了其相对稳定状态,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相对会稳定,所以鹿群的数量也不会再持续下降,而是最后又趋于稳定。可见,D曲线图符合该变化。
故选:D。
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结果。
5.【答案】C【解析】解:A、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因此,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b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进行,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因此,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有机物,正确;
C、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绿体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位,如茎、叶、叶柄等处,植物完成a光合作用过程的器官有植物体的叶和茎等绿色的部位,错误;
D、b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释放能量,因此,呼吸作用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正确。
故选:C。
图中A二氧化碳、B有机物、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
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解析】解:A、植物栽培过程中一般要施肥,肥料的作用主要给是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无机盐属于无机物,A错误。
B、移栽幼苗时根部总是带一个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植物的根毛和幼根,提高成活率,B正确。
C、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春季早播覆盖地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的萌发,C正确。
D、植物的呼吸作用会释放能量,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由于其呼吸作用会产出较多的热量导致的,D正确。
故选:A。
(1)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2)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4)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该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应注意把握。
7.【答案】B【解析】解:由题干“马蛔虫体细胞内有2对染色体”可知:马蛔虫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两条,图示中①只有一对染色体、④含有两对染色体,是体细胞;②③都含有两条染色体,并且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成对,属于生殖细胞。
故选:B。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既含有卵细胞的染色体,又含有精子的染色体,因此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知道: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基因随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8.【答案】B【解析】解: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该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B、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条DNA分子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因此,性状数目比染色体数目多很多。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C、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说明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人的双眼皮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两种基因型。该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D、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以基因为主,外界环境为辅。如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较黑,他的这个肤色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体内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就不能遗传给下一代。该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
此题是关于遗传学知识的综合题,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
9.【答案】B【解析】解: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因此生物的细胞核是遗传信息中心,故A正确。
B、男性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Y或22条常染色体+X,故B错误。
C、由于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可能性较大,故C正确。
D、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故D正确。
故选:B。
(1)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中心。
(2)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3)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4)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掌握所学遗传和变异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解析】解: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DNA重组技术,即利用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经过体外切割后与适当的载体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到受体细胞或受体生物构建转基因生物,该种生物就可以按人类事先设计好的蓝图表现出另外一种生物的某种性状。因此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故选:D。
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按照人类的需要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创建出具有某种新的性状的生物新品系,并能使之稳定地遗传给后代。
此题考查了人类实施基因工程的目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阜新四中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阜新四中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锦州三中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