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地理(教师版)
展开2023北京房山高一(上)期末
地 理
本试卷共12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60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我国未来将实施地外小行星防御任务:当小行星天体从火星以外飞过来后,先发射探测器确定其轨道,然后发射撞击器以改变它的轨道。据此,回答第1题。
1.地外小行星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总星系 D.其他行星系统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岩浆从三个独立的裂缝中喷出,高度约30~60米,两条熔岩流蜿蜒而下。图1中火山喷发出来的乌云由火山灰和火山气体(主要为蒸汽、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组成。据此,回答第2~3题。
2.岩浆从地球内部到地表要依次经过
A.软流层—莫霍界面—上地幔顶部—岩石圈
B.古登堡界面—下地幔—上地幔—岩石圈
C.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界面—地壳
D.下地幔—软流层—上地幔—地壳
3.火山喷发
A.可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当地的昼夜温差增大
B.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主要对水圈产生影响
C.形成的火山岩经风化逐步形成的土壤中矿物质养料丰富
D.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强,促进植物的生长
图2示意寒武纪至新近纪生物多样性和地表温度的变化。读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
A.展示了从元古代到新生代生物多样性总的变化趋势是越来越丰富
B.地表温度升高可能是第三次物种大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C.寒武纪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并且是哺乳类动物繁盛时期
D.推动生物演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炽热岩浆
5.侏罗纪
A.温暖海水中出现三叶虫 B.已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C.被子植物已经基本灭绝 D.是地质历史上的成煤时期
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进驻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的中国天宫空间站,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实现首次“太空会师”,这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的时代。据此,回答第6~7题。
6.图3中的各图最接近“神州十五号”升空过程经历的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会师”后在轨运行位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与近地面大气相比,中国空间站所在大气层的特点是
A. 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B. 氧气、氮气含量高
C. 大气密度小、气压低 D.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女王头”位于我国台湾省野柳地质公园,野柳为大屯山余脉伸出海中的岬角。由于其颈部修长、脸部线条优美,外型宛如一个凝视远方的女王,故得“女王头”的美名。根据图文资料,回答第8~9题。
8. “女王头”
A. 属于风蚀蘑菇地貌
B. 主要受西北季风影响
C. 形成与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密切相关
D. 形成与岩性无关
9. 随时间的推移,“女王头”
A. 头部大小不变
B. 颈部越变越细
C. 岩石越来越硬 D. 不受地震、强风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图5为“北京热岛强度四季平均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2题。
10.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夏季,一天中热岛强度最强的时间段是
A.6:00--8:00 B.10:00--12:00 C.12:00--16:00 D.22:00--4:00
12.减弱北京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①增加绿化面积 ②道路铺设渗水砖 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 ④合理增加城市水面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读图6“某地景观图”和图7“雨水花园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 图6中
A.集雨池能减少地下径流 B. 建筑物能促进水汽输送
C.下沉式绿地可增加下渗 D.透水砖能增加地表径流
14.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①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②增强城市防洪能力
③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④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全球水量平衡总的状况:从长期看,全球范围的总蒸发量等于总降水量。图8为全球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5.~17题。
15. 从全球多年平均来看,每年
从陆地注入海洋的总径流量为
A.11.9 万立方千米
B. 7.2 万立方千米
C. 4.7万立方千米
D. 38.6万立方千米
16. 从全球多年平均来看,每年海洋上
约有多少水蒸发到空中
A. 50.5万立方千米 B. 57.7 万立方千米
C. 11.9万立方千米 D. 38.6万立方千米
17.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剧地区之间热量不平衡 B.极地冰盖比河水的更新周期短
C.不断塑造着全球地貌形态 D.促使全球总水量不断增加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图9为亚马孙河口位置及附近海域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第18~19题。
18.图中
A.盐度由河口向周边海域均匀递增
B.亚马孙河口盐度低于周边海域
C.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D.盐度随深度变化不断降低
19.受海水盐度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是
A.发展海洋运输
B. 去海滨浴场游泳
C. 利用海水制盐
D. 观潮涨潮落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图10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20~23题。
20.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2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影响土壤厚度 ②积累有机质 ③富集矿物元素 ④决定土壤粒度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②④
22.下列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灌溉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B.使用有机肥补充矿物养分的损失
C.收获农作物剥夺土壤表层有机质 D.修筑梯田改善土壤的光、热、水条件
23.热带雨林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土壤较为贫瘠,其主要原因是
①热带雨林生物循环快,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土壤中养分少
②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养分流失快
③热带雨林四季常绿,枯枝落叶少,分解慢
④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弱,释放的养分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11为也门索科特拉岛上的乔木——龙血树,树液或树脂呈深红色,枝叶上翘,树冠茂密,像一把雨伞。图12为当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第24~25题。。
图11
24.结合资料推测当地龙血树叶片的特点是
A.扁平而宽阔 B.厚且有蜡质 C.质软而轻薄 D.细长呈针状
25.龙血树的奇特形态可以
A.适应湿热气候环境 B.利于抵御风沙侵袭
C.增加接受光照面积 D.收集雨水减少蒸发
2022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我国大部地区经历了今冬以来最强寒潮。在其推动下,冬季的版图急剧扩张,我国约四分之三国土被冬季覆盖。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10~16℃。并伴有4~6级风、阵风7~9级,据此,回答第26~27题。
26.寒潮主要发生在
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②深秋到初春
③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④夏秋季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7.影响我国的寒潮
A.自东向西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B.主要发源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C.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D.对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剧烈影响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东经96°)发生8.7级地震。震中距海岸约30千米。地震引发了强大的海啸,给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图文资料,回答第28~29题。
28.此次地震位于
①板块的消亡边界 ② 板块的张裂地带
③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④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9. 此次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震级高 ②震中距印尼等国较近 ③建筑物抗灾性差 ④灾情突发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0.国家气象局对台风进行监测的关键技术是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喀斯特地貌景观与形态
喀斯特地貌是指在水的作用下,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蚀、侵蚀与沉淀后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各异的地貌。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徐霞客游记》对喀斯特地貌的记载有:“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 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1)图14为三种喀斯特地貌景观,其中 (甲、乙、丙)与游记中描述的地貌景观最符合。游记中对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有 、 等。(3分)
(2)下列地貌由可溶性岩石经溶蚀后又重新沉淀而形成的是 。(单选) (1分)
A.峰丛、溶沟 B.石钟乳、石笋 C.漏斗、溶洞 D.孤峰、洼地
资料二 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
(3)图15中①、②、③示意喀斯特地貌演变过程的三个阶段,请按演变过程排序并说明理由。(3分)
资料三 喀斯特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同学们的学习笔记,概括喀斯特地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分)
3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主要河流(图16)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等,它们在穿过崇山峻岭之后,再流向东南,蜿蜒于平原之上。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有两大入库河流,分别是白河和潮河,最后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
图16
(1)资料中的地理事物中,属于水循环地表径流环节的是 、 等。(2分)
(2)从水循环的类型判断,密云水库中的水主要参与 循环,简述判断依据。(2分)
(3)从密云水库水量的收支状况分析,属于“收入”的水循环环节有 等,属于“支出”的水循环环节有 等。(2分)
(4)北京城市规划中将西部、西北部规划为水源涵养地,其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等。(2分)
(5)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角度,简述潮白河的意义。(2分)
33.(10分)“雪龙”号从上海出发,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后,我国第三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2年11月27日抵达南极中山站。读图17和图18,回答下列问题。
图17“雪龙”号科考航线
图18全球降水量及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
(1)描述“雪龙”号自上海出发至中山站沿线海水温度的变化特征。(2分)
(2)“雪龙”号途径甲海域海水的盐度 (高于/低于)乙海域海水的盐度,主要因为甲海域 、 。(3分)
(3)按洋流性质分类,①为 (寒流/暖流),该洋流对近海污染物的影响
有 (双项选择)。(3分)
A.利于污染物扩散 B.减缓本区的净化速度
C.扩大的污染范围 D.将污染带至南极地区
轮船的“吃水深度”是指船体在水面以下的深度。海水密度越大,海水的浮力越强,轮船的吃水深度越浅。
(4)说出“雪龙号”自上海附近大洋到路易斯港吃水深度的变化。(2分)
34.(10分)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图19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 。 (1分)
A. 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 B. 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 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D. 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 为主,气候较 ;黄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风力相对较 ,生长的植被可能为 。(4分)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 。(1分)
(4)综上,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气候、 、 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分)
(5)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 (红色/黄色)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原因是 。(2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C | C | B | D | C | C | C | B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C | C | B | C | A | C | B | C | D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C | C | A | B | D | A | B | A | D | B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0分)
(1)(3分)甲 形态 规模(地表植被)
(2)(1分)B
(3)(3分)
排序:①、③、②
理由:随着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侵蚀等作用,出现溶洞、落水洞、峰丛等地貌形态,地势起伏加大,石灰岩地层越来越薄等。
(4)(3分)
地貌景观丰富、造型奇特,可以发展旅游业;土层较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石质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地表崎岖,交通不便,修建道路施工难度大等。
32.(10分)
(1)(2分)密云水库 永定河(或潮白河等)
(2)(2分)海陆间 密云水库的水通过潮白河,汇入渤海;流域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
(3)(2分)降水 (或潮河、白河) 蒸发 (或下渗或潮白河)
(4)(2分)地表径流 下渗(地下径流) 蒸腾
(5)(2分)塑造地表形态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为海洋输送物质;向海洋输送泥沙、有机质和各种营养盐类);汇集地表水,提供水资源
33. (10分)
(1) (2分)海水温度自上海向中山站先增大后减小,赤道附近温度最高。
(2) (3分)高 蒸发量大(温度高) 降水量小
(3) (3分)寒流 AC
(4) (2分)吃水深度逐渐变深,在赤道附近达到最深,之后逐渐变浅。
34.(10分)
(1)D
(2)森林 湿润 强 草原
(3)气候
(4)生物 时间
(5)红色 红色土层质地紧密,更坚硬,支撑能力强
2022北京房山高一(下)期末地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2北京房山高一(下)期末地理(教师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0北京房山高一(上)期中地理(教师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北京房山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3北京房山高二(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