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素养能力综合练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885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素养能力综合练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885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素养能力综合练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3885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全册训练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3课时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课时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第4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课时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质量检测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1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第1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课时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第2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课时作业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试卷 0 次下载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素养能力综合练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专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素养能力综合练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7页。
专题1 素养能力综合练教材易混易错专练进阶训练第一层易错点1反应热、燃烧热、键能、生成热的区别1.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称为反应热。反应热(ΔH)又因化学反应的分类给予不同的名称。如我们学过的燃烧热(ΔHc),又如由稳定单质化合生成1 mol纯物质的热效应称为生成热(ΔHf),断裂化学键时,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ΔHb)。下面两个图中的数据分别表示水与二氧化碳各1 mol分解时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图中的各数据均以kJ为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g)的生成热:ΔHf=243 kJ·mol-1B.CO(g)的燃烧热:ΔHc=-570 kJ·mol-1C.O—H键的键能:ΔHb=436 kJ·mol-1D.CO(g)+H2O(g)===CO2(g)+H2(g) ΔH=-42 kJ·mol-1易错点2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2.已知H2(g)+ eq \f(1,2) O2(g)===H2O(g) ΔH=-242 kJ·mol-1,断开1 mol O===O键和1 mol H—O键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496 kJ和463 kJ,则断开1 mol H—H键所吸收的能量为( )A.920 kJ B.557 kJC.436 kJ D.188 kJ易错点3反应热大小的比较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分别向1 L 0.5 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ΔH2<ΔH3C.ΔH1>ΔH2=ΔH3D.ΔH1=ΔH2<ΔH34.已知:(Ⅰ)C(s)+O2(g)===CO2(g) ΔH1(Ⅱ)H2(g)+ eq \f(1,2) O2(g)===H2O(g) ΔH2(Ⅲ)CO(g)+ eq \f(1,2) O2(g)===CO2(g) ΔH3(Ⅳ)C(s)+H2O(g)===CO(g)+H2(g) Δ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0、ΔH3>0B.ΔH4=ΔH2+ΔH3+ΔH1C.ΔH2+ΔH3<ΔH1D.ΔH1、ΔH2、ΔH3分别对应为C、H2、CO的标准燃烧热易错点4几种电池的区别与联系5.如图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F极附近溶液显红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乙烷空气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质为KOH溶液,则B级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Ag,电镀液是AgNO3溶液C.丁装置中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D.C、D、E、F电极上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2∶1化学情境创新应用进阶训练第二层1.(日常生活情境)生产液晶显示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反应N2(g)+3F2(g)―→2NF3(g)的ΔH>0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2.(生产环保情境)丙烷(C3H8)完全燃烧后只有CO2和H2O,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有以下四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①C3H8(g)+5O2(g)===3CO2(g)+4H2O(g)ΔH=-a kJ·mol-1②C3H8(g)+5O2(g)===3CO2(g)+4H2O(l)ΔH=-b kJ·mol-1③2C3H8(g)+9O2(g)===4CO2(g)+2CO(g)+8H2O(l) ΔH=-c kJ·mol-1④ eq \f(1,2) C3H8(g)+ eq \f(5,2) O2(g)=== eq \f(3,2) CO2(g)+2H2O(g) ΔH=-d kJ·mol-1其中a、b、c、d最大的是( )A.a B.bC.c D.d3.(学术探索情境)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可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②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③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 ④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 ⑤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减少碳排放A.①④ B.①②④⑤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4.(学术探索情境)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分别表示N2、H2、NH3,已知:N2(g)+3H2(g)⇌2NH3(g),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③过程,是吸热过程B.③→④过程,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共价键的NH3C.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5.(日常生活情境)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6.(日常生活情境)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Ⅰ: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ΔH1=-213 kJ·mol-1反应Ⅱ:H2SO4(aq)===SO2(g)+H2O(l)+ eq \f(1,2) O2(g) ΔH2=+327 kJ·mol-1反应Ⅲ:2HI(aq)===H2(g)+I2(g) ΔH3=+172 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B.SO2和I2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作用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286 kJ·mol-1D.该制氢方法生成1 mol H2(g)的反应热与直接电解水生成1 mol H2(g)的反应热相等7.(学术探索情境)CH4、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反应生成CH3COOH,该反应历程(化学吸附至脱附)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4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可表示为:CH4(g)―→H*+CH3*(*表示吸附态)B.②过程表示CH3COOH分子的脱附过程C.反应过程中有C—H键、C—C键、O—H键生成D.该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8.(化学史料情境)1807年化学家戴维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得钠:4NaOH(熔融) eq \o(=====,\s\up7(通电),\s\do5(1 100 ℃)) O2↑+4Na+2H2O;后来盖·吕萨克用铁与熔融氢氧化钠作用也制得钠:3Fe+4NaOH===Fe3O4+2H2↑+4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戴维法制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e-===Na↑B.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利用铁的金属性比钠的强C.若用戴维法与盖·吕萨克法制得等量的钠,两方法转移电子总数相等D.还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钠9.(实验探究情境)利用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组成一个化学电池。(1)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带盐桥的装置图。(2)正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电池内溶液为100 mL 0.5 mol·L-1的FeCl3溶液,当溶液中FeCl3全部被还原成FeCl2时,溶液中ZnCl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是________ mol。专题1 素养能力综合练教材易混易错专练1.答案:D解析:表示H2O(g)的生成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 eq \f(1,2) O2(g)===H2O(g) ΔHf=-243 kJ·mol-1,A错误;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eq \f(1,2) O2(g)===CO2(g) ΔHc=-285 kJ·mol-1,B错误;由图1知O—H键的键能ΔHb= eq \f(1,2) ×(243+436+247)kJ·mol-1=463 kJ·mol-1,C错误;由图1得H2(g)+ eq \f(1,2) O2(g)===H2O(g) ΔH=-243 kJ·mol-1 ①,由图2得CO(g)+ eq \f(1,2) O2(g)===CO2(g) ΔH=-285 kJ·mol-1 ②,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CO(g)+H2O(g)===CO2(g)+H2(g) ΔH=-42 kJ·mol-1,D正确。2.答案:C解析:设断开1 mol H—H键所吸收的能量为x kJ,反应热ΔH=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能量=x kJ·mol-1+ eq \f(1,2) ×496 kJ·mol-1-2×463 kJ·mol-1=-242 kJ·mol-1,解得x=436,故C正确;故选C。3.答案:B解析: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表示稀溶液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分别向1 L 0.5 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并且与Ba(OH)2生成硫酸钡沉淀也放热,放热大于57.3 kJ;②稀硫酸,稀硫酸与Ba(OH)2生成硫酸钡沉淀放热,放热大于57.3 kJ,但小于①放出的热量;③稀硝酸,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间的中和反应,放热57.3 kJ;放出的热量为:①>②>③,因放热ΔH<0,则ΔH1<ΔH2<ΔH3。4.答案:C解析:反应Ⅰ和反应Ⅲ都是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ΔH1<0、ΔH3<0,选项A错误;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反应Ⅳ,方程式相加减,焓变也是对应相加减,ΔH4=ΔH1-ΔH2-ΔH3,选项B错误;反应Ⅳ=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反应Ⅳ为吸热反应,ΔH2+ΔH3<ΔH1,选项C正确;标准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的反应热,Ⅱ中H2的产物为气体水,应该是生成液态水,选项D错误。5.答案:C解析:C、D、E、F、X、Y都是惰性电极、接通电源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F极附近溶液显红色,则F是阴极,C、E、G、X都是阳极,D、H、Y都是阴极,A是正极,B是负极。燃料电池中,B极为负极,B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2H6-14e-+18OH-===2CO eq \o\al(\s\up1(2-),\s\do1(3)) +12H2O,故A错误;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Cu,G是Ag,电镀液应选择AgNO3溶液,故B错误;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丁装置中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C正确;C、D、E、F电极的电极反应分为2H2O-4e-===O2↑+4H+、Cu2++2e-===Cu、2Cl--2e-===Cl2↑、2H2O+2e-===H2↑+2OH-,转移电子数相等,生成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2,故D错误。化学情境创新应用1.答案:B解析:过程N2(g)―→2N(g),断裂N2分子内N原子间的共价键,需要吸收能量,A不正确;过程N(g)+3F(g)―→NF3(g),形成三个N—F共价键,会放出能量,B正确;反应N2(g)+3F2(g)―→2NF3(g)的ΔH=941.7 kJ·mol-1+3×154.8 kJ·mol-1-6×283.0 kJ·mol-1=-291.9 kJ·mol-1<0,C不正确;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D不正确。2.答案:C解析:①与②相比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b>a,④中各物质的量均为①中的一半,所以d= eq \f(1,2) a,③与②相比,2 mol C3H8燃烧生成4 mol CO2和2 mol CO,相当于此反应中的2 mol C3H8有 eq \f(4,3) mol C3H8完全燃烧, eq \f(2,3) mol C3H8不完全燃烧,故放出的热量c大于b,所以c最大。故选C。3.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同时在这些变化中化学能和动能、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也能相互转化。汽油、甲醇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同时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水转化为氢气过程中说明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减少碳排放。故选D。4.答案:C解析:②→③过程是化学键断裂的过程,是吸热过程,A正确;③→④过程,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共价键的NH3,B正确;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C错误;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D正确。5.答案:D解析:把释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2H2+O2===2H2O通过电池反应进行就制得氢氧燃料电池。H2失去电子,在负极上被氧化,产生H+,由于电解液中有大量的OH-,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H2-4e-+4OH-===4H2O。工作一段时间后,KOH溶液被稀释,但KOH的物质的量不变。对D项,n(Cl2)=0.1 mol,转移电子0.2 mol。6.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反应Ⅱ和Ⅲ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A项正确;总反应为H2O===H2↑+ eq \f(1,2) O2↑,故SO2和I2起到催化作用,B项正确;由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得H2O(l)===H2(g)+ eq \f(1,2) O2(g) ΔH=(-213+327+172)kJ·mol-1=+286 kJ·mol-1,则2H2O(l)===2H2(g)+O2(g) ΔH=+572 kJ·mol-1,C项错误;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D项正确。7.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CH4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生成H*和CH3*,表示为:CH4(g)―→H*+CH3*,A项正确;②过程H*和CH3CO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CH3COOH,则②过程表示CH3COOH分子的脱附过程,B项正确;由图可知,反应中只有C—C键和O—H键的生成,C项错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正确。8.答案:D解析:A项,阳极应发生氧化反应;B项,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根据钠的沸点较低、易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C项,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用戴维法制取金属钠,每反应产生4 mol Na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 mol,而用盖·吕萨克法制得4 mol的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8 mol,因此制取等量的金属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D项,由于NaCl是离子化合物,可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金属钠。9.答案:(1)(2)石墨(答案合理即可) 2Fe3++2e-===2Fe2+ Zn Zn-2e-===Zn2+(3)0.25 mol·L-1 0.05解析:(2)据氧化还原方程式知还原剂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可为Cu、Fe、Ag或石墨,电极反应为:2Fe3++2e-===2Fe2+。(3)n(Fe3+)=0.5 mol·L-1×0.1 L=0.05 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c(ZnCl2)=1/2×0.5 mol·L-1=0.25 mol·L-1。化学键N≡NF—FN—F能量/kJ·mol-1941.7154.8283.0
专题1 素养能力综合练教材易混易错专练进阶训练第一层易错点1反应热、燃烧热、键能、生成热的区别1.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能量称为反应热。反应热(ΔH)又因化学反应的分类给予不同的名称。如我们学过的燃烧热(ΔHc),又如由稳定单质化合生成1 mol纯物质的热效应称为生成热(ΔHf),断裂化学键时,所吸收的能量称为键能(ΔHb)。下面两个图中的数据分别表示水与二氧化碳各1 mol分解时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图中的各数据均以kJ为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g)的生成热:ΔHf=243 kJ·mol-1B.CO(g)的燃烧热:ΔHc=-570 kJ·mol-1C.O—H键的键能:ΔHb=436 kJ·mol-1D.CO(g)+H2O(g)===CO2(g)+H2(g) ΔH=-42 kJ·mol-1易错点2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2.已知H2(g)+ eq \f(1,2) O2(g)===H2O(g) ΔH=-242 kJ·mol-1,断开1 mol O===O键和1 mol H—O键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496 kJ和463 kJ,则断开1 mol H—H键所吸收的能量为( )A.920 kJ B.557 kJC.436 kJ D.188 kJ易错点3反应热大小的比较3.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分别向1 L 0.5 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②稀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3B.ΔH1<ΔH2<ΔH3C.ΔH1>ΔH2=ΔH3D.ΔH1=ΔH2<ΔH34.已知:(Ⅰ)C(s)+O2(g)===CO2(g) ΔH1(Ⅱ)H2(g)+ eq \f(1,2) O2(g)===H2O(g) ΔH2(Ⅲ)CO(g)+ eq \f(1,2) O2(g)===CO2(g) ΔH3(Ⅳ)C(s)+H2O(g)===CO(g)+H2(g) Δ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1<0、ΔH3>0B.ΔH4=ΔH2+ΔH3+ΔH1C.ΔH2+ΔH3<ΔH1D.ΔH1、ΔH2、ΔH3分别对应为C、H2、CO的标准燃烧热易错点4几种电池的区别与联系5.如图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将电源接通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F极附近溶液显红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乙烷空气燃料电池作电源,电解质为KOH溶液,则B级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B.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Ag,电镀液是AgNO3溶液C.丁装置中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荷D.C、D、E、F电极上均有单质生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2∶1化学情境创新应用进阶训练第二层1.(日常生活情境)生产液晶显示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存储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以下是几种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k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反应N2(g)+3F2(g)―→2NF3(g)的ΔH>0D.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2.(生产环保情境)丙烷(C3H8)完全燃烧后只有CO2和H2O,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有以下四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①C3H8(g)+5O2(g)===3CO2(g)+4H2O(g)ΔH=-a kJ·mol-1②C3H8(g)+5O2(g)===3CO2(g)+4H2O(l)ΔH=-b kJ·mol-1③2C3H8(g)+9O2(g)===4CO2(g)+2CO(g)+8H2O(l) ΔH=-c kJ·mol-1④ eq \f(1,2) C3H8(g)+ eq \f(5,2) O2(g)=== eq \f(3,2) CO2(g)+2H2O(g) ΔH=-d kJ·mol-1其中a、b、c、d最大的是( )A.a B.bC.c D.d3.(学术探索情境)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可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②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③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 ④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 ⑤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减少碳排放A.①④ B.①②④⑤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4.(学术探索情境)N2和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如下,用、、分别表示N2、H2、NH3,已知:N2(g)+3H2(g)⇌2NH3(g),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③过程,是吸热过程B.③→④过程,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共价键的NH3C.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5.(日常生活情境)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电解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 L Cl2(标准状况)时,有0.1 mol电子转移6.(日常生活情境)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如图所示。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Ⅰ:SO2(g)+I2(g)+2H2O(l)===2HI(aq)+H2SO4(aq) ΔH1=-213 kJ·mol-1反应Ⅱ:H2SO4(aq)===SO2(g)+H2O(l)+ eq \f(1,2) O2(g) ΔH2=+327 kJ·mol-1反应Ⅲ:2HI(aq)===H2(g)+I2(g) ΔH3=+172 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B.SO2和I2对总反应起到了催化作用C.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286 kJ·mol-1D.该制氢方法生成1 mol H2(g)的反应热与直接电解水生成1 mol H2(g)的反应热相等7.(学术探索情境)CH4、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反应生成CH3COOH,该反应历程(化学吸附至脱附)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H4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可表示为:CH4(g)―→H*+CH3*(*表示吸附态)B.②过程表示CH3COOH分子的脱附过程C.反应过程中有C—H键、C—C键、O—H键生成D.该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8.(化学史料情境)1807年化学家戴维电解熔融氢氧化钠制得钠:4NaOH(熔融) eq \o(=====,\s\up7(通电),\s\do5(1 100 ℃)) O2↑+4Na+2H2O;后来盖·吕萨克用铁与熔融氢氧化钠作用也制得钠:3Fe+4NaOH===Fe3O4+2H2↑+4N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戴维法制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a++e-===Na↑B.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利用铁的金属性比钠的强C.若用戴维法与盖·吕萨克法制得等量的钠,两方法转移电子总数相等D.还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法制钠9.(实验探究情境)利用反应:Zn+2FeCl3===ZnCl2+2FeCl2组成一个化学电池。(1)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带盐桥的装置图。(2)正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材料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电池内溶液为100 mL 0.5 mol·L-1的FeCl3溶液,当溶液中FeCl3全部被还原成FeCl2时,溶液中ZnCl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导线上通过的电子是________ mol。专题1 素养能力综合练教材易混易错专练1.答案:D解析:表示H2O(g)的生成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 eq \f(1,2) O2(g)===H2O(g) ΔHf=-243 kJ·mol-1,A错误;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 eq \f(1,2) O2(g)===CO2(g) ΔHc=-285 kJ·mol-1,B错误;由图1知O—H键的键能ΔHb= eq \f(1,2) ×(243+436+247)kJ·mol-1=463 kJ·mol-1,C错误;由图1得H2(g)+ eq \f(1,2) O2(g)===H2O(g) ΔH=-243 kJ·mol-1 ①,由图2得CO(g)+ eq \f(1,2) O2(g)===CO2(g) ΔH=-285 kJ·mol-1 ②,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CO(g)+H2O(g)===CO2(g)+H2(g) ΔH=-42 kJ·mol-1,D正确。2.答案:C解析:设断开1 mol H—H键所吸收的能量为x kJ,反应热ΔH=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能量=x kJ·mol-1+ eq \f(1,2) ×496 kJ·mol-1-2×463 kJ·mol-1=-242 kJ·mol-1,解得x=436,故C正确;故选C。3.答案:B解析: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表示稀溶液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57.3 kJ。分别向1 L 0.5 mol·L-1的Ba(OH)2的溶液中加入:①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并且与Ba(OH)2生成硫酸钡沉淀也放热,放热大于57.3 kJ;②稀硫酸,稀硫酸与Ba(OH)2生成硫酸钡沉淀放热,放热大于57.3 kJ,但小于①放出的热量;③稀硝酸,是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间的中和反应,放热57.3 kJ;放出的热量为:①>②>③,因放热ΔH<0,则ΔH1<ΔH2<ΔH3。4.答案:C解析:反应Ⅰ和反应Ⅲ都是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ΔH1<0、ΔH3<0,选项A错误;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反应Ⅳ,方程式相加减,焓变也是对应相加减,ΔH4=ΔH1-ΔH2-ΔH3,选项B错误;反应Ⅳ=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反应Ⅳ为吸热反应,ΔH2+ΔH3<ΔH1,选项C正确;标准燃烧热是指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的反应热,Ⅱ中H2的产物为气体水,应该是生成液态水,选项D错误。5.答案:C解析:C、D、E、F、X、Y都是惰性电极、接通电源后,向乙中滴入酚酞溶液,F极附近溶液显红色,则F是阴极,C、E、G、X都是阳极,D、H、Y都是阴极,A是正极,B是负极。燃料电池中,B极为负极,B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2H6-14e-+18OH-===2CO eq \o\al(\s\up1(2-),\s\do1(3)) +12H2O,故A错误;电镀时,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欲用丙装置给铜镀银,H应该是Cu,G是Ag,电镀液应选择AgNO3溶液,故B错误;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丁装置中Y极附近红褐色变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带正电荷,故C正确;C、D、E、F电极的电极反应分为2H2O-4e-===O2↑+4H+、Cu2++2e-===Cu、2Cl--2e-===Cl2↑、2H2O+2e-===H2↑+2OH-,转移电子数相等,生成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2,故D错误。化学情境创新应用1.答案:B解析:过程N2(g)―→2N(g),断裂N2分子内N原子间的共价键,需要吸收能量,A不正确;过程N(g)+3F(g)―→NF3(g),形成三个N—F共价键,会放出能量,B正确;反应N2(g)+3F2(g)―→2NF3(g)的ΔH=941.7 kJ·mol-1+3×154.8 kJ·mol-1-6×283.0 kJ·mol-1=-291.9 kJ·mol-1<0,C不正确;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D不正确。2.答案:C解析:①与②相比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b>a,④中各物质的量均为①中的一半,所以d= eq \f(1,2) a,③与②相比,2 mol C3H8燃烧生成4 mol CO2和2 mol CO,相当于此反应中的2 mol C3H8有 eq \f(4,3) mol C3H8完全燃烧, eq \f(2,3) mol C3H8不完全燃烧,故放出的热量c大于b,所以c最大。故选C。3.答案:D解析:二氧化碳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同时在这些变化中化学能和动能、势能之间相互转化,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也能相互转化。汽油、甲醇转化为二氧化碳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同时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水转化为氢气过程中说明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减少碳排放。故选D。4.答案:C解析:②→③过程是化学键断裂的过程,是吸热过程,A正确;③→④过程,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共价键的NH3,B正确;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C错误;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D正确。5.答案:D解析:把释放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2H2+O2===2H2O通过电池反应进行就制得氢氧燃料电池。H2失去电子,在负极上被氧化,产生H+,由于电解液中有大量的OH-,所以电极反应式为:2H2-4e-+4OH-===4H2O。工作一段时间后,KOH溶液被稀释,但KOH的物质的量不变。对D项,n(Cl2)=0.1 mol,转移电子0.2 mol。6.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反应Ⅱ和Ⅲ实现了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A项正确;总反应为H2O===H2↑+ eq \f(1,2) O2↑,故SO2和I2起到催化作用,B项正确;由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得H2O(l)===H2(g)+ eq \f(1,2) O2(g) ΔH=(-213+327+172)kJ·mol-1=+286 kJ·mol-1,则2H2O(l)===2H2(g)+O2(g) ΔH=+572 kJ·mol-1,C项错误;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D项正确。7.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CH4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生成H*和CH3*,表示为:CH4(g)―→H*+CH3*,A项正确;②过程H*和CH3CO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CH3COOH,则②过程表示CH3COOH分子的脱附过程,B项正确;由图可知,反应中只有C—C键和O—H键的生成,C项错误;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D项正确。8.答案:D解析:A项,阳极应发生氧化反应;B项,盖·吕萨克法制钠原理是根据钠的沸点较低、易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C项,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用戴维法制取金属钠,每反应产生4 mol Na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4 mol,而用盖·吕萨克法制得4 mol的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8 mol,因此制取等量的金属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不相等;D项,由于NaCl是离子化合物,可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金属钠。9.答案:(1)(2)石墨(答案合理即可) 2Fe3++2e-===2Fe2+ Zn Zn-2e-===Zn2+(3)0.25 mol·L-1 0.05解析:(2)据氧化还原方程式知还原剂Zn为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可为Cu、Fe、Ag或石墨,电极反应为:2Fe3++2e-===2Fe2+。(3)n(Fe3+)=0.5 mol·L-1×0.1 L=0.05 mol,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c(ZnCl2)=1/2×0.5 mol·L-1=0.25 mol·L-1。化学键N≡NF—FN—F能量/kJ·mol-1941.7154.8283.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