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复习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宋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二、教学重点
1、宋代农业的发展、纸币的出现、经济重心南移
三、教学难点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
四、教学方法
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方法)
1、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人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主要原因②南方战乱较少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
2、两宋时期,由越南引进的水稻:占城稻
3、两宋时期,全国的粮仓: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者“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4、两宋时期,著名的瓷都:景德镇
5、在宋代造船业居于领先地位: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
6、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北宋东京郊外
7、在宋代,出现了商业的城市:开封、杭州
8、纸币出现原因:①商贸的繁荣②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9、纸币出现的朝代:北宋前期
10、纸币出现的地区:四川地区
11、北宋前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南宋的纸币:“会子”
13、在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
14、在宋代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15、在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统治者的重视)
16、经济重心南移:(1)开始时间:唐朝中期(2)结束时间:南宋时期
17、经济重心已经从北方的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从越南引进的★,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地。★处引进的农作物是 ( )
A.玉米 B.小麦 C.占城稻 D.棉花
2.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
3.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兴起于 (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4.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 )
A.泉州 B.广州 C.温州 D.明州
5.“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隋都长安 D.宋都东京
6.下图是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材料,由此可以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宋代 ( )
A.经济重心南移泉州 B.政权并立与民族汇聚
C.泉州海外贸易的繁荣 D.泉州手工业的兴旺
7.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市舶司的职能是 ( )
A.主持变法 B.监察百官 C.管理海外贸易 D.执行削藩政策
8.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在当地购买一批蜀锦,他最方便使用的货币是 ( )
A.铁钱 B.铜钱 C.交子 D.会子
9.下列三幅图片最能直接地反映宋代哪一方面的繁荣 (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繁荣 C.商业繁荣 D.文化繁荣
10.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最后完成于( )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中国。根据材料一判断,这些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一说,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还有哪些。
材料二 北宋的市舶岁入约110万缗,约占国库收入的1/60。南宋仅广州、泉州两处海港,每年市舶之利就达到200万缗。
——《中华文明传真·第三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宋代海外贸易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发展趋势。
材料三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专设官员加以管理……商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3)依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从经济、科技、政策角度分析)
三、列举题
1、宋朝时期,全国的粮仓:
2、宋朝时期,著名的瓷都: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宋代时期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
5、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
6、两宋时期,推广种植的优良稻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C 4、A5、D 6、C 7、C 8、C 9、C 10、D 11、C
二、材料分析题
12、(1)目的:向中国学习;史实: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2)比重越来越大。(意思相近即可)(3)原因:政策: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或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科技: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超(或指南针的应用);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三、列举题
1、长江下游、太湖流域
2、景德镇
3、“交子”
4、市舶司
5、南宋
6、占城稻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学案,共1页。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案: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目标导学,知识构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