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北京二十中高一(上)期中化学(教师版)
展开2021北京二十中高一(上)期中
化 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Na-23 Cl-35.5 S-32 Cu-64 Fe-56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201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王泽山,是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火炸药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B. 火炸药爆炸时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C. 火炸药爆炸说明热量可以使气体粒子运动速率加快
D. 爆炸时发生燃烧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 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方法
B.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C. 科学家提出的假说一定能成为科学理论
D. 使用模型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
3. 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5O23CO2+4H2O ,则 X 及其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A. C2H4,氧化反应 B. C2H6,还原反应
C. C3H8,氧化反应 D. C3H18,还原反应
4.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乙醇溶液 B. 硫酸铜溶液
C. 蔗糖溶液 D. 氢氧化铁胶体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B. CO2的水溶液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 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6. 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NaOH
BaCO3
CO
CO2
B
HClO
KOH
NaHCO3
CaO
SO2
C
CH3COOH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Na2O2
NO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关于操作或安全事故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里
B. 大量氯气泄露时,及时戴上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湿过的口罩,并顺风往低处跑
C. 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得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D. 在容量瓶中溶解氯化钠固体,定容时滴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可以用滴管吸出少量
8.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检验其中是否含有,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 H2SO4 B. HCl C. NaOH D. NaNO3
9. 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水溶解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④加入过量盐酸;
⑤加入过量Na2CO3⑥过滤
A. ①⑤②⑥④③ B. ①⑤②④⑥③ C. ①②④⑥⑤③ D. ①②⑤⑥④③
10.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中国力量。在各种防护防控措施中,化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 84 消毒液杀菌消毒是利用 HClO 或 ClO﹣的强氧化性
B.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0~75%
C. 含氯漂白剂或消毒剂通常应避光并置于阴凉处密封保存
D. 漂白粉性质稳定,可以敞口存放
11. 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K+、Na+、HCO、OH-
B. Na+、H+、CO、Cl-
C. K+、Na+、NO、Cl-
D. K+、Ba2+、Cl-、SO
1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8 g H2O中所含电子数为10NA
B. 标准状况下,11.2 L水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C. NA 个氧气分子与NA 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为16︰1
D. 28 g 以任意比例组成的CO与N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H2O=4OH-+O2↑
B. 碳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CO+2H+=CO2↑+H2O
C. 碳酸镁跟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
D. 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混合:OH-+H+=H2O
14. 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③表明 CO2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 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等
C. 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D. Na2O2 能和 CO2 反应,说明 Na2O2 是碱性氧化物
15. 为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B. 实验ⅲ中MnO2做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 综合实验ⅰ和ⅲ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
D. 综合实验表明,实验ⅱ酚酞褪色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变弱
16. 现有标准状况下四种气体①8.96LCH4 ②3.01×1023个HCl ③30.6gH2S ④0.3molNH3 ,下列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体积 ④<①<②<③
B. 质量 ④<①<②<③
C. 物质的量 ①<④<③<②
D. 氢原子数 ②<④<①<③
1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H4HCO3 溶液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NH+OH-=NH3H2O
B.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 NaHCO3 溶液反应:HCO+Ca2++OH-=CaCO3↓+H2O
C. 氢氧化钠溶液通入少量 CO2:OH-+CO2=HCO
D. 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 NaOH 溶液反应:HCO+Ca2++OH- =CaCO3↓+H2O
18. 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生22.4L(标准状况)时,反应中转移
B.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
C. 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制备漂白粉
D. 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的存在
19. 将8g铁片放入100mLCuSO4溶液中,Cu2+全部被置换后,取出附有铜的铁片洗涤、干燥、称重,其质量变为8.2g,则原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125 mol•L-1 B. 0.25 mol•L-1 C. 0.175 mol•L-1 D. 0.5 mol•L-1
20. 将26.4 g Na2O与Na2O2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反应后水溶液增重24.8 g,则原混合物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3 B. 3:1 C. 13:31 D. 31:13
21.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000Vρ/(17V+22400)
二、非选择题
22. 补齐连线:
___________
23. 填空:
(1)标准状况下,44.8 L CO2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2mol H+含有_______个 H+;
(3)1mol H2O 的质量为_______;
(4)将 20 g NaOH 溶于水配成 500 mL 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4. 表中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名称
NaHCO3
NaOH
H2SO4
酒精
BaCl2
Na2CO3
(1)请你对表中①-⑥的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
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__;
(2)写出③电离方程式_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与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③与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①可做食品加工膨胀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5. 在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如图)的实验过程中,某课外小组同学记录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①有碱生成 ②溶液变红 ③钠四处游动 ④钠浮在水面上 ⑤有气体产生 ⑥钠的密度比水小 ⑦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⑧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1)补齐表格(从①~⑧中选择,填序号):
实验现象
______
④
③
②
实验结论
⑧
⑥
_______
①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6. 甲乙两化学兴趣小组分别研究氯气的性质。
甲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气体 X(主要成分是氯气,还含有少量水蒸气)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描述B、C 装置中的现象;_______
(2)Cl2 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 Cl2 污染空气,可以在 D 处用如图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_______。 气体应该由图示装置中_______(填“a”或“b”)管通入。
乙小组用 Cl2 和石灰乳制备漂粉精,并将漂粉精用于游泳池的消毒。
(3)写出制备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漂粉精真正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HClO。漂粉精在水中释放 HClO 的途径如下:
途径1:Ca(ClO)2+2H2O_______ + 2HClO (把反应补充完整)
途径 2:Ca(ClO)2+H2O+CO2=CaCO3+2HClO
(5)游泳池水的酸碱性对漂粉精的消毒效果影响明显。
①池水碱性过强,杀毒作用会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②池水酸性过强,会刺激眼睛和皮肤。通常加入 Na2CO3、NaHCO3 以降低酸性。
27. 实验室需要 0.1 mol·L-1NaOH 溶液 450 mL 和 0.5 mol·L-1 硫酸溶液 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①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③下列有关容量瓶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其操作为装水盖上瓶塞→倒立观察是否漏液→正立→玻璃塞旋转 180°→再倒立观察是否漏液。
b.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但是可以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c.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液体 。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2)在配制 NaOH 溶液时:
①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 NaOH 的质量为_______g;
②若 NaOH 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填“>”、“<”或“=”)0.1 mol·L-1;
③若 NaOH 固体溶解后立即移入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定容,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填“>”、“<”或“=”) 0.1 mol·L-1
(3)在配制硫酸溶液时:
①所需质量分数为 98%、密度为 1.84 g·cm-3 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mL;
②如果实验室有 15 mL、50 mL、100 mL 量筒,应选用_______mL 量筒最好;
28. 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氯水的性质 ,甲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发现:把新制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
(1)将氯气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探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的原因:
①猜想 a:是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中和了 NaOH,使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 b:是 _______。
②设计实验:往已褪色的溶液中连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若现象为 _______,则证明“猜想 a”正确;若现象为_______,则证明“猜想 b”正确。
乙组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操作
(试管中溶液均为 1 mL,均滴入 5 滴氯水)
实验现象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3)证明氯水中含有 Cl-的是实验_______(填序号)
(4)实验①中溶液变红是由于溶液中含有_______(填微粒符号,下同);
(5)同学们根据“H2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分解”的性质,认为实验③中现象不能说明 Cl2 将 H2O2 氧化,为证实 Cl2 将 H2O2 氧化,可继续补充实验:_______ (填操作、现象)。
29. 电解质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电导率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变化。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就越大。如图是向 20mL0.01mol/LBa(OH)2 溶液中滴入了 2 滴酚酞溶液,然后向 Ba(OH)2 溶液中匀速滴加 0.2mol/LH2SO4 溶液,获得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0-80s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截至 b 点,加入 0.2mol•L-1H2SO4 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2)写出该实验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b点电导率不等于0的原因是_______。
(4)某同学向两份相同的 Ba(OH)2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 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bd 段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点对应的溶液呈中性(填 a、b、c、d,下同);_______点对应的溶液中 Ba2+沉淀完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2017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王泽山,是火炸药专家,含能材料专家。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火炸药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B. 火炸药爆炸时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
C. 火炸药爆炸说明热量可以使气体粒子运动速率加快
D. 爆炸时发生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生成其它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为化学性爆炸;火药是硝酸钾、硫磺和木炭三种粉末的混合物,混合点燃后,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
【详解】A.火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结合以上分析,火炸药爆炸时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故B正确;
C.火炸药爆炸产生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可以使气体粒子运动速率加快,故C正确;
D.火炸药爆炸时,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2. 下列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方法
B.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C. 科学家提出的假说一定能成为科学理论
D. 使用模型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观察、实验、分类、比较、模型、假说等,是研究物质性质时常用的方法,A正确;
B.观察是经过周密安排,运用感官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地考查的方法,B正确;
C.假说是一种设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经过实践去验证,C错误;
D.通过建构模型对物质或物质的变化进行简化模拟,有助于人们研究物质的性质,D正确;
故选C。
3. 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 +5O23CO2+4H2O ,则 X 及其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A. C2H4,氧化反应 B. C2H6,还原反应
C. C3H8,氧化反应 D. C3H18,还原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X+5O23CO2+4H2O中X含有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则X的分子式为C3H8,反应中氧气是氧化剂,则C3H8是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选C。
4. 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乙醇溶液 B. 硫酸铜溶液
C. 蔗糖溶液 D. 氢氧化铁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则乙醇溶液、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均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这也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只要判断各分散系是否是胶体即可。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是非电解质
B. CO2的水溶液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 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都是电解质
D. 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均不导电,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HCl属于共价化合物,液态HCl不导电,其溶于水后能够发生电离,因此HCl属于电解质,故A错误;
B.CO2溶于水生成H2CO3,H2CO3是电解质,其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能导电,但是CO2未发生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铜、石墨均属于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蔗糖在水溶液中和熔融时均不能发生电离,所以蔗糖是非电解质,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电解质以及非电解质均属于纯净物的化合物,混合物以及单质均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是否属于电解质,主要判断依据是其本身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发生电离。
6. 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H2SO4
NaOH
BaCO3
CO
CO2
B
HClO
KOH
NaHCO3
CaO
SO2
C
CH3COOH
Na2CO3
CaCl2
Na2O
SO3
D
NaHSO4
NH3·H2O
NaCl
Na2O2
NO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CO是不成盐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HClO属于酸、KOH属于碱、NaHCO3属于盐、CaO是碱性氧化物、SO2是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Na2CO3属于盐,不是碱,故C错误;
D.NaHSO4属于盐、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NO是不成盐氧化物,故D错误;
答案选B。
7. 下列关于操作或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里
B. 大量氯气泄露时,及时戴上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湿过的口罩,并顺风往低处跑
C. 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得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D. 在容量瓶中溶解氯化钠固体,定容时滴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可以用滴管吸出少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里,可以隔绝空气;钠能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故金属钠着火时,不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A错误;
B.NaOH是强碱,对皮肤有较强的腐蚀性,故大量氯气泄露时,不能戴用氢氧化钠溶液润湿过的口罩;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应逆风往高处跑,B错误;
C.钠很活泼,能和氧气、水等发生反应,故做实验剩余的金属钠不得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应放回原瓶,C正确;
D.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氯化钠固体;定容时滴水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倒掉重新配制,若用滴管吸出少量,则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故选C。
8.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检验其中是否含有,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 H2SO4 B. HCl C. NaOH D. Na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因此检验其中是否含有,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盐酸。答案选B。
【点睛】检验离子时需要注意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因此在检验时需要首先加入某些试剂以排除离子的干扰,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
9. 为了除去粗盐固体中可能含有的少量Na2SO4和CaCl2杂质,须进行下列六项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
①加水溶解②加入过量BaCl2溶液
③加热蒸发得到晶体④加入过量盐酸;
⑤加入过量Na2CO3⑥过滤
A. ①⑤②⑥④③ B. ①⑤②④⑥③ C. ①②④⑥⑤③ D. ①②⑤⑥④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粗盐中除杂质,加入的除杂试剂是过量的,过量的除杂试剂也属于杂质,需除去。BaCl2过量时,需用Na2CO3除去,Na2CO3过量时,需用盐酸除去,因此,三者的加入顺序为:先加BaCl2(②),再加Na2CO3(⑤),最后加盐酸(④)。另外,起初需将粗盐溶解,即①应是第一步操作,在加盐酸前,需过滤(⑥),以防盐酸将CaCO3、BaCO3溶解;最后一步操作是“加热蒸发得到晶体”。从而得出操作顺序为①②⑤⑥④③。故选D。
10.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中国力量。在各种防护防控措施中,化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使用 84 消毒液杀菌消毒是利用 HClO 或 ClO﹣的强氧化性
B. 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0~75%
C. 含氯漂白剂或消毒剂通常应避光并置于阴凉处密封保存
D. 漂白粉性质稳定,可以敞口存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NaClO,ClO﹣能够发生水解生成HClO,HClO或ClO﹣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故A正确;
B.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 70~75%,杀菌消毒能力最好,浓度太小或过大,消毒效率较差,故B正确;
C.含氯漂白剂或消毒剂均含有次氯酸根离子,由于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因此含氯漂白剂或消毒剂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所以需要避光并置于阴凉处密封保,故C正确;
D.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因此次氯酸钙在空气中放置,会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分解,所以需要密闭保存,故D错误;
故选D。
11. 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 K+、Na+、HCO、OH-
B. Na+、H+、CO、Cl-
C. K+、Na+、NO、Cl-
D. K+、Ba2+、Cl-、S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HCO、OH-会发生反应产生CO、H2O,不能大量共存,A不符合题意;
B.H+、CO会发生反应产生CO2、H2O,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
D.Ba2+、SO会发生反应,产生BaSO4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1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8 g H2O中所含电子数为10NA
B. 标准状况下,11.2 L水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C. NA 个氧气分子与NA 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为16︰1
D. 28 g 以任意比例组成的CO与N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2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O中含有10个电子,则18 g H2O中即1 mol,所含电子数为10NA,A说法正确;
B.标准状况下,水为液体,则11.2 L水中的物质的量大于0.5 mol,含有分子的数目大于0.5NA,B说法错误;
C.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NA 个氧气分子与NA 个氢气分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相同物质的量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32g:2g=16:1,C说法正确;
D.CO与N2的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则28g以任意比例组成的CO与N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 mol,CO与N2均为双原子分子,故含有的原子数为2NA,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H2O=4OH-+O2↑
B. 碳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CO+2H+=CO2↑+H2O
C. 碳酸镁跟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
D. 氢氧化铜溶液与硫酸混合:OH-+H+=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过氧化钠为氧化物,不能改写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故A错误;
B. 醋酸为弱酸,不能改写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O+2CH3COOH=2CH3COO- +CO2↑+H2O,故B错误;
C. 碳酸镁为难溶性盐,硫酸为强酸,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镁、水和二氧化碳,故C正确;
D. 氢氧化铜为难溶性碱,不能改写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Cu(OH)2+2H+= Cu2++2H2O,故D错误;
答案选C。
14. 以不同类别物质间的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③表明 CO2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B. 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等
C. 反应⑤、⑥可用于潜水艇中氧气的供给
D. Na2O2 能和 CO2 反应,说明 Na2O2 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满足定义,反应③可以表明 CO2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A正确;
B.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上述转化中发生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等,故B正确;
C.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均能产生氧气,因此反应⑤、⑥均可用于潜水艇的供氧剂,故C正确;
D.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反应过程中各元素价态不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满足碱性氧化物的定义,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15. 为探究Na2O2与H2O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B. 实验ⅲ中MnO2做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C. 综合实验ⅰ和ⅲ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
D. 综合实验表明,实验ⅱ酚酞褪色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变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据流程知,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A正确;
B. 据流程知,实验ⅰ中有氢氧化钠和双氧水生成、实验ⅲ中MnO2做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B正确;
C. 由流程知,综合实验ⅰ和ⅲ可以说明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C正确;
D. 综合实验表明,实验ⅱ酚酞褪色的原因是双氧水的漂白性,D不正确;
答案选D。
16. 现有标准状况下四种气体①8.96LCH4 ②3.01×1023个HCl ③30.6gH2S ④0.3molNH3 ,下列关系从小到大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体积 ④<①<②<③
B. 质量 ④<①<②<③
C. 物质的量 ①<④<③<②
D. 氢原子数 ②<④<①<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8.96LCH4的物质的量=0.4mol,质量=,H原子数目=;
②3.01×1023个HCl的物质的量=0.5mol,质量=,H原子数目=;体积=;
③30.6gH2S的物质的量=,体积=,H原子数目=;
④0.3molNH3质量=;体积=,H原子数目=;
A.由上面计算可知:体积 ④<①<②<③;故A正确;
B.由上面计算可知:质量 ④<①<②<③;故B正确;
C.由上面计算可知:物质的量 ④<①<②<③;故C错误;
D.由上面计算可知:氢原子数 ②<④<①<③;故D正确。
答案选C。
1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NH4HCO3 溶液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NH+OH-=NH3H2O
B. 澄清石灰水与过量 NaHCO3 溶液反应:HCO+Ca2++OH-=CaCO3↓+H2O
C. 氢氧化钠溶液通入少量 CO2:OH-+CO2=HCO
D. 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 NaOH 溶液反应:HCO+Ca2++OH- =CaCO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NH4HC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碳酸钠和水:HCO+NH+2OH-=CO+H2O+NH3H2O,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与过量NaH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2HCO+Ca2++2OH-=CaCO3↓+CO+2H2O,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通入少量CO2生成碳酸钠和水:2OH-+CO2=CO+H2O,C错误;
D.碳酸氢钙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氢钠和水:HCO+Ca2++OH-=CaCO3↓+H2O,D正确;
答案选D。
18. 常用作食盐中的补碘剂,可用“氯酸钾氧化法”制备,该方法的第一步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产生22.4L(标准状况)时,反应中转移
B.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
C. 可用石灰乳吸收反应产生的制备漂白粉
D. 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的存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反应中只有碘元素价态升高,由0价升高至KH(IO3)2中+5价,每个碘原子升高5价,即6I260e-,又因方程式中6I23Cl2,故3Cl260e-,即Cl220e-,所以产生22.4L (标准状况) Cl2即1mol Cl2时,反应中应转移20 mol e-,A错误;
B.该反应中KClO3中氯元素价态降低,KClO3作氧化剂,I2中碘元素价态升高,I2作还原剂,由该方程式的计量系数可知,11KClO36I2,故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B正确;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工业制漂白粉可用石灰乳与氯气反应,C正确;
D.食盐中可先与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中的H+、I-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I2再与淀粉发生特征反应变为蓝色,故可用酸化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食盐中的存在,D正确。
故选A。
19. 将8g铁片放入100mLCuSO4溶液中,Cu2+全部被置换后,取出附有铜的铁片洗涤、干燥、称重,其质量变为8.2g,则原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0.125 mol•L-1 B. 0.25 mol•L-1 C. 0.175 mol•L-1 D. 0.5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原溶液中硫酸铜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Fe+CuSO4═FeSO4+Cu△m
1mol 64g-56g=8g
xmol 8.2g-8g=0.2g
1mol:xmol=8g∶0.2g
解得x=0.025,则原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0.025mol÷0.1L=0.25mol/L,故选B。
20. 将26.4 g Na2O与Na2O2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反应后水溶液增重24.8 g,则原混合物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3 B. 3:1 C. 13:31 D. 31:13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运用差量法计算出Na2O2的质量,然后求出Na2O的质量,最后求出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Na2O2与Na2O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发生的反应为:①Na2O+H2O=2NaOH、②2Na2O2+2H2O=4NaOH+O2↑,26.4gNa2O2与Na2O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称得水溶液增重24.8g,减少的1.6g为生成氧气的质量,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反应②知,混合物中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Na2O2的质量为7.8g;混合物中Na2O的质量为26.4g—7.8g=18.6g,则Na2O的物质的量为0.3mol,则原混合物中Na2O与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明确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抓住固体质量与溶液增加的质量之差为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21.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000Vρ/(17V+22400)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所给的式子的分子和分母同除以22.4可得,分子表示了溶液的质量,是合理的,但分母表达的是将溶剂的体积与气体的体积直接进行加和得到溶液的体积,这显然是错误的,A项错误;
B.假设取溶液的体积为1L,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本义有:,分子表达了溶质质量,分母表达了溶液的质量,B项正确;
C.将所给的式子分子分母同除以22.4可得:,分子表达了溶质质量,分母表达了溶液的质量,C项正确;
D.将所给式子变形得:,分子代表了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母代表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D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A项。
二、非选择题
22. 补齐连线:
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次氯酸属于酸;硫酸钠属于盐;氢氧化铁属于碱;连线如下: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面食蓬松,可以做发酵粉;金属钠的还原性较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氯气与水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可做供氧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连线如下:
23. 填空:
(1)标准状况下,44.8 L CO2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2)2mol H+含有_______个 H+;
(3)1mol H2O 的质量为_______;
(4)将 20 g NaOH 溶于水配成 500 mL 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答案】(1)2mol
(2)2NA或1.204×1024
(3)18g (4)1mol/L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准状况下,44.8 L CO2 的物质的量为=2mol;
【小问2详解】
根据N=nNA可知,2mol H+含有2NA或1.204×1024个H+;
【小问3详解】
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根据m=nM可知,1mol H2O 的质量为18g;
【小问4详解】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g/mol,20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5mol,溶液体积0.5L,因此将0.5molNaOH溶于水配成 500 mL 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
24. 表中是生活生产中常见物质:
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名称
NaHCO3
NaOH
H2SO4
酒精
BaCl2
Na2CO3
(1)请你对表中①-⑥的物质进行分类(填序号):
属于碱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__;
(2)写出③电离方程式_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与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③与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①可做食品加工膨胀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 ①. ② ②. ④ ③. ①
(2)H2SO4=2H++SO
(3) ①. SO+Ba2+=BaSO4↓ ②. 2H++CO=CO2↑+H2O
(4)2NaHCO3Na2CO3+CO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碳酸氢钠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酸式盐,属于电解质;氢氧化钠为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属于电解质;硫酸为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属于酸,属于电解质;酒精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属于有机物;氯化钡为钙离子和氯离子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正盐,属于电解质;碳酸钠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为正盐,属于电解质;属于碱的是②;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属于酸式盐的是①;
【小问2详解】
硫酸属于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
【小问3详解】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Ba2+=BaSO4↓;
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CO=CO2↑+H2O;
【小问4详解】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够使面食变得蓬松,化学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
25. 在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如图)的实验过程中,某课外小组同学记录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①有碱生成 ②溶液变红 ③钠四处游动 ④钠浮在水面上 ⑤有气体产生 ⑥钠的密度比水小 ⑦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⑧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1)补齐表格(从①~⑧中选择,填序号):
实验现象
______
④
③
②
实验结论
⑧
⑥
_______
①
(2)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淡黄色固体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 ①. ⑦ ②. ⑤
(2)2Na+2H2O=2Na++2OH-+H2↑
(3)2Na2O2+2CO2=2Na2CO3+O2
【解析】
【小问1详解】
钠的密度比水小,实验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该反应放热,钠的熔点低,钠熔成光亮的小球;钠四处游动,说明反应生成了气体;根据溶液变红,说明钠和水反应有碱生成。故答案为:⑦; ⑤;
【小问2详解】
钠和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改写为离子方程为:2Na+2H2O=2Na++2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2OH-+H2↑;
【小问3详解】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 Na2O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答案为:2Na2O2+2CO2=2Na2CO3+O2。
26. 甲乙两化学兴趣小组分别研究氯气的性质。
甲小组用如图装置研究气体 X(主要成分是氯气,还含有少量水蒸气)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描述B、C 装置中的现象;_______
(2)Cl2 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 Cl2 污染空气,可以在 D 处用如图装置进行尾气处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原理_______。 气体应该由图示装置中的_______(填“a”或“b”)管通入。
乙小组用 Cl2 和石灰乳制备漂粉精,并将漂粉精用于游泳池的消毒。
(3)写出制备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漂粉精真正起消毒作用的物质是HClO。漂粉精在水中释放 HClO 的途径如下:
途径1:Ca(ClO)2+2H2O_______ + 2HClO (把反应补充完整)
途径 2:Ca(ClO)2+H2O+CO2=CaCO3+2HClO
(5)游泳池水的酸碱性对漂粉精的消毒效果影响明显。
①池水碱性过强,杀毒作用会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②池水酸性过强,会刺激眼睛和皮肤。通常加入 Na2CO3、NaHCO3 以降低酸性。
【答案】(1)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2) ①. Cl2+2NaOH=NaCl+NaClO+H2O ②. b
(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Ca(OH)2 (5)减弱
【解析】
【小问1详解】
气体X(主要成分是氯气,还含有少量水蒸气)进入A装置后,水蒸气被浓硫酸吸收,得到干燥的氯气;干燥的氯气进入B中,遇到干燥的有色布条,布条不褪色,进入到C装置内后,由于氯气与水反应产生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因此B、C 装置中的现象: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小问2详解】
Cl2 是有毒气体,为了防止多余 Cl2 污染空气,可以用碱液吸收处理,氯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吸收时,为保证较好的吸收效果,气体应该由b管通入;
【小问3详解】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工业上,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小问4详解】
根据原子守恒规律可知,途径1:Ca(ClO)2+2H2O____ + 2HClO 反应中缺少的生成物为Ca(OH)2;
【小问5详解】
池水碱性过强,次氯酸的浓度减小,杀毒作用会减弱。
27. 实验室需要 0.1 mol·L-1NaOH 溶液 450 mL 和 0.5 mol·L-1 硫酸溶液 500 mL。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①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填仪器名称)。
③下列有关容量瓶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其操作为装水盖上瓶塞→倒立观察是否漏液→正立→玻璃塞旋转 180°→再倒立观察是否漏液。
b.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但是可以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c.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2)在配制 NaOH 溶液时:
①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 NaOH 的质量为_______g;
②若 NaOH 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填“>”、“<”或“=”)0.1 mol·L-1;
③若 NaOH 固体溶解后立即移入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洗涤液移入容量瓶→定容,则所得溶液浓度_______(填“>”、“<”或“=”) 0.1 mol·L-1
(3)在配制硫酸溶液时:
①所需质量分数为 98%、密度为 1.84 g·cm-3 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mL;
②如果实验室有 15 mL、50 mL、100 mL 量筒,应选用_______mL 量筒最好;
【答案】(1) ①. B ②. 玻璃棒、 烧杯 ③. bd
(2) ①. 2.0 ②. < ③. >
(3) ①. 13.6 ②. 15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实验室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等;因此根据图中所给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用不到分液漏斗,因此不需要的是B;
②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和烧杯;
③a.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其操作为装水盖上瓶塞→倒立观察是否漏液→正立→玻璃塞旋转180°→再倒立观察是否漏液,故a正确;
b.容量瓶属于精量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但容量瓶是有固定规格的精量器,只能配制特定体积的溶液,故b错误;
c.容量瓶属于玻璃结构的精量器,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故c正确;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造成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d错误;
故选bd;
【小问2详解】
①实验室没有450 mL容量瓶,只能选用500 mL容量瓶,根据m=cVM = 0.1 mol·L-1×0.5L×40g/mol=2.0g;
②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溶质物质的量减小,溶液的浓度偏小,所得溶液浓度<0.1 mol·L-1;
③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热的溶液直接转移进容量瓶定容后,待溶液冷却到室温后,所配溶液的体积会小于500 mL,则所得溶液浓度偏大,即所得溶液浓度> 0.1mol·L-1;
【小问3详解】
①根据c=计算,质量分数为 98%、密度为 1.84 g·cm-3 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8.4mol/L;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物质的量不变分析,配制0.5 mol·L-1 硫酸溶液 500 mL,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L,0.5×0.5=V×18.4,V=0.0136L=13.6mL;
②根据量筒选用需满足“大而近”的原则,量取13.6mL浓硫酸,需选择15 mL量筒最好。
28. 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氯水的性质 ,甲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发现:把新制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
(1)将氯气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探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的原因:
①猜想 a:是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中和了 NaOH,使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 b:是 _______。
②设计实验:往已褪色的溶液中连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若现象为 _______,则证明“猜想 a”正确;若现象为_______,则证明“猜想 b”正确。
乙组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操作
(试管中溶液均为 1 mL,均滴入 5 滴氯水)
实验现象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3)证明氯水中含有 Cl-的是实验_______(填序号)
(4)实验①中溶液变红是由于溶液中含有_______(填微粒符号,下同);
(5)同学们根据“H2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分解”的性质,认为实验③中现象不能说明 Cl2 将 H2O2 氧化,为证实 Cl2 将 H2O2 氧化,可继续补充实验:_______ (填操作、现象)。
【答案】(1)Cl2+H2OHCl+HClO
(2) ①. 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 溶液变为红色 ③. 溶液仍然呈无色
(3)② (4)H+(或HCl)
(5)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l mL2%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量明显大于实验②
【解析】
【分析】探究把新制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红色消失可能为酸碱中和或是次氯酸的漂白性,设计实验探究原因。
【小问1详解】
将氯气通入水中发生反应产生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小问2详解】
把新制氯水逐滴加到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当加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的红色突然消失。①猜想: a:是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中和了NaOH,使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
b: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使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往已褪色的溶液中连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显碱性,若现象为溶液变为红色,溶液褪色是由于氯水中的盐酸和次氯酸中和了NaOH所致;若溶液仍然呈无色,说明溶液褪色是由于次氯酸的漂白性所致。
【小问3详解】
Cl-能够与硝酸银溶液大于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据此可以证明氯水中含有Cl-,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盐酸,盐酸电离出了Cl-,故答案为:②。
【小问4详解】
实验①中将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溶液变红是由于溶液中含有H+(或HCl)。
【小问5详解】
因为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发生分解,也会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因此实验③中现象不能说明氧化性Cl2> H2O2。如果Cl2将H2O2氧化,则Cl2被还原为Cl-,溶液中的Cl-浓度将明显增大,因此要证实Cl2将H2O2氧化,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l mL2%AgNO3溶液,若产生的沉淀量明显大于实验②,则可以证明上述结论,故答案为: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l mL2%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量明显大于实验②。
29. 电解质溶于水时会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电导率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变化。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就越大。如图是向 20mL0.01mol/LBa(OH)2 溶液中滴入了 2 滴酚酞溶液,然后向 Ba(OH)2 溶液中匀速滴加 0.2mol/LH2SO4 溶液,获得电导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0-80s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截至 b 点,加入 0.2mol•L-1H2SO4 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mL。
(2)写出该实验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b点电导率不等于0的原因是_______。
(4)某同学向两份相同的 Ba(OH)2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 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bd 段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点对应的溶液呈中性(填 a、b、c、d,下同);_______点对应的溶液中 Ba2+沉淀完全。
【答案】(1) ①.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红色褪去,电导率减小 ②. 1.0
(2)2H++SO+2OH-+Ba2+=BaSO4↓+2H2O
(3)b点,硫酸钡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中硫酸根离子、钡离子浓度很小但不等于0,水存在微弱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很小但不等于0
(4) ①. H++OH-=H2O ②. ad ③. a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0-80s电导率减小,说明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过程,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钡和水,导电性最小;0-80s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的红色褪去,电导率减小;截至 b 点,加入 0.2mol•L-1H2SO4 溶液的体积为V,根据反应方程式:H2SO4+Ba(OH)2=BaSO4↓+2H2O可知,0.2mol•L-1×VL=0.02×0.01mol/L,V=0.001L=1.0mL;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钡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SO+2OH-+Ba2+=BaSO4↓+2H2O;
【小问3详解】
b点,硫酸钡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中硫酸根离子、钡离子浓度很小但不等于0,水存在微弱电离,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很小但不等于0,即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离子,因此b点电导率不等于0;
【小问4详解】
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示分析,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很小,说明该点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氢氧化钡与硫酸的反应,所以曲线②为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从刚开始滴加到b点,反应的方程式:NaHSO4+Ba(OH)2= BaSO4↓+H2O+NaOH,bd 段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SO4+NaOH=H2O+Na2SO4,其离子方程式是:H++OH-=H2O;
结合以上分析:a点: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有水,显中性;d点②中溶质为硫酸钠,显中性;b点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c点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显碱性;结合以上分析可知,a、b、c、d四个点对应的溶液显中性的为a、d点;
结合以上分析可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很小,说明该点离子浓度最小,即a点对应的溶液中 Ba2+沉淀完全;曲线②为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的反应,从刚开始滴加到b点反应方程式:NaHSO4+Ba(OH)2= BaSO4↓+H2O+NaOH,所以b点硫酸钡沉淀完全。
2021北京二十中高一(下)期末化学(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二十中高一(下)期末化学(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中关村中学高一(上)期中化学(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5 137,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关于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化学(A)(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丰台高一(上)期中化学(A)(教师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0 g 胶头滴管,02×10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