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918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918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918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9185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9185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439185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习题+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习题+答案),文件包含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答案docx、2023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09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习题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部分 必练真题
一、单选题
1.(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环节动物 C.节肢动物 D.腔肠动物
【答案】C
【分析】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类的90%以上。
【详解】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C正确。
故选C。
2.(2022·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的动物是( )
A.腔肠动物 B.扁形动物 C.线性动物 D.环节动物
【答案】B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A.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A不符合题意。
B.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B符合题意。
C.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C不符合题意。
D.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牛为寄生关系 B.有成形的细胞核 C.以分裂方式繁殖 D.营养方式为自养
【答案】C
【分析】白色瘤胃球菌属于细菌,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由题意可知白色瘤胃球菌与牛形成共生关系。共生指某些细菌或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详解】A.白色瘤胃球菌能帮助牛分解青草,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牛给该细菌提供了生存空间,两者是共生关系,A错误。
B.白色瘤胃球菌属于细菌,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无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
C.白色瘤胃球菌是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C正确。
D.细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故营养方式为异养,D错误。
故选C。
4.(2022·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蛙满塘,谷满仓。”青蛙一天能捕食的害虫多达200余只,是当之无愧的“农田卫士”。下列有关青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蛙抱对后,雌蛙将受精卵产入水中
B.受精卵上面的颜色深,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C.蝌蚪用鳃呼吸,用尾游泳,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
D.秋天气温下降,青蛙进入冬眠,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分析】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A.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抱对行为可刺激雄蛙和雌蛙分别产生精子、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A错误。
B.受精卵上面的颜色深,能够吸收阳光,提高温度,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B正确。
C.蝌蚪外形像鱼,用鳃呼吸,只能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C错误。
D.秋天气温下降,青蛙进入冬眠,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D错误。
故选B。
5.(2022·山东德州·统考中考真题)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到目前为止已出现了德尔塔、奥密克戎、XE等变异毒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的繁殖方式为自我复制
B.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病毒经常发生变异
C.将患有新冠肺炎的病人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
D.新冠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答案】B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AD.新冠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人体的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AD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不是生物的自主选择,因此病毒不能“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主动发生变异,B错误。
C.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将患有新冠肺炎的病人进行隔离属于控制传染源,C正确。
故选B。
6.(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下列对微生物的利用不合理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B.利用醋酸菌制作米醋
C.利用酵母菌制作酸奶 D.利用转基因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识记常见的微生物应用例子是解题关键。
【详解】A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醋酸菌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将有机物分解成醋酸,B不符合题意。
D.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由于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科学家把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使大肠杆菌生产出了人的胰岛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2·湖南娄底·统考中考真题)关于谚语、诗句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现的是非条件反射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体现了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B
【分析】(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A.“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只描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而不是遗传现象,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正确。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因此,该诗句主要反映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D错误。
故选B。
8.(2022·广西·统考中考真题)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下列食品保存方法,最恰当的是
A.新鲜蔬菜——冷冻 B.新鲜的猪肉——加热
C.刚收获的花生——晒干 D.新鲜牛奶——添加大量防腐剂
【答案】C
【分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新鲜蔬菜——冷藏不能冷冻,A错误。
B.新鲜的猪肉——冷藏,B错误。
C.刚收获的花生——晒干,抑制呼吸作用达到保存目的,C正确。
D.新鲜牛奶——高温灭菌,D错误。
故选C。
9.(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小灵猫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在动物分类中,小灵猫属于(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答案】D
【分析】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特点。
【详解】哺乳动物的特点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因此小灵猫属于哺乳类,D正确。
故选D。
10.(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鲫鱼结构中,能够感知水流变化,帮助鲫鱼避开障碍物的是( )
A.鳃 B.鳔 C.侧线 D.鱼尾
【答案】C
【分析】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①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②鱼鳃的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水中的氧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③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详解】A.鳃是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A不符合题意。
B.鱼鳔可以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是深浅位置调节器,B不符合题意。
C.鲫鱼的侧线能够感知水流变化和测定方向,帮助鲫鱼避开障碍物,C符合题意。
D.鱼尾可以提供前进的动力并且控制游动方向,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2·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关于病毒、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都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
C.都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都是靠分裂进行生殖
【答案】A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
【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
B.细菌有异养和自养细菌,异养细菌又分为腐生和寄生两种,B错误。
C.自养细菌不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比如硝化细菌、铁细菌和硫细菌等,C错误。
D.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真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的生殖方式是出芽生殖,D错误。
故选A。
12.(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频率,大雁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肺 B.气囊 C.气管 D.肺和气囊
【答案】A
【分析】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
【详解】在进行呼吸时,气管是到达肺的通道,气囊具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不具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具有气体交换作用的是肺。
故选A。
13.(2022·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鱼类的体表常常覆盖有( )
A.鳞片 B.甲壳 C.羽毛 D.毛发
【答案】A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大多数鱼类的体表覆盖着鳞片,也有一些鱼的体表没有鳞片,像泥鳅、鲨鱼等,称为无鳞鱼。
【详解】鱼类的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可以减小水的阻力。
故选A。
14.(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青蛙与蜥蜴的生殖发育特点相同的是( )
A.体外受精 B.体内受精 C.体外发育 D.变态发育
【答案】C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
【详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是雌蛙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蛙将精子产在卵块上,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受精,属于体外受精,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后,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变化明显,属于变态发育。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体外发育。可见C正确。
故选C。
15.(2022·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蝗虫能大量繁殖、集群和迁飞,所到之处农作物被大面积毁坏,造成“蝗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蝗虫口器适于取食植物性食物 B.蝗虫通过气管进行气体的交换
C.外骨骼可保护其不被天敌吃掉 D.蝗虫可通过飞行扩大危害范围
【答案】C
【分析】蝗虫体表具有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成长而长大,因此有蜕皮现象,经过5次蜕皮后,长出翅膀能飞变成成虫。
【详解】A.蝗虫的口器适于切断、咀嚼食物,适于取食植物性食物,A正确。
B.蝗虫的腹部有气门,气门与体内的气管相通,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所以,蝗虫通过气管进行气体的交换,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蝗虫体表具有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不能“保护其不被天敌吃掉”,C错误。
D.蝗虫有三对足,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因此蝗虫可通过飞行扩大危害范围,D正确。
故选C。
16.(2022·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的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详解】图中A是细菌,B蘑菇、C酵母菌、D霉菌,BCD都属于真菌。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基本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真菌的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细菌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蘑菇、霉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故选A。
17.(2022·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A.河蚌具有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器官 B.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阻力
C.蜥蜴体表覆盖有鳞片,利于贴地迅速爬行 D.鸟类胸肌发达,收缩有力,利于空中飞行
【答案】C
【分析】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了解常见的生物身体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河蚌是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器官,A不符合题意。
B.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阻力,B不符合题意。
C.蜥蜴是爬行动物,体表覆盖有角质的鳞片,能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与贴地迅速爬行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鸟类胸肌发达,收缩有力,能持续迅速牵动翅膀扇动,利于空中飞行,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2022·广西百色·统考中考真题)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细菌,其中大肠杆菌对人体不仅无害,还能制造维生素,有益人体健康。大肠杆菌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大肠杆菌的分类分别是( )
A.寄生 原核生物 B.寄生 真核生物
C.共生 原核生物 D.共生 真核生物
【答案】C
【分析】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另一种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
【详解】在人的肠内的大肠杆菌可以与人“和平相处”,细胞能够制造维生素B和维生素K,对人体有益,同时,人体为这些细菌提供了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两者之间彼此有利,是共生关系;大肠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细菌的结构特以及生物间的关系。
19.(2022·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
A.细菌可分解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 B.细菌可吃掉污水中的有机物
C.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污水 D.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
【答案】A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多数细菌是有益的,少数细菌是有害的,据此作答。
【详解】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细菌利用,一些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成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可见A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关键点:某些细菌能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净化污水。
20.(2022·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食品中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的是( )
A.酸奶 B.面包
C.酱油 D.酸醋
【答案】A
【详解】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面包要用酵母菌;制酱油要用到曲霉;酿制酸醋用到醋酸杆菌。故A符合题意。
点睛: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的例子,并理解其原理。
二、综合题
21.(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2022年3月28日,枣庄市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市委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采取封控消杀、隔离管控、全民核酸检测等措施进行疫情防控,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请分析作答:
(1)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填“DNA”或“RNA”),因其遗传物质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变异株。
(2)居家防控期间,许多家庭通过摄取鱼、蛋、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提高免疫力。食物中的蛋白质在______内开始化学性消化,随后进入小肠,小肠内有多种______,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3)居家线上学习期间,老师建议学生不要长时间带耳机听课,以防损伤外耳内的______,核酸检测时,看到医务人员要进行明拭子采样时,被检测人员会主动张开嘴,这属于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_。
(4)新冠病毒侵染人体后,会导致肺部弥漫性损伤,影响了______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5)截至2022年5月29日,全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37907.5万剂次。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新冠疫苗属于______。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力。
【答案】(1)RNA
(2) 胃 消化液
(3) 外耳道 条件 反射弧
(4)肺泡内(肺泡与血液之间)
(5)抗原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因此,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小肠还有胰腺分泌的胰液,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除此之外,小肠内还有胆管输送胆汁,胆汁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但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详解】(1)自然界中的病毒主要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RNA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相对双链结构的DNA,更容易发生变异。所以,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因其遗传物质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变异株。
(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结合分析可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3)长期佩戴耳机还可能会影响外耳道皮肤的血供,导致外耳道的皮肤炎症或者湿疹。因此老师建议学生不要长时间带耳机听课,以防损伤外耳内的外耳道。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因此,核酸检测时,看到医务人员要进行明拭子采样时,被检测人员会主动张开嘴,这属于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4)氧气从外界到达组织细胞需依次经过:肺的通气(即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新冠病毒侵染人体后,会导致肺部弥漫性损伤,影响了肺泡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5)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新冠疫苗属于抗原。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使人体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对新冠肺炎的免疫力。
22.(2022·宁夏·中考真题)2021年10月12日,三江源被设立为第一批国家公园。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巨型国家公园,黑颈鹤、藏羚羊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在此恣意栖居,纵情驰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查阅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生物种类的相关资料,将其中的部分生物进行了分类,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作答:
(1)图中①处应填______;②处应填______;③处应填______(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将图中的藏羚羊、黑颈鹤、蚯蚓、蜥蜴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序:______。
(3)每年5-7月是黑颈鹤的繁殖季节,雌鹤每窝可产2枚卵,位于卵的最外层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______。
【答案】(1) 脊椎 胎生 外骨骼
(2)蚯蚓→蜥蜴→黑颈鹤→藏羚羊
(3)卵壳
【分析】藏羚羊属于哺乳动物,黑颈鹤属于鸟类,蜥蜴属于爬行动物,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详解】(1)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温恒定的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特点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节肢动物的特点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①是无脊椎动物,②是胎生,③外骨骼。
(2)生物进化树:
因此,图中的藏羚羊、黑颈鹤、蚯蚓、蜥蜴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进行排序:蚯蚓→蜥蜴→黑颈鹤→藏羚羊。
(3)鸟卵的结构包括:胚盘,卵壳,系带,卵黄膜,卵黄,气室,卵白,卵壳膜。卵壳位于最外层,起保护作用,还可以防止水分的散失,上面有很多是气孔,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23.(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以下为生物多样性概念图及相关内容,请据图回答:
(1)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2)④在生物分类上属于______纲,生物分类是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______上的相似程度进行的。
【答案】(1) 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
(2) 哺乳 生理功能
【分析】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详解】(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②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所以,题图中,①是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②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③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二部分 必练模拟题
(2)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进行的,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④狼、狐、虎、兔、蝙蝠都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在生物分类上属于哺乳纲。
一、单选题
1.(2023·海南三亚·统考一模)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扇贝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B.绦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水蛭身体由相似的体节构成,身体分节使其运动更灵活
D.蜘蛛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昆虫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软体动物身体非常柔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详解】A.扇贝身体柔软,扇贝的外套膜分泌石灰质形成贝壳,A正确。
B.绦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B正确。
C.水蛭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身体分节使其运动更灵活,C正确。
D.蜘蛛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而昆虫的特征是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而蜘蛛没有翅等特征,不属于昆虫,D错误。
故选D。
2.(2023·广东揭阳·统考一模)研究发现,周氏啮小蜂在杀灭美国白蛾方面,与其他鸟类吃其蛹有所不同。它是将受精卵注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利用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 )
A.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B.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帮助植物传粉 D.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
【答案】A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周氏啮小蜂的受精卵利用白蛾蛹内的营养物质繁殖自身后代,从而杀死白蛾,这一事实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A正确。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
C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CD错误。
故选A。
3.(2023春·陕西西安·八年级校联考期中)2023年3月20日,全国很多医院都表示,我国这波甲流已经度过了感染高峰期。甲流是由甲流病毒引起的,下列属于病毒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A是病毒,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是细菌;C是酵母菌、D是青霉菌,它们都是真菌。
故选A。
4.(2023春·贵州铜仁·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猪肉绦虫 B.蛔虫 C.疟原虫 D.珊瑚虫
【答案】D
【分析】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A.猪肉绦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故A不符合题意。
B.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故B不符合题意。
C.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结构简单,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分裂生殖,故C不符合题意。
D.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春·贵州铜仁·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生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甲鱼(鳖) B.海马 C.鲸 D.大鲵(娃娃鱼)
【答案】B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A.甲鱼(鳖)体表有甲,卵生,体内受精,属于爬行动物,A错误。
B.海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B正确。
C.鲸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C错误。
D.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D错误。
故选B。
6.(2023春·贵州铜仁·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怕冷 B.食物不足 C.气候干燥 D.体温不恒定
【答案】D
【分析】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寒冷的一种适应。
【详解】ABC.因为怕冷, 食物不足, 气候干燥, 这些原因与两栖类动物和爬行动物冬眠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BC不符合题意。
D.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寒冷冬季,外界环境的温度很低,爬行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避免冻伤冻死,有冬眠的特性。冬眠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寒冷的一种适应,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3春·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在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以下所列的微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醋酸菌 D.青霉菌
【答案】B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较多的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则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并且释放出较少的能量,供生命活动利用。酿酒的原理: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不产生酒精,A不正确。
B.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B正确。
C.醋酸菌发酵产生醋酸,不产生酒精,C不正确。
D.青霉菌发酵产生青霉素,不产生酒精,D不正确。
故选B。
8.(2023春·山东济宁·八年级统考期中)幽门螺杆菌是寄生在人体胃内的一种细菌,会引发胃部的疼痛、胃炎,甚至胃部的恶性肿瘤。下列有关该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 B.自己制造有机物 C.用分裂方式繁殖 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B
【分析】细菌是单细胞个体,其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这是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所有细菌都具有的。另外,有些细菌除具有这些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有些细菌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生有鞭毛。
【详解】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形态结构上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核区,生殖方式是以分裂的方式生殖,体内没有叶绿,不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B.大肠杆菌利用芽孢繁殖后代
C.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青霉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答案】B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新冠病毒寄生在人身上使人患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A正确。
B.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芽孢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而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B错误。
C.乳酸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青霉菌是真菌,营养方式为异养,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D正确。
故选B。
10.(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对三种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甲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C.乙通过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
D.丙个体微小,但有细胞结构
【答案】C
【分析】(1)图中甲是细菌、乙是青霉菌、丙是病毒。
(2)甲是细菌的细胞,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菌细胞有细胞壁,但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乙是青霉菌,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最外面有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为食,营养方式是异养。丙是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详解】A.甲是细菌、乙是青霉菌、丙是病毒,甲、乙、丙都没有叶绿体,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A错误。
B.甲是细菌,细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但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B错误。
C.青霉是多细胞真菌,依靠菌丝连接而成,通过营养菌丝吸收营养物质,C正确。
D.丙是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11.(2023·广东中山·统考一模)某同学对“生殖和发育”的知识点整理如下,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体外受精-青蛙 B.陆地产卵-海龟
C.完全变态发育-蝗虫 D.胎生哺乳-鲸鱼
【答案】C
【分析】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其幼体和成体不仅在外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而且其内部结构和生活习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详解】A.青蛙的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用鳃呼吸,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A正确。
B.海龟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B正确。
C.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鲸鱼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
故选C。
12.(2023春·江苏宿迁·七年级校联考期中)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B.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酵母菌的结构中有细胞壁和液泡
D.利用乳酸菌可以制作面包
【答案】D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详解】A.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躲避有害刺激,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B正确。
C.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其细胞呈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C正确。
D.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D错误。
故选D。
13.(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二模)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病毒、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离不开酵母菌
B.制作酸奶、泡菜离不开乳酸菌
C.细菌能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D.新冠病毒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人们生活
【答案】C
【分析】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制作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细菌,少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详解】A.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酿酒时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蒸馒头、做面包时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馒头、面包暄软多孔。A正确。
B.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泡菜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B正确。
C.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制作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细菌。少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的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等,C错误。
D.新冠病毒会导致新冠肺炎,危害人体健康,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D正确。
故选C。
14.(2023·广西·校联考一模)下图为生活中常见动物类群代表,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上六种动物中,只有①是恒温动物
B.③和⑥身体都分节,同属于环节动物
C.②的体表有黏液和鳞片,利于在水中用肺呼吸
D.④和⑤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同属于两栖动物
【答案】A
【分析】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2)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
【详解】A.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②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除了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A正确。
B.③蝗虫和⑥蚯蚓身体都分节,但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错误。
C.鱼类体表有黏液和鳞片,是利于游泳,且鱼用鳃呼吸,不是用肺呼吸,C错误。
D.④和⑤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但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海龟属于爬行动物,D错误。
故选A。
15.(2023春·山东滨州·八年级统考期中)2021年2月25日,陈薇团队研发的我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批准上市。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就是将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序列插入到腺病毒中,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下列实例中所运用的生物技术与此相同的是( )
A.太空椒的培育 B.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C.小羊“多莉”的诞生 D.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答案】D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A.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育种原理是诱变育种,A错误。
B.利用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制作酸奶,利用的是乳酸发酵技术,B错误。
C.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克隆羊“多莉”的过程中采用了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C错误。
D.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D正确。
故选D。
二、综合题
16.(2023·福建福州·统考模拟预测)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生态安全与生物安全重大问题,而我国是全球遭遇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图为部分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
(1)福寿螺属于_____________动物。
(2)清道夫以水中其他鱼的卵及鱼苗为食,其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__。
(3)红火蚁和牛蛙的发育过程都属于_____________发育。
(4)上述四种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_____________。
(5)将上述外来入侵动物所属的类群由低等到高等排序_____________。
【答案】(1)软体
(2)鳃
(3)变态
(4)卵生
(5)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
【分析】(1)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①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②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详解】(1)福寿螺身体柔软,体表有坚硬的贝壳,属于软体动物。
(2)由图可以看出清道夫有鳍、且题干中“以水中其他鱼类的卵及鱼苗为食”的叙述,都可看出清道夫属于鱼类,用鳃呼吸。
(3)由题图可以看出,红火蚁属于节肢动物,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牛蛙属于两栖动物,为变态发育。因此,二者都属于变态发育。
(4)进行有性生殖的个体根据胚胎发育的方式可分为卵生和胎生。福寿螺、清道夫、红火蚁、牛蛙都属于卵生。
(5)福寿螺属于软体动物、清道夫属于鱼类、红火蚁属于节肢动物、牛蛙属于两栖动物。由低等到高等排序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
17.(2023·吉林松原·校联考一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调查及查阅资料的方法,记录到多种生物,如大肠杆菌、肾蕨、水绵、流感病毒、大豆、蘑菇、家兔、银杏、蝗虫、麻雀等,他们尝试按照生物的某些特征进行分类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生物分类表解,表解中的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类群。a表示生物的某一结构特征,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小组记录的多种生物中,属于A类、B类的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其中A类生物的结构简单,由___________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类生物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
(2)在C类生物中,最高等的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__。
(3)他们将蘑菇归为D类,表中a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
(4)他们把银杏、肾蕨、水绵和大豆归为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类,把水绵、肾酸归为一类,银杏、大豆归为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有无___________,其中肾蕨具有___________的分化,有输导组织。银杏、肾蕨、水绵和大豆四种植物所属的四个类群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_____、______。
【答案】(1) 流感病毒 大肠杆菌 蛋白质 分裂生殖
(2)胎生哺乳
(3)有细胞壁
(4) E 种子 根、茎、叶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所以,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详解】(1)由题图可以看出,A类的主要特征是无细胞结构,B类的主要特征是无成形细胞核,在该小组记录的生物中,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大肠杆菌无成形细胞核,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2)C类生物的主要特征是无细胞壁,麻雀、蝗虫、家兔的细胞无细胞壁,最高等的是家兔,属于哺乳动物,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
(3)C、D类生物都无叶绿体,C类无细胞壁,将蘑菇归为D类,则表中a处应填写有细胞壁。
(4)银杏、肾蕨、水绵和大豆的共同特点是有叶绿体,因此归为图中的E。水绵、肾蕨不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银杏、大豆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分类的依据是有无种子。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也有输导组织。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大豆属于被子植物,因此,四个类群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8.(2023秋·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农业部门在玉米产区推广“粮改饲”,将整株玉米制成饲料,解决粮食玉米供过于求和优质饲料不足的问题,并有效控制焚烧玉米秸秆造成的大气污染。观察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玉米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 ]________合成有机物,牛取食玉米饲料通过________,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2)玉米秸秆堆放久了,会通过⑤被________逐渐分解;与过程⑤比较,经过④________关系和③的途径,玉米秸秆可以更快被分解,这个过程体现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生产者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又通过自身的[ ]________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还到无机环境。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________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返还到无机环境。可见,生态系统中________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成分。
【答案】(1) ②光合作用 消化和吸收
(2)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真菌和细菌 捕食 促进物质循环
(3) ①呼吸作用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 生产者和分解者/分解者和生产者
【分析】图中各标号分别表示:①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②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③动物的呼吸作用过程;④捕食过程;⑤分解者的分解过程,据此可解答以下问题。
【详解】(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玉米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牛取食玉米饲料通过自身的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2)米秸秆堆放久了,会被细菌真菌(分解者)逐渐分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对食物的分解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生产者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又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还到无机环境。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细菌真菌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返还到无机环境。分解者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等无法循环,物质将被锁在有机质中不能被生产者利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终止,整个生态系统会崩溃。可见,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成分。
19.(2023春·七年级单元测试)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春水澄碧,游鱼嬉戏;长空万里,秋雁远去……都曾引发你无限的遐想。下面是某中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到的部分动物图片。请据图回答:
(1)根据体内有无___________,可以将AEFG和BCD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动物A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动物D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
(3)C适于飞行的构特征有___________;A适于游泳的特征有___________(各写出1条)
(4)动物E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图中所示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这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F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_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___________呼吸,___________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答案】(1)脊柱
(2) 鳃 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
(3) 身体呈流线型 用鳃呼吸
(4)胎生哺乳
(5)E、G
(6) 鳃 肺 皮肤
【分析】图中A为鱼类,B为爬行类,C为扁形动物,D为节肢动物,E为哺乳类,F为两栖类,G为鸟类。
【详解】(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因此,图中AEFG为一类,为脊椎动物;BCD为另一类,为无脊椎动物,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动物A鱼类蛹鳃呼吸,动物D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的皮是外骨骼,原因是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长大而生长。
(3)鸟类适于飞行的外部形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变成翼,宽大的翼又增加了飞行的升力等;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4)动物E为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方式是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5)在动物界中只有G鸟类和E哺乳类为恒温动物,体温恒定减少了动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6)F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讲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精讲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A卷·知识通关练)(解析版),共12页。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点训练专题08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各项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