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4道小题。共6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8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3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甲】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乙】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日益升温,越来越多博物馆通过创新策展、研发文创等方式,尝试将文物的深度、历史的厚度、文明的广度,转化为特色馆藏的biàn( )识度、观展人群的参与度,以及与日常生活的连接度,受到广泛关注。
全天候开放,将艺术活动、艺术市集搬进博物馆;借助前沿技术,云端“穿越”千年,数字化重生珍贵文物;挑选角色、换上服装,在博物馆里体验沉浸式互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将目光投向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博物馆的有益探索,看这方有限馆舍如何创造无限可能,让更多人感悟多彩文化、感受美好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为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biàn识( ) 参与( )
2.指出选文划线句子语病,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句式杂糅B.成分残缺C.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
3.选文【甲】【乙】两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 B.《 》。 C." "。 D." 。"
4.下列短语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挑选角色B.换上服装C.研发文创D.广泛关注
5.古诗文默写填空。(7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关雎》)
(2)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 ”将潼关险峻壮美的景色和诗人起伏难抑的情感融为一体。
(4)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自身学识的匮乏,《礼记·虽有嘉肴》中有相关的表述:是故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1题。(15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
(汪)遵①,宣州泾县人。幼为小吏,昼夜读书良苦,人皆不觉。咸通七年,韩兖榜进士。遵初与乡人许棠友善,工为绝诗,而深自晦密②。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一旦辞役就贡③,棠时先在京师,偶送客至灞、浐间,忽遇遵于途,行李索然。棠讯之曰:“汪都何事来?”遵曰:“此来就贡。”棠怒曰:"小吏不忖,而欲与棠同研席④乎!”甚侮慢之。后遵成名五年,棠始及第。有集今传。汪遵,家贫借书,以夜继日,古人阅市、偷光⑤,殆不过此。昔沟中之断⑥,今席上之珍。丈夫自修,不当如是耶?
(选自《唐才子传校注》有删节)
【注释】①汪遵:唐代诗人。.②晦密:指私藏不露。③就贡:指进京应举。④研席:借指学习。⑤阅市、偷光:阅市,东汉王充家贫无书,常到洛阳书市中读书。偷光,西汉匡衡家贫,穿壁借邻舍烛光读书。⑥沟中之断:即沟中瘠,穷困而流落荒野之人。
6.【甲】文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人名)写给同乡后学马生的 (书序 赠序)。(2分)
7.下面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请写出其释义。(2分)
(1)至舍 偶送客至灞、浐间
(2)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殆不过此
8.把【甲】【乙】两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丈夫自修,不当如是耶?
9.下面关于【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
B.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
C.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
D.以家贫难得/书必借于/人彻夜强记/棠实不知。
10.阅读两则选文,分析两人求学经历的异同点。(3分)
11.如果【甲】文作者有机会读到【乙】文,会借鉴汪遵的哪些学习方法?(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7分)
一个世界要开始了
薛仁明
①现存许多的民歌与童谣,多有一声长长如“啊——”的单音,唱得很高、唱得很远,真要说字义,啥都没有,可光是这么个发声,就有一个世界要开始了。
②这样的开始,就是中国文学所说的“兴”。
③“兴”是光景无限、意思满满。中国之诗,《诗经》为首,诗之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看似与后头的“君子好逑"“之子于归”全不相干,但正是这不相干,才光景无穷,如风吹花开,不知什么缘由,忽地眼前便成了一片新亮,这就是“兴”。
④“兴”是中国文明最根柢的质地。当年刘邦,即使失败到灰头土脸,也可以忽地呵呵一笑,刹那间解脱,像个没事人,一转眼,随即意兴扬扬,马上又满口大话。这就是“兴”。这样的人,才有办法打天下,也才成得了王者。直至如今,民间都还有许多这种元气饱满的人。这种人,如果用孟子的话说,就是“王者之民”。他们看似吊儿郎当、漫不经心,实则只是无有阴翳、无有晦暗;他们看似无情、啥都不在乎,实则只是不为情绪所执、身上没有巫魇。他们该收煞,就收煞,没那么多拖泥带水;该斩绝,便斩绝。民间特别容易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尽管生活多半艰辛,却总不露苦相,反而在真假虚实之中、嬉笑怒骂之间,活得自自在在开开心心。他们和刘邦一样,都好狭侮人,都爱嘲笑人,似乎总没个正经。可真遇到事情,他们却比谁都不易气馁,更不颓唐。
⑤这样的"兴",是在成败之外,另有豁然;在成败之上,别有气象。这样的"兴",使凡事多有转圜,随时都可峰回路转。这样的“兴”,可打破惯性,把所有的理所当然都猛然一甩,不沾不滞,从此自由自在。中国的音乐,向来就有这样的自由;因此,音乐极美于靡靡之音,但中国人素来戒慎之:周人戒殷商竟日歌乐,孔子也戒郑卫之音,都是因为这极美的靡靡之音,会使人整个卷进去,使人耽溺其中;换言之,靡靡之音会使人不自由。靡靡之音,一向悦耳、动听,一向沁人骨髓、勾魂摄魄,但是,没有“兴”。"兴”,是天地之始;"兴",是不耽溺,
⑥孟子长于《诗经》,这不仅是书中经常引用,更是他身上最有一个“兴”字。后代的儒生,多留心孟子的义理;可孟子全书,真要说最好的,其实是他文章那股沛然莫之能御的兴发之气。孟子一书,单看他谈浩然之气,就觉得天清地阔;读完后的心旷神怡,真是古今少有。孟子又讲“王道”,更是精神非常;晚周诸子,个个有神采,但独独孟子能把先王之道说得如此鲜亮。这同时,孟子还带着反骨,他不受周王室所限,该垮让它垮,他是连齐国亦可以王天下。孟子的学问,就是如此打得破;因为打得破,所以啥事都有个新局面。
⑦这就好比民歌和童谣里那长长的一声“啊——”,好高好远,啥意义都不用管,可分明就有一个世界要开始了。(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理解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兴"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第③段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即为这样的句子。
B."王者之民"在本文中可理解为少为外在环境所左右,有着乐观坚韧的性情的人们。
C.文章说靡靡之音没有“兴”,是指靡靡之音的歌词中没有采用“兴”的创作手法。
D.后代儒生多留心孟子文章中的义理,作者却更看重他的浩然之气与“打得破”的反骨。
13.第④段的论述中已举刘邦为例,为何还要提及如今民间的人们?(2分)
14.根据选文④⑤⑥段,概括文中的“兴”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15分)
想起恩师卢叔度先生
吴承学
1978年年初,我从乡村小学代课老师变成七七级新生,来到中山大学中文系读书。学校尽量安排最好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老一辈学者如王季思、高华年等先生,较为年轻一辈的黄天骥、吴文辉等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古代文学课程分量最大,也最受期待,但排课比
较晚,到了二年级第二学期才安排先秦两汉文学史。功课表上授课老师写着“卢叔度”。
卢先生给我们上课时已经64岁,职称却还是讲师。那时上课没有PPT,先秦文学的文献又特别深奥,学生们全无基础,等卢老师登上讲台一开腔,更是傻了眼,他讲的是粤西口音的广州话,不少同学一句都听不懂,情急之下,就向校方强烈要求更换老师,引发一波小“舆情”。学校很重视,当时已70多岁的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王起先生特地到课堂听课,课间休息时,坐在前排的王起先生,起身走上讲台为卢先生擦黑板,擦完黑板,王先生郑重告诉我们,卢先生很有学问,只是因为20多年没有机会上课,普通话不熟练。王先生还说自己的温州口音也不好懂,大家用心听,慢慢就能听懂了。
从此以后,我们开始认真听卢先生讲课,不知道是他的普通话进步了,还是同学们的广州话进步了,没过多久就差不多能听懂先生的课了,而且越听越品出其中妙处,开始佩服这位饱学硕儒。
先生身材颇为壮硕,总是面带笑容,喜穿短袖淡蓝衬衫,头发稀疏,却梳得一丝不苟,很有风度。广州天气炎热,先生上课常常大汗淋漓,需不时掏出手帕擦汗。但先生讲课条理清晰,旁征博引,引用古典暗含今义,同学们有所领会,便发出愉悦的笑声。先生讲课也有"跑野马"的时候,比如讲到屈原放逐乃有《离骚》,便讲起他下放农村劳动改造,赋诗以写景述怀,其中有两句写乡村生活:"赶墟人散罗家渡,落日鸦归老虎亭。"——罗家渡和老虎亭是当年中山大学五七干校附近地名。上完先秦两汉文学史,同学都喜欢上了卢先生。后来,他又为我们开了《楚辞》研究、《天问》研究两门选修课,是给我们开课最多的老师之一。
先生喜交游,从他所存的文献看,他与著名学者沈从文、启功等皆有往来,和杨伯峻、朱季海先生亦通书信。他说,容庚先生比他大21岁,说得上"忘年交"。容庚先生曾在赠卢先生的《古木寒山》画卷上题写道:"叔度性疏狂,不拘小节,不谐于俗,与余时相过从,商榷古今,庄谐杂出。”对先生性格概括精当。
卢先生是一位很有文艺情调和生活情趣的人,平时烟不离手。上课时不能抽,课间休息便到走廊抽上一根。先生也喜欢喝茶,中文系几位比他年轻的潮汕籍老师都是他的茶友。从先生数封遗札看,他时常和朋友相约,到广州百年老字号"惠如楼"享受"一盅两件"。先生还喜欢喝酒,在干校劳动时,亦曾大醉过。吴国钦教授曾有一联写卢先生:“悲欢离合烟一盒,苦辣甜酸酒半樽。”颇为传神。先生聊天清谈,往往语惊四座,引发阵阵欢笑。作为晚辈,若能和他对话当然最好,但静静听他神聊,就已如坐春风。
卢先生热心助人,别有一种豪侠之气,至老不衰。据学而优书店创办人陈定方回忆,1990年,她从中大中文系研究生毕业,那一年找工作很困难,卢老师正好在花城出版社出版《我佛山人文集》,就热心推荐她到花城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工作,还亲自带她去见领导。见完领导他们坐公交车回学校,在终点站昌岗路下车已是傍晚时分。当时社会治安不佳,陈定方本来走在人行道外侧,卢先生严肃对她说,你还是走里面,我走外面,遇到坏人,我可以一拳把他打倒!卢先生挥动右手向前一击的情景,让陈定方感动至今——当年她才20多岁,而卢先生快80岁了,却觉得自己有责任、有力量去保护一位女生。
当年卢先生申报教授,在全系教师会上述职,和其他申报者长篇大论不同,卢先生简洁直言:“我在香港时已是教授,现在隔了几十年又来评教授,大家看看合不合格,如果不合格,也无所谓的。”寥寥数语,却赢得老师们热烈鼓掌。现在衡量学问有量化指标,具体而言,不外乎学历、论著、项目、头衔、获奖等。而我们的老师辈往往述而不作,其学问不仅是写文章、出书,还在于博览群书,尚友古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能解决各种问题。先生曾说:“我的爱好比较广泛,常被谑称为‘杂家',因为‘太杂',故不能成大器。”这当然有自谦成分,但“杂”也是事实,这种“杂”正是现在学者难以达到的广博学识。
卢先生离开我们26年了,我常常想起他的音容笑貌。最近,我偶尔读到著名学者梁方仲先生《梁方仲遗稿·案头日历记事》,他在1968年7月20日星期六这一天留下简短记录:“与卢叔度、陈玉森等四人清扫东四宿舍门前至11:30。”我不禁浮想起这几位落难学者冒着酷暑,在学生宿舍门前扫地的情景。“东四宿舍”,恰好就是我们读大学时所住的楼舍。这宿舍现在已经拆除,重新建成一排高楼。我们读书时,经常到卢先生家里求教,他住的房子现在也拆除多年,重建了新的住宅楼。
15.王起先生听完卢先生的课后,在讲话前先“起身走上讲台为卢先生擦黑板”,你从这一细节里读出了什么?(2分)
16.下面的肖像描写塑造了卢叔度先生怎样的形象?(3分)
先生身材颇为壮硕,总是面带笑容,喜穿短袖淡蓝衬衫,头发稀疏,却梳得一丝不苟,很有风度。
-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对比手法的学习探究任务。(3分)
| 文章内容对比 | 表达效果 | 探究结论 | |
例一 | 初听卢先生的课,学生强烈要求换老师 | ① | 突出学生态度变化之明显,侧面写出卢先生饱学,课程吸引人 | ③对比手法在写人文章中的作用: |
例二 | 卢先生上课时常大汗淋漓,显得狼狈 | 卢先生上课的内容却条理清晰,令人愉悦 | ② |
18.分析生活中的卢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4分)
19.同学们对选文的结尾有不同理解,你支持哪种观点?结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说明理由。(3分)
观点一:文章结尾看似记叙,实则记叙中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耐人寻味。
观点二:文章结尾缺少议论抒情,有草草了事之嫌。
(四)名著阅读(8分)
20.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2分)
A.诗句由原来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更整齐。
B.诗情由原来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更深沉。
C.写法由原来的尽情呼告、肆意排叙变得更加口语化。
D.诗意由原来的凝重、深厚变得更警策,充满哲思。
21.阅读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选段一:
夏夜的清凉,他一面跑着,一面觉到怀抱里的身体轻轻动了一下,接着就慢慢地偎近他。
她还活着,他也活着,他们现在自由了。
选段二:
他坐在地上,地上有些干草与松花。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树上的几个山喜鹊扯着长声悲叫。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地往下落。
(1)选段一是《骆驼祥子》英译版结局,比较阅读两个选段,你觉得哪段更符合小说主题?(3分)
(2)小说结尾,祥子已经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如果我们有机会给祥子讲一个故事帮助他战胜自己,渡过难关,你会选择下面哪本书?为什么?(3分)
《西游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简·爱》
三、综合实践(10分)
22.班级将开展“端午传统知多少”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和大家一起完成主题任务:诗词里的端午,民俗里的端午,生活里的端午。
(1)吟诵社团为“端午诗词飞花令”征集经典诗句,请你将大家选录诗句中符合要求的诗句的序号填在下面横线上。(3分)
A.四十花竞巧,九子粽争香。B.今日登高酒樽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C.今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D.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E.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F.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唱端午"活动小组搜集到下面一首民谣,邀请你帮助宣传"民俗里的端午”,特别想将家乡吉林仍在传承的端午风俗图文并茂地画在海报上,你要选择的两个端午风俗是: 、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3)中国人千百年来的端午风俗,正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2021年河南卫视的晚会《端午奇妙游》,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串联《祈》《龙舟祭》等节目,将端午祈福、赛龙舟等习俗鲜活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近年来,不少传统节日都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因“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回答了2000多年前屈原的“天问”,一些地方还举办了端午航天展。新的过节方式提高了参与度,增强了体验感。你参加了同学们关于如何看待端午传统节日新的“打开”方式的讨论。请将你的看法写在下面。(5分)(要求:观点明确,语意通顺,80字左右)
四、写作(50分)
23.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有我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师带同学们到河边春游,将他们分成四组,要求他们用竹篮在10分钟内从河里打水并倒入桶中。学生们虽然认定此举毫无意义,但还是忙碌起来认真比赛。
10分钟后,比赛结束,老师分别做出评价:第一组同学舀水很卖力,篮子洗得格外干净,获得净化奖;第二组的同学跑得快,每次都细心地把篮子上滴答的水尽量抖入桶里,获得勤奋奖;第三组同学捞到了一些漂浮物,获得环保奖;第四组同学居然捞到了小鱼小虾,获得意外奖……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作文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表达要有真情实感;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5)不少于600字。
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句子默写,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句子默写,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