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分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分班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淄博五中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选科分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在临床治疗新冠肺炎时,科学家发现除了新冠病毒,还有黄曲霉、光滑念珠菌等真菌以及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也在推波助澜,增大了治疗难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B. 新冠病毒、黄曲霉、光滑念珠菌、支原体均属于异养生物
C. 黄曲霉、光滑念珠菌以及支原体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D. 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
【答案】A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特征是均有细胞膜、细胞质构成,均有核糖体这一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差异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A、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有两种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碱基有五种,A错误;
B、新冠病毒、黄曲霉、光滑念珠菌、支原体都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都是异养生物,B正确;
C、黄曲霉是真核生物含有各种细胞器、光滑念珠菌以及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C正确;
D、支原体和新冠病毒都没有细胞壁,所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D正确。
故选A
2.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膜系统指生物体内的膜结构,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撑,维持着细胞的形态
B. 细胞骨架主要由纤维素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等活动密切相关
C. 内质网膜可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
D.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有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细胞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
【详解】A、生物膜是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A错误;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错误;
C、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形成了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有利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C正确;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有线粒体的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但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如好氧型细菌,D错误。
故选C。
3. 细胞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和核酸之间可以形成很多大分子复合物。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真核细胞中存在核酸-蛋白质、糖脂、糖蛋白等大分子复合物
B. 同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存在形态一定相同
C. 糖脂和糖蛋白复合物中的糖类分子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D. 若某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该复合物可能是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中有呈极细的丝状物状态的染色质,在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详解】AC、真核细胞中存在核酸-蛋白质(如染色体),糖脂和糖蛋白等大分子复合物,后两者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AC正确;
B、同一种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存在形态不一定相同,如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B错误;
D、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其功能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若某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该复合物可能是核糖体,D正确。
故选B。
4. 某同学用黑藻、菠菜、番薯等植物叶片为实验材料,借助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从而得出绿色植物的活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且细胞质都能流动这一结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可撕取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用于观察
B. 实验前给予适宜光照或适当提高实验温度可以加快细胞质流动
C. 整个实验中要使叶片处于有水环境,否则叶绿体会收缩不便观察
D. 该同学实验结论的得出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详解】A、黑藻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可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A错误;
B、适宜的光照、温度预处理后,既可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又可以加快细胞质流动,B正确;
C、黑藻是一种多细胞水生植物,整个实验中要使叶片处于有水环境,否则叶绿体会收缩不便观察,C正确;
D、用黑藻、菠菜、番薯等植物叶片为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情况,没有观察所有的植物细胞,该同学结论的得出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D正确。
故选A。
5. 内皮素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多肽,其中第1位和15位、第3位和11位的半胱氨酸之间通过二硫键连接。内皮素能与黑色素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刺激黑色素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黑色素,这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后可竞争性地与内皮素受体结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1分子内皮素相对分子量减少360
B. 内皮素拮抗剂与内皮素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可用于美容
C. 内皮素分子不含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
D. 内皮素抗剂与内皮素的结构可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详解】A、内皮素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多肽,其中第1位和15位、第3位和11位的半胱氨酸之间通过二硫键连接,合成1分子内皮素能形成20个肽键、2个二硫键,相对分子量减少20×18+2×2=364,A错误;
B、内皮素拮抗剂进入皮肤后可竞争性地与内皮素受体结合,并不是与内皮素结合,B错误;
C、内皮素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链状多肽,至少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
D、内皮素拮抗剂与内皮素都能与内皮素受体结合,可推测内皮素抗剂与内皮素的结构可能相同,D正确。
故选D。
6. 如图表示从鸡的血液中制备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核糖体可分布于鸡血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内质网膜上、线粒体基质
B. 步骤①是为了步骤⑤检测核糖体,步骤①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C. 步骤②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步骤③得到的上清液中含有核糖体
D. 该过程应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标记法、差速离心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实验图解:实验①步骤是为了标记核糖体,②步骤使细胞涨破,③④步骤是为了获得核糖体。
【详解】A、核糖体在细胞质中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分布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一种是附着在内质网膜上,同时线粒体是半自主细胞器,能够合成蛋白质,所以线粒体基质中也有核糖体,A正确;
B、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时间越长,合成的带有放射性的多肽可能从核糖体上脱落,因此并非时间越长,实验效果越好,B错误;
C、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会使细胞吸水涨破,破坏细胞膜,步骤③得到的上清液中含有核糖体,C正确;
D、实验①步骤中用14C标记氨基酸,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步骤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⑤中检测核糖体,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步骤②中加入蒸馏水,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使细胞吸水涨破;步骤③、④的目的是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和其他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B。
7. 分泌蛋白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能成熟。野生型酵母菌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正常,甲、乙型突变体分别是内质网膜结构异常、高尔基体膜结构异常而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的酵母菌,丙型突变体是线粒体缺陷型酵母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可看做一个系统
B. 甲型突变体会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具有活性的蛋白质
C. 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分泌过程障碍导致其膜面积增大
D. 丙型突变体仍可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蛋白质的分泌需要多种细胞器的协调与配合,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可看做一个系统,A正确;
B、分泌蛋白需要在内质网内进行加工,若内质网膜结构异常,则在内质网中积累大量无活性的蛋白质,B错误;
C、乙型突变体的高尔基体因功能障碍导致不能正常形成囊泡,所以膜面积异常增大,C正确;
D、丙型突变体可通过无氧呼吸为分泌蛋白的分泌提供能量,所以丙型突变体仍可能进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D正确。
故选B。
8. 下列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酒精、高温都能使蛋白质松散变性,可用于消毒、灭菌
B. ATP分子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以做DNA或RNA的合成原料
C. 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 微量元素可参与构成某些化合物,如Fe、Mg分别参与构成血红蛋白、叶绿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反应形成肽键。
2、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糖原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
3、ATP由1分子含氮碱基腺嘌呤、1分子核糖、3分子磷酸组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脱氧核糖、1分子碱基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核糖、1分子碱基组成。
4、脂肪株的H含量多于糖类,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详解】A、加热、加酸、加酒精的处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会使得蛋白质变性而失活,因此可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A正确;
B、ATP分子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以做RNA的合成原料,B错误;
C、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是主要的储能物质,C错误;
D、Mg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A。
9. 现将某植物三种成熟叶肉细胞a、b、c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都有活性)观察到:①细胞a未发生变化;②细胞b体积增大;③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B. 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c,B错误;
C、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细胞a未发生变化,说明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相等,虽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同,但细胞c失水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减小,因此,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C错误;
D、植物三种成熟叶肉细胞a、b、c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有不同的状态,说明同一植物不同成熟叶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D正确。
故选D。
10. 细胞代谢中某种酶与其底物、产物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1有两种底物且能与产物B结合,因此酶1不具有专一性
B. 产物B与酶1变构位点的结合是不可逆的
C. 产物B浓度高低变化可调节酶1活性,有利于维持产物B含量的稳定
D. 增加底物的浓度能解除产物B对酶1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具有专一性是指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详解】A、酶1只催化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的反应,具有专一性,A错误;
B、产物B浓度高时,酶1无活性,而当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说明产物B与变构位点的结合是可逆的,B错误;
C、产物B浓度低时酶1有活性时,将两种底物合成产物A;产物A和另外一种物质在酶2的作用下合成产物B;当产物B浓度过高时,与酶1的变构位点结合,使得酶1失去活性,从而不能生成产物A,进而不能形成产物B,这样使得产物B的含量维持在稳定的水平,这属于一种负反馈调节,C正确;
D、增加底物的浓度可以得到较高浓度的产物A和产物B,不能解除产物B对酶1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11. 某些植物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下列关于这类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天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B. 这类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可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
C. 光照适宜的白天,增加环境中CO2的浓度,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含量会增加
D. 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可能是这类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有机物。
【详解】A、白天植物叶肉细胞能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类囊体薄膜,A正确;
B、这类植物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其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可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B正确;
C、这类植物白天气孔关闭,即使增加环境中CO2的浓度,也不会改变叶肉细胞中C3含量,C错误;
D、干旱环境,植物气孔关闭,这种特殊的CO2固定方式可能是这类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D正确。
故选C。
12. 生活在寒冷条件下的北欧鲫鱼可通过向体外排出酒精来延缓周围水体结冰,但其大多数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
B. ①②过程都只产生少量的[H]
C. 北欧鲫鱼无氧呼吸的产物有乳酸、酒精和CO2
D. 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转化为丙酮酸,避免了乳酸积累导致中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物为酒精。
【详解】A、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A正确;
B、①过程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和[H],②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H]反应生成酒精,B错误;
C、据图可知北欧鲫鱼有两种无氧呼吸方式,则无氧呼吸的产物有乳酸、酒精和CO2,C正确;
D、北欧鲫鱼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某些细胞中转化为丙酮酸,这样避免了乳酸在体内积累导致中毒,D正确。
故选B。
13. 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ADSCs)可在不同分化诱导剂的作用下,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DSCs具有分裂、分化能力,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
B. ADSCs分化形成的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中核DNA分子发生改变
C. ADSCs能定向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ADSCs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说明ADSCs具有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和不变性;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细胞功能趋于专门化。
【详解】A、ADSCs是一种干细胞,但不是全能干细胞,即该细胞已经发生了分化,A错误;
B、ADSCs分化形成的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正确;
D、ADSCs能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或成软骨细胞,但是没有分化为各种细胞,所以不能说明ADSCs具有全能性,D错误。
故选C。
14.图1表示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图2丙图可以发生在图1中的BC段
B.图2中的乙图所示初级卵母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C.图1中D点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A点时期的相等
D.图2中甲、乙、丙细胞中所含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4、2、0
[答案].C
【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其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DNA的复制;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代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减半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图2中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图1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加倍,这是DNA复制的结果,图2丙图可以发生在图1中的BC段,A正确;图2中的乙图所示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但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图1中D点时期细胞可能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是A点时期染色体数的两倍,C错误;图2中甲、乙、丙细胞中分别含有同源染色体4对、2对、0对,D正确。
15.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孟德尔在豌豆花未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②F1表现型为高茎,表明高茎是显性性状 ③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④F1配子中D:d=1:1,雌配子:雄配子=1:1 ⑤孟德尔进行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中的实验验证阶段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二、不定项选择题
16. 酵母菌液泡的功能类似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可进行细胞内“消化”。API蛋白是一种存在于酵母菌液泡中的蛋白质,前体API蛋白进入液泡后才能形成成熟API蛋白。已知前体API蛋白通过生物膜包被的小泡进入液泡途径分为饥饿和营养充足两种情况(如图),图中自噬小体膜的分解需要液泡蛋白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API蛋白的转移途径
B. 检测液泡中是否含有NADPH可以证明线粒体是否通过途径1进入液泡
C. 饥饿状况下和营养充足情况下,液泡中都可以检测到成熟的API蛋白
D. 加入液泡蛋白酶抑制剂,液泡中会出现自噬小体堆积的现象
【答案】ACD
【解析】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酵母菌体内的液泡的功能类似于动物细胞的溶酶体,而动物细胞中的溶酶体含有大量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API蛋白是其液泡中的一种蛋白质,是由前体API进入液泡或形成的。API蛋白是通过生物膜包被的小泡进入液泡的,在饥饿条件下,即营养不足时较大的双层膜包被的自噬小泡携带着API蛋白及细胞质中其他物质与液泡膜融合,而营养充足时酵母菌中会形成体积较小的 Cvt小泡,该小泡仅特异性地携带API与液泡膜融合。
【详解】A、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记特有的氨基酸来研究API蛋白的转移途径,A正确;
B、若要证明线粒体是否通过途径1进入液泡,可以检测液泡中是否含有催化NADH与O2反应生成水的酶,B错误;
C、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API蛋白是通过生物膜包被的小泡进入液泡的,在饥饿条件下,即营养不足时较大的双层膜包被的自噬小泡携带着API蛋白及细胞质中其他物质与液泡膜融合,而营养充足时酵母菌中会形成体积较小的 Cvt小泡,该小泡仅特异性地携带API与液泡膜融合,故无论是饥饿状况下还是营养充足情况下,均可在液泡中检测到成熟的API蛋白,C正确;
D、加入液泡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使液泡内的自噬小体膜无法分解而出现自噬堆积的现象,D正确。
故选ACD。
17. TRPs通道是主要位于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构象处于开放状态,引起Ca2+顺浓度梯度内流,参与疼痛的信号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RPs通道对被转运离子的大小与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
B. PIP2活化TRPs通道的过程中,TRPs通道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C. 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时,需要与TRPs通道蛋白结合
D. 呼吸抑制剂可以影响Ca2+通过TRPs通道的跨膜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膜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由题图可知,TRPs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通道蛋白,不同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详解】A、离子通道蛋白也具有特异性,TRPs通道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和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且转运速率高,A正确;
B、细胞内的脂质PIP2可以活化感觉神经元上的TRPs通道,使其构象处于开放状态,引起Ca2+顺浓度梯度内流,说明PIP2活化TRPs通道的过程中,TRPs通道的构象发生改变,B错误;
C、Ca2+通过TRPs通道内流时,不需要与TRPs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
D、TRPs通道的跨膜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不消耗能量,所以呼吸抑制剂不影响Ca2+通过TRPs通道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A。
18. 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色素
B. 该反应体系中CO2的固定与还原需要多种酶参与,而光反应不需要酶参与
C. 该反应体系中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D. 若突然将红光改为同等强度的绿光,会暂时引起该反应体系中ADP/ATP的值增大
【答案】C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
【详解】A、该体系含有类囊体,而类囊体的薄膜上含有光合作用色素,A错误;
B、光反应也需要酶,如光反应形成ATP,则需要ATP合成酶,B错误;
C、由题意可知乙醇酸是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的,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C正确;
D、由于光合色素吸收的绿光最少,则突然将红光改为同等强度的绿光,植物的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减少,会引起该反应体系中ADP/ATP的值增大,D正确。
故选CD。
19.下图是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乙、丙、丁
B.甲分裂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极体
C.具有丁细胞的个体是雌性
D.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有乙、丙、丁
【答案】D
20. 某种蝴蝶紫翅(B)对黄翅(b)为显性,绿眼(R)对白眼(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紫翅白眼与黄翅绿眼的亲代个体杂交,F1均为紫翅绿眼,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共1 335只,其中紫翅1 022只,黄翅313只,绿眼1 033只,白眼302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BBrr×bbRR
B.F2中紫翅白眼个体所占比例为3/16
C.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3/8
D.F2紫翅绿眼个体中的纯合体占1/16
【答案】CD
三、非选择题
21. (12分)如图表示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
(2)转运蛋白可以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蛋白A是一种同向转运蛋白,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转运进细胞中,葡萄糖离开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科学研究发现,小肠上皮细胞中大部分能量被消耗在蛋白C的运输过程中,使得小肠上皮的细胞外具有高浓度的Na+,据图推测,此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
(2) ①. 载体蛋白 ②. 通道蛋白 ③. 协助扩散 ④. 顺浓度梯度、依赖蛋白B
(3)维持细胞外高浓度的Na+,有助于通过蛋白A从肠腔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小问1详解】
小肠的微绒毛是细胞膜的突起,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小问2详解】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统称转运蛋白。蛋白A转运Na+进入细胞的同时,将葡萄糖转运进细胞中,据此,推测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判断依据是逆浓度梯度。葡萄糖离开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判断理由是顺浓度梯度、依赖蛋白B。
【小问3详解】
小肠上皮细胞中大部分能量被消耗在蛋白C的运输过程中,使得小肠上皮的细胞外具有高浓度的Na+,据图推测,蛋白C消耗能量的意义是维持细胞外高浓度的Na+,有助于通过蛋白A从肠腔吸收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22. 水分和CO2浓度都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因素。黄腐酸(FA)是易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参与调控植物的耐早性。科研人员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条件探究FA(700mg/L)对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为干早处理5d后测定的相关生理指标。PEG及FA等处理对叶片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
处理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
(mg·g-1)
气孔导度
(mol·m-2·s-1)
胞间CO2浓度
(uL·m2·L-1)
RuBP羧化酶活性
(nmol·min-1·g-1)
对照
22.9
24.2
605
351
172
PEG
-0.69
14.7
34
505
78
PEG+FA
11.7
20.3
108
267.8
119
注:RuBP羧化酶(固定CO2的酶)
(1)黄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有_____。正常条件下,适宜光照一段时间后,黄瓜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能够同时、快速、稳定进行的原因是_____。
(2)据表分析,干旱条件下喷施一定浓度的FA可以提高暗反应速率的原因是_____。
(3)在叶绿体中叶绿素水解酶与叶绿素是单独分布的。干旱会导致叶绿体大量变形、基粒片层完全解体,使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据此分析,FA可通过_____提高光反应速率,进而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
(4)研究人员探究了CO2浓度对黄瓜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将黄瓜幼苗分别进行不同实验处理:甲组提供大气CO2浓度(375μmol·mol-1);乙组先在CO2浓度倍增环境(750μmol·mol-1)中培养60d,然后在测定前一周恢复为大气CO2浓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在晴天上午测定各组的光合速率,结果乙组光合速率比甲组低,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②. NADP+与NADPH之间、ADP和Pi与ATP之间不断迅速转化,且处于动态平衡中
(2)FA增加了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上升,RuBP羧化酶活性上升
(3)降低叶绿素水解酶活性
(4)长期高浓度CO2环境会降低RuBP羧化酶的活性。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小问1详解】
黄瓜叶片中光合色素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且NADP+与NADPH之间、ADP和Pi与ATP之间不断迅速转化,且处于动态平衡中,使得黄瓜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能够同时、快速、稳定进行。
【小问2详解】
PEG+FA组与PEG组相比,气孔导度上升,胞间CO2浓度上升,RuBP羧化酶活性上升,说明FA可以提高暗反应速率。
【小问3详解】
在叶绿体中叶绿素水解酶与叶绿素是单独分布的。干旱会导致叶绿体大量变形、基粒片层完全解体,叶绿素水解酶与叶绿素接触,将叶绿素分解,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加入FA后叶绿素含量比不加FA的高,说明FA可能降低了叶绿素水解酶的活性,避免叶绿素被水解,提高光反应速率,进而提高黄瓜的净光合速率。
23.(12分)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非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色,糯性水稻的胚乳和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花粉经减数分裂形成,相当于雄配子。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
(2)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
(3)若取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色花粉和呈橙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_______,该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定律。
(4)请写出亲本(P)的基因型(用A、a表示):非糯性____:糯性____。
(5)纯种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子一代植株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____,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_______株。
(6)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答案】(1)非糯性 (2)性状分离 (3) 1:1 基因分离定律
(4) Aa aa (5) 3:1 80 (6)2/3
【分析】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是由于杂合子在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1)
由题图知,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和非糯性两种后代,说明非糯性是显性性状,糯性是隐性性状。非糯性亲本基因型为Aa,糯性亲本基因型为aa。
(2)
F1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
(3)
杂合F1在产生配子时控制糯性的基因和控制非糯性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形成了2种类型的配子,比例是1:1,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如果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色花粉和呈橙红色花粉的比例约为1:1,证明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4)
由上述分析可知,亲本(P)的基因型(用A、a表示):非糯性Aa;糯性aa。
(5)
纯种非糯性水稻AA与糯性水稻aa杂交,子一代植株Aa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其自花传粉,所结籽粒中,非糯性和糯性的比例应为3:1,子二代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2/3,若子二代糯性水稻有120株,从理论上推断,非糯性水稻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植株约2/3×120=80株。
(6)
自然状态下,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由题意可知,AA的比例为1/3,自交后代全是AA,Aa的比例为2/3,自花传粉后子代出现AA:Aa:aa=1:2:1,能稳定遗传的占2/3×1/2=1/3,所以这批种子种下后,其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种子所占的比例为1/3+1/3=2/3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难点是显隐性状的判断和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对于显性性状的判断方法、性状分离的概念和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4. 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衰老、死亡,细胞的生命历程大都短暂,却对个体的生命有一份贡献。某研究小组对细胞的生命历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1)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选择分生区细胞的原因是_____,装片的制作流程为_____。
(2)丙脂草醚是一种常见的除草剂,为研究它对植物细胞增殖的影响,科研小组统计不同浓度丙酯草醚处理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结果如下表。
丙酯草醚浓度(%)
0
0.0125
0.0250
0.0500
0.1000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
18.3
8.5
6.2
4.2
3.9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
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断出丙酯草醚对植物细胞增殖产生的影响是_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经丙酯草醚处理后,很多分裂期细胞停滞于有丝分裂中期,这说明丙酯草醚可能有_____的作用。
(3)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而引起肝细胞死亡,该过程称为_____;而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的死亡过程称为_____。
【答案】(1) ①. 分生区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 ②.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 ①.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②. 抑制着丝粒的分裂
(3) ①. 细胞坏死 ②. 细胞凋亡
【解析】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
【小问1详解】
由于只有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选取分生区细胞进行制作有丝分裂装片,装片制作流程: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①解离: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②漂洗: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③染色:染料能使染色体着色。④制片:用拇指轻轻的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小问2详解】
据表中数据可知,丙酯草醚浓度越高,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越低,说明丙酯草醚可抑制细胞的有丝分裂,经丙酯草醚处理后,很多分裂期细胞停滞于有丝分裂中期,说明丙酯草醚抑制了着丝粒的分裂。
【小问3详解】
酗酒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会使肝脏受损,导致肝脏细胞的代谢活动中断,引起细胞死亡,这种细胞的死亡过程称为细胞坏死,而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细胞被机体清除的死亡过程称为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25.(9分)如图甲表示某雄性动物2n=8体内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和染色单体数,图乙为该动物某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某阶段物质含量或结构数量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各个细胞类型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若类型I、II、III、IV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四种类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于______。
(2)图乙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其中有___个四分体,它对应图甲中类型___的细胞。
(3)若丙图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图乙细胞处于图丙曲线的_______段(用字母表示),其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② II I→II→III→I→IV Ⅱ
(2) 减数分裂II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0 III
(3) bc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分析】图甲中①代表染色体,②代表染色单体,③代表核DNA;Ⅰ可代表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图乙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1)染色单体在着丝粒分裂后数目为0,故代表染色单体的是②;Ⅰ可代表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代表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Ⅲ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Ⅱ;若类型I、II、III、IV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四种类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I→II→III→I→IV。
(2)图乙没有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没有四分体;对应图甲的Ⅲ。
(3)若丙图纵坐标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图乙细胞含有染色单体,处于图丙的bc段;cd段每条染色单体上的DNA数由2变成1,说明此时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庄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无答案),文件包含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庄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x、2023级高一下学期3月-高一生物-月考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3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一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